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微型锁定钢板治疗明显移位的锁骨内侧端骨折临床疗效。方法2013 年 1 月—2017 年 6 月采用桡骨远端微型锁定钢板治疗明显移位的锁骨内侧端骨折 18 例。男 10 例,女 8 例;年龄 18~88 岁,平均 51.4 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 15 例,重物砸伤 3 例;均为闭合性损伤。骨折根据 Edinburgh 分型:ⅠB1 型 15 例,ⅠB2 型 3 例。骨折移位 12~21 mm,平均 16.3 mm。受伤至手术时间 3~7 d,平均 4.3 d。术后观察患者骨折临床愈合、并发症发生情况,按 Rockwood 等的评分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结果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早期并发症。18 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8~15 个月,平均 12 个月。骨折均达到临床骨性愈合,愈合时间 8~24 周,平均 16.6 周。术后出现钢板松动 1 例,予以手术拆除;其余患者未出现骨不连、移位、内固定物松动及复位丢失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按 Rockwood 等的评分标准评价肩关节功能,获优 12 例、良 6 例。结论桡骨远端微型锁定钢板治疗明显移位的锁骨内侧端骨折可获得较好疗效,并发症少,可行早期功能锻炼,有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掌侧斜 T 型锁定钢板排钉杠杆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14 年 7 月—2018 年 7 月,采用掌侧斜 T 型锁定钢板排钉杠杆复位内固定治疗 15 例桡骨极远端骨折患者。男 6 例,女 9 例;年龄 30~66 岁,平均 56.6 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 2 例,摔伤 13 例。均为新鲜闭合性损伤。桡骨极远端骨折按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美国骨创伤协会(AO/OTA)分型标准:23C1 型 8 例,23C2 型 7 例。合并尺骨茎突骨折 7 例,下尺桡关节不稳定 2 例。受伤至手术时间 6~9 d,平均 7.3 d。术后 X 线片复查骨折愈合情况及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恢复情况,采用 Cooney 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12~24 个月,平均 14.6 个月。X 线片复查示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 5~10 个月,平均 8.2 个月;无内固定失效、骨折再移位等情况发生。末次随访时桡骨高度、掌倾角和尺偏角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oney 评分中各项评分(疼痛、功能、活动度、握力)及总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优 11 例、良 3 例、可 1 例,优良率达 93%。 结论掌侧斜 T 型锁定钢板排钉杠杆复位内固定可有效恢复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固定可靠,腕关节可及早活动,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弹性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15 年 1 月—2016 年 6 月,采用锁定接骨板弹性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21 例。男 5 例,女 16 例;年龄 32~88 岁,平均 62 岁。摔伤 14 例,交通事故伤 5 例,高处坠落伤 2 例。左侧 13 例,右侧 8 例。闭合性骨折 20 例,开放性骨折 1 例。骨折根据 AO/OTA 分型:33-A1 型 5 例,33-A2 型 3 例,33-A3 型 8 例,33-C2 型 2 例,33-C3 型 3 例。受伤至手术时间 3~13 d,平均 6.5 d。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8 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 12~24 个月,平均 16 个月。X 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 8~24 周,平均 16.6 周;关节面恢复平整,下肢长度恢复。随访期间无螺钉松动、钢板断裂,无膝关节内外翻畸形,未出现明显膝关节僵硬。术后 6、12 个月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6、12 个月膝关节活动度较 1 个月时明显增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6、12 个月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间 Neer 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2 个月,按 Neer 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获优 12 例、良 6 例。 结论锁定接骨板弹性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良好,是治疗该类型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掌侧植入和传统切开(Henry 入路)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2013 年 10 月—2014 年 12 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56 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微创组(26 例)和传统组(30 例),分别采用微创经皮掌侧植入和传统 Henry 入路切开复位斜 T 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致伤原因、骨折分型及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 3 个月桡骨茎突长度、掌倾角、尺偏角与术前的差值;术后 4 周及 3 个月腕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患侧腕关节屈伸范围、前臂旋转范围及握力占健侧的百分比(分别记为 FS%、FR% 和 HG%);术后 3 个月采用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 结果微创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 Ⅰ 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10~16 个月,平均 12.6 个月。