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金财 《微创医学》2001,20(3):329-330
在众多的抗高血压药物中,目前大部分单一药物治疗,不能达到抗高血压药的要求,笔者采用卡托普利与尼群地平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病38例,收到满意疗效。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全部病例来自本院门诊患者,按世界卫生组织(WHO)高血压诊断及分期标准,随机选择1997年1月~1999年12月符合标准的Ⅰ、Ⅱ、Ⅲ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停用一切对高血压有影响的药物,口服卡托普利12.5 mg,每日3次,1周后对舒张压≥100 mmHg者改为25 mg,每日3次,2周后舒张压仍≥100 mmHg者列入治疗组。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45~75岁,平均为59.2岁,病程2~16年;高血压分期:Ⅰ期8例,Ⅱ期14例,Ⅲ期16例。  相似文献   

2.
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入选100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90mmHg≤坐位舒张压〈110mmHg),采用单药依那普利10nag,每日2次治疗4周,结束后坐位舒张压仍≥90mmHg的272例患者按1:1随机、双盲分为两组联合组:依那普利10mg每日2次,联合氢氯噻嗪12.5mg每日1次。单药组:依那普利10mg每日2次,继续治疗8周。在治疗4周和结束时评价药物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联合组比单药组病人血压下降明显,达标率高。结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达标率优于单用依那普利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2008年4月-2010年4月本社区已确诊的128例年龄60~80岁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观察组口服依那普利5mg/次,2次.d-1和吲达帕胺2.5mg.d-1,对照组口服依那普利5mg/次,2次.d-1。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记录血压下降幅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31%,大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1.25%(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平均降压幅度(25.0±9.3)mmHg大于对照组(14.6±7.3)mmHg(P<0.01);观察组舒张压平均降压幅度(10.3±5.5)mmHg大于对照组(7.5±4.6)mmHg(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肝、肾功及心电图等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具有更好的降压效果,疗效优于单用依那普利且安全。  相似文献   

4.
替米沙坦联合吲哒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9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联用替米沙坦和吲哒帕胺缓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方法:选择93例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日晨服替米沙坦40-80mg,每日1次,2周后对舒张压≥100mmHg者加吲哒帕胺缓释片1.25-2.50mg。8周后观察用药前后的坐位血压。结果:患者坐位血压的降压总有效率达92.46%。结论:替米沙坦和吲哒帕胺缓释片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显著,能有效平稳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国产卡维地洛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20~70岁,其中≥65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有39例占19.4%,经过停药1周、2周安慰剂清洗期后,口服卡维地洛片10mg qd,2周后舒张压≥90mmHg或血压下降<20 mmHg,每2周增加剂量10mg qd,直至10周结束观察。结果:201例患者服药2周末舒张压即明显下降,治疗10周末平均剂量为20mg/日,舒张压平均降低11.8mmHg(↓12.0%),总有效率为83.1%,总显效率为63.1%。服药后心率在正常范围内下降5.8次/分,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糖无明显改变。不良反应主要是头晕(3%)、乏力(1.5%)、恶心(1%)、头胀(1.5%)、皮肤过敏(0.5%)、干咳(0.5%),视力模糊(0.5%),但均较轻微,无需停药。有1例62岁男性患者服药20mg/日,2小时后发生立位晕厥,平卧1小时后恢复。结论:卡维地洛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郭平  韩友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2):2480-2480
目的:研究依那普利与氢氯噻嗪联用在我国治疗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氢氯噻嗪12.5 mg,每日1次口服,依那普利从小剂量开始2.5 mg,渐增至10 mg~20 mg,每日2次口服,共治疗4周.结果:4周末患者坐位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平均由[(152.1±6.4)/(98.9±5.6)]mmHg,下降到[(130.5±9.0)/(81.8±9.8)]mmHg,(P<0.01).结论:依那普利与氢氯噻嗪联用疗效高、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卡维地洛治疗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9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经过停药1周、2周安慰剂清洗期后,口服卡维地洛片10mg qd,2周后舒张压≥90mmHg或血压下降<20mmHg,增加剂量10mg/2周,直至10周结束观察。结果:39例患者服药2周末舒张压即明显下降,治疗10周末平均剂量为20mg/日,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降低19.19mmHg(↓11.9%)和13.69mmHg(↓13.9%),总有效率为74.4%,总显效率为59.0%。服药后心率在正常范围内下降3.0次/分,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无明显改变,血糖在正常范围内轻度升高。不良反应主要是头晕、头疼、困倦,但均较轻微,停药后消失。结论: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日口服卡维地洛片10~40mg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张金财 《医学文选》2001,20(3):329-330
在众多的抗高血压药物中 ,目前大部分单一药物治疗 ,不能达到抗高血压药的要求 ,笔者采用卡托普利与尼群地平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病 38例 ,收到满意疗效。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全部病例来自本院门诊患者 ,按世界卫生组织(WHO)高血压诊断及分期标准 ,随机选择 1997年 1月~1999年 12月符合标准的 、 、 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38例为研究对象 ,停用一切对高血压有影响的药物 ,口服卡托普利 12 .5 mg,每日 3次 ,1周后对舒张压≥ 10 0 m m Hg者改为 2 5 m g,每日 3次 ,2周后舒张压仍≥ 10 0 mm Hg者列入治疗组。其中男 2 6例 ,女 12例 ,年…  相似文献   

