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现状调查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目的了解我国居民现阶段的健康素养水平,为制定卫生政策和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79 542名15~69岁常住人口,进行健康素养现状调查。结果中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6.48%,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三方面素养的比例分别为14.97%、6.93%和20.39%,具备5类健康问题素养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科学健康观(29.97%)、安全与急救素养(18.70%)、传染病预防素养(15.86%)、基本医疗素养(7.43%)和慢性病预防素养(4.66%)。东、中部地区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高于西部地区居民,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男性高于女性,45岁以下居民高于45岁及以上居民;受教育程度越高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也越高。结论中国居民总体健康素养水平较低。不同地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人群健康素养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沈阳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不同特征人群中分布差异。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沈阳市5个城区和2个乡镇居民1 780人,使用统一制作的问卷进行健康素养状况调查。结果 1 780人中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占11.0%,具备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理念者占17.3%,具备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者占11.0%,具备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理念者占17.3%,具备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者占11.0%,具备健康技能的比例占12.9%;具备科学健康观的比例占36.3%;具备传染病预防的比例占11.6%;具备慢性病预防的比例占12.7%,具备安全与急救的比例占43.5%,具备基本医疗的比例是12.3%,具备信息获取的比例是18.2%。结论沈阳市接受调查的居民健康素养总体处于较低水平,6类健康素养中,传染病预防素养、慢性病预防素养和基本医疗素养水平均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上海市青浦区社区健康素养状况,为政府决策和制定健康素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抽样方法,使用统一问卷对1,200名调查对象进行入户调查。结果青浦区社区居民具备5类健康素养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科学健康观(37.58%),安全与急救(29.83%),传染病预防(28.83%),基本医疗(28.67%)和慢性病预防(17.58%)。结论青浦区居民综合性健康素养不高,需拓展健康教育形式,针对薄弱知识点,薄弱人群进行重点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合肥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制定和评价健康素养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合肥市4个区3个县的街道/乡镇抽取15~69岁居民共1 053人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结果合肥市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12.0%,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的比例分别是23.2%、19.2%、50.4%;具备5类健康问题素养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52.7%、基本医疗52.6%、科学健康观50.9%、传染病预防49.4%、慢性病预防10.6%。具备健康素养比例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65,P0.01);文化程度、家庭平均月收入不同健康素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加强对合肥市城乡居民慢性病预防素养的宣传教育,提高具备慢性病预防素养的比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天津市15-24岁年龄组人群健康素养水平,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取使用PPS(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法在16个区抽样,每区抽取3个街道,每个街道抽取2个居委会抽样单位,每个居委会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70个家庭户,每个家庭户采用KISH表抽取1名调查对象,每个居委会完成50份调查问卷。结果 15-24岁年龄组人群健康素养具备率为10.77%,健康知识和理念具备率为24.52%,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具备率为22.12%,健康技能具备率为13.78%。15-24岁年龄组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在健康素养、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具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24岁年龄组人群科学健康观素养具备率为41.84%,传染病预防素养具备率为25.01%,慢性病预防素养具备率为16.73%,安全与急救素养具备率为54.98%,基本医疗素养具备率为9.85%,健康信息素养具备率为32.65%。15-24岁年龄组城乡与农村居民在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健康信息素养具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24岁年龄组不同文化程度居民在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健康信息素养具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5-24岁年龄组人群的健康是至关重要,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各学校应加大教育力度,在中学、大学开设健康教育课,向学生传授健康知识、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同时各企业应该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提升员工健康素养继而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江宁区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方法 2012年使用《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对15~69岁常住人口进行抽样调查,评价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江宁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0.0%,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与行为、基本技能素养的比例分别为34.9%、14.1%和18.5%,城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农村(P0.001)。对5类健康知识知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65.3%)、科学健康观(51.8%)、传染病预防(25.7%)、基本医疗(10.1%)、慢性病预防(7.6%),对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知晓率仅为9.3%。健康素养综合得分的影响因素有地区、年龄、文化和收入水平(P0.05)。结论江宁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高,但应缩短城乡差距,提高全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职业特征人群健康素养水平,为制定和评价卫生政策及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全国79 542名15~69岁常住人口进行健康素养调查。结果我国居民健康素养知晓率为60.54%,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三方面素养的知晓率分别为60.93%、59.34%、63.76%,其5类健康问题科学健康观素养、传染病素养、慢性病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基本医疗素养知晓率分别为68.62%、62.97%、49.90%、66.88%、52.76%。