两组均无桡动脉损伤、螺钉过长或进入关节间隙发生。微创组 1 例术后发生正中神经一过性刺激症状,1 个月后完全恢复;传统组 2 例术后出现肌腱刺激疼痛症状,取出钢板后缓解。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手术前后桡骨茎突长度、掌倾角及尺偏角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4 周微创组 VAS 评分明显低于传统组,FS%、FR%、HG% 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 3 个月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 个月微创组 DASH 评分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08,P=0.000)。患者对术后切口美观感评价微创组明显优于传统组。 结论微创经皮掌侧植入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具有创伤小、切口隐蔽、腕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解剖型桡骨远端掌侧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老年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复位固定技巧并评价其疗效。方法2014 年 10 月—2015 年 9 月,采用解剖型桡骨远端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 25 例老年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其中男 3 例,女 22 例;年龄 65~87 岁,平均 73 岁。致伤原因:摔伤 19 例,交通事故伤 6 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按 AO 分型:A2 型 10 例,A3 型 7 例,B3 型 3 例,C1 型 5 例。其中 18 例因骨折不稳定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之后复位丢失行手术治疗;7 例未接受任何治疗。病程 33~126 d,平均 61 d。术前掌倾角(–16.0±3.1)°,尺偏角(10.8±7.0)°,桡骨短缩(11.2±3.6)mm,腕关节屈曲活动度(41.0±7.5)°,腕关节背伸活动度(42.0±6.3)°,握力为健侧的 33.0%±3.1%。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25 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1~1.5 年,平均 1.3 年。X 线片复查示所有患者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为 8~12 周,平均 9.2 周;关节面移位均<1 mm。末次随访时桡骨远端掌倾角为(13.1±3.2)°,尺偏角为(21.9±4.6)°,桡骨短缩(2.0±1.1)mm,腕关节屈曲活动度为(52.0±11.7)°,腕关节背伸活动度为(65.0±4.8)°,握力为健侧的 84.0%±4.2%,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 Gartland 和 Werley 评分评价疗效,优 15 例,良 6 例,可 2 例,差 2 例,优良率 84%。 结论利用解剖型桡骨远端掌侧锁定接骨板设计上的优势,辅以适当的手术技巧,能较好地复位固定老年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联合缝合锚钉重建喙锁韧带治疗 Neer Ⅱ型或Ⅴ型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10 年 1 月—2016 年 6 月使用锁骨钩钢板联合缝合锚钉重建喙锁韧带治疗 16 例 Neer Ⅱ型或Ⅴ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男 12 例,女 4 例;年龄 14~81 岁,平均 45.6 岁。致伤原因:摔伤 10 例,交通事故伤 2 例,高处坠落伤 2 例,重物砸伤 2 例。锁骨骨折 Neer 分型:Ⅱa 型 2 例,Ⅱb 型 13 例,Ⅴ型 1 例。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为 6~29 分,平均 11.2 分。受伤至手术时间为 1~18 d,平均 6.4 d。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情况和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采用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评分、肩关节 Constant 评分和牛津肩关节评分(OSS)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 50~100 min,平均 75.6 min;术中出血量 30~100 mL,平均 52.8 mL;住院时间 4~47 d,平均 13.7 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1.2~7.5 年,平均 3.5 年。锁骨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 9.4~13.6 周,平均 11.9 周。无骨折不愈合、骨折移位、内固定失效、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15 例患者于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后取出锁骨钩钢板,1 例因无明显不适拒绝二次手术取出锁骨钩钢板。末次随访时,DASH 评分为 0~13 分,平均 2.2 分;肩关节 Constant 评分为 90~100 分,平均 96.8 分;OSS 评分为 12~14 分,平均 12.3 分。结论锁骨钩钢板联合缝合锚钉重建喙锁韧带治疗 Neer Ⅱ型或Ⅴ型锁骨远端骨折可获得较好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治疗不稳定锁骨远端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Endobutton钢板喙锁固定联合骨折端高强度缝线Nice结环扎固定治疗合并喙锁韧带损伤的锁骨远端骨折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采用Endobutton钢板喙锁固定治疗的33例伴喙锁韧带损伤锁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骨折端固定方式分为高强度缝线Nice结固定组(研究组,16例)和经肩峰克氏针固定组(对照组,1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损伤侧别、致伤原因、Craig分型、合并伤、受伤至手术时间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Murley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了解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计算患侧喙锁间距增加率;采用VAS评分评估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侧肩部疼痛程度;术前,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根据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标准评价肩关节功能。 