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2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医学生对不同人群急救普及培训的效果,为我国急救普及培训提供新思路。方法:组织广东省某医学院在校学生对汕头市金平区普通市民举办以现场心肺复苏术(CPR)为主的急救培训,比较不同人群间的培训结果。结果:各类人群CPR操作考核通过率达81.3%。其中高中生通过率最高(91.0%),显著高于社会人员和初中生,P〈0.01;初中生通过率均显著低于其他人员,P〈0.01。结论:医学生作为培训主体开展急救普及培训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不同人群急救知识普遍缺乏,应针对人群特点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武山县滩歌镇医务人员<2005中国心肺复苏指南>院前心肺复苏(CPR)知识掌握现状,为全县广泛、深入开展CPR知识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武山县滩歌镇114名医务人员进行院前CPR知识掌握情况的现场调查,由4名资深中级职称的医师对调查对象分组分批次进行CPR知识培训,比较培训前后其对CPR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调查对象经培训后CPR知识掌握率显著高于培训前(71.05%vs 35.44%,P<0.01).结论 武山县滩歌镇医务人员院前CPR知识普遍缺乏,掌握率较低.若要提高全民院前CPR知识掌握率,基层医务人员是首要培训对象.  相似文献   

3.
林秧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8):956-957
目的普及第一目击者CPR操作技能。方法深入社区、酒店、旅社、社区保洁站等基层单位对两千余人非医务人员进行CPR培训。结果培养了一支具有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的基层非医务人员急救复苏专业队伍。结论大力普及相关急救知识和技能才是提高心肺复苏效果和抢救成功率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区医护成组角色扮演心肺复苏(CPR)培训效果。方法采用医护成组角色扮演的方法对102例社区医务人员进行CPR培训,分别于培训前后对医务人员发放CPR相关知识、态度及院外现场施救意愿调查问卷,并进行急救理论和技能的考核,以便比较培训前后问卷得分及理论和技能考核合格率的差异。培训结束时发放培训效果反馈调查表,了解医护人员对培训的反应和感受。结果培训前后,社区医务人员CPR相关知识、态度及院外急救场合施救意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结束后急救理论和技能考核合格率分别由15.7%和2.0%上升为100%。结论医护成组角色扮演CPR培训可有效提高社区医务人员CPR相关知识和技术水平,改善其在院外施救时不自信的态度,减轻其在施救时的顾虑和担心,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PR情景教学对社区居民掌握心肺复苏(CPR)知识与技能的影响,以期为社区居民CPR的普及工作提供实践指导.方法 采用社区居民CPR知识和技能评价表进行基线调查,然后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选用CPR情景教学法和传统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培训,比较两组居民培训前后CPR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变化.结果 居民CPR知晓率29.6%,掌握来源主要为电视54.1%和网络18.9%.试验组CPR考核问卷总得分及技能操作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试验组低等教育人群CPR考核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CPR知识普及率较低,CPR情景教学易于掌握,可投入社区教学运用.  相似文献   

6.
