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液透析需要明显的超过滤特性、溶质的渗透性、机械强度和血液相容性。由于纤维素膜的广泛应用,虽然认为其具有效好的渗透性和机械强度,但作为血液透析还需要改进血液相容性,在透析时需要灌入肝素抗凝剂减少血液的凝固。另外纤维素膜产生补体的激活是由于表面与补体蛋白的相互作用。Akizawa等研究了去补体活性的纤维素膜,通过水溶性聚合物与材料表面起反应,得到去补体活化的纤维素。目前作者发现含有磷脂极性基团2-甲基丙烯酸氧乙基磷酰胆硷(MPC)与亲水单体共聚显示了明显的血液相容性,当  相似文献   

2.
血液透析是净化血液的重要方法之一,要求血液透析膜对水和溶解物具有明显的渗透性,血液透析膜也需要一定的机械强度和血液相容性。合成高分子膜的研究是为了提高透析效率,目前世界上85%的血液透析都是应用纤维素膜,虽然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机械特性,但作为血液透析的血液相容性需要进行改进。在透析期间加肝素抗凝剂可减少血液凝固,而纤维素膜能产生较强的补体活化。由于纤维素材料中有羟基群,在纤维素表面涂层和接枝一种高分子材料可抑制补体系统的活化。目前发现含有磷酯极性基团的高分子材料如  相似文献   

3.
2-甲基丙烯酰羟乙基磷酰胆碱(2-methacryloyloxyethyl phosphorylcholine,MPC)聚合膜是由MPC与其它乙烯基化合物聚合而得的具有优良血液渗透性和生物相容性的生物医学材料。该聚合膜侧链上含有类似细胞膜结构的磷脂极性基团,这在其良好的血液和组织相容性上起了重要作用。MPC聚合膜能有效抑制蛋白吸附和血小板黏附作用,能有效抑制凝血作用,它不仅是人造器官的主要材料来源,还可对生物医学设备进行表面修饰以增加其血液相容性和生物相容性。因而,MPC聚合膜被广泛应用于血液透析、人造器官、膜充氧器和一次性临床设备等生物医学领域。MPC聚合膜在血液相容性上很具发展空间,但关于它的很多研究工作还都处于初期或中级阶段,本文介绍了MPC聚合膜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和评价纤维素-大豆蛋白混合膜与内皮细胞的生物相容性,为其作为人工生物支架材料应用于组织工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内皮细胞株ECV304与不同组分、碱处理前后的纤维素-大豆蛋白混合膜共培养,分别以四氮甲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以扫描电镜(SEM)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状态。结果:与阴性对照组和单纯纤维素组相比,ECV304在纤维素-大豆蛋白混合膜上生长良好,大豆蛋白加入到纤维素膜中显著提高了ECV304的细胞活力;在碱处理后的混合膜表面,细胞长出许多足突伸入膜孔隙,明显促进细胞在膜表面粘附。结论:初步表明纤维素-大豆蛋白混合膜与内皮细胞ECV304生物相容性良好,在血管组织工程领域具有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5.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涤纶人工血管经接枝2-甲基丙稀酰氧基乙基磷酰胆碱(2-methacryloyloxyethyl phosphorylcholine,MPC)后,可有效抑制吻合口内膜和平滑肌增生,减少吻合口狭窄程度,增加血流量。目的:通过臭氧活化的方法在Dacron人工血管表面接枝MPC,进一步观察接枝后Dacron人工血管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通过臭氧活化的方法在Dacron人工血管表面接枝MPC,修建成5mm×2mm的椭圆形补片。取新西兰大白兔24只,阻断其腹主动脉,纵形切开腹主动脉前壁,以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将接枝后的Dacron人工血管作新西兰兔腹主动脉补片移植,对照组移植未接枝Dacron人工血管作对照。于术后1d,1周,2周,4周,进行人工血管苏木精-伊红、Masson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Dacron人工血管表面内膜增生、血细胞黏附情况。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新内膜增生明显减少,由于Dacron人工血管表面的不平整,未能进行新内膜增生厚度的测量。术后第2周,通过Masson染色在对照组人工血管补片表面观察到新内膜的分层,底层多量细胞浸润,浅层细胞浸润不明显;而实验组未见明显分层现象或者也出现了分层,但底层较薄,附着在Dacron人工血管表面而不明显,这现象持续到术后的第4周。证实在Dacron人工血管补片表面接枝MPC,有效抑制了早期补片表面血栓形成,抑制炎症细胞的浸润,抑制纤维蛋白原的沉积,使早期的新内膜增生减少,较接枝前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6.
[英]/Hsu Shan-Hui… //Biomaterials. - 2000, 21(4).-359~367 聚氨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在心血管材料及其它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其表面的细胞粘附性较差,本文研究了运用等离子体引发表面接枝方法改善聚氨酯表面的细胞粘附性.市售聚氨酯溶于四氢呋喃铸成膜,用氩等离子体处理后在空气中放置一定时间,浸入溶有左旋丙交酯的甲苯中,脱气封管在70℃反应5h,得到表面接枝左旋丙交酯的PU膜.接触角测量显示等离子体处理后水接触角由73°下降到36.,接枝使接触角略有上升,但仍比未处理聚氨酯及聚左旋乳酸表面亲水性好.只用等离子体处理而未进行表面接枝的聚氨酯膜接触角会逐渐升高,原因是表面亲水基团的重新分布.表面接枝后即无此现象.ESCA分析显示处理后表面基团发生变化,O/C比上升,有新的表面基团形成,且结构也不同与本体聚合的聚左旋乳酸.经过如此表面接枝处理的聚氨酯膜对成纤维细胞的粘附性较未处理聚氨酯膜有了成倍增长,也优于仅用等离子体处理的聚氨酯膜,对上皮细胞的粘附情形也类似.SEM观察显示粘附在接枝处理后的聚氨酯膜表面的细胞更为伸展.而血小板在接枝处理过的聚氨酯膜表面的粘附量及活性明显下降.总之,运用等离子体引发聚氨酯表面接枝左旋丙交酯获得了更好的血液相容性,具有潜在的广泛应用前景. (陈晓东摘朴东旭校)  相似文献   

