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血清D-3-羟丁酸水平与尿酮体含量的关系,探讨利于早期诊断及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科学方法。方法选择临床已确诊的不同病情糖尿病患者53例,其中无酮症酸中毒患者14例,轻度酮症酸中毒患者13例,中度酮症酸中毒患者17例,重度昏迷酮症酸中毒患者9例。分别检测其血清D-3-羟丁酸水平与尿酮体含量(半定量)。结果30.7%轻度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尿酮体结果仍为阴性(-),且11.2%的重度昏迷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尿酮体含量也只有(+),显然在诊断轻度酮症酸中毒时,血清D-3-羟丁酸的敏感性要远远高于尿酮体(P〈0.05);而二者在诊断中、重度DKA的阳性率方面没有差别(P〉0.05),但敏感性仍有一定差异。结论D-3-羟丁酸在诊断糖尿病发生酮症酸中毒的敏感性要明显高于尿酮体,且其含量与病程的相关性也优于尿酮体,因此检测血清D-3-羟丁酸对于早期诊断及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简便和灵敏的双试剂自动化分析法测定血清D-3羟丁酸。方法在NAD和D-3羟丁酸脱氢酶存在下,用氯化硝基四氮唑兰(NBT)作为显色剂测定血清中的D-3羟丁酸。结果该法线性范围为0~7.0mmol/L,平均回收率为98.7%,批内变异系数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与对照试剂盒比较有良好的相关性(r2=0.996),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150例健康人血清D-3羟丁酸含量为0.03~0.30mmol/L。结论 NBT自动分析法测定D-3羟丁酸方法简便、灵敏可靠、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唐吉斌  王传发  翁伟  李旭光 《安徽医药》2008,12(11):1063-1065
目的比较不同试剂检测D-3-羟丁酸的性能。方法选择一种进口试剂和二种国产试剂检测8一羟丁酸,对其精密性、准确性、线性范围、相关性及抗干扰能力进行比较。结果三种试剂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精密度及抗干扰能力;线性Randox试剂达4.0mmol·L^-1,国产A试剂为3.39mmol·L^-1,国产B试剂为3.26mmol·L^-1。结论三种试剂均能满足临床实验要求,国产试剂因价格优势而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NCCLS评价酶循环法测定β-羟丁酸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继红  常文青 《河北医药》2010,32(15):2051-2052
目的建立β-羟丁酸酶循环法的测定方法,采用NCCLS对本方法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在东芝TBA12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对酶循环法的准确性、精密度及线性范围进行了分析,测定了3组临床标本的β-羟丁酸含量。结果本方法的平均样品回收率为103.8%,精密度批内、批间及总变异度均小于5%,在0~4.0mmol/L内呈线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临床标本结果与对照组和糖尿病无酮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酶循环法测定β-羟丁酸快速准确,可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测定血清β-羟丁酸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中的意义。方法检测住院治疗的80例糖尿病患者血β-羟丁酸水平,并同步检测尿酮体、静脉血糖、动脉血pH值及HCO3-水平,分析血酮与尿酮体、静脉血糖、血pH值以及HCO3-的相关性;计量其中DK和DKA患者的血β-羟丁酸和尿酮的阳性例数及阳性率,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血β-羟丁酸水平与尿酮体的相关系数为0.645(P <0.01),与静脉血糖的相关系数为0.324(P <0.01),与动脉血pH值得相关系数为-0.435(P <0.01),与HCO3-的相关系数为-0.546(P <0.01)。提示血β-羟丁酸水平与尿酮体、静脉血糖呈正相关,与血pH、HCO3-呈负相关。24例诊断DK和DKA的患者中,其中血β-羟丁酸阳性例数22例,阳性率91.7%,尿酮阳性例数17例,阳性率70.1%。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测定血β-羟丁酸水平与传统的尿酮体检测法诊断DKA相比,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其敏感性高于传统的尿酮体半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应用电化学法快速定量检测血β-羟丁酸的新技术,验证其在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的准确性.方法对临床已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103例,分别采用电化学法定量检测与酮体粉定性检测酮体进行对比试验.结果在1 03例血标本中电化学法定量检测阳性(定量结果大于0.6mmol/L)的有24例,手工酮体粉法阳性为13例.两种方法经x2检验,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电化学法检测β-羟丁酸是目前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较好的方法,快速、准确,且可定量监测酸中毒的严重程度,可取代原手工酮体粉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β-羟丁酸、血糖及尿酮体水平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相关性。方法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105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糖尿病无酮症者105例(糖尿病无酮症组)及体检健康的志愿者105例(对照组)血清中β-羟丁酸、空腹血糖及尿酮体含量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中血β-羟丁酸、空腹血糖及尿酮体阳性率均高于糖尿病无酮症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无酮症组血β-羟丁酸、空腹血糖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β-羟丁酸、血糖及尿酮体水平均能反映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变化,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EC,1.1.1·30)主要来源于心肌、肾和红细胞。心肌梗塞病人的血清α—HBD上升,且持续时间较AST、CK长。我们观察到此酶在发病开始3天内活性升高2—3倍,且持续1—2周。为探讨α—HBD判断心肌梗塞的临床价值,我们报告α—HBD与LDH、CK、AST进行联合测定的结果。 材料和方法 一、检测对象:观察我院1993—1994年间的住院心肌梗塞病人44例,男36例,女8例,年龄平均48—75岁,均经心电图证实。有2例男性死亡。  相似文献   

9.