高等院校开展院前急救技能培训必要性与可行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院前急救的及时性、院前急救的水平和质量对挽救生命和降低致残率至关重要,而急救知识、急救技能的推广和普及是院前急救成功与否的基础。高校大学生在时间、精力、学习能力等方面都优于其他人群,因此,对他们进行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培训,可以带动全民急救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加强院前急救工作 提高急诊救治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如何加强院前急救工作和急救意识,提高急诊救治水平。方法①现场正确迅速的抢救病人是保证抢救成功的关键。事发现场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早期及时地进行心肺复苏。②抓紧创伤病人1h黄金时间救治。③加强急救医疗网络建设,完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功能。④实施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⑤重视全民现场急救知识的培训和普及。结果与结论重视和加强院前急救工作,提高急救医护人员的院前急救意识,普及现场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ny resuscitation,CPR)操作和全民参与的急救意识,对意外伤害危重病人进行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和心肺复苏,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乡村医务人员糖尿病知识的获取途径及其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现状。方法于2014年6月—12月对北流市449名乡镇医务人员进行糖尿病防治知识闭卷笔试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乡村医务人员获取糖尿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自学/阅读专业书籍,占54.8%,而其糖尿病防治知识得分平均(60.46±21.65)分,合格率为52.60%。结论乡村医务人员获取糖尿病知识途径单一,糖尿病防治知识水平较低,应加强其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乡村医务人员糖尿病防治知识培训效果,为提高基层农村糖尿病防治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北流市参加糖尿病知识强化培训的449名乡村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经过培训,乡村医务人员对糖尿病基本知识和诊疗知识的知晓率均明显提高,但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仍不够理想。结论应根据乡村医务人员糖尿病防治知识的缺失情况,进行针对性培训,提高基层乡村糖尿病的综合防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团队综合演练在院前急救心肺复苏(CPR)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模拟人"复苏安妮"对宜春市紧急救援中心10个院前急救小组进行CPR团队综合演练培训,比较培训前后的考核成绩。结果培训后1个月后,10个急救小组在模拟院前急救CPR考核中的技术操作成绩和团队素能成绩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队综合演练有利于培养急救小组实施CPR的技术操作能力、团队指挥能力、默契配合能力、信息交流能力及心理素质,能有效提高急救小组的整体绩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了解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对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为在基层医院推广普及心肺复苏急救术以及改善心肺复苏急救术培训方法提供依据。 方法 本研究课题从2013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心肺复苏指南标准,对山东省潍坊市、淄博市、德州市等3个城市的4家基层医院实地走访进行现场考核培训,随机抽取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技能考查以及现场培训,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汇总和分析。 结果 调研结果表明,基层医务人员对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基层医务人员对心肺复苏急救术的理论原理、人体心肺解剖结构、突发心脏骤停的识别、徒手心肺复苏的步骤、初级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的理论知识需求很高。②基层医务人员对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开放气道、自动体外除颤仪的使用以及气管内插管、环甲膜穿刺、气管切开等也有很高的需求,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③基层医务人员普遍缺乏正确、系统的心肺复苏急救的知识和技能。 结论 基层医院心肺复苏急救水平薄弱,对心肺复苏急救术的了解匮乏,但临床工作依然对心肺复苏急救术提出较高要求。分学历、工作年限、职称的层次化培训可以有效提高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的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和技能操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武涧松  张帆  闫涛  彭石林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2):364-365,367
目的:调查干体所院前急救参与人员对心肺复苏(CPR)理论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改善的策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某部总医院急诊人员、体系内干休所保健人员和随机抽的60名陪护人员进行调查,调查三类人员CPR理论和技能现况和不同职业特征医疗人员间的差异,多元逐步回归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陪护人员CPR理论和技能匮乏,保健人员优于陪护人员(P<0.05),但并不理想,急诊人员显著优于其他两类人员(P<0.05),比较理想,但有必要进一步提高;不同职业特征医疗人员间理论和技能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影响CPR技能的因素为培训情况、职业性质、工作年限和受教育程度。结论:干体所院前急救人员CPR理论和技能现状并不乐观,需要立足构建CPR"生存链",坚持开展针对性培训。  相似文献   

13.
院前急救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知识培训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晓婕  张琴  杨苏萍  秦国伟 《广西医学》2009,31(11):1601-1602
目的了解社区医护人员掌握心电图急性心肌梗死(AMI)相关知识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授课方法,对52名社区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并培训,了解培训前、后掌握正常心电图、AMI心电图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培训后社区医护人员掌握正常心电图、AMI心电图相关知识水平比培训前明显提高,培训前后各项内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医护人员心电图相关知识相对欠缺,通过培训使其掌握更多的院前急救AMI相关知识,以降低AMI患者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林冬梅 《当代医学》2011,17(19):160-162
