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发性气胸为自发性气胸的一种。患者多见于瘦高体型的男性青壮年 ,常规X线检查 ,肺部无显著病变 ,胸CT可发现胸膜下肺大疱。我院自 1992~ 2 0 0 2年收住特发性气胸患者 3 6例 ,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3 0例 ,女 6例 ,年龄 17~ 3 8岁 ,平均年龄 2 4岁。1.2 诱因与病因 :原因不明 2 4例 ,咳嗽 6例 ,负重 4例 ,大笑 2例。所有病例均无肺部基础疾病。1.3 部位 :右侧气胸 2 8例 ,左侧气胸 8例 ,其中一人为双侧气胸并纵隔气肿。随访二年有 3人出现复发性气胸 (右侧 )。患侧肺被压缩 <2 0 % 2 2例 ,2 0~ 5 0 % 8例 ,5 0…  相似文献   

2.
胸膜腔造影(以下简称造影)是将造影剂注入胸膜腔,在X线下观察胸膜腔内解剖结构关系和相应肺脏病变部位的一项特殊诊断技术。有助于对胸膜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这项技术在我国尚未见报道。目前对肺大疱的诊断方法仍欠完善,为探索一项可靠安全的诊断技术,我们于1986年3月到1987年4月对25例自发性气胸进行了胸膜腔造影检查,着重对肺大疱的造影诊断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张冬坤  张诠  郭朱明 《广东医学》2005,26(6):777-777
患者,男,51岁。3周前无诱因出现声音嘶哑,无其他任何不适症状,胸部CT提示:气管上段右后方囊性肿块,考虑气管来源可能,于2004年8月24日收入院治疗。体查:除间接喉镜见右侧声带麻痹外其余无异常。辅助检查:血钙、磷、T3、T4、癌胚抗原(CEA)均正常;B超提示:甲状腺右叶下方有一囊性肿物与甲状腺关系密切;胸片:右前上纵隔肿物;食管吞钡和纤维支气管镜:分别提示食管气管外压性改变;同位素扫描:甲状腺右叶下极“冷结节”,考虑甲状腺右叶巨大囊肿。临床诊断:胸骨后甲状腺肿?气管囊肿?于2004年9月7日全麻下行探查手术。术中见:甲状腺双叶均正常,…  相似文献   

4.
姜黎明  陈世伟  赵轶  刘焜 《疑难病杂志》2011,10(8):635-635,F0003
<正>患者,女,40岁,2009年4月出现右腰部酸胀,在当地医院行彩色超声发现右肾盂旁囊性包块,大小为76mm×54mm,报告为肾囊肿;肾脏CT平扫+增强报告为:右肾囊腺肿瘤(图1见封3)。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及腹部检查未见异常,右侧肾区无明显膨隆,有轻度扣击痛。常规术前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复查彩色超声提示:右肾肾盂囊性占位,考虑右肾盂  相似文献   

5.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12岁。反复咳嗽、胸痛10d,抗生素治疗无效入院,无外伤及结核病史。体查:发育中等,右肺呼吸音减低,叩诊呈浊音。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1.1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平片示右膈上与脊柱间见一边界清晰的高密度影(图1)。CT:平扫示右侧胸腔内见一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滑,界限清晰,大小约8.7cm×7.8cm,密度不均匀,中心见点状钙化,右肺实质受压,肿块与侧胸膜及膈胸膜相连(图2,3);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强化,可见包膜及囊性低密度区(图4)。CT诊断:右肺下叶肺母细胞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6例接受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患者,其中自发性气胸5例、右胸膜多发肿物并大量胸腔积液1例。患者均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全麻后侧卧位单肺通气,取腋中线第4肋间为胸腔镜观察孔,在腋前线第4肋间作一长约2~3 cm的切口作为操作孔。结果 5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行肺大疱切除及胸膜摩擦固定术,其中有1例同期行两侧肺手术;右胸膜多发肿物并大量胸腔积液1例,取胸膜结节行病理检查后,做胸膜固定术。手术时间45~160 min,平均65 min;出血10~60 mL,平均30 mL;术后患者均顺利恢复出院,无术后血胸、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随访1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能够完成肺大疱切除手术、胸膜固定术以及胸腔肿物活检手术,且与常规三孔电视胸腔镜技术的治疗效果相同,但对胸腔前外侧的部位操作相对艰难,需要把带长电刀头的电刀弯曲到合适的程度进行操作以及适时地互换操作孔与观察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青年单侧自发性气胸患者同期行双侧微创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628例中青年单侧自发性气胸患者行经腋下小切口(LAT)或电视胸腔镜(VAT)同期行双侧肺大疱切除和胸膜固定术。结果术中发现所有患者双侧均存在肺大疱,且大部分对称存在。全组手术时间(101.4±47.8)min,术中失血量(31.5±19.3)mL;术后保留胸引管时间(3.5±1.4)d,术后住院时间(4.5±3.5)d。术后随访432例(68.8%),随访(35.7±10.1)个月,2例(0.5%)复发气胸。结论中青年单侧自发性气胸患者往往双侧肺叶都有相对称的肺大疱病变存在,主要位于上叶尖段;同期行双侧肺大疱切除术,能有效地预防气胸复发和对侧发作气胸,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学生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6至2018-10江苏省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中学学生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病例资料。结果本组临床特点有:瘦高体型、胸廓扁平的男性学生发病率高;冬春季发病多;多有明确的诱因;胸部CT检查显示患侧胸膜下肺大疱较高。结论中学生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有一定临床特征,可为减少发病及治疗后复发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例1,男,45岁,咳嗽、胸闷3个月入院。查体:右胸塌陷,语颤减弱,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胸部正侧位片示:右侧胸腔内见一巨大椭圆形致密影,位于外后胸壁,约6cm×9cm×11cm,右肋间隙变窄。CT增强扫描示:块影呈椭圆形,CT值17Hu,囊壁有增强,壁较厚,类似胸腔包裹性积液。术中见右侧胸膜增厚,肿块大小为6cm×5cm×8cm,内含液体,与右上肺后段有蒂相连。病理诊断:右上肺囊肿。例2,女,40岁,胸痛1个月,咳嗽10天入院。查体:右上肺呼吸音减弱。胸部正位片示(图1):右纵隔旁有一反“D”字形高密度影,大小约6.5cm×10.0cm,侧位于胸后壁,极似纵隔包…  相似文献   

