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测定采自西藏林芝地区波密县古乡镇的普通栽培和有机栽培天麻与野生天麻中天麻素、氨基酸、总黄酮的含量,为评定选择天麻的最佳栽培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测定天麻中天麻素含量;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天麻中氨基酸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天麻中总黄酮含量.结果:野生天麻天麻素含量最高,有机栽培天麻的氨基酸和总黄酮含量高于野生天麻和普通栽培天麻.结论:有机栽培天麻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2.
HPLC法对不同产地天麻药材的质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对天麻样品中的天麻素进行含量测定,为制定天麻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产地天麻样品中的天麻素进行含量测定。 结果 :不同产地天麻中天麻素成分的含量有较大差别。 结论 :天麻药材质量与产地、采收时间密切有关,种内变种、野生或栽培也是影响天麻质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复壮已退化的蜜环菌,恢复其促进天麻生长及天麻素积累的作用.方法 将相同来源的蜜环菌Arrmillearia mellea野生菌种、该野生菌种连续无性繁殖退化的后代菌种以及退化后复壮的黹种接种到同一品种的天麻Gastrodia elata上进行栽培试验,测定大麻的生物产量和天麻素质量分数.结果 野生菌种组与退化菌种组相比较、复壮菌种组与退化菌种组相比较在天麻产量、天麻素质量分数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采用诱导子实体方法可以使退化的蜜环菌复壮,其促进天麻生长、天麻素积累的作用也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不同产地、不同年限的太白贝母鳞茎品质与根际土壤因子之间相关关系,为太白贝母药材的优质、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1份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太白贝母鳞茎及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农化分析方法对根际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p H及6种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采用HPLC法测定鳞茎中贝母辛和9种核苷含量,UV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利用SPSS 22. 0软件对测定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产地和不同生长年限太白贝母根际土壤因子与鳞茎品质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0. 05)。土壤因子方面,野生品根际土壤速效氮、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和6种土壤酶活性均高于栽培品,而速效磷,p H低于栽培品。随生长年限增加,栽培品土壤养分指标呈现不同趋势的变化,野生品无明显变化,但两者的土壤酶活性大多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鳞茎品质方面,太白贝母鳞茎9种核苷含量和生物碱含量随生长年限增加而呈现降低趋势,栽培品变化趋势较大,而野生品变化不大,多数栽培品核苷及生物碱含量高于野生品。相关性分析显示,根际土壤因子之间及土壤因子与鳞茎品质之间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整体上说,土壤营养状况和鳞茎品质随着年限的增加呈下降状态。结论:太白贝母品质主要受到其根际土壤因子综合影响,在太白贝母野外就地保护或人工栽培过程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增减土壤各养分的含量及其比例关系,以保证其品质。  相似文献   

5.
土壤营养与人工栽培滇重楼品质相关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2012,(10)
目的:通过研究云南省滇重楼人工栽培区重楼皂苷含量、种类及其栽培土壤营养状况,探索其栽培区土壤营养与重楼品质的相关性。同时为合理施肥和进一步研究重楼栽培区土壤营养状况提供参考及为人工高产、优质种植滇重楼提供科学依据,最终实现濒危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为市场提供高品质的药材产品。方法:土壤常规5项测定分析了云南省9个地州29个人工栽培滇重楼区域0~30 cm土层的营养状况,分析了相应栽培区滇重楼根茎的主要品质,利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土壤主要养分对重楼药用成分质量的影响。结果:在一定范围内,滇重楼根茎的偏诺类皂苷Ⅶ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呈线性正相关;偏诺类皂苷H含量与有机质、速效磷含量和pH呈线性正相关;薯蓣类皂苷Ⅰ含量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线性负相关,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呈线性正相关;薯蓣类皂苷Ⅱ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呈线性正相关。结论:土壤主要养分对重楼药用成分质量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7,(4)
