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血栓分子标志物水平变化。方法:2018-01—2018-12本院收治的166例CHD患者,按照是否合并T2DM将其分为单纯CHD组(CHD组,n=101)和CHD合并T2DM组(CHD+T2DM组,n=65),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n=82)。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两步法检测各组受检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复合物(tPAI-C)水平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各组TM、TAT、PIC和tPAI-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均呈对照组CHD组CHD+T2DM组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HD组与CHD+T2DM组PIC水平除外)。结论:CHD和T2DM患者均存在凝血和纤溶系统异常,监测血浆TM、TAT、PIC和tPAI-C水平对评估患者出凝血状态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变化。方法:采用相关仪器对80例DR患者(DR组))、90例T2DM患者(T2DM组)及100例对照者(对照组)的血浆vWF、DD、FIB及全血HbA1c水平进行检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R组和T2DM组以上各项指标均明显升高,DR组比T2DM组升高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检测vWF、DD、FIB及HbA1c血液水平对DR患者早期诊治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的凝血、纤溶状态指标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各期的水平,探讨其在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0例正常人和90例2型DM患者凝血、纤溶状态指标:抗凝血酶-Ⅲ(AT-Ⅲ)、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结果①DM各组血浆TAT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t-PA水平、AT活性低于正常对照组,在DM无并发症时即出现上述改变(P〈0.01)。②血浆PAI-1水平在DN正常白蛋白尿组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升高(P分别〈0.05)。结论①DM在无并发症时,即存在凝血活性亢进、纤溶系统活性抑制。②PAJ-1是早期诊断DN较敏感的指标,并能反映DN的发生和发展,与尿白蛋白排泄量(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UAE)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DN。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为早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对82例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相似文献   

5.
机体凝血增强、纤溶降低,可能预警血栓形成。相关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水平异常成为临床上分析血栓性病变的重要参考指标,并在深静脉血栓、心血管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的应用中获益。这些指标能反映血管内皮受损、血液高凝、纤溶状态,相较于常规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的变化,出现更早、更灵敏,因而对血栓形成的警示更及时,遗漏更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90例2型糖尿病(12DM)患者和45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根据眼底检查将90例T2DM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无病变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病变组),测定血清CRP、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及常规生化指标.结果:病变组、无病变组血清CRP和HbA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病变组血清CRP和HbAlc水平显著高于无病变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CRP、HbAlc水平为Ⅳ期>Ⅲ期>Ⅱ期>Ⅰ期,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DR患者血清CRP、HbAlc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678,0.591;P<0.01).结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程中,CRP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CRP可以做为判定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患者凝血、抗凝及纤溶功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糖尿病(DM)的发病率明显上升,长期血糖过高可引起较多的心、脑、肾微血管病变等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本文通过测定DM患者纤维蛋白原(FIB)、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纤维蛋白肽A(FPA)、抗凝血酶III(AT-III)、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  相似文献   

8.
