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以湿疹和皮肤瘙痒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是儿童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AD的治疗目前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儿童患者尤其是中重度AD患者的治疗需求尚未被完全满足,安全、有效的长期治疗方案仍待探索实践。以生物制剂和小分子抑制剂为代表的靶向药物是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新兴药物,本文检索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分别从生物制剂和小分子抑制剂两方面进行综述,为儿童中重度特应性皮炎靶向药物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艳  田晶  梁源  马琳 《中国新药杂志》2023,(19):1959-1965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目前的治疗方法仍有较多的局限性及不良反应,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近年来,随着对特应性皮炎复杂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很多新药逐渐应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本文就这些药物在儿童特应性皮炎患者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临床医生更好地治疗和管理特应性皮炎患儿。  相似文献   

3.
特应性皮炎发病率甚高,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治疗上主要使用类固醇剂(外用)、抗组胺药和抗变态反应药。但这些药物对慢性特应性皮炎常常无效。作者等并用组球蛋白和抗变态反应药进行治疗以探讨其临床疗效。观察对象为曾使用类固醇外用剂、抗组胺药和抗变态反应药症状已得到控制、但仍残留皮疹的慢性特应性皮炎患者(并用组,32例),对照组(23例)为单独使用抗变态反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我国儿童特应性皮炎药物临床试验的登记情况及特应性皮炎治疗药品在我国的上市情况进行分析,为药品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和“药品查询”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2017年1月1日至2023年4月17日),获得儿童特应性皮炎临床试验注册信息及特应性皮炎治疗药品的上市信息,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平台共登记了40项包含儿童受试者的湿疹/特应性皮炎药物临床试验,目前数据库有36家国内外生产企业的10个品种的特应性皮炎治疗药品在我国获准上市。结论:国内制药企业在儿童特应性皮炎药物研发上多集中于仿制药,目前已有2种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药物,需要继续深耕,进一步开展药物临床试验,同时发挥我国中医药优势,发掘中药品种开展临床试验,为儿童用药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治疗药物临床试验设计的技术考虑。方法:通过梳理近年来国内外特应性皮炎治疗药物临床研发情况,调研国内外特应性皮炎治疗药物技术指南进展,基于我国研发和审评的实践经验,形成相关技术考虑。结果与结论:特应性皮炎治疗药物临床试验设计应根据疾病特点、药物特性、研究目的制定整体临床研发计划。应在有前期研究证据支持并能确保受试者安全的前提下,尽早开展儿童患者临床试验。临床试验设计应选择适宜的研究人群,合理设置对照药、疗效和安全性指标、研究周期等一系列关键要素,以助力此类药物科学研发。研究人群定位应基于药物作用机制和药效作用强度选择对应严重程度的患者,疗效考察应全面评估患者皮损、症状、生活质量等改善情况,并关注用于儿童患者以及长期治疗时的疗效和安全性等。  相似文献   

6.
对近5年来特应性皮炎代表性新药的国内外批准情况进行介绍,总结了度普利尤单抗注射液、乌帕替尼缓释片、迪高替尼乳膏、克立硼罗软膏等4种不同作用机制、不同给药途径的特应性皮炎治疗药物的申报资料中临床药理学研究主要内容,以及国内外监管机构对特应性皮炎治疗药物的审评考量,旨在为特应性皮炎新药的早期临床研发和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林达 《药学进展》2002,26(1):63-63
诺华(Novartis)公司己递交了抗特应性皮炎和牛皮癣的药物——pimecrolimus(商品名为Elidel)的新化合物申请(NDA),正等待美国FDA的批准。其1%的霜剂将可望用于特应性皮炎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儿科常见的慢性炎症瘙痒性皮肤病,与食物过敏有密切关联,临床对特应性皮炎伴发食物过敏的治疗存在许多误区,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儿童皮肤病专业委员会牵头制定了首个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相关食物过敏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本文就该共识进行简要解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静脉滴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特应性皮炎效果。方法特应性皮炎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治疗组静脉滴注复方甘草酸苷、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及外用药物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及外用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31例患者中,治愈19例,总有效率93.55%,对照组27例患者中,治愈4例,有效率55.56%,治疗组治愈率达61.29%,治疗组治愈率和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复方甘草酸苷静脉滴注治疗特应性皮炎,尤其青年及成人期患者,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局部免疫调节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在皮肤病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少明  方平 《海峡药学》2008,20(2):58-60
局部应用的他克莫司软膏和吡美莫司乳膏是两种新的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作为局部免疫调节剂用于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作为抗炎药其安全性和疗效较好的特点,使它们成为治疗许多皮肤病的有吸引力的候选药物。已发表的文献表明它们除应用于特应性皮炎外,尚可用于银屑病、脂溢性皮炎、扁平苔藓和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11.
丹麦医药管理局于2008年12月已批准两种新药作一般补偿:它们是治疗特应性皮炎及银屑病用的Astellas公司的Protopic(tacrolimus,外用他克莫司),及治疗炎症性疾病,包括特应性皮炎、激惹性接触性皮炎、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及银屑病用的Novartis公司的Elidel(pimecrolimus)。  相似文献   

