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鑫  阴育红 《中国校医》2019,33(11):846
目的 探究普拉克索联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医院2016年5月—2018年11月收治的66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采用美多巴治疗,研究组采用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每组33例。观察两组治疗后帕金森评分量表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的帕金森评分低于参照组,生活质量评分(93.47±5.66分)高于参照组(85.39±3.5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普拉克索联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患者效果显著,而且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邓琦  白鹤  胡霞  王艳  陈明 《现代养生》2014,(10):159-160
目的:研究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64例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美多巴和普拉克索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美多巴和溴隐亭治疗,用HAMD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状态并作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9例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2例不良反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在治疗帕金森病时联合使用美多巴与普拉克索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1月到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帕金森患者25例,使用随机法分为常规组(n=12)和治疗组(n=13)。常规组患者给予美多巴治疗,治疗组则是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普拉克索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以及血清GSH、GSH-Px、ROS水平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治疗帕金森病时联合使用美多巴与普拉克索,能够让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使其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有着显著提高,而且在联合应用中更加安全、有效,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阿戈美拉汀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等量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参照组(行单一阿戈美拉汀口服治疗)和研究组(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AS、SDS评分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与单一口服药物治疗相比,联合物理刺激治疗效果更加突出,应用在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中,可有效缓解抑郁症状,可起到刺激神经的作用,改善睡眠质量,增强临床效果,且并未增强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可提高抑郁症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姜玉华 《智慧健康》2022,(24):118-122
目的分析和胃降逆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效果和患者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在民勤县苏武镇卫生院诊疗的5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作为研究样本,依据随机原则将其划分两组,设为研究组(29例)和参照组(29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和胃降逆汤加减治疗,对比治疗效果、MTL、GAS、IL-6、VIP、CRP、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参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MTL、GAS、IL-6、VIP、CRP与参照组MTL、GAS、IL-6、VIP、CR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MTL、GAS、IL-6、VIP、CRP低于参照组MTL、GAS、IL-6、VIP、CRP(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56%)显著高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2.41%),数据检验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上腹痛、腹胀、恶心、嗳气等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数据检验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应用和胃降逆汤加减治疗可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用药安全性也相对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在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机治疗的过程中高通量透析与常规透析的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本研究对象为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机治疗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患者56例,根据患者透析方式的不同实现分组,其中接受高通量透析的患者28例,将其作为研究组,接受常规透析的患者28例,将其作为参照组。结果:参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差于研究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小分子毒素清除情况差异并不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大分子毒素、免疫球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显著差异于参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液透析机高通量透析是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患者的理想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选择原发性帕金森病对左旋多巴+普拉克索进行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9月~2016年09月收治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63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分组依据为原发性帕金森病保守治疗药物选择的不同;观察组(33例):左旋多巴+普拉克索;对照组(30例):左旋多巴;通过对比UPDRSⅡ评分以及UPDRSⅢ评分等,以突出左旋多巴+普拉克索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UPDRSⅡ评分以及UPDRSⅢ评分方面,两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之间凸显差异(P<0.05);在保守治疗药物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之间未凸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临床治疗方法选择左旋多巴+普拉克索,可以成功改善患者的UPDRSⅡ评分以及UPDRSⅢ评分,最终获得显著的原发性帕金森病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分析中下段输尿管结石患者接受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2019年5月-2021年5月收诊的中下段输尿管结石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奇数偶数分组方式分为研究组(n=64)和参照组(n=64)。参照组患者使用输尿管硬镜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输尿管硬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进行治疗,比对分析不同组别患者的手术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比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8.44%,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8.13%,经统计学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68%,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6.56%相比更低,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下段输尿管结石患者接受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效果确切且理想,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郝朝前 《智慧健康》2023,(2):161-165
目的 分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两组,分别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法,参照组接受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手术相关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疼痛评分以及应激指标。结果 对比治疗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对比手术相关指标,研究组的手术用时以及下床活动时间较短,手术切口较短,出血量较少,与参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降钙素原(PCT)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VAS评分,治疗前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腰部、腿部VAS评分均较低。对比应激指标,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盐酸普拉克索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血清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帕金森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盐城市亭湖区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7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35例,使用多巴丝肼治疗)、联合组(35例,使用盐酸普拉克索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均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问卷(NMSQuest)、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及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血清5-HT、BDNF、NE水平,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较常规组显著升高;治疗后两组患者NMSQuest、UPDR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联合组显著低于常规组;MMSE评分,血清5-HT、BDNF、NE水平及SF-36各项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联合组显著高于常规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腹泻、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8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研究组采用rTMS治疗,参照组采用MECT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TES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WCST完成时间、WCST总应答数均显著下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CT与rTMS对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均有显著效果,但rTMS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针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帕罗西汀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医师开展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处置工作提供经验借鉴.