β-羟丁酸是脂肪B氧化不全的产物之一,它与另外两个代谢产物-丙酮、乙酰乙酸一起总称为酮体。β-羟丁酸为乙酰乙酸还原产物,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为强有机酸,后者占酮体的70%、乙酰乙酸30%、丙酮占微量[1];查常见于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它们的升高代表机体能量供应不足,需要脂肪组织提供能量,是糖代谢严重紊乱的标志,不及时治疗将发展为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昏迷,甚至危及生命。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重要依据是血液中血糖升高、血浆中β-羟丁酸、丙酮、乙酰乙酸中任何一种升高或尿中酮体升高。临床上常规的酮体检查主要是酮体粉-亚硝基铁氰化钠与乙酰乙酸反应来判断结果,但是当酮症消退时,β-羟丁酸转化为乙酰乙酸,血酮体检查显示为假强阳性;而缺氧时,较多的乙酰乙酸转化为β-羟丁酸,酮体检查显示假阴性。所以β-羟丁酸检查可以很好的诊断糖尿病酮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存在[1],不需要考虑假阳性或假阴性情况。  相似文献   

10.
当人体葡萄糖含量不足或者不能对葡萄糖进行正常利用时,机体内的脂肪分解量增多,使得肝脏脂肪酸代谢变得十分旺盛,进而产生大量酮体。其中肝脏脂肪酸代谢的主要产物之一就是D3羟丁酸,达到70%以上,其次分别为乙酰乙酸和丙酮。D3羟丁酸是最主要的酮体,其含量远远高于乙酰乙酸和丙酮的含量,此外D3羟丁酸也是最稳定的酮体。因此,可以将D3羟丁酸的含量高低作为判断是否出现酮症酸中毒的重要依据。笔者对血清D3羟丁酸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与分析,并采用方法学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血清中α-羟丁酸脱氢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酶学检查常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及预后估计和肝、胆、胰、疾病的鉴别诊断[1].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的慢性疾病,其治疗周期长,长期不愈可导致甲亢性心脏病.甲亢患者血清中的一些生物化学指标可有异常,有关血清酶学的报道,国内鲜见,α-HBDH的资料,国内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2.
陆菊明  谷伟军 《药品评价》2008,5(12):569-570
酮体是脂肪氧化不完全的产物,包括β-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三种成分,前两者是酮体的主要组成成分,分别占78%-20%,丙酮仅占2%。正常人血液中酮体含量极少,是人体利用脂肪的一种正常现象。在某些生理或病理情况下,酮体的生成和利用失去平衡,导致酮症。血酮体检测对酮症的诊断、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及监测治疗十分有用。现就近年来酮体的生理、病理、检测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3.