目的:为探讨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对土壤酶活性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及其机理,揭示其对土壤养分利用的机制,为其人工栽培技术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选择河北省旱作区不同密度野生草麻黄地土壤,对比玉米田和空地土壤,研究草麻黄对土壤酶活性与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草麻黄地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低于空地高于玉米地,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空地。随着草麻黄密度和生物量的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脲酶活性呈下降趋势,蔗糖酶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草麻黄地土壤总有机碳(TOC)含量显著高于空地,活性有机碳(AOC)含量低于空地。随着草麻黄密度和生物量的增加TOC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AOC含量呈先降后升趋势。土壤pH值与过氧化氢酶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脲酶呈显著负相关,与AOC呈极显著正相关,与AOC/TOC呈显著正相关,蔗糖酶活性与TOC呈显著正相关,与AOC/TOC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草麻黄通过根系分泌物及残体脱落影响土壤TOC组分变化、pH值及酶活性,促进土壤养分循环,以适应贫瘠的环境条件。草麻黄高产栽培适应于养分转化较快的沙壤土。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定土壤养分,酶活性,pH和微生物标记性磷脂脂肪酸(PLFAs)含量以及鱼腥草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分析土壤养分状况、微生物特性及其与鱼腥草多酚和黄酮的关系,了解鱼腥草的土壤条件,提高栽培鱼腥草的品质.不同样地鱼腥草土壤养分、酶活性、pH和微生物的PLFAs含量以及鱼腥草多酚和总黄酮的含量存在差异;不同样地鱼腥草土壤微生物的PLFAs含量趋势为细菌>真菌>放线菌>线虫,且细菌的PLFAs含量占总微生物PLFAs的37.5% ~ 65.0%;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有效磷,细菌、放线菌及总微生物PFLAs的含量分别与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真菌PFLAs的含量分别与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实验结果暗示了鱼腥草土壤条件可能主要通过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对土壤氮、磷的转化,改善了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从而影响鱼腥草多酚及总黄酮的代谢累积.  相似文献   

8.
滇重楼根茎品质与根际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骞  邬佩宏  杨敏  母茂君  黄瑜  郭冬琴  周浓 《中草药》2020,51(22):5839-5849
目的 探明野生与移栽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根际土壤中基本养分、土壤酶活性与根茎品质的关系,筛选影响滇重楼活性成分的主导土壤因子,为滇重楼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采自云贵川33个样点的滇重楼为材料,测定了其根茎品质指标以及生长土壤基本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分析了根茎品质指标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影响滇重楼根茎品质的主要土壤因子。结果 滇重楼野生品和移栽品在总皂苷、总多糖、总黄酮含量上具有一定的差异,药材品质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所有滇重楼根际土壤样品的酸碱度适中,基本养分充足、含量丰富,土壤酶活性高,适宜于滇重楼的生长发育,野生地土壤肥力质量优于移栽地。野生滇重楼根茎总皂苷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呈现出极显著正相关,总黄酮与pH值、脲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移栽滇重楼根茎总皂苷与速效钾含量呈现出显著负相关,总黄酮与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总多糖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滇重楼品质主要受到土壤因子综合影响,在滇重楼野外就地保护或人工栽培过程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增减土壤各养分的含量及其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9.
刘照东  杨林林  张阳  韩梅  林红梅  杨利民 《中草药》2020,51(20):5328-5336
目的土壤是影响中药材活性成分形成和积累的重要生态因子,以11个省市自治区29个样地野生和栽培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为研究材料,采用数学统计分析方法探讨柴胡皂苷积累与土壤因子的关系,为实施土壤生态调控提高北柴胡品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不同产地北柴胡柴胡皂苷a、c、d、e、f的含量;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样品的pH、有机质、电导率、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镁、有效铁、有效铜、有效锰;通过聚类分析研究不同产地北柴胡皂苷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解释不同产地土壤因子差异;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土壤因子与北柴胡柴胡皂苷含量的关系。结果北柴胡的柴胡皂苷测定结果显示河南禹州的柴胡皂苷含量最高,其中柴胡皂苷a和d的含量分别为0.71%、0.80%。对不同产地进行聚类分析,根据柴胡皂苷差异29个样地分为3类。对柴胡皂苷含量与土壤因子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的有机质、有效铁与各柴胡皂苷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有效铜、有效镁与各柴胡皂苷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不同产地土壤主成分分析表明,得分较高的是样地9、10、11、14、19、28,这与不同产地北柴胡柴胡皂苷含量聚类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通过对不同产地北柴胡主要土壤指标分析发现,在一定范围内土壤中有效铁含量与柴胡皂苷含量显著正相关,这与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研究结果提示在北柴胡生产实践中可以通过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施铁肥等农艺措施调控北柴胡柴胡皂苷含量。  相似文献   

10.