9.
伊贝沙坦与贝那普利对高血压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伊贝沙坦与贝那普利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应用诊室高血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服用伊贝沙坦150mg/(次·日)或贝那普利10mg/(次·日),4周末舒张压≥90 mmHg者加量至伊贝沙坦300mg/(次·日)或贝那普利20mg/(次·日),连用4周。结果 伊贝沙坦组与贝那普利组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均明显,伊贝沙坦组无明显副作用,贝那普利组咳嗽3例,神经性水肿1例。结论 两药均为每日服1次的安全降压药,伊贝沙坦150~300mg/d,降压效果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0.
国产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氯沙坦(科素亚)与依那普利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2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78例)和对照组(150例).治疗组氯沙坦初始剂量50 mg,每晨1次顿服,2周后舒张压(DBP)仍大于90 mmHg,氯沙坦加量至每天100 mg.对照组依那普利初始剂量10 mg,每晨1次顿服,2周后舒张压(DBP)仍大于90 mmHg,依那普利加量至每天20 mg.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8%,对照组87.3%,两组临床降压疗效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糖、TG、ALT均无显著变化,治疗组治疗前后UA无显著变化,而对照组治疗后UA显著升高(P<0.01).结论氯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相似,但氯沙坦无咳嗽副作用,对UA无不良影响,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1.
姜红  谢晋湘  刘力生 《中国医药导刊》2002,4(5):364-367,380
目的:应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评价每日口服1次国产卡维地洛的降压疗效。方法:符合入选标准、停用所有降压药物7天或未服降压药物的患者20例,服用安慰剂1~#/d共2周,若舒张压在95~114mmHg,进行ABPM;当24小时平均舒张压≥85mmHg,每例均从卡维地洛10mg/d开始治疗。每2周作1次疗效评价,如舒张压<90mmHg或下降>20mmHg进行ABPM;若24小时平均舒张压<85mmHg,维持原剂量不变,否则每2周递增10mg/d,当剂量增加至40mg/d,连用4周后进行ABPM。结果:①卡维地洛明显降低诊室偶测血压,收缩压/舒张压降低幅度为20.5/14.2mmHg.总有效率为85%,总显效率为60%。②卡维地洛可使24小时动态血压平均值(MSBP/MDBP)降低8.2/7.4mmHg,日间血压降低9.6/8.1mmHg,夜间血压降低6.9/6.5mmHg,相应的血压负荷均显著降低(P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动态血压监测进行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日口服盐酸贝尼地平2~4mg的持续性降压疗效研究。方法:2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安慰剂1片/d洗脱2周,若诊室舒张压95~109mmHg且24h平均舒张压≥85mmHg,患者接受贝尼地平2mg/d治疗,如舒张压90mmHg或下降>20 mmHg,则维持原剂量不变,否则递增剂量至4mg/d,治疗8周后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另选36例治疗8周且降压有效的患者继续维持原剂量治疗24周。结果:20例患者贝尼地平2~4mg/d治疗后动态血压监测表明,24h动态收缩压/舒张压均值由135.67±6.52/87.30±5.81mmHg降至126.24±7.34/83.35±5.59mmHg,24h、日间和夜间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1和P<0.05)。36例患者治疗24周,诊室收缩压/舒张压由153.06±13.09/98.89±3.65mmHg降低至133.27±12.70/83.69±6.0mmHg(P<0.01),降压总有效率为88.9%。贝尼地平片主要不良反应有轻度头痛、心慌、浮肿、瘙痒等。结论:每日口服贝尼地平2~4mg可持久、平稳地降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作者用蒙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31例,现将临床用药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①研究对象: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31例,男11例,女20例,年龄39~75岁,平均64.5岁;高血压病程3~29年,平均15年;Ⅰ期高血压14例,Ⅱ期高血压17例,其中最高收缩压210 mmHg(1 mmHg=0.133 kPa),最高舒张压140 mmHg.②治疗方法:病人仰卧位休息15 min后用统一袖带式水银血压计测量右肱动脉血压3次,取其平均值为基础血压.蒙诺每日10~40 mg,单次服药.  相似文献   

14.
依贝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比较依贝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开放对照试验,8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分为依贝沙坦组及依那普利组,经1周导入期,进入8周治疗期,依贝沙坦150mg,每日一次(40例),依那普利10mg每日一次(40例),两周后如血压下降未达到小于140/90mmHg,则剂量加倍,4周后仍末达到小于140/90mmHg,则每日加服双氢克尿噻25mg。结果 两组药物均能明显降低血压,依贝沙坦有效率87.5%,依那普利有效率85%,两组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最常见不良反应是咳嗽,依贝沙坦组1例(2.50%),依那普利组9例(22.50%),前者低于后者。结论 依贝沙坦和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均有效,安全性好,依贝沙坦耐受性优于依那普利。  相似文献   