7.
纤维素及纤维素衍生物的组织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已广泛州于医学各个领域;如人工肾膜、药物涂层材料等,用衍生物作生物医学材料,如抗凝剂。但是对评价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的组织生物相容性也是必要的。本文作者对纤维素的活组织吸收及纤维素衍生物异物反应进行了生物学研究,通过这两种体内试验评价组织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8.
背景:再生纤维素膜具有很好的吸湿性和机械强度且生物降解性优良,但其韧性较差,有研究结果表明再生纤维素膜干膜的伸长率不足15%。 目的:制备复合型2,3-二醛纤维素/胶原蛋白膜,并检测其机械性能、溶胀性能、透湿性和保水率等性能。 方法:采用高碘酸钠氧化改性制备2,3-二醛纤维素/胶原蛋白膜,采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结构,并检测其机械性能、溶胀性能、透湿性和保水率,同时以再生纤维素膜、2,3-二醛纤维素膜为对照;将对数生长期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株接种于2,3-二醛纤维素/胶原蛋白膜上培养,1,3,5 d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 结果与结论:红外光谱证实胶原蛋白成功固化到2,3-二醛纤维素膜表面;扫描电镜显示,2,3-二醛纤维素/胶原蛋白膜具有疏松的多孔结构,胶原蛋白的固定使材料表面部分具有多孔网络结构,孔隙率为93.4%。2,3-二醛纤维素/胶原蛋白膜的机械性能、溶胀率、透湿性均强于2,3-二醛纤维素膜、再生纤维素膜(P < 0.05),3组之间保水率差别不大。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在再生纤维素/胶原蛋白膜表面黏附紧密,形态伸展并呈现出不断增殖的趋势。表明2,3-二醛纤维素/胶原蛋白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溶胀性能、透湿性及保水率,以及细胞相容性。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利用天然高分子葡聚糖(Dextran)和烯丙基异氰酸酯(AI)反应,首先合成了预聚物Dex-AI,然后预聚物Dex-AI再与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反应,制备了具有良好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的水凝胶(DP)。同时探索了反应物比例对最终产物的影响,结果是在Dex-AI∶PEGDA为4∶6(质量比)时,所制得的水凝胶DP的吸水率最大,可达810%。将此水凝胶接枝于经二苯甲酮在紫外光下处理的临床用导管表面,经静态和动态表面接触角测试,接枝有水凝胶的导管其表面亲水性显著提高,如静态表面接触角由水凝胶接枝前的(97±6.1)°下降到了接枝后的(25±4.2)°。另一方面,以小鼠(ICR,30只)为实验动物,将接枝前后的导管植入小鼠背部皮下,观察时间为30 d。发现导管经DP接枝后,反映急性炎症情况的白细胞水平始终低于未接枝的样本;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测也发现,与未接枝的导管相比,在相同的时间点接枝DP的导管其炎性程度明显下降,导管与周边组织相容性提高。本研究证实了接枝水凝胶的技术可以提高目前临床用的PE导管的组织相容性,这对改善因治疗需要导管较长时间置留于体内而对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是非常有利的。  相似文献   

