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工晶体植入后发障二期截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人工晶体植入后二期截囊22例(22只眼),随访2-24个月,视力由0.1增至1.0者4例,0.8者2级,0.7及0.4者各1例,由0.12增至1.0者5例,0.9者1例,0.8及0.6者各2例,由0.2增至1.0者1例,0.8者2例,0.6者1例,重点介绍了后囊切开的体会,术中注意事项,术后处理,并讨论YAG激光截囊的利弊。 相似文献
2.
晶体前囊膜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前囊膜弹性。方法对22只牛眼行连续环形撕囊术(continuouscircularcapsulorhexis,CCC),截囊及娩核后,缓慢张大两脚规至前囊膜开口撕开后测定前囊膜的弹性。将撕裂时的周长与原切口周长之比作为前囊膜弹性指标。结果完整的CCC切口在造成放射状撕裂之前比原切口周长扩大61%,扩大的囊膜切口面积显著大于原切口面积及核倾斜30°时的横断面面积。结论前囊膜具有一定的弹性,适当大小的CCC切口可保证晶体物质的安全娩出及人工晶体的植人而不产生放射状撕裂。 相似文献
3.
在目前流行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晶体前囊切除术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一种精细的手术操作。本文选择了追踪5年以上和术后的150例患者,对这种手术可引起的各种麻烦和并发症进行分析。本文讨论了晶体囊袋内或睫状体沟内或囊内的人工晶体植人,包括在植人人工晶体之前或之后施行晶状体囊内切除术,或由于术后情况需要进行第二次手术或YAG(钇铝石榴石)激光治疗时的优缺点。本文主要为青年外科医生而作,目的是对此项专题作一评论性综述。作者讨论了个人的看法,并涉及一些特殊的手术情况。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95年~1997年共治白内障病人198例,均做改良信封式囊袋摘除晶体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198例病人中,男102人,女96人,年龄最小者6岁,最大者86岁,平均年龄为52岁;其中老... 相似文献
5.
1997年对5例白内障行信封式截囊,术中后囊膜破裂,玻璃体外溢,以前囊膜为依托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收到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共5例5只眼,男3例,女2例。外伤性白内障1例,老年性白内障4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38岁。手术方法:常规手术显微镜下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截囊是在完成角巩膜缘切口后粘弹剂维持前房的情况下,用长尖剃须刀由2:30~11:00划开晶体前囊膜,作水分离,娩出晶体核。在囊袋内冲吸残余皮质发现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立即静脉滴往叨%甘露醇2对毫升,小心冲吸无玻璃体区残存皮质,如感到困难,不… 相似文献
6.
于1997年1月-3月,对16例16眼白内障行信封式截囊及囊袋内摘出,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不撕去前囊瓣,收到较好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6例16眼,男6例,女10例,年龄54一秘岁,平均万岁。其中老年性白内障13例,先天性白内障1例,并发性白内障2例。手术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球后及眼轮匝肌麻醉,瞳孔充分散大,按常现显微手术操作,作以上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角膜线外1.5-Znun阶梯状板层切开巩膜,穿刺前房,注入粘弹剂,用4H号注射针头自制的截囊针在距赤道部l-Zmm处水平将前囊截一小口,用囊剪弧形扩大此口达6mm。囊袋… 相似文献
7.
探讨一种不同后囊膜作依托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改良的手术方法。方法对8例因外伤,手术误伤及手术切降引起囊膜有较大破孔,难以依托后房型人工晶体的病例采用前囊膜夹持方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晶体前囊色素沉着一般不影响视力,无需治疗。但在临床检查时易和其他原因引起的晶体前囊色素沉着相混淆。为了解这一情况,我们对607人眼进行了检查,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方法采用苏州医疗器械厂产YZ-5CSI型裂隙灯放大倍数16倍,检查在暗室内进行。观测记录色素位置、数量、形态、颜色、大小及其它异常,被检查者用2%后马托品散瞳做散瞳前后的对比检查。 相似文献
9.