10.
自发性气胸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本文报道我科1983年10月—1985年2月,6例(7个气胸侧)自发性气胸的手术治疗经过上述6例中(7个气胸侧),均存在肺与壁胸膜程度不等的牢固粘连,这在造成自发性气胸反复发作和顽固性漏气上有重要怠义。其中4例有肺大泡(占气胸侧57%),4例有陕西新医药肺泡痰(57%),2例有明显的病变肺组织(28%)。了个气胸侧发生部位及手术方式见表2。表2自发性气胸发生部位及手术方式病例{部位手术方式2右3右4右5右枯连松解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大疱胸腔外缝扎技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4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行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大疱胸腔外缝扎手术,患者均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全麻后侧卧位单肺通气,取腋中线第7肋间为胸腔镜观察孔,在腋前线第4肋间作一长约2 cm的切口为操作孔.结果 14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行肺大疱胸腔外缝扎及胸膜摩擦固定术,手术时间45~60 min,出血量10~60 mL,平均30 mL;术后3~5 d全部顺利恢复出院,无术后血胸、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随访1个月至1年无复发病例.结论 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大疱胸腔外缝扎技术是一种简单、微创、经济的自发性气胸胸腔镜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 病例报告患儿张××。男,七个月,于生后发现右侧鼻部畸形。临床检查:颜面右侧,自鼻小柱右缘向上,沿鼻尖向右侧鼻背、鼻根至右侧内訾、泪囊部,向下至右侧鼻孔部,有一1.5cm×1.2cm 左右的组织缺损(见照片)。在此区域内之鼻翼、鼻背及部分泪骨等均来发生。其缺损边缘皮肤完好,鼻中隔、鼻前庭外露.中、下鼻甲可辨。右侧颜面略低于左侧。其余全身各部一般检查,尚来见有明显畸形。  相似文献   

13.
覃水生 《广西医学》2004,26(3):397-397
我院自 1 997年 1 1月至 2 0 0 2年 5月外科治疗肺大疱致自发性气胸 2 4例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性 2 2例 ,女性 2例 ,年龄 1 8至 6 9岁 ,平均 32岁。均经手术剖胸探查证实为肺大疱破裂引起气胸 ,术前均已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引流时间 6至 1 2天 ,平均 8天 ,仍有持续漏气。剖胸探查见肺大疱位于肺尖或肺上叶 2 0例 ,肺下叶3例 ,中叶 1例。手术方法 :采用腋下小切口进胸 ,2 2例对肺大疱进行切除或褥式缝合术 ,2例行肺叶切除 ,全组病例采用“胸膜划痕法”〔1〕防止术后复发。结果 :全组病例无死亡 ,术后肺复张良好 ,无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 ,随访 1~ 5年无复发 ,患者自我感觉良好。2 讨 论肺大疱是肺泡的弹性超过其耐受程度发生胸膜内破裂后形成。肺大疱破裂引起的自发性气胸可发生在各个年龄组 ,但多见于青壮年 ,男性多见。气胸经置胸腔管引流后多能自愈 ,但因原发病灶未处理 ,故复发率高。本组 4例曾置管引流后患肺复张 ,但均在 6个月内再发气胸 ,经手术治疗痊愈。笔者认为置管引流 7天以上仍有持续漏气者 ,自愈可能性小 ,可采用手术治疗。目前有电视胸...  相似文献   