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喙突骨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对照组1例(5.9%)出现轻微钉道感染,1例(5.9%)出现克氏针移位;研究组无明显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36个月,平均22.9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分别为(12.56±0.73)周和(13.59±0.87)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1,P=0.001)。末次随访时研究组与对照组患侧喙锁间距增加率分别为8.88%±1.19%和8.55%±1.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7,P=0.409)。两组术后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术后随时间延长两评分亦逐渐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术后1周及1个月 VAS评分以及术后1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外,术后其余时间点两组间两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合并喙锁韧带损伤的锁骨远端骨折中,对于斜形骨折或合并蝶形骨块的骨折类型,骨折端高强度缝线Nice结固定是Endobutton钢板喙锁固定的良好补充,能稳定骨折端、减少克氏针固定并发症的发生,更有利于骨折愈合,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从锁定钢板的治疗现状、锁定钢板的不足与对策、锁定技术的进展、锁定钢板与数字骨科技术 4 个方面,总结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现状与进展。结果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较为棘手,外侧锁定钢板作为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最常用固定方式,仍面临着较高治疗失败率。双钢板可改善粉碎性骨折的力学稳定性,但何时选择双钢板固定仍缺乏具体量化标准。远皮质锁定螺钉可改善骨折断端间的微动、促进骨痂生长,显示了较好的应用价值。双相钢板是对传统锁定钢板的优化,但有待临床进一步验证其效果。数字骨科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显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结论锁定钢板内在缺陷是影响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预后的因素,通过对锁定技术的优化结合数字骨科技术,有望降低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失败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阐述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临床研究现状及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研究及临床经验,总结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临床研究现状及进展。结果股骨远端骨折好发于高能量损伤的年轻人及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损伤程度严重,多为粉碎性、不稳定骨折,常累及关节面并合并较严重的软组织损伤,治疗有一定难度。外固定支架多作为控制损伤的临时手段,绝大多数患者可行内固定治疗。用于股骨远端骨折的内固定系统主要有钢板固定系统与髓内钉固定系统,不同的内固定方式各具特点,其中双钢板加强股骨内侧的支撑、微创固定系统保护骨折端血供、远端皮质锁定板理论上更符合骨愈合对固定力学的要求,逆行髓内钉可有效对抗膝内、外翻等。结论目前临床研究表明,股骨远端骨折治疗选择应根据骨折类型和内固定系统特点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门轴法”有限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二、三部分骨折疗效。方法回顾分析 2013 年 1 月—2016 年 12 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 64 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 23 例,女 41 例;年龄 50~89 岁,平均 68.0 岁。致伤原因:摔伤 57 例,交通事故伤 5 例,高处坠落伤 2 例。受伤至手术时间 1~7 d,平均 2.1 d。骨折根据 Neer 分型为二部分骨折 28 例、三部分骨折 36 例;根据肱骨近端颈干角成角方向分型,内收型骨折 21 例、外展型骨折 43 例。术中均采用“门轴法”有限切开复位骨折后,以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透视次数、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X 线片复查骨折愈合情况并记录愈合时间,采用 Neer 评分标准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 45~127 min,平均 82.3 min;术中出血量 30~125 mL,平均 62.7 mL;术中透视 30~69 次,平均 37.0 次;住院时间 6~23 d,平均 10.3 d。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12~37 个月,平均 18.3 个月。X 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 12~21 周,平均 14.3 周。术后出现 3 例肩关节僵硬、1 例骨折畸形愈合。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 Neer 评分为 49~97 分,平均 83.1 分;获优 38 例、良 13 例、一般 10 例、差 3 例,优良率为 79.7%。其中,二部分骨折患者 Neer 评分优良率为 82.1%(23/28),三部分骨折患者为 77.8%(28/36)。结论“门轴法”降低了 Joystick 摇杆技术复位肱骨近端骨折的难度,也提供了辅助稳定,用于有限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二、三部分骨折,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及髓内钉治疗老年肱骨近端Neer二、三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符合选择标准的86例肱骨近端Neer二、三部分骨折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6例行锁定钢板固定(锁定钢板组),40例行髓内钉固定(髓内钉)。