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0月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入院后即刻给予阿司匹林300 mg研碎顿服,之后300 mg/d空腹顿服;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即刻给予阿司匹林100 mg研碎顿服,之后100 mg/d空腹顿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反应蛋白浓度、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7、14、21、28天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27.1%、61.4%、87.1%、91.4%,对照组分别为21.4%、41.4%、65.7%、67.1%,两组治疗第14、21、28天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反应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21、28天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反应蛋白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21天与第28天两组组内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反应蛋白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发生胃肠道刺激症状和大便隐血阳性占5.7%,均发生于第21天后;对照组发生胃肠道刺激症状和大便隐血阳性占4.2%,1例发生于第21天前,2例发生于第21天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司匹林300 mg/d比100 mg/d疗效更好,疗程为21 d更合适,既保证疗效,又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比较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在老年冠心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20mg组)45例和B组(40mg组)4s例,后将2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B组的血脂各项指标变化幅度较A组大,2组比较,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而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辛伐他汀在40mg的用量效果高于20mg,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到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低分子肝素。其中A组给予100mg/d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B组给予300mg/d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B组总有效率93.3%(42/45)显著高于A组的73.3%(33/4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0mg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较好,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9,(6):823-82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1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的炎性因子水平、神经功能、颈动脉斑块面积及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IL-6、 MMP-9及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评分为(4.06±2.1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62±2.11)分(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颈动脉斑块面积及IMT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00%(P <0.05)。结论 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优于10 mg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及复发率,缩小斑块面积,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促进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干预治疗及脑梗死体积的变化。方法 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用辛伐他汀20mg/d口服,对照组仅使用常规治疗,15d为一疗程。一疗程后比较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及脑梗死体积。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63.3%和43.3%(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88.8%和66,7%(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P〈0.05)。结论 辛伐他汀有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缩小脑梗死体积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脂血症是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其是诱发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能导致老年人猝死,瘫痪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脂血症成为现代人群的多发疾病,由于新陈代谢缓慢,身体素质差,发病人群主要是老年人[1]。本研究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100例2012年12月-2014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将我院近期接收的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并给予不同剂量辛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和有无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产生,得出结论。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清胆固醇(TC)、血糖、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含量,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高于对照组患者含量。结论实验组患者药物剂量在实验中取得的疗效较对照组好,且用药同样安全无不良反应出现,该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的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依诺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科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2例,治疗组用依诺肝素钠5 000单位皮下注射,1日2次,共7天,辛伐他汀40毫克,晚上1次口服,共7天.对照组用安慰剂皮下注射,1日2次,连续7天,安慰自发片40毫克口服,晚上1次,共7天,两组在抗血小板、降血压、脱水、改善微循环、营养脑细胞等的治疗相同.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16%,对照组为8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诺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改善急性脑梗死缺血状态,促进缺损神经功能恢复,并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与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冠心病血脂异常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血脂异常患者共102例,随机性将其分为3组,每组34例。A组采用辛伐他汀40mg/d,B组采用辛伐他汀20mg/d,C组采用辛伐他汀80mg/d。对三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以及治疗1个月与3个月后测量其TC、HDL-C、LDL-C、TG,并观察ALT、BUN与CK的变化。结果 3组患者通过治疗后,其TC与LDL-C的下降均较为明显,且C组患者明显优于A、B组患者,TG值降低程度无显著性差异,而HDL-C均有升高。三组患者均为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全部完成治疗。结论采用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血脂异常患者,其剂量与疗效具有相关性,大剂量使用辛伐他汀具有高效性与安全性,剂量与不良反应之间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证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除可增加患者坚持长期服药治疗的依从性,更主要的是已证实他汀类药物除有调/降脂效益,也有多方面心血管保护作用,包括稳定斑块、改善内皮功能、减少炎症反应及抑制血栓形成等,从而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而且用药安全[1]。本研究旨在观察两种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在ACS早期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在预防心血管事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社区医学杂志》2017,(21)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剂量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63例。低剂量组采用200 U纤溶酶溶栓治疗,高剂量组采用300 U纤溶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3 d、7 d、14 d,两组ES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治疗后7 d、14 d,高剂量组ESS评分[(71.56±5.28)、(77.13±5.57)分]均高于低剂量组[(63.49±4.32)、(69.58±4.62)分](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溶栓治疗脑梗死临床效果的因素为溶栓前血糖、溶栓时间窗、纤溶酶剂量、大脑中动脉闭塞;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过敏反应。结论高剂量纤溶酶治疗效果优于低剂量组,但低剂量治疗后出血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低,更具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就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药理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手指的额脑梗死患者64例,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均予以辛伐他汀20mg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20mg的辛伐他汀治疗,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双倍辛伐他汀应用于脑梗死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尿激酶分剂量给药与一次剂量常规给药治疗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发生率。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在一般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尿激酶50万U静脉推注。半小时后症状无改善追加30万U,半小时后仍无改善可继续追加20万U.共用100万U。对照组则一次给于100万U尿激酶于100ml生理盐水中静滴。30min滴完。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临床疗效评定无显著差异(P〉0.05),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尿激酶分剂量给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副作用少.再出血发生率低,临床应用更安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干预治疗及脑梗死体积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用辛伐他汀20mg/d口服,对照组仅使用常规治疗,15d为一疗程。一疗程后比较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及脑梗死体积。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63.3%和43.3%(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88.8%和66.7%(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p<0.05)。结论辛伐他汀有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缩小脑梗死体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合理使用他汀类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提供参考。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住笔者所在医院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大剂量组60例与常规剂量组60例,两组均常规实施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常规剂量组入院24h内加辛伐他汀20mg/d;大剂量组入院24h内加辛伐他汀40mg/d。疗程均16周。结果大剂量组总有效率93.18%高于常规剂量组的86.36%(P〈0.05);大剂量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8.33%低于常规治疗组的15.00%(9/60)。两组组均未发生与药物有关的严重肾功能损害、横纹肌溶解症等并发症;大剂量组ALT轻度升高(〈3倍)者4例较常规剂量组2例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继续服药观察后恢复正常;两组肾功能、CPK无明显变化。结论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早期常规治疗加40mg辛伐他汀治疗,能更好地缓解心绞痛症状,显著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且耐受性好.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秋水仙碱对痛风急性发作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04例痛风急性发作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中剂量秋水仙碱,对照组采用高剂量秋水仙碱,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6.15%,对照组86.54%,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92%,对照组9.6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风急性发作采用秋水仙碱治疗疗效明显,且中剂量1.0mg秋水仙碱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和探讨不同剂量他汀治疗急性心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02月至2014年02月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成三组,三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高、中、低剂量组分别采用40、20、10mg/d剂量的他汀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不同剂量的他汀治疗急性心梗的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表明,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的均得到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的改善程度显著由于中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剂量组相比差异极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结果表明高剂量的他汀在临床上治疗急性心梗能取得更为理想的疗效,目前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通过严密的临床监护,可采用高剂量的他汀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与探讨尤瑞克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择了自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抗血小板药物及调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尤瑞克林治疗,疗程为14?d.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7及第14天的颅脑cT检测梗死灶体积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即NIHSS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NIHSS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第7及第14天颅脑cT检测梗死灶体积与NIHSS均有所减小,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尤瑞克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减小脑梗死灶体积,对治疗脑梗死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大剂量纳洛酮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给予纳洛酮4.0 mg加灯盏花素注射液20 mg,对照组40例,给予纳洛酮1.2 mg加灯盏花素注射液20 mg静脉点滴,每日1次,连用14 d,观察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改变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总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纳洛酮加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