信封式截囊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6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6例72眼白内障患者,采用信封式截囊、囊袋内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剪刀式撕囊技术,平均随访时间11.4个月。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在老年性白内障占94.4%(34/36),外伤性白内障占92.9%(13/14),先天性白内障占83.3%(5/6),并发性白内障占68.9%(11/16),作者对临床效果及截囊撕囊技术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评价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术中两种不同截囊方法对术后视力的影响。方法 对302例白内障患者进行圆形开罐式截囊、改良信封式截囊,两组进行对比观察,对两组术后病人随访1 ̄18个月,影响视力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改良信封式截囊,水力分离,环形撕囊对角膜内皮损伤小,残留的皮质及上皮细胞少,囊袋内植入的机率大,减少并减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术后并发症,开罐式截囊组明显多于改良信封式截囊组。 相似文献
12.
保留晶体前囊的晶体玻璃体切除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评估白内障合并玻璃体病变的联合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0只眼白内障合并玻璃体混浊或炎症或异物病变,采用经平坦部保留晶体前囊晶体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术中16只眼一期植入睫状沟部位人工晶体。结果经12~36个月随访,20只眼中18只眼视力得到提高,其中0.3~0.5者7只眼,0.5以上者11只眼,最高者为1.2。19只眼前囊保持透明,1只眼术后6个月发生混浊。结论该术式保留晶体前囊利于植入人工晶体,手术对眼前段组织损伤轻,术后晶体囊混浊发生率低,是治疗白内障合并玻璃体病变的一种较理想的手术。 相似文献
13.
线状与开罐式晶状体前囊截囊的临床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线状晶状体前囊截囊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应用中,术后早期视力恢复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对132例168眼白内障用线状截囊法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同时对130例156眼开罐式截囊作为对照。结果 线状组术后早期矫正视力0.5以上者132眼(78.9%)。术后早期并发症角膜内皮水肿56眼(33.3%),房水混浊116眼(69.0%),葡萄膜色素脱落36眼(21.4%)。结论 线状组 相似文献
14.
15.
前囊膜夹持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种不用后囊膜作依托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改良的手术方法。方法:对8例(8只眼)因外伤、手术误伤及手术切除引起后囊膜有较大破孔、难以依托后房型人工晶体的病例采用前囊膜夹持方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矫正视力≥05者6只眼,占75%。无青光眼或视网膜脱离并发症。结论:前囊膜夹持方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简便安全,既有利于人工晶体的固定,又有利于阻止后发白内障的形成,适用于晶体前囊膜存在、后囊膜有较大破孔的病例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16.
一期截囊用于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初步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国岭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1987,(1)
外伤性白内障和并发性白内障囊外摘除 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常发现有难以抛光的后囊浑浊,为限制术后视力恢复的主要因素。采用了术中切开后囊的方法,获得了满意的效果。方法是用4号注射针头做成截囊针,连接于盛有生理盐水的2ml注射器上,作为截囊器械,插入于人工晶体与后囊之间,以吸附后囊的方法进行截囊,确保只切开后囊而不损伤玻璃体。 相似文献
17.
不同截囊方式对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囊混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截囊方式对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中,眼组织的损伤,术后后囊混浊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160例机分为2组,一组信封式截囊,一组改良信封式截囊,均进行前囊膜下水力分离皮质摘除白内障,植入人工晶体。结果 改良信封式截囊组术中囊袋完全整率高,对眼组织损伤小,术后后囊膜混浊发生率低。结论 改良信封式截囊口弹性大,娩核时不撕破囊膜袋,手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8.
19.
吴秀云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1990,(Z2)
王××,男,25岁,职工,于1964年4月20日以左眼前房睫毛异物收入院。患者3月26日用刀挑麻绳,不慎将左眼刺伤。入院检查:左眼视力0.2,轻度混合充血,角膜缘4点钟见1穿孔伤痕,房水闪光( ),10点钟虹膜表面黑色睫毛1根,约4mm长,一端插入房角,一端居该侧瞳孔缘,另1根睫毛长约3mm,横卧瞳孔区晶体表面,暗光瞳孔开大时见其两端均露出在晶体前囊表面,与虹膜不相接触。有眼视力1.2,无明显异常。局麻在显微镜下切开10点钟角膜缘约3mm,以晶体小钩钩取睫毛,再用无 相似文献
20.
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中不同截囊方式与其后囊混浊发生率的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白内障83眼,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按前囊截开方式不同分为三组,分别施行罐式截囊,连续撕囊及线形截囊。术后随访观察12-24个月,后囊混浊发生率分别为:开罐组28%,撕囊组15%,线形截囊组7%。与开罐组相比,线形截囊组与其差异有显著性,撕囊组与其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