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侧别及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以及合并损伤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肩肘外科(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外展、外旋);X线片复查骨折愈合情况,于术后第2天及末次随访图像测量颈干角并计算差值。 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40个月,平均30.4个月;两组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6,P=0.327)。X线片复查示两组骨折均愈合,锁定钢板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1.3±2.1)周,髓内钉组为(10.3±2.0)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0,P=0.027)。锁定钢板组颈干角差值为(7.63±7.01)°,髓内钉组为(2.85±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2,P<0.001)。末次随访时,两组Constant-Murley评分、ASES评分、VAS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13例(28.3%)、髓内钉组4例(10.0%)发生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8,P=0.034)。 结论锁定钢板及髓内钉均可用于治疗老年肱骨近端Neer二、三部分骨折,其中髓内钉固定手术更加微创,术后并发症更少,骨折愈合更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 Ilizarov 技术修复创伤后桡骨远端畸形伴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2 年 1 月—2016 年 12 月,应用 Ilizarov 技术治疗 9 例创伤后桡骨远端畸形伴骨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 7 例,女 2 例;年龄 11~46 岁,平均 25.6 岁。其中 4 例桡侧棒球手畸形并大段骨缺损,4 例桡骨远端短缩桡偏畸形,1 例桡骨远端短缩并尺桡骨桡偏弯曲旋前畸形,均伴有下尺桡关节背侧脱位。受伤至此次手术时间为 6 个月~6.2 年,平均 1.5 年。骨缺损长度(桡骨短缩畸形骨缺损按短缩计算)1.4~6.8 cm,平均 3.6 cm。彻底清创后以 Ilizarov 环式外固定架固定,术后 7 d 以 0.8~1 mm/d 速度进行骨搬移或骨延长,分 4 次完成,缓慢矫正畸形并修复骨缺损;并根据术前测量掌倾角及尺偏角的丢失,在搬移或延长过程中逐渐调整桡骨远端关节面位置,以尽量恢复掌倾角及尺偏角。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渗液、破溃等现象。9 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15~36 个月,平均 23 个月。桡骨骨缺损全部愈合,远端畸形矫正,愈合时间 92.4~138.6 d,平均 104.7 d;外固定指数 32.6~51.1 d/cm,平均 40.2 d/cm。外固定拆除术后 2 个月腕关节屈曲(42.6±3.1)°、背伸(48.5±4.7)°,掌倾角(11.5±1.3)°,尺偏角(21.2±3.7)°;肘关节屈曲(128.2±6.4)°、背伸(3.2±2.1)°;前臂旋前(71.5±4.3)°、旋后(38.2±6.5)°;腕、肘关节背伸及前臂旋后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按 Gartland-Werley 标准评定腕关节功能,获优 3 例,良 5 例,可 1 例。4 例出现针孔感染,抗炎换药或更换针后治愈。3 例骨对接处未愈合,行植骨愈合;4 例桡骨力线偏移,换针调整后畸形矫正。 结论Ilizarov 技术能同期矫正创伤后桡骨远端畸形并修复骨缺损,是治疗此类疾病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解剖锁定板联合聚酯缝线固定治疗 NeerⅡB 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 年 8 月—2015 年 12 月,采用解剖锁定板联合聚酯缝线固定治疗 12 例 Neer ⅡB 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男 4 例,女 8 例;年龄 21~62 岁,平均 42.4 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 8 例,摔伤 3 例,高处坠落伤 1 例。受伤至手术时间 2~10 d,平均 4.5 d。X 线片测量患侧喙锁间距(coracoclavicular distance,CCD)为(12.4±3.5)mm。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 Ⅰ 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12 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10~27 个月,平均 19.6 个月。X 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 3~6 个月,平均 3.7 个月。术后 2 d 及末次随访时 CCD 分别为(8.9±1.3)、(9.3±1.3)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2 d 及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患肩关节功能 Constant-Murley 评分为(94.8±6.9)分;优 9 例,良 2 例,可 1 例,优良率 91.7%。 结论解剖锁定板联合聚酯缝线固定治疗 Neer ⅡB 型锁骨远端骨折疗效满意、并发症少,且手术操作相对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不显露尺神经肘关节内侧切口切开复位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14 年 1 月—2017 年 6 月收治 14 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男 5 例,女 9 例;年龄 18~85 岁,平均 65.5 岁。致伤原因:摔伤 12 例,交通事故伤 2 例;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按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AO/ASIF)分型:A2 型 3 例,A3 型 2 例,B2 型 4 例,C1 型 2 例,C2 型 2 例,C3 型 1 例;均不伴尺神经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为 4~15 d,平均 7 d。