12.
《家庭药师》2014,(6):11-11
广东省中医院特应性皮炎专科绢在陈达灿教授及国家级名老中医褐国维教授的指导带领下,开展中医药干预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研究,曾获得过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立项资助。 目前,特应性皮炎已纳入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的拓展病种研究项目,现招募特应性患者开展针刺干预治疗,年龄在12—65岁之间,愿意服用中药和接受针刺治疗者,我们可为您提供免费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生物物理治疗仪脱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效果。方法将56例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抗过敏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利用生物物理治疗仪检测过敏原,并辅予脱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物理治疗仪对特应性皮炎患者的脱敏疗效好,可明显缩短病程,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彭琛  丁杨峰 《世界临床药物》2021,42(11):962-969
目的 以网络药理学为基础,阐明二妙丸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作用机制.方法 二妙丸的主要化学成分和靶标来源于TCMSP数据库.选择二妙丸靶点与多个数据库中特应性皮炎相关靶点的重叠靶点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构建PPI网络,阐明和分析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将主要药物作用靶点导入Metasscape平台,进行生物学功能及通路富集分析.CytoScape3.8.0构建并分析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结果 确定了29个具有治疗特应性皮炎作用的活性化合物.其中,关键化合物为β-胡萝卜苷、β-谷甾醇、异延胡索单酚碱、氢化小檗碱和原阿片碱等,PTGS2、PTGS1、SCN5A、RXRA、PRKACA、HSP90AA1、ADRB2、KCNH2及CHRM1被确定为二妙丸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关键靶点.通过GO和KEGG分析,发现二妙丸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潜在机制涉及多个生物学过程和通路.结论 二妙丸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减轻特应性皮炎症状体征.本研究表明,网络药理学方法可以从整体角度揭示中医中药的作用机制.该发现为二妙丸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探索二妙丸的潜在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慢性、易复发的炎症皮肤病,如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等,需要坚持不懈的治疗。目前临床上多用外用糖皮质激素,然而副作用值得关注。新的药物和治疗手段层出不穷,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等,但FDA规定其标签必须带有"黑框"警告标识,并仍有争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方法,将成人特应性皮炎分为3组,分别外用0.1%,0.03%他克莫司软膏和赋形剂(对照组);将儿童特应性皮炎分为2组,分别外用0.03%他克莫司软膏和赋形剂(对照组);每日2次,疗程为3周;作症状和体征总评分、受累体表面积百分比(BSA%)和特应性皮炎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估;患者作视觉尺度VAS瘙痒症状测试及皮炎改善程度的自我评估。结果成人他克莫司软膏0.1%组、0.03%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100%,80.0%和26.7%;儿童他克莫司软膏0.03%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5.0%和33.3%。治疗组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治疗组的症状和体征总评分、BSA%和EASI显著下降,与患者自我评价符合。药物不良反应轻微。结论0.1%和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成人特应性皮炎及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7.
杨绍杰 《国外药讯》2005,(10):19-19
日本两家生物公司正考虑联合开发一种新型的特应性皮炎治疗方法。AnGes MG公司称,它正在讨论就其kB核因子诱导寡核苷酸产品的一种新局部剂型技术的申请与药物输送专业公司MedGel联合的可能。该产品现处于开发用于特应性皮炎和银屑病的临床前研究阶段,很快将开始用于第一个适应症的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18.
宋昊  王淳正  周凡凡  吴悠  唐克  郭颖 《药学学报》2023,(12):3655-3668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多样且难以治愈。目前多种治疗AD候选药物进入研发管线,为AD药物临床开发提供技术规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于2022年11月发布了《AD治疗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非临床药效评价是受试药物进入临床试验前的重要研究内容,噁唑酮(oxazolone, OXA)和2,4-二硝基氟苯(2,4-dinitrofluorobenzene, DNFB)诱导的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是最常用的经典半抗原诱导AD小鼠模型,但在已有报道中,半抗原剂量、致敏部位、攻击次数和皮损严重程度评估方法都存在差异。本研究根据特应性皮炎患者病程和病理表现,结合AD治疗药物临床试验药效学评价要点构建AD小鼠模型,系统考察并比较不同构建方案(致敏部位、半抗原剂量和攻击次数等)与皮损指标间的关系,探索OXA和DNFB两种经典半抗原诱导AD小鼠的病变过程、模型强度和特点,为治疗AD候选药物的非临床药效学研究提供方法学依据。所有动物实验均经过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实验动物管理与动物福利委员会批...  相似文献   

19.
2001年3月在美国华盛顿特区举行的美国皮肤病学会第59届年会上,Novartis公司治疗炎症性皮肤病的研究性药物pimecrolimus(ASM981,SDZ,ASM981)(Ⅰ)引起广泛的注意。会议上发表的研究评估了(Ⅰ)对特应性皮炎、银屑病及慢性手部皮炎的疗效,得出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20.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的、病因未明的炎症性肠道疾病,目前的治疗药物以氨基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类非特异性药物为主。通过靶向UC相关的信号通路来寻找靶向药物治疗UC,发展特异性的治疗措施是该病药物研发的必然要求。该文综合阐述了与UC相关的信号通路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关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以期为UC疾病的治疗提供完善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