目的 通过阶梯救护培训有助于提高社区医护人员应急救护的能力.方法 采用调查法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前水平,及其培训后急救能力水平的提升情况,分别进行调查分析.特别以PPT讲授、场景示范、操作演练、考核等加强社区医护人员对心肺复苏操作的严格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此外的五大急救技术、抗休克、止痛和其他对症处理相关知识也需要进行严...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院前急救出诊空返原因,为降低高空返现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院前急救出诊登记本和院前急救出诊记录单,对出诊频率、空返次数、空返原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基层医院院前急救出诊频率高,日平均出车11.34次;出诊空返构成比达20.83%,呈逐年上升趋势。呼救者急救知识的缺乏是造成空返的主要因素之一。结论随着中国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入开展,基层医院院前救护需求增加,院前急救出诊高空返现状不仅造成了有限急救资源的浪费,也跟医疗机构带来了巨大风险,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加强对院前急救软硬件的投入和公众院前急救知识的普及性教育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迫于国民对徒手心肺复苏急救技能需求的形势,制定科学可行的教育培训计划、普及公众的徒手心肺复苏急救技能、提升急救能力与水平尤为重要。研究阐述了在高校中开设徒手心肺复苏课程的意义及可行性,并以此为基础,在健全教学组织领导、教材开发、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培训、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及对策;在保障机制上建议加强立法,在高校中推行急救员资质考试制度,使高校学生成为徒手心肺复苏急救技能的优先受教育群体,对加快提升公众普及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Between 1981 and 1985 we carried out a study in two medium-sized nonteaching community hospitals to determine the rate of deterioration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among physicians and nurses, the accuracy of their perceptions of their knowledge and skills, the effects of practice on retention and the effect of CPR training on mortality. The participants' knowledge and skills were measured before training and immediately after, 6 months after and 12 months after training. Information on all attempts at CPR involving hospital staff was collected from medical records and from interviews with the participants. A total of 31 physicians and 54 nurses were followed during the study. Six months after training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CPR knowledge or skills between the physicians and the nurses. In both groups CPR skills had deteriorated to near pretraining levels. By 6 months the physicians' knowledge had deteriorated to a level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before training. The nurses maintained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knowledge test scores at 12 months over those before training (p = 0.037). The physicians had an accurate perception of their knowledge but not their skills 6 months and 12 months after training, whereas the nurses did not accurately perceive either their knowledge or their skills after training. Experience with CPR did not contribute to post-training knowledge or skills in either group. There was no evidence that death rates were lower when basic life support (BLS) was begun by trained staff than when it was begun by untrained staff. The probability of survival was greater when BLS was begun within 4 minutes of arrest than when it was begun after 4 minutes, regardless of whether adva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 was begun within 10 minut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医护人员在院外心肺复苏中应用抢救路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11年5月-2013年6月按照《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实施心肺复苏患者98例,将经科室统计医护人员按照我科制定的抢救路径实施抢救者52例设为试验组,未按照该路径抢救者46例设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医护配合模式,试验组按照设计的医护人员心肺复苏实际抢救路径。比较2组患者复苏成功率及医护人员配合默契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及医护人员配合默契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医护人员抢救路径在院前心肺复苏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同时也能提高医护人员的默契度,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卫生保健网网底医务人员现状,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提供依据.方法:按分层抽样原则从皖北、皖中、皖南地区,按经济好、中、差抽取农村卫生室的医务人员,采用自编制调查表,调查其基本状况、教育培训状况、工作满意度、工作时间分布及基础知识测试.结果:村卫生室医疗人员年龄平均为41.54岁,男性占80.69%,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68.23%,平均村卫生室工作年限13.94年;87.59%的人员接受过正规教育,对现有培训措施及成效评价较好,但在培训过程中也存在若干问题;对目前工作、收入、工作条件的满意度均评价为一般;预防免疫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较少;基础知识测试及格率皖北为36.9%、皖中为40.5%、皖南为53.8%.结论:安徽省农村医务人员医疗技能不高,人员结构不合理,其职能不明确,应依靠完善的培训机制和政府有力的投入给予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调查本地区社区人群2013年1~12月的院前急救相关资料,探讨合理的院前急救的综合防治策略。方法对本地区社区人群的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类型、年龄、呼叫反应时间等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地区院前急救例数总计约9751例,创伤所占比例最多,共约2061人,约占21.14%,无明显季节分布。其次是脑血管疾病,共约1855人,约占19.02%,冬春季节多见。心血管疾病,共约1826人,约占18.73%,冬春季节多见。院前死亡无一例行心肺复苏。院前急救呼叫反应时间约为20分钟。结论(1)加强社区人员培训,同时做好宣传、制定个性化方案,有效预防院前急症发生。(2)对医务人员规范化培训,并率先垂范,具备普及心肺复苏的认知观念。(3)优化120呼叫及出诊流程,避免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