为探寻栽培年限对杭白芍根际细菌群落及芍药苷含量的影响,揭示根际土壤微生态与杭白芍品质的关系,收集了1~4年杭白芍的根及根际土壤,利用PCR-DGGE检测土壤菌群多样性;利用HPLC检测根中芍药苷含量。结果表明,种植杭白芍能明显降低土壤的酸性,并随着栽培年份增加pH酸性持续下降,到第4年时土壤pH、酶活均达到最高,而有机质含量则最低。变性凝胶梯度电泳检测1~4年的根际细菌多样性在3.38~3.61,多样性随栽培年限而上升,说明杭白芍的生长会促进土壤中的细菌多样性。测序结果表明,杭白芍土壤中的优势细菌为γ变形菌、α变形菌、放线菌、酸杆菌及厚壁菌等,其中,根际特异菌主要为α变形菌、酸杆菌Gp1及放线菌;而在非根际土中γ变形菌为特异优势菌群。此外,1~4年的杭白芍根际优势细菌组成基本相似,只有少数种类随年份发生改变,表明根际细菌群落的组成主要受杭白芍物种的影响。HPLC检测结果表明,1~4年杭白芍的芍药苷质量分数分别为3.26%,3.30%,3.36%,3.41%,均超过国家标准,且随生长年份呈上升态势,但无显著性差异。相关性分析可知,芍药苷含量与土壤pH、细菌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机质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有连作障碍的作物不同的是,随着栽培年限的延长,杭白芍根际的pH和细菌多样性不降反升,但优势菌群变化不大,这可能是该植物不产生连作障碍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农业实践中之所以选择4年采收杭白芍根入药的原因之一主要是产量而不是有效成分含量。此外,研究还发现有效成分芍药苷的累积与土壤pH、有机质和细菌多样性关系密切,证明杭白芍的道地性与土壤微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天麻素对体外培养大鼠皮层缺氧神经细胞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NR1亚基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天麻素在神经保护方面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胚胎皮层神经细胞,以缺氧无糖培养建立神经细胞损伤模型,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天麻素(13,26,52 mg.L-1)处理细胞,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神经细胞NR1 mRNA的表达。结果:神经细胞缺氧损伤后,NR1 mRNA的表达显著增高;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天麻素后均能显著降低神经细胞NR1 mRNA的表达。其中以26,52 mg.L-1的抑制作用最佳。结论:天麻素可能通过拮抗由缺氧引起的神经细胞NMDA受体NR1亚基mRNA表达的增加,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消瘀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血流参数和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分别测定1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给药前和给消瘀片治疗24周时的颈动脉血流参数和内膜厚度,并与山楂精降脂片治疗的10例作比较。结果:服用消瘀片24周后,可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颈动脉血流参数和降低双侧颈总动脉的内膜厚度,治疗后部分测定值与山楂精降脂片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消瘀片可改善颈动脉和脑动脉的血流。  相似文献   

13.