10.
聚氨酯具有较好的抗凝血性能,但仍有必要进一步改善以满足人造血管等方面应用的要求。在诸多研究中,表面肝素化是备受关注的一种方法。本研究以4-4′-二苯甲基-二异氰酸酯、聚季戊四醇合成聚氨酯,并以乙烯基二胺为扩链剂。合成的聚氨酯制成薄膜(PU膜)以13.56MHz的氧等离子体处理使薄膜表面形成过氧自由基。等离子体处理后的聚氨酯薄膜在不同比例的丙烯酸(AA)和丙烯酸甲酯(MA)的丙烯腈溶液中进行接枝反应5h。通过改变AA与MA的比例可以使表面接枝的羧基量在0.41~1.68μg/cm2间变化,AA含量越高表面羧基量越大。接枝后的PU膜在1-乙基-3-…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善聚丙烯(PP)中空纤维膜的血液相容性,本文采用氧等离子体技术对其表面进行改性。通过电子能谱、光声光谱和表面接触角等实验,研究了不同改性条件对材料表面的影响。实验表明:(1)随着氧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的延长和反应室压力的降低,PP中空纤维表面的羟基、烷氧基和羰基等极性基团含量明显增加。(1)当输入电压为0.65kv,输入电流80mA,处理室真空度0.3mmHg,处理时间是2分钟时,氧等离子体对PP中空纤维的改性效果最佳。(3)改性使PP中空纤维与各参比液的接触角下降,表面自由能提高。  相似文献   

12.
该文研究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可降解的丝素纤维人工韧带材料,并对其进行了表面改性和细胞相容性研究。以丝素纤维为原材料编织仿生结构的人工韧带,对其材料表面进行低温氧等离子体处理,再通过EDC/NHS接枝I型胶原蛋白。同法接枝人纤维蛋白原和转化因子TGF-β1结合肽到材料表面。对材料的细胞相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过等离子体处理和生物活性分子接枝后,细胞相容性有了进一步提升。成纤维细胞在接枝了人纤维蛋白原的材料表面活性更高。  相似文献   

13.
生物活性短肽RGD在PET表面接枝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高分子材料表面共价引入人工合成的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酸三肽(Arg-Gly-Asp peptides,RGD),以达到让内皮细胞与之特异结合并更加牢固的目的。实验用紫外辐照法将活性基团羧基(-COOH)接枝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alate),PET)膜的表面,将液相合成的RGD三肽耦合接枝到处理过的材料表面,光电子能谱对以羧基为活性基团的接肽反应结果进行分析,光学、电子显微镜观察内皮细胞生长情况以检测接枝短肽的生物活性。内皮细胞生长实验结果表明,成功接枝的RGD序列对材料内皮细胞种植起到了促进作用。本实验成功运用紫外接枝与化学耦合,将生物活性短肽RGD接枝到膜表面,探索了一种新的接枝生物活性短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采用等离子体表面接枝改性技术在涤纶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材料表面接枝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 (PEG) ,从表面能与界面自由能的角度分析了血浆蛋白 (纤维蛋白原和白蛋白 )在材料表面的竞争吸附关系 ,结果表明接枝了 PEG长链分子的 PET材料具有优先吸附白蛋白的性质 ,其中接枝 PEG6 0 0 0的 PET优先吸附倾向最明显。预接触白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 PET材料表面的血小板黏附实验表明 :吸附白蛋白的表面能够显著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 ,表现出好的血液相容性 ,而吸附了纤维蛋白原的材料表面具有降低血液相容性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聚氨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 ,在心血管材料及其它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但其表面的细胞粘附性较差 ,本文研究了运用等离子体引发表面接枝方法改善聚氨酯表面的细胞粘附性。市售聚氨酯溶于四氢呋喃铸成膜 ,用氩等离子体处理后在空气中放置一定时间 ,浸入溶有左旋丙交酯的甲苯中 ,脱气封管在 70℃反应 5h,得到表面接枝左旋丙交酯的 PU膜。接触角测量显示等离子体处理后水接触角由 73°下降到 36°,接枝使接触角略有上升 ,但仍比未处理聚氨酯及聚左旋乳酸表面亲水性好。只用等离子体处理而未进行表面接枝的聚氨酯膜接触角…  相似文献   