方法:择取2016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遵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包含30例患者,参照组患者实施阿米替林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帕罗西汀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分,以及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临床不灵反应发生率.结果:接受治疗前,研究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分大致相当,组间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帕罗西汀药物治疗,相较实施阿米替林药物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严重程度,改善患者的基础性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优化患者在患病和接受临床治疗过程中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着予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普拉克索联合多巴丝肼治疗老年帕金森病(PD)的效果分析及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诊治的老年PD患者100例,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分别给予多巴丝肼治疗和普拉克索联合多巴丝肼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临床获益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 0.05)。观察组运动功能和非运动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参照组(P 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 0.05)。结论:普拉克索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可明显改善老年PD患者的非运动症状以及运动功能,并且降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侯佳勋 《智慧健康》2023,(14):109-112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在急性脑梗死中用药剂量不同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方式分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参照组45例给予辛伐他汀20mg/d治疗,研究组45例给予辛伐他汀40mg/d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平均分对比区别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有所降低,研究组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是8.88%,研究组是6.66%,对比区别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能够取得更加明显的效果,临床推荐使用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15.
刘景良 《智慧健康》2022,(13):52-54
目的探究分析在贝尔面瘫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针灸结合超短波方案的疗效以及对患者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中山火炬开发区医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贝尔面瘫患者60例。采用数字随机分法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针灸治疗)与研究组(针灸与超短波联合治疗)患者例数均为30例。对两组治疗有效率、FDI(面部残疾指数)评分、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WHOQOL-BREF(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分展开比较。结果对两组治疗有效率展开统计分析可知,研究组(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FDI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各项评分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就两组患者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WHOQOL-BREF评分看来,接受治疗前组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显著提高,同时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与超短波治疗的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升贝尔面瘫临床治疗效果,可更为显著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面肌功能的恢复,为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也具有积极影响,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研讨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从本院2016年2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抽取80例,按治疗方式分对照组(40例接受奥美拉唑治疗)和研究组(40例接受埃索美拉唑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疗效95.00%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间食管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蠕动性收缩比、立位反流时间百分比、卧位反流时间百分比低于对照组,肌静息压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7.50%,但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其疗效比奥美拉唑所获疗效更良好,患者症状、食管动力学指标等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叶酸干预对精神分裂症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伴有HHcy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常规予以利培酮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服安慰剂,研究组则采用叶酸干预,连续治疗及观察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HHcy及认知功能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MoCA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变化不显著(P>0.05);对照组MoCA评分结果与治疗前及研究组治疗6个月后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MMS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Hcy及叶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Hcy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叶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上升(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Hcy及叶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阳性、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其中研究组阳性、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理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伴HHcy患者常规治疗同时辅助叶酸治疗,有助于降低Hcy及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精神症状,提升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丁苯酞配合美多巴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48例帕金森病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丁苯酞联合美多巴,对照组予常规美多巴治疗.统计治疗前、治疗后2周、1个月的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评分,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评分高于对照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美多巴延缓PD的进展,改善临床症状,可作为PD患者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银杏达莫注射液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68例患者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84例,参照组患者行丹参注射液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行银杏达莫注射液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指标评分,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指标评分与参照组大致相当,统计学无差异(P0.05)。接受治疗后,研究组和参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降低,前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有差异(P0.05)。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结论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银杏达莫注射液药物治疗,能取得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分析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此次选取2020年4月—2021年11月高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随机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其中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序贯化放疗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同步放化疗治疗。比较两组免疫细胞因子水平、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低于参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7,P<0.05)。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90.63%,高于参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0,P<0.05)。治疗后,两组免疫细胞因子水平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卡氏功能状态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为理想,可以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调节机体免疫状态,从而使患者的生理功能大幅提高。同时,能够使患者的生活自理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