天麻素对戊四氮致痫大鼠海马氨基酸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天麻索抗癫痫的机制.[方法]应用SP法研究戊四氮致癫痫大鼠和天麻素抗癫痫大鼠海马谷氨酸(Glu)和r-氨基丁酸(GABA)的变化.[结果]海马Glu的表达在戊四氮致癫痫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天麻素抗癫痫组明显低于戊四氮致癫痫组(p<0.01),天麻素抗癫痫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海马GABA的表达在戊四氮致癫痫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天麻索抗癫痫组明显高于戊四氮致癫痫组(P<0.01),天麻素抗癫痫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可能通过抑制海马兴奋性氨基酸神经递质受体Glu和激活海马抑制性神经递质受体GABA的活性与表达,降低大脑皮质的兴奋性,抑制癫痫的形成及发展来发挥抗癫痫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天麻素对戊四氮诱导癫痫模型大鼠p-AKT和caspase 3的影响。方法将69只Wistar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18只、癫痫模型组28只(PTZ组,pentylenetetrazole,55~75 mg/kg)、天麻素干预组23只(Gas组,Gastrodin,200 mg/kg),除空白对照组外均腹腔注射戊四氮(PTZ)诱导形成癫痫模型,天麻素干预组给予天麻素(Gas)干预。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 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TZ组海马区表现为明显的癫痫病理改变,神经元变性及坏死显著,主要为大锥体细胞和部分齿状回颗粒细胞,损伤细胞细胞核固缩,核碎裂样改变,胞浆肿胀,尼氏体消失,细胞周隙增大,体积增大。药物干预后病理改变改善。大鼠癫痫发作后,癫痫模型组p-AKT、caspase 3蛋白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癫痫模型组比较,天麻素干预组caspase 3的表达下调(P0.05),在第3天差异尤为显著(P0.01)。结论天麻素通过减少p-AKT、caspase 3蛋白表达,起到抗凋亡的作用,对癫痫模型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天麻素注射液在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及评价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于我院收集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其中治疗组通过静脉滴注给予天麻注射液进行治疗,1次/d;对照组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进行治疗,1次/d,治疗时间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MMSE、NIHSS评分,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其三项指标都出现明显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GCS评分与MMSE较对照组都明显的提高,NIHSS评分明显降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症状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确改善预后,并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天麻超微粉与细粉样品中天麻素的溶出率。方法采用HPLC法对天麻二种粉末样品的天麻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超微粉中的天麻素溶出率约为细粉的2倍,二种样品溶出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经超微粉碎技术处理后的天麻超微粉样品,其天麻素的溶出速度比细粉的样品快,且溶出率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优选天麻效应成分的提取工艺。 方法: 采用回流提取法,以天麻素提取率为指标,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天麻效应成分的显著性影响因素,通过Box-Behnken设计对影响提取工艺的显著性因素进行优化,试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拟合,应用效应面法对最佳工艺进行预测分析。运用HPLC测定天麻素含量,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溶液(3:97),检测波长220 nm。 结果: 加液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效应成分的提取效率影响较大;二项式方程拟合度较好,预测结果较为准确,最佳工艺条件为加液量10倍,提取时间120 min,提取数3次;天麻素提取率1.392%,与预测值1.397%偏差较小。 结论: 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结合响应面法优选天麻效应成分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预测性较好,为天麻的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生态因子与桃儿七根及根茎中鬼臼毒素及总木脂素含量的相关性,采用HPLC测定5个省区87份桃儿七样品的鬼臼毒素含量,采用UV测定总木脂素含量;结合生态因子(地形、土壤、气候)采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产地桃儿七中鬼臼毒素与总木脂素的含量差异较大,分别达到1.001%~6.230%,5.350%~16.34%.SPSS相关与回归分析发现鬼臼毒素含量与总木脂素含量呈线性正相关;采样区域内,桃儿七中鬼臼毒素、总木脂素含量与纬度、年均降雨量呈强正相关关系,与土壤pH、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呈强负相关关系,与速效钾分别呈较弱、强正相关关系,与坡度、年均气温均呈较弱负相关,且鬼臼毒素含量与速效磷呈较弱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天麻片中天麻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溶液(3:97),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20nm。结果:天麻素与样品中其他组分分离效果较好,天麻素在(0.0992~1.4880)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09%(RSD=0.47%,n=6)。结论:采用此方法测定天麻片中天麻素的含量,准确可靠,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参芪益智组分中药的质量标准,为其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不同成分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处理样品,改用不同的溶剂系统对其薄层鉴别方法进行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参芪益智组分中药中4种黄酮成分的含量。结果: 建立了参芪益智组分中药中阿魏酸、天麻素、淫羊藿总黄酮、人参总皂苷、黄芪总皂苷的薄层鉴别方法。参芪益智组分中药中4种黄酮成分线性方程、灵敏度、精密度、稳定性等均符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要求。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灵敏、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作为参芪益智组分中药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