16.
作者报道用聚氯乙烯合膜作为固定媒介研究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这种合成膜较硝化纤维素有更高的敏感性,可检测弱反应性抗原。作者已在下列两类技术上应用了这种膜:免疫标记(dot-immunobinding)在这里抗原直接吸附于膜再与单克隆抗体反应,而被检测出:电泳印渍分析(electroblotting assays)。后一项技术由三个阶段组成:(1)抗原混合物(所有细胞或纯化的提出液)先由凝胶电泳分离;(2)分离的凝胶在聚氯乙烯薄膜上电  相似文献   

17.
材料表面对血浆蛋白的吸附特性 ,是研究和评价生物医用材料血液相容性的重要依据。本文用自制的表面等离激元 (SPR)传感器 ,测量了金膜、磷脂DSPC膜、成都科大Ⅱ型聚氨酯、Pellethane2 36 3 55D聚氨酯及有机玻璃膜表面对纤维蛋白原的动态吸附特性 ,在纤维蛋白原溶液浓度为5mg/ml的相同条件下 ,磷脂DSPC膜表面吸附纤维蛋白原的速度最低 ,饱和吸附浓度也最小 (表面浓度为 1ng/mm2 )。其次是裸金膜 (表面浓度为 3.5ng/mm2 ) ,再其次是成都科大Ⅱ型聚氨酯膜 (表面浓度为 3.8ng/mm2 )和Pellethane 2 36 3 55D聚氨酯 (表面浓度为 4 .3ng/mm2 ) ,吸附速度和吸附量最高的是有机玻璃膜 (表面浓度为 4 .5ng/mm2 )。结果表明 ,材料表面对纤维蛋白原的吸附动力学特性 ,与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密切相关。表面等离激元技术与本文采用的在金膜上铺展高分子材料的离心铺膜法和LB技术等样品制备技术相结合 ,为生物材料表面对蛋白质吸附特性的实时、动态、原位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高灵敏度的方法 ,并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材料生物相容性的测试和评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背景:绝大多数高分子材料在与血液接触时都导致不同程度凝血,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因此研制有优良抗凝血性能的高分子材料成为生物人工肝材料临床研究中的关键问题。目的:体外检测新型人工肝反应器材料——聚丙烯酰胺接枝改性聚丙烯膜(PP-g-AAm)的血液相容性。方法:对改性前、后的聚丙烯膜行溶血试验、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试验,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CD62P和CD63的表达率,扫描电镜观察两种膜上血小板的黏附情况。结果与结论:聚丙烯膜和PP-g-AAm膜的溶血率分别为1.32%和1.46%;聚丙烯膜的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较PP-g-AAm膜明显缩短(P0.05);PP-g-AAm膜激活血小板表达CD62P、CD63的百分率都明显少于聚丙烯膜(P0.05);扫描电镜观察两种材料表面黏附的血小板都有明显变形,但PP-g-AAm膜表面黏附的血小板明显少于聚丙烯膜。提示PP-g-AAm膜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19.
为改进商品共聚醚聚氨酯Pellethane 236380A(Pell80A)的血液相容性,作者研究了用不同方法接枝PEO的Pell80A材料,研究了用过氧化二枯基接枝高分子量PEO及甲氧基聚(乙二醇)400丙烯酸脂(MPEGMA-400)的接枝聚合反应.作者还研究了对Pell80A膜和管进行的改性,通过接触角测定来研究改性后膜和管的性能.最后作者研究了Pell80A管内侧用PEO改性对其体外血小板沉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改进医用装置的血液相容性有两种基本途径,即研制具备所需血液相容性的新材料和对装置的血液接触表面进行改性。由于研制一种既具有要求的机械性能,同时又有良好的表面血液相容性材料通常十分困难,因此,通过表面改性获得血液相容性装置是一种更为实用的技术。这些技术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首先是增加表面亲水性,降低表面与血液成分的相互作用。其中在表面接枝聚氧化乙烯是一种广为应用的方法,应引起特别注意;其次,对聚合物表面进行伪饰,使其不被血液视为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