凝血纤溶异常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凝血纤溶异常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早期诊断DN提供检测指标。方法:将90例2型糖尿病(DM)病人分为:无并发症组、正常白蛋白尿组(DM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DMb组)和临床蛋白尿组(DMc组)。测定其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等指标水平。结果:①无并发症组PAI、TAT、PC水平升高,AT-Ⅲ、t-PA活性降低,并随UAE增加而加重。②TAT、AT-Ⅲ水平在DMa、DMb、DMc组与无并发症组间,呈显著性差异(P<0.01),且DMc组TAT水平依次高于DMb组、DMa组(P<0.01);AT-Ⅲ水平DMc组依次低于DMb组、DMa组(P<0.01)。③PC、TAT、PAI与DM病程呈正相关。结论:DN患者早期即存在凝血功能亢进、纤溶活性低下,并随DN的进展而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小板四参数在2型糖尿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应用NE-1500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及有并发症患者各35例进行静脉抗凝血血小板四项指标的测定,并与40例健康人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组血小板(PLT)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0.001);2型糖尿病有并发症组PLT下降更明显,MPV、PDW、P-LCR升高更明显(p<0.001).结论2型糖尿病血小板四参数发生明显改变,提示其异常改变在2型糖尿病尤其是有并发症时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与纤维蛋白原 (FIB)及vonWillebrand因子 (vWF)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型糖尿病人 10 4例根据病史及是否合并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进行如下分组 :无并发症组 5 3例 (男 2 6例 ,女 2 7例 ) ,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 5 1例(男 2 5例 ,女 2 7例 ) ,正常对照组 5 6例 (男 2 8例 ,女 2 8例 )。三组分别采用硫酸胺比浊法及双抗酶联免疫吸附法 (EUA)分别进行FIB、vWF的测定 ,并测定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 :糖尿病患者血浆vWF、FIB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1) ,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较无并发症组显著升高 (P <0 .0 1)。结论 :血浆FIB及vWF水平的升高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小板四参数在2型糖尿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应用NE-1500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及有并发症患者各35例进行静脉抗凝血血小板四项指标的测定,并与40例健康人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组血小板(PLT)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0.001);2型糖尿病有并发症组PLT下降更明显, MPV、PDW、 P-LCR升高更明显(p<0.001).结论 2型糖尿病血小板四参数发生明显改变,提示其异常改变在2型糖尿病尤其是有并发症时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水平及其血液流变特性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58例合并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和40例健康成人进行血清TNF-α、PAI-1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单纯糖尿病组TNF-α、PAI-1比正常对照组增高,有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组TNF-α、PAI-1比单纯糖尿病组显著增高(P<0.01),单纯糖尿病组全血粘度、血小板粘附率比正常对照组增高,而有合并症的糖尿病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血小板粘附率比单纯糖尿病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TNF-α、PAI-1的增高以及血液流变性改变在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发展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 HHcy)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检测152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包括DR组和非视网膜病变(NDR)组各76例以及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总Hcy(t Hcy)浓度、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 NS)、糖化血红蛋白( HbA1c)、血脂等,并对上述指标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R组血浆t Hcy水平高于NDR组及对照组(P<0 .01) ;DR组中增值型视网膜病变(PDR)亚组t Hcy水平高于背景型视网膜病变(BDR)亚组(P<0 .05) ;Logistic回归分析示,DR的发生与病程、HbA1c、t Hcy和胆固醇有关,血浆t Hcy水平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Hcy血症是T2DM患者DR发生发展的重要的危险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和血浆内皮素(ET)水平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2组: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5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30例,以我院健康体检正常者30例为对照(NC)组。分别测定Hcy、CEC、ET水平。结果:T2DM患者Hcy、CEC和E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DR组Hcy、CEC、ET明显高于NDR组(P<0.01)。DR组血浆CEC计数和ET浓度呈正相关(r=0.839,P<0.05),Hcy浓度与CEC计数呈正相关(r=0.615,P<0.05),Hcy与ET浓度亦呈正相关(r=0.642,P<0.05)。结论:T2DM患者血浆Hcy、CEC、ET水平升高与DR有密切关系,血浆Hcy升高及内皮损伤可能在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腐酸钠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黄腐酸钠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 (DR)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对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早期给予 0 .5 %黄腐酸钠 3 0mg/kg皮下注射 ,1次 /日 ,共 6个月。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其视网膜组织的形态改变 ,同时检测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PAI 1)活性及循环血中粒细胞表面抗原CD11a、CD11b。