14.
自发性气胸多是肺大疱破裂的表现,是胸外科常见病.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下肺大疱切除术是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手术方式[1],国内外多采用三孔操作,胸腔镜下单操作孔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报道较少.我院2007年5月至2011年2月采用单操作孔VATS肺大疱切除术及胸膜粘连术治疗自发性气胸6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患者 ,男性 ,5 2岁。因右侧胸痛 4个月入院。入院时 ,患者寒战、发热 ,右胸胀痛并放射至右肩、右上臂 ,伴咳嗽、咳痰、气急。全胸片示 :右上肺周边胸膜下一鸡蛋大的肿块。体检 :右侧语颤增强 ,右上肺呼吸音减低。临床印象 :右上肺癌。行右上肺叶切除术 ,并清扫肺门淋巴结。术中见肿块与胸膜、胸壁软组织及肋骨紧密粘连 ,局部胸膜明显增厚。病理检查 :右肺上叶切除标本一个 ,体积 :15cm×11cm× 4cm。表面附肋骨。胸膜下见一体积为 6cm× 6cm× 3cm的肿块 ,切面灰白色 ,质地较硬 ,无包膜 ,有明显炭尘沉着。肺门淋巴结 2枚。镜检 …  相似文献   

16.
患男 ,32岁 ,右额部无痛性渐增大肿块 6月余。查体 :右额部有 4 .5 cm× 4 cm肿块 ,表面光滑、质硬、固定、边界尚清、压痛 ( -) ,头颅 X片示右颅部肿块处有一椭圆形低密度区 ,囊壁菲薄 ;切线位片示内外板变薄 ,外板向外膨出。头颅 CT片示右额部有一类椭圆形囊形混杂密度肿物。实验室检查 :血钙、血磷正常、血常规正常。局麻下行肿块切除术 ,术中见头皮、骨膜完整 ,外壁下发紫 ,颅骨外板菲薄 ,囊内有陈旧性血性液体约 4 0 ml,予以完整切除 ,一期颅骨成型。病变组织送病理检查。光镜下所见 :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和骨小梁 ,间夹少量胶原组织…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24岁,因突发右胸痛伴胸闷12h入院。既往史:1年前曾因左侧自发性气胸于我院行左侧肺大疱切除、肺修补术。查体:右侧胸部语颤减弱,叩诊呈鼓音,听诊呼吸音消失。正位胸片示:右肺野可见无肺纹理透光区,肺组织被压缩至肺门区。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在全麻下行右侧开胸探查术。术中见右肺上叶尖段有一灰白色破裂大疱;  相似文献   

18.
王锋 《当代医学》2016,(6):114-115
目的 探讨采用肺大疱切除术+胸膜固定术治疗气胸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110例气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55)术前、术中、术后均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n=55)采用优质护理方式,并对患者进行随机观察与访问,对各项指标进行检查,比较护理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经过护理后,术后疼痛为(58.8±18.5)分,机体功能恢复情况为(6.22±1.43)分;观察组以上2项分值为(30.2±10.8)分和(9.00±0.75)分;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76.36%(42/5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100.00%(55/5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胸患者经肺大疱切除术+胸膜固定术治疗采用24h综合强化护理可增强其机体功能的恢复,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刘彬 《医学综述》1998,4(7):368-370
<正>自发性气胸(Spontaneous Pneumothorax,SP)是指在无外伤及人为因素的情况下,肺组织及脏层胸膜破裂,空气逸人胸膜腔形成气胸.SP是呼吸系统常见急症,若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近年来,国内外对SP及治疗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对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介绍.1 病后因及发病机制SP的发生多认为是胸膜下疱(Bleb)及肺大疱(Bullae)破裂所致.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气胸(Primarysp),又称为特发性气胸或单纯性气胸和继发性气胸(Secondary sp).原发性气胸,多见于青年,尤其瘦长型青年最常见,既往无肺部疾病史,过去认为原因不明,近年研究发现其形成系先天性弹力纤维发育不良,肺泡壁弹性减退后而扩张形成肺大疱.本病的发生可伴有其它器官的先天性异常.彭健报道,原发性气胸患者伴二尖瓣脱垂(MVP)检出率高达53%.60%~70%患者伴骨骼  相似文献   

20.
1995年4月-2008年12月,我们经电视胸腔镜(VATS)同期治疗双侧自发性气胸或肺大疱89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双侧自发性气胸或肺大疱89例,其中男69例,女20例,年龄:15~68(平均27.6±11.5)岁.30岁以下者60例,占总例数的67.42%.入院时诊断双侧自发性气胸33例;双侧肺大疱8例;一侧气胸另一侧肺大疱48例.全部病例均经胸部CT检查确诊.病史3 d~2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