15.
评价莫索尼定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降压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莫索尼定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降压疗效及耐受性。 方法 40名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莫索尼定组(0.2mg/d)与依那普利组(5mg/d) ;于安慰剂期末及治疗2、4、6、8周作双盲治疗 ,测诊室血压(OBP)、心率并记录症状、体征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降压总有效率 :莫索尼定组为88.2 % ,依那普利组为90.0 %。莫索尼定组坐位收缩压下降(12.6±15.4)mmHg,坐位舒张压下降(14.8±7.3)mmHg;依那普利组坐位收缩压下降(16.9±11.1)mmHg,坐位舒张压下降(13.7±6.0)mmHg ,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幅度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莫索尼定对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有良好的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单用小剂量氢氯噻嗪疗效不明显的3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我们采用小剂量氢氯噻嗪与巯甲丙脯酸联用治疗,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按世界卫生组织(WHO)高血压诊断及分期标准,随机选择1998年1月~2000年8月符合标准属Ⅰ、Ⅱ、Ⅲ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停用一切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口服氢氯噻嗪6.25mg,每日3次,1周后对舒张压降压≥1.33kPa者列入治疗组,入选的36例患者平均血压24±1.7/15.1±0.7kPa,其中男26例,女10例;平均年龄49.2±12.7(32~69)岁,病程平均6.5±3.37(2~16)年。高血压…  相似文献   

17.
波依定治疗高血压5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 5 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每日一次波依定 5mg治疗 ,连续 4周观察 ,取得较好的降压效果。对象和方法1 资料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5 6例 ,男性 34例 ,女性 2 2例 ,年龄 41岁~ 83岁 ,平均 6 1 .2 5岁± 7.5 6岁 ,其中 ,中年组 2 3例 ,年龄 41岁~6 0岁 ,平均 5 1 .6 8岁± 5 .0 8岁 ,老年组 33例 ,年龄 6 1岁~ 83岁 ,平均 6 7.2 2岁± 4.6 8岁。诊断按WHO诊断标准 ,其中 38例舒张压大于 95mmHg(1 2 .7kPa) ,42例收缩压大于1 6 0mmHg(2 1 .3kPa) ,按舒张压值 ,8例为重度 ,2 1例为中度 ,2 9例为轻度高血压。临床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评价每日口服一次卡维地洛降压疗效的持续性及对血压变异的影响。方法:选择轻、中度高血压患者20例,停用所有降压药物7d,再服安慰剂14d生,对坐位舒张压为95-114mmHg,且HR≥60次/min者进行ABPM,24h平均舒张压(MDBP)≥85mmHg者,(早9时)口服卡维地洛10mg/d,共2周,对疗效满意(舒张压<90mmHg或下降>20mmHg)者进行ABPM,如MDBP<85mmHg,维持原剂量不变,若MDBP≥85mmHg,每2周剂量递增10mg/d并进行疗效评价,增加至40mg/d,连用4周后进行ABPM并结束观察。结果:(1)诊室偶测血压和24h,日间,夜间动态血压平均值及相应的血压负荷均显著降低(P<0.01),降压总效率为85%;(2)该药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谷/峰比值分别为79.7%和73.4%;(3)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降压光滑指数分别为1.92和2.65;(4)治疗后24h和日间的收缩压之长时血压变异减少(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卡维地洛10mg-40mgQd,可平稳持续控制24h血压,推荐为优选的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国产坎地沙坦酯片/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过2周的洗脱期后,患者随机接受国产坎地沙坦酯片8mg或依那普利10mg,每日1次,治疗4周后,若坐位舒张压(SeDBP)≥90mmHg者,剂量加倍;SeDBP<90mmHg者维持原剂量,继续治疗4周。结果①药后24小时、白天和夜间DBP/收缩压(SBP)坎地沙坦酯组较用药前下降分别为(3.51±2.71)/(5.74±3.53)mm、(3.80±2.62)/(6.46±3.55)mmHg、(2.92±2.98)/(4.29±3.22)mmHg,依那普利组为(2.13±3.05)/(5.78±3.81)mmHg、(1.48±3.28)/(5.38±3.88)mmHg、(3.42±2.16)/(6.58±3.79)mmHg;②谷/峰比:坎地沙坦酯组DBP70.11%,SBP 64.27%,依那普利组DBP16.43%,SBP 18.61%;③不良反应发生率坎地沙坦酯组18.18%,依那普利组30.43%。结论坎地沙坦酯与依那普利均可安全、有效降压。坎地沙坦酯每日1次口服能24小时平稳降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国产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给予21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国产缬沙坦80mg/d口服,4周末诊室舒张压≥90mmHg(12.0kPa)者加量至160mg/d继续服用4周。每2周随访1次,记录诊室血压、心率及不良反应,服药前及治疗8周后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8周后,诊室血压和24h动态血压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总有效率66.7%,心率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诊室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下降至16.95/11.52mmHg(2.25/1.53kPa),24h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下降至11.37/9.89mmHg(1.51/1.32kPa)。收缩压负荷/舒张压负荷分别下降至16.26/27.37。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峰比值分别为65.15%和67.87%,正常血压昼夜节律不改变。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国产缬沙坦80~160mg/d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