结果 :(1)黄腐酸钠治疗组视网膜组织光镜下及超微结构变化较病变组大鼠有明显改善 ,毛细血管基底膜的增厚明显减轻 (P <0 .0 1)。 (2 )治疗组t PA、PAI 1活性的改变较病变组得以纠正 (P <0 .0 1)而接近于正常对照组水平 (P <0 .0 5 )。基底膜厚度与血浆t PA活性呈显著负相关。 (3 )治疗组CD11a、CD11b的表达受到抑制 (P <0 .0 5 )。结论 :黄腐酸钠对DR的进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作用可能与维持血浆t PA、PAI 1平衡而改善纤溶活性 ,减少白细胞粘附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72例尿毒症患者肾移植前及肾移植后(包括58例无排斥反应、14例有排斥反应患者)第1天、第4天、第7天、第10天的血小板计数及相关指标。结果:(1)与肾移植术前比较,受者术后第1天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比容(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天的PLT、MPV、PDW、P-LCR,术后第7天的MPV、PDW、P-LCR,术后第10天的PLT、P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肾移植术后第4天无排斥反应组与术前比较MPV、PD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排斥反应组PLT、MPV、PDW、P-L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7天、第10天有无排斥反应两组比较,PLT、MPV、PCT、PDW、P-L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相关指标的检测可间接反映肾移植后受者骨髓功能的早期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清Ⅳ型胶原(CⅣ)、尿Tamm-Horsfall蛋白(THP)、白蛋白(Alb)的变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及放射免疫分析,分别对76例2型DM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的血清CⅣ、尿THP、Alb进行检测。结果:三种方法检测在非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BDR)、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PDR)与无视网膜病变组(NDR)各组间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分别为<0.01;<0.01;<0.01)。结论:血清CⅣ、尿THP、Alb检测可作为预测2型DM患者DR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
《微循环学杂志》2017,(3):43-46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原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2017-01-2017-05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AMI患者80例(AMI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Sysmex HISCL-5000型化学发光仪检测血浆TM、TAT、PIC和t-PAIC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血栓标志物对AMI的诊断效能。结果:AMI组TM、TAT、t-PAIC和PI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TM(11.41±0.42vs 7.18±0.24)IU/ml,TAT(8.76±2.97vs 1.95±0.11)ng/ml,t-PAIC(12.95±0.69vs 3.49±0.19)ng/ml,PIC(1.18±0.17vs 0.37±0.02)μ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M、TAT、t-PAIC和PIC对AMI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以t-PAIC和PIC诊断价值最高。结论:AMI患者TM、TAT、t-PAIC和PIC水平均升高,特别是t-PAIC和PIC水平,对早期AMI患者诊断均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代谢相关指标变化,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2—2019-08本院收治的161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将其分成A组(Ⅰ型,未发生视网膜病变,62例);B组[Ⅱ、Ⅲ型,非增殖性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43例];C组[Ⅳ、Ⅴ型,增殖性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56例],以同期体检健康者5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hs-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TG/HDL-C、TC/HDL-C、LDL-C/HDL-C比值水平变化差异,采用Spearman分析hs-CRP与各检测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DR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除LDL-C,hs-CRP、血脂代谢(TG、TC、HDL-C)及比值(TG/HDL-C、TC/HDL-C、LDL-C/HDL-C)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05)。DR患者血液hs-CRP与TG(r=0.505)、TC(r=0.236)、LDL-C(r=0.313)、TG/HDL-C(r=0.50)、TC/HDL-C(r=0.385)、LDL-C/HDL-C(r=0.405)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除了TC外其余各项指标均为T2DM患者发生DR的可能危险因素。结论:DR患者hs-CRP和血脂代谢指标对评估DR患者风险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载量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及D-D变化情况. 方法 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HBV-DNA病毒载量检测、血小板参数检测以及D-二聚体(D-D)检测.将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照HBV-DNA载量数量级进行分组,对各组间血小板参数及D-D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另收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人2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容(PCT)、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D-D明显高于对照组;检测下限组、低载量、中载量及高载量组患者之间血小板参数及D-D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下限组、低载量、中载量及高载量组患者的PLT和PCT依次逐渐减小,MPV、PDW及D-D依次逐渐增大. 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高HBV-DNA载量患者存在明显凝血纤溶功能失衡,提示应对患者进行早期抗病毒干预,以减少病毒复制,维持凝血纤溶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