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8,19(5):I0014-I0014
徐州市急救医疗中心,始建于1963年,是徐州唯一一家担负院前急救工作的市级专业医疗机构。近年来,徐州市急救医疗中心在徐州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局的高度重视下,取得跨越式的发展,业务覆盖面由原来的市区单纯院前转运式急救,发展为具备综合急救能力的基本现代化急救中心。  相似文献   

2.
北京奥运会医疗急救保障体系建设与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京奥运会医疗急救保障体系建设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城市大型活动医疗急救保障方案设计与实施的有效方法.实践证明:大型活动医疗急救保障必须根据医疗保障任务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体系建设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断完善.奥运会筹备期场馆运行的重点是场馆医疗机构设置、医疗通用程序制定、场馆医疗团队的管理、医疗救援流线设计.赛时场馆运行的重点是场馆医疗信息报送、场馆及城市医疗相关部门的无缝隙对接和场馆医疗运行的危机管理.  相似文献   

3.
王文学 《卫生软科学》2005,19(2):142-143
介绍了徐州市制定第一部《徐州市社会稳定医疗管理办法》的背景、依据及立法特色。此《办法》(简称)对发挥政府职能、树立政府形象,加快社会急救医疗事业、规范社会急救医疗秩序,保障群众健康和社会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孙华  司敏 《现代保健》2010,(6):140-143
目的探索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及运行的有效模式,创作急救医学影视教材,提高急救医疗质量和水平。方法(1)对国内外急救医疗体系的建设与发展进行调研、分析,总结特点,积累资料;(2)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创建急救医学运行模式;(3)制作现代急救医学影视教材;(4)运用实践。结果按新模式运行后各急救医疗指标均明显提高。结论该项目成果能规范急救医疗服务行为,提高急救效能,提高对危重患者救治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灾害事故的应对能力和水平,具有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5.
《徐州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办法》的立法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徐州市政府颁布了《徐州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05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江苏省第一部关于规范社会急救医疗工作的地方政府规章。  相似文献   

6.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刍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分析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现状人手,结合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临床实践,详细阐述了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标准实验室的建立和运行,并提出如何加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服务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北京奥运会医疗急救保障工作不仅要满足奥运会和残奥会各场馆对医疗急救服务的需要,还要满足奥运会赛期北京市日常医疗急救和应急保障的需求.为此,北京急救中心从调度指挥系统、网络建设、车辆装备、人员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筹备,圆满完成了北京奥运会医疗急救的保障工作.同时,奥运会也促进了北京市院前急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120院前医疗急救工作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于维持患者的生命、防止再损伤、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近年来,如东县卫生计生部门着力加强120院前医疗急救能力建设,应急医疗救护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但按照国家《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和《江苏省规范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工作实施方案(2014-2015)》的要求,该县院前医疗急救工作能力建设还必须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为此,作者根据该县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现状,分析了规范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9.
现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要求必须建设一条快速、连续、高效的急救绿色通道,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及病残率.近年来急救医学提出了"三环理论"[1],即院前现场急救、院内急诊、重症监护治疗,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实现一体化的救治模式,是现代急救医学的发展方向.我国急救中心的发展起步晚,基础薄,底子弱,急救医疗保障条件,急救意识、管理改革等方面,同整个社会对急救医疗服务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院前急救本质定义为"转运型为主的急救模式".这种运行模式导致目前急救中心发展面临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整体急救队伍业务素质提高问题,优秀人才流失问题,科研能力薄弱问题,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人员和技术储备问题,这些问题始终困扰和阻碍了急救中心的业务发展.  相似文献   