重体力劳动人群健康素养得分、5类健康问题得分均较低(P<0.01)。不同职业特征人群慢性病预防素养(5.49±2.02)分、传染病预防素养(11.97±3.71)分、基本医疗素养(6.33±2.56)分得分较低。结论重体力劳动人群应该成为健康素养的重点干预和监测人群,应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素养干预和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合肥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制定和评价健康素养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合肥市5个区4个县的街道及乡镇抽取15岁~69岁居民共1,354人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结果合肥市居民具备健康素养水平为10.6%,具备基本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基本技能水平分别是34.3%、26.1%和20.3%。6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科学健康观(66.0%)、安全与急救(45.4%)、传染病预防(32.9%)、健康信息获取(31.2%)、慢性病预防(21.6%)、基本医疗(11.8%)。城市居民具备较高的健康素养,与农村居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文化程度、家庭平均年收入和年龄人群的健康素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对合肥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及慢性病预防健康素养的知识宣传,提高基本医疗及慢性病预防健康素养的知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湖北省居民健康素养具备情况,为湖北省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提供参考。方法在湖北省抽取了3个城市地区和3个农村地区,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对象,用卫生部《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的数据分析方法对湖北省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湖北省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为12.0%,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三方面素养的比例分别为23.7%、11.1%和22.4%;湖北省居民具备5类健康问题素养的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科学健康观素养37.2%、传染病预防素养23.8%、安全与急救素养22.6%、基本医疗素养11.3%和慢性病预防素养5.9%。结论湖北省居民健康素养具备情况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不容乐观,健康素养水平受到城乡、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在开展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工作时,应做好需求调查,并考虑如何提高目标人群的理解和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沧州市居民健康素养现状,为有效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沧州市城乡居民2 130人,采用统一的"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对居民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利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市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13.0%。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三方面素养的比例分别为22.2%、11.6%和17.0%;具备科学健康观、安全与急救、传染病预防、基本医疗、慢性病预防和信息获取六类健康问题素养的比例分别为42.2%、46.9%、11.2%、7.6%、14.2%和15.8%。不同职业、文化程度和不同年龄人群健康素养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沧州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仍然较低,应结合不同人群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策略,以提高整体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持续监测宁波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规模成比例抽样(PPS抽样)方法,使用《2015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对5 843名15~69岁常住居民进行入户面对面调查。结果 宁波市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为15.44%。其中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素养水平分别为24.99%、19.02% 和22.88%;6类健康问题的健康素养具备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知识(56.98%)、科学健康观(42.79%)、健康信息素养(25.52%)、传染病预防知识(20.79%)、基本医疗素养(11.97%)和慢性病预防知识(11.23%)。健康素养城市高于农村(χ2=24.38,P<0.05),25~34岁年龄段最高(χ2=88.66,P<0.05),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素养水平越高(χ2=227.41,P<0.05),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其他职业(χ2=124.77,P<0.05)。结论 宁波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仍有待提升,特别是农村地区,农民、青少年和55岁以上人群、文化程度较低者仍是日后健康教育重点区域和人群,慢性病防治及基本医疗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仍是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居民健康素养调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了解掌握浙江省居民的健康素养状况,建立浙江省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指标体系及监测网络。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浙江省12个监测点调查15~69周岁5114人,以入户调查的方式进行健康素养调查。结果浙江省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8.45%,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基本技能素养的比例分别为17.70%、9.25%和27.00%,具备5类健康问题的素养比例为:科学健康观33.90%、安全与急救素养26.90%、传染病预防素养19.50%、基本医疗素养10.00%、慢性病预防素养5.46%。文化程度越高的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也越高。结论浙江省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较低,需要持续开展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素养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青岛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并为制定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抽取青岛市12区(市)15-69岁6 206名常住人口进行调查,使用SAS 9.2统计软件完成数据统计分析。结果青岛市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12.77%,高于全国水平6.48%。从健康素养的3个方面上看,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基本技能素养的具备率分别是21.51%、13.63%和31.37%。青岛市居民具备5类健康问题素养的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科学健康观素养33.90%,传染病预防素养22.92%,安全与急救素养28.41%,基本医疗素养13.16%,慢性病预防素养8.66%。结论青岛市居民全民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城乡、性别、文化、年龄人群健康素养存在差异。