B2 型骨折采用不显露尺神经肘内侧入路解剖型 LCP 内固定,余均采用不显露尺神经内侧切口+常规外侧入路双侧解剖型 LCP 内固定。结果手术时间 50~140 min,平均 80 min;术中出血量 20~200 mL,平均 70 mL。术中均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等发生。14 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9~24 个月,平均 13 个月。X 线片示骨折均于 4 个月内愈合,无骨不连、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随访过程中均无尺神经损伤表现,无肘内外翻畸形及骨化性肌炎发生。末次随访时按 Mayo 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MEPS)评定肘关节功能,获优 8 例、良 4 例、可 1 例、差 1 例(为 C3 型骨折),优良率 85.7%。结论不显露尺神经行肘关节内侧切口可满意复位骨折,不易发生尺神经损伤,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疗效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保留旋前方肌掌侧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成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 2017 年 1 月—2018 年 12 月收治的 62 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骨折显露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28 例,旋前方肌保留技术)和对照组(34 例,旋前方肌切断修复技术)。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优势手侧、致伤原因、骨折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腕关节活动度(掌屈、背伸以及前臂旋前、旋后)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与术后 3 d、3 个月 VAS 评分及腕关节活动度;术后 6 个月按 Krimmer 评价标准评估腕关节功能。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6~30 个月,平均 13 个月。观察组术后 3 d VAS 评分和腕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 3 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6 个月,根据 Krimmer 评价标准,观察组腕关节功能获优 21 例、良 7 例,优良率为 100%;对照组获优 22 例、良 11 例、中 1 例,优良率为 97.1%;组间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44,P=0.511)。术后观察组发生切口愈合不良 1 例,对照组发生切口愈合不良 7 例、肌腱疼痛 5 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6%)明显低于对照组(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25,P=0.002)。 结论掌侧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成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术中保留旋前方肌可行,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腕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并且保护了骨折部位软组织,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根钛缆环扎结合“8”字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 年 6 月—2014 年 11 月,收治 46 例髌骨骨折患者。男 30 例,女 16 例;年龄 20~86 岁,平均 54 岁。骨折原因:摔伤 27 例,交通事故伤 16 例,击打伤 3 例。闭合性损伤 41 例,开放性损伤 5 例。左侧 24 例,右侧 22 例。骨折 AO 分型:34-A 型 3 例,34-B 型 1 例,34-C1 型 7 例,34-C2 型 13 例,34-C3 型 22 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 1~12 d,平均 3.7 d。采用单根钛缆环扎加“8”字张力带内固定,在髌骨表面形成几何学“球冠”形状的张力带结构。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 Ⅰ 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6~24 个月,平均 20.6 个月。术后 1 例出现软组织刺激,2 例出现 1 枚克氏针移位、钛缆部分松动。术后 3 个月复查 X 线示骨折均已愈合,期间无钛缆断裂发生;38 例术后 12 个月时取出内固定物。术后 12 个月,按 Böstman 髌骨骨折疗效评分标准评价为 24~30 分,平均 28.34 分;优 42 例、良 4 例,优良率 100%。结论单根钛缆环扎结合“8”字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具有固定牢固、并发症少的优点,术后允许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空心螺钉加内侧支撑钢板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伴后内侧粉碎的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7月—2020年3月采用空心螺钉加内侧支撑钢板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的18例伴后内侧粉碎的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 12 例,女 6 例;年龄22~64岁,中位年龄43岁。致伤原因:摔伤11例,交通事故伤3例,高处坠落伤4例。股骨颈骨折Garden分型为Ⅲ型3例、Ⅳ型15例,Pauwels分型均为Ⅲ型。受伤至手术时间1~5 d,平均2.3 d。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即刻采用Garden指数评定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参照Zlowodzki方法判定股骨颈短缩程度,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62~98 min,平均75 min;术中出血量101~220 mL,平均153 mL;术中空心钉导针置入次数3~5次,平均4次;术中透视次数9~21次,平均15次;住院时间5~11 d,平均7.2 d。