10.
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推动院前医疗急救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阐释院前医疗急救信息化建设内涵,分析院前医疗急救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南京院前医疗急救信息化建设实践为例,提出制定标准和搭建平台、深化技术和机构融合发展、培养专业化和复合型人才队伍等信息化建设路径来推动院前急救机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抗震救灾实践论野战传染病医院应急医学救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抗震救灾的实践,对野战传染病医院的应急预案、人才培养、卫勤保障力量建设、政治工作等方面进行思考。提出了优化突发传染病应急预案;注重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组织高效的协调指挥与扎实的卫勤演练;加强卫勤保障力量建设;有针对性的政治工作等观点,为野战传染病医院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应急医疗救援行动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2.
奥运安保卫勤保障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奥运安保面临的形势,结合医院实际,提出了奥运安保卫勤保障做法:为奥运安保构建运转高效的卫勤指挥体系,为院前应急救治组建快速响应的救援队伍,为院内伤员救治构建坚实有力的医疗保障平台,为支奥部队官兵提供全程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卫生资源核心数据反映宿迁市医疗改革前后卫生资源是否有显著增长,发展速度与周边地区是否存在差别,探讨分析医改对宿迁地区的卫生资源配置的影响。方法调查、统计、对比2000—2009年间江苏全省、宿迁市、宿迁周边地区的徐州、连云港、淮安市卫生人力资源、床位数、卫生资产等数据。结果宿迁市改制10年来,每千人卫技人员数增幅为43.38%,明显高于周边地区(徐州4.41%,连云港23.86%,淮安26.72%);宿迁每千人床位数增幅为141.35%,更是显著高于周边地市(徐州51.31%,连云港58.82%,淮安60.13%);宿迁市2004年卫生总资产10.2亿元,净资产6.5亿元,至2010年分别达到84.1亿元及54.9亿元,分别增长8.19和8.47倍。结论宿迁医改后卫生资源大幅度增加,增幅远远超出周边发展增幅,总量甚至超过了连云港市和淮安市。卫生事业发展速度显著有别于周边未改制地区,从根本上缓解了该地区医疗卫生资源严重短缺与广大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参与社会院前急救 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5年参与地方“120”院前急救的回顾分析,认为在新的医疗形势下及军事变革的新时期,部队医院参与地方院前急救,能充分发挥军队医院的急救设备优良、组织纪律性强、高机动性能及指挥系统灵的优势。充分利用院前急救这个实践平台,提高平时的应急急救水平,促进急诊科的建设与发展;从而在未来战争中,增强应急保障能力,更好地为部队广大伤病员服务,提高部队战斗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本院交通伤院前急救培训对提高施救人员应急救援能力的效果。方法本院2010年1—3月对30名院前急救人员进行交通伤院前急救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救援人员采取急救措施的准确性、规范性和时效性。结果培训前后院前急救人员急救技能及综合能力等考核成力提高明显,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培训是提高救援人员快速反应能力、提升急救技术的有效途径,也是军队医务人员提高应对多样化军事行动卫勤保障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回顾病例,结合病例具体情况,对普及全民急救知识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提出普及全民急救知识是提高院前急救水平的关键,应全社会参与,共同关注院前急救医疗工作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和掌握徐州市放射诊疗水平和发展趋势,为合理配置放射诊疗资源及放射诊疗的监管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放射诊疗的合理发展。方法 以徐州市所有放射诊疗机构为调查对象,采用信访方式对全市放射诊疗机构进行调查。结果 本次共调查放射诊疗机构314家,2013-2015年徐州市放射诊疗设备和放射工作人员总数均不断增加,但每台设备占放射工作人员无明显变化,设备区域分布不均;徐州市医疗照射总频次呈上升趋势,其中核医学治疗增长最快。一级及其他医疗机构X射线诊断频次最多,放射治疗、介入放射学和临床核医学的照射主要集中于三级医疗机构。结论 徐州市放射诊疗资源在逐年增加,区域范围内资源分配不均,医疗照射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放射诊疗总体水平远低于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控制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受照射剂量,做好医疗照射防护工作,是当前放射卫生监督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门急诊医技住院综合楼工程建设过程采取了3M建设管理模式,通过这一模式中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改革管理方法的实现,确保了医院工程优质、高速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了解医务工作者对互联网医疗信息的使用现状及其与职业行为之间的联系。方法 随机调查徐州市区医务工作者900名。结果 85.9%认为互联网医疗信息对职业行为存在积极影响;58.6%支持医院发展网上诊疗系统;医疗机构网站和搜索引擎成为获取医疗信息的主要途径;学习方式由线下向线上转变;打电话、医院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成为医患互动的主要方式;不同人群关于互联网医疗的使用情况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使用态度更加保守。结论 改变执业人员传统思维,培养互联网医疗专业技术人才,推动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5年参与地方"120"院前急救的回顾分析,认为在新的医疗形势下及军事变革的新时期,部队医院参与地方院前急救,能充分发挥军队医院的急救设备优良、组织纪律性强、高机动性能及指挥系统灵活的优势。充分利用院前急救这个实践平台,不断提高平时的应急急救水平,促进急诊科的建设与发展,从而在未来战争中,增强应急保障能力,更好地为部队伤病员服务,提高部队战斗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