需要针对不同特征人群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策略,以提高人群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6个街乡抽取1 800名18~79岁常住居民,通过问卷进行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 北京市朝阳区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16.2%,具备健康知识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的比例分别为28.3%和19.7%.具备科学健康观、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与保健、慢性病预防、传染病与地方病预防5方面健康素养的比例分别为12.0%、49.4%、36.4%、13.2%、41.3%.健康素养在户籍、年龄、文化程度和家庭月收入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根据户籍、年龄、文化程度和家庭月收入不同人群特征,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安徽省居民现阶段健康素养现状。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6个市(县)15~69岁常住人口,共3012人。结果安徽省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是8.79%,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3方面素养的比例分别是20.72%、11.16%和15.31%。具备5类健康问题素养的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科学健康观素养(35.29%)、安全与急救素养(22.14%)、传染病预防素养(18.96%)、基本医疗素养(8.07%)、慢性病预防素养(6.77%)。结论受城乡、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安徽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四川省居民健康素养的现状,为制定健康素养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本省15~69岁的城乡居民6,042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四川省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8.62%,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素养的人口比例分别是23.40%、10.7%和19.8%;具备5类健康问题的素养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科学健康观29.6%、安全与急救24.7%、传染病预防24.6%、基本医疗8.3%、慢性病预防5.7%;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城乡、职业、民族的居民健康素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川省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应结合重点人群,针对性地开展健康素养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淮安市居民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及影响因素,为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将调查内容归纳为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和其他等6类,分别计算各类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并按性别、文化程度和年龄进行分析。结果淮安市居民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为62.0%,其中,科学健康观知识知晓率为69.4%,传染病预防知识为64.0%,慢性病预防知识为54.4%,安全与急救知识为76.2%,基本医疗知识为56.1%,其他卫生知识为41.9%。知晓率男性高于女性,并随着年龄的升高而下降,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而升高。结论在加大健康素养教育力度的同时,要区分不同人群,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综合干预,从而促进公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8.
张莹  钱珍花 《中国健康教育》2013,(3):270-271,274
目的了解苏州市相城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相城区15~69岁常住居民510人,采用全国统一编定的《2010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入户面对面形式,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结果相城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6.6%。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素养的比例分别为18.4%、4.6%和60.4%。具备5类健康问题的素养比例分别为科学健康观37.6%,传染病预防素养16.2%,慢性病预防素养1.8%,安全与急救素养38.2%,基本医疗素养7.4%。不同年龄段居民的总体健康素养水平存在差异,年轻人高于老年人。居民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素养水平越高。结论相城区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较低,需要持续开展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素养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19.
黄芩 《现代预防医学》2014,(20):3744-3746,3755
目的了解南京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现状,为制定和评价卫生政策及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调查方案的要求,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南京市15~69岁共1 023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南京市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6.2%;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为18.9%,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为5.1%、基本技能素养水平为44.3%;南京市居民具备5类健康问题的相关素养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科学健康观为35.7%、安全与急救素养为26.3%、传染病预防素养为13.9%、基本医疗素养为8.1%、慢性病预防素养1.3%。健康素养水平与城乡、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具有相关关系。结论南京市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较低,应针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健康问题,制定科学、可行及有效的传播策略,广泛开展以提高基本健康知识与技能、促进健康行为形成为目的的综合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简阳市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500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的健康素养具备率为15.6%,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识方面素养具备率为45.2%,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方面素养具备率为12.2%,健康技能方面素养具备率为17.0%;科学健康观素养3.0%,传染病预防素养27.4%,慢性病预防素养29.6%,安全与急救素养61.2%,基本医疗素养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影响健康素养水平的因素有年龄和文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素养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文化程度的增加而升高。结论简阳市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不高,特别是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素养具备率、科学健康观和基本医疗素养具备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