1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12~40个月,平均 17.3个月。未出现术后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头钉切割、退钉、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术后即刻评价骨折复位质量:Ⅰ级 15例,Ⅱ级 3例。随访期间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骨折愈合时间7~15周,平均12.1周。末次随访时股骨颈短缩≤5 mm 2例,5~10 mm 1例,股骨颈短缩发生率为16.7%。髋关节Harris评分为73~97分,平均93.5分;其中优12例、良3例、中3例,优良率83.3%。结论对于伴后内侧粉碎的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加内侧支撑钢板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疗效肯定,具有术后患肢负重早、骨折愈合快、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近年髌骨下极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及研究进展,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广泛查阅有关手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文献,总结各手术方法研究进展、优势及局限性。 结果髌骨下极是伸膝装置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加强股四头肌力臂作用。该部位骨折相对少见,且多为粉碎性,通常需要手术治疗。目前治疗髌骨下极骨折手术方式较多,包括髌骨下极切除术、张力带技术、钢板内固定术、带线锚钉技术、镍钛聚髌器、独立垂直钢丝固定技术等,不同方式各具特点且各有优劣。研究表明,单一内固定方式并发症较多且容易发生内固定失败,因此目前研究以及临床应用以多种内固定方式相结合为主。结论 对于髌骨下极骨折,如骨折块体积较大且以横形分布为主时,宜选择以张力带技术为主的联合固定方式;骨折块粉碎严重、骨块体积较小时,基于缝合固定的综合内固定方式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髓内钉联合选择性钢缆环扎固定同侧股骨颈骨折合并转子下骨折的疗效。方法2012 年 6 月—2015 年 12 月,通过闭合复位股骨颈骨折,应用微创切口髓内钉联合选择性钢缆环扎固定同侧股骨颈骨折合并转子下骨折 19 例。男 5 例,女 14 例;年龄 35~77 岁,中位年龄 52 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 17 例,摔伤 2 例。股骨颈骨折根据 Garden 分型:Ⅱ 型 7 例,Ⅲ 型 8 例,Ⅳ 型 4 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根据 Seinsheimer 分型:Ⅱ 型 9 例,Ⅲ 型 5 例,Ⅳ 型 3 例,Ⅴ 型 2 例。受伤至手术时间 2~7 d,平均 3.7 d。结果手术时间 58~125 min,平均 82.4 min;术中出血量 225~725 mL,平均 289.5 mL。术后切口均 Ⅰ 期愈合,无感染等早期并发症发生。19 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12~18 个月,平均 13.9 个月。术后 1 个月患者尖顶距为 9~23 mm,平均 15.2 mm。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 18~42 周,平均 27.4 周;其中 1 例术后 3 个月出现轻度髋内翻,股骨颈出现轻度移位,颈干角约 122°,术后 42 周骨折愈合。5 例患者主诉骨折处轻微疼痛,不影响正常生活,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 1~3 分,平均 1.8 分;其余患者 VAS 评分均为 0 分。16 例患者逐渐恢复至术前行走水平。随访期间无骨不连、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内固定失败、螺钉切出及钢缆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 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HHS)为 72~92 分,平均 82.8 分;15 例患者(78.9%)髋关节功能良好。结论髓内钉联合选择性钢缆环扎固定同侧股骨颈骨折合并转子下骨折,能够通过提供良好的稳定性恢复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与单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比较,探讨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喙锁韧带重建治疗 Neer Ⅱb 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 2013 年 2 月—2017 年 1 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 40 例 Neer Ⅱb 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 18 例采用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 1 枚锚钉重建喙锁韧带治疗(重建组),22 例采用单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非重建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侧别、致伤原因、合并伤、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医疗费用以及术后患侧喙锁间距、肩关节 Constant-Murley 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12~27 个月,平均 16.3 个月。重建组 1 例术后发生切口浅表感染,非重建组 1 例术后 1 个月发生钢板螺钉从远端骨块中拔出伴复位丢失。重建组手术时间及医疗费用均较非重建组明显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骨折均达骨性愈合,重建组患侧喙锁间距增加率明显低于非重建组(t=2.371,P=0.023)。术前及术后 1、3 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 Constant-Murley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内术后各时间点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 NeerⅡb 型锁骨远端骨折,无论是否行喙锁韧带重建,采用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后均能获得良好疗效。因此,除远端骨块小于 1 cm 的粉碎性骨折或依从性较差者外,无需常规重建喙锁韧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