3-氨基 - 2 -羟基 - 4-苯基丁酸 ( 3- amino- 2 - hydrox-y- 4- phenylbutyric acid,AHPA,1 )是一种重要的非天然氨基酸 ,具有多种潜在的生物活性 ,亦是合成免疫增强剂 bestatin[1]和强效抗 HIV蛋白酶活性化合物 kynostatins[2 ] (如 KNI- 2 72、KNI- 2 2 7、KNI- 5 77等 )以及某些肾素抑制剂 [3 ]的关键中间体。本文对其合成工艺路线作出简要评述 ,现归纳如下。1 苯丙氨酸法A[4] :苯丙氨酸 ( 2 )与苄氧羰酰氯 ( Z- Cl)反应生成 3,再与 3,5 -二甲基吡唑 ( DMP)缩合得 4,经Li Al H4还原生成醛 5 ,与 Na HSO3 和 KCN生成氰醇 6,…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联合诺和锐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者其体内血清β-羟丁酸及尿酮体的水平变化。方法将105例DK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试验组患者使用胰岛素泵输注诺和锐治疗,对照组使用胰岛素泵输注普通胰岛素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糖恢复时间、血pH值恢复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及治疗后血清β-羟丁酸和尿酮体水平。结果试验组血糖恢复时间和血pH值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d后,试验组血清β-羟丁酸和尿酮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联合诺和锐治疗DKA疗效显著,对血清β-羟丁酸和尿酮体水平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5.
16.
目前大部分医院为了操作人员的安全及工作便捷,在临床生物化学项目检测中,静脉采血多采用分离胶或肝素锂等真空采血管,但我们发现并非所有生化检测项目都适合单纯抗凝处理,应当根据所测具体项目分别对待。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是由于某些诱因导致糖尿病患者血中胰岛素严重不足及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糖、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具有高血糖、高血酮、酮尿、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临床特点。由于其病情通常较重,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患者生命,为了及时、准确地判断病情,非常需要一个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徐数娜  张旭辉  张日 《江苏医药》2013,39(7):819-821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血清乳酸脱氢酶(LDH)与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的临床价值.方法 初诊AL患者231例(A组)中,143例为完全缓解(A1组),31例出现缓解后复发(A2组),A组根据白细胞数分为高白细胞(C1)组、白细胞正常(C2)组和低白细胞(C3)组.另设正常人群101例作为对照(B组).采用酶学法检测各组血清LDH和α-HBDH水平.结果 A组血清LDH和α-HBDH浓度为604.6 U/L和455.59 U/L,明显高于B组的194.93 U/L和144.48 U/L(P<0.05);A2组血清LDH和α-HBDH浓度为390.46 U/L和282.12 U/L,明显高于B组和A1组的221.25 U/L和163.76 U/L(P<0.05).C1组血清LDH和α-HBDH浓度为785.83 U/L和584.26 U/L,明显高于C2组的466.17 U/L和363.41 U/L和C3组的318,43 U/L和246.5 U/L(P<0.05).A组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血清LDH和α-HBDH浓度为992.01 U/L和757.33 U/L,明显高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497.66 U/L和372.44 U/L(P<0,05).结论 血清LDH和α-HBDH可作为AL诊治过程中判断病情变化和预测复发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不足的影响因素。方法:基于特定时间(2020年4月-2021年4月)及固定范围内(本院),选取体检儿童90例,用荧光定量免疫层析法对其血清25-(OH)D3水平进行测定,以问卷方式调查相关信息与用药情况,分析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结果: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得知,性别、小儿本阶段患病、小儿每日户外活动、月龄与体重为其影响因素(P <0.05)。经多因素分析显示,体重、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为儿童血清25-(OH)D3水平不足的保护因素(P <0.05),而小儿本阶段患病为其危险因素(P <0.05)。结论:引起儿童25-(OH)D3不足的因素有户外活动时间不足、小儿本阶段患病、儿童体重过轻,需采取可行措施加以校正。  相似文献   

20.
张征 《河北医药》2009,31(22):3174-3174
乳酸脱氢酶(LDH)是临床酶学检测的常用指标,属于氢转移酶,能催化乳酸氧化成丙酮酸,是糖酵解及糖异生途径中一种重要酶。其存在于所有动物的组织中,肝中活性最高,其次为心脏、骨骼肌、肾脏,在肿瘤组织及白血病细胞中也能检测到,LDH主要经肾排泄,某些病理状态下细胞损伤,释出LDH,血清、脑脊液中LDH总活性即增高。为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LDH、HBDH与白血病缓解、复发及预后的关系,本文对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