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儿川崎病60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小儿时期一种病因未明的血管炎综合征.其临床特点为急性发热,皮肤粘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2.
川崎氏综合征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目前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疾病.其特点为急性发热,皮肤粘膜改变,伴淋巴结肿大,主要发生于婴幼儿,男女之比为1.5~1.8∶1.现将我们1983年4~6月份所遇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川崎病亦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儿童特有,病因未明,表现为全身性血管炎的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而且常有皮肤、粘膜、淋巴结之外的损害.现将我院近16a收治的123例川崎病患儿各系统损害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为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发热、皮肤粘膜病变为临床症状,以全身非特异性血管炎性病变为病理基础的小儿急性病,多见于婴幼儿。患儿一旦发病,会出现持续性发热、皮疹、眼结膜充血、口唇皲裂、手足硬肿、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症状,部分重症患儿还伴有冠状动脉损害(CAL),严重威  相似文献   

5.
62例川崎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海映 《安徽医药》2007,11(5):471-471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结缔组织病.  相似文献   

6.
不典型川畸病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萍  梅亚菲 《贵州医药》2000,24(12):728-728
川畸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 lympynode syndrome,Mcls),是由日本学者川畸于1967年首先报道的一种原因不明的热性发疹性疾病.有高热、特征性的皮肤、粘膜病变和颈部淋巴结肿大及心脏损伤等表现.是儿科常见的后天性心血管疾病之一.作者就我科1990~1999年间确诊为川畸病的23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不典型川畸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川崎病(KD),亦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由日本川崎富作1967年首次报道,是一种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小儿急性发热性疾病。主要症状有发热、皮肤、粘膜改变、淋巴结肿大,但血管炎可侵犯全身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最为严重的后果是冠状动脉病变,常为致死原因。  相似文献   

8.
陈桃  卢佑英  杨毅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3):2523-2523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又称川崎病 (KD) ,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血管炎综合征。临床特点为急性发热 ,皮肤粘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主要治疗方法是阿斯匹林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 ,大部分病儿治疗均有效 ,但仍有部分患儿对IVIG治疗不敏感 ,如何采取措施治疗IVIG不敏感型 ,目前尚无定  相似文献   

9.
1967年,日本人川崎在东京报道一种病因尚不明的急性发热疾病,他定名为粘膜皮肤淋巴结症群(Mucocutaneous Lymph-nodeSyndrome,简称M.C.L.S.),全部50例都是5岁以下的儿童和婴儿[Kawasaki,T.,JapJ Allergol,16:178,1967]。三年后,日本厚生省建立了M.C.L.S.特别研究组,对此症群进行研究。目前对粘膜皮肤淋巴结症群有以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临床治疗分析山西省儿童医院(030013)刘秀萍石琳西山矿务局杜儿坪医院沈晋风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又名川崎病(KD),是一种急性血管炎,婴幼儿发病多,其特征为发烧、粘膜炎、皮疹、颈淋巴结肿大和肢端改变,心血管受累最著,早期包括全心...  相似文献   

11.
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uneousLymph-nodesyndrome,简称MLNS或MCLS),是以发热,粘膜皮肤出红疹,伴有颈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一种新的急性热性发疹性疾病。1961年日本川崎民首先报告,并于67年总结了50例,随后在日本成立了研究委员会,至70年已报告1万多例,此后,世界各地均有报导。近年我国北京、上海、四川等地亦有病例发现。本病似有逐年增加之趋势。目前儿、皮肤、口腔、眼、耳鼻喉,病理等科对此病均较重视。我院发现一例,报告如下,以提起注意。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17岁。主因持续性发烧7天于1991年3月20日入院。查体发现双眼球结膜充血,口唇干燥呈鲜红色,舌、咽部粘膜弥漫性充血,左颈部可触及一2.5cm×2.5cm肿大淋巴结,有轻压痛,手、足硬肿。以掌面明显。入院后4天出现口唇干裂,杨莓舌,手足膜状脱皮,理化检查除ESR32mm/h均为阴性。诊断为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简称MOLS)是日本川畸富作于1967年首先报告的一种原因未明的小儿热性发疹性疾病,常见于婴幼儿,男性多于女性,目前尚未见有17岁发病的报道。我们认为本病不仅  相似文献   

13.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laneouslymphnode Syndrome,MCLS)为一原因未明的急性热性发疹性疾病,又称川琦病(Kauasaki氏综合征),本文报告本市41例住院病人。  相似文献   

14.
邵智利  赵凯等 《河北医药》2002,24(3):236-236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mucocutaneouslymphnodesyndrone ,MCLS)又称川崎病 (Kawasali) ,是以血管炎为中心的全身性脏器炎症。临床以不明原因的高热 ,特征性的皮肤、粘膜病变和颈部淋巴结肿大为多见 ,主要发生于 4岁以下婴幼儿。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并取代风湿热而成为儿童期主要的获得性心脏病。由于病初缺乏特异性表现 ,如不仔细检查全面考虑易造成误诊。我科自 1994~ 1999年共收治川崎病 2 1例 ,均符合日本MCLS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1 ] 。其中误诊 10例 ,误诊率 47.6% ,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15.
朱炜杰  李琪  王耀明 《江苏医药》2007,33(7):750-750
川崎病(KD)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全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儿童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川崎病最严重的危害是冠状动脉受损,近年来,川崎病的发病率在国内外逐年上升,跃居儿童后天性心脏病之首.现将我科2001~2005年收治的10例川崎病患儿临床特点和随访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又名川崎病(KD)。近年来,发病率增高。现将1996年以来收治的20例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7.
张艳  焦一伟 《临床医药实践》2002,11(10):776-776
患者,男,52岁,农民,因反复发热全身皮肤肌肉疼痛18d于2001年10月19日入院.当地县医院拟诊"多发性肌炎".患者30多年前患肺结核,已愈.入院查体:T:37.4℃,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皮肤粘膜未见瘀斑瘀点、出血点及皮疹.全身皮肤肌肉压痛明显,肌肉无萎缩,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一),肝脾未扪及,移动性浊音(一).  相似文献   

18.
川崎病又名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简称K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全身血管炎综合征。以急性发热、皮肤粘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阿斯匹林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大部分病人治疗都能控制临床症状,但仍有少部分患者对IVIG治疗无效。我科自1998年2月~2004年12月共收治KD59例,其中6例对IVIG治疗无反应。作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索,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彭兆麟  彭文娟 《医药导报》1993,12(3):115-117
川崎综合征(KS),即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LNS),是一种病因不清的发热性脉管炎。<4岁的小儿,临床特征为持续高热5天以上,伴唇、口腔粘膜、眼结膜充血,手足充血肿胀,全身皮疹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本病能引起心脏所有部位的炎症,心血管异  相似文献   

20.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由日本川崎于1962年首先报道,1976年正式命名为川崎病。近年来世界各地均有报道。我国的上海、北京、四川、杭洲等地先后也报道数十例。本综合征以持续发热、皮肤粘膜弥漫性潮红、两眼球结膜下充血、淋巴结肿大、手足硬肿、口唇干燥及皲裂、出血和杨莓舌等为诊断依据。发病年龄多在2个月至8岁之间,但李云珠等综合的50例报告中有17岁发病者。现将本人遇到的三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