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粒细胞特异性NA抗原1960年Lalezari等在研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新生儿患者时,报告了第一例中性粒细胞抗体并将其相应的抗原命名为NA1(neutrophil antigen),这种抗体能够凝集50%的白种人粒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我院儿科近来收治的感染相关粒细胞减少症103例进行分析,为诊治该病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2005年11月至2006年8月住院患儿中发生感染相关粒细胞减少症103例,对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经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03例中〈1岁占25.2%,1-3岁占21.4%,〉3岁占53.4%,以〉3岁患儿居多:其中呼吸道感染占85.4%,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见。本组15例患儿伴轻度贫血,9例患儿血小板数下降,3例全血细胞减少。结论:粒细胞减少症在儿科临床中比较常见,其临床意义主要提示感染,而病程多为良性经过;对反复出现或伴贫血和(或)血小板减少的患儿,必要时行骨髓穿刺检查,以排除少见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特别是粒细胞减少症患者体内粒细胞抗体水平,分析固相红细胞免疫吸附试验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固相红细胞免疫吸附试验技术分别对185例血液病患者(试验组)和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粒细胞抗体检测,并与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固相红细胞免疫吸附试验技术在血液病患者中检出粒细胞抗体32例(17.3%),其中30例(93.8%)患者中性粒细胞数2×109/L。健康体检者中均未检出粒细胞抗体。该结果与流式细胞术相比,阳性一致性百分比为96.97%,阴性一致性百分比为100%,总一致性百分比为99.65%。结论固相红细胞免疫吸附试验技术检测粒细胞抗体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可在诊断和治疗粒细胞减少症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儿童自身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AIN)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原发性AIN常表现为单一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少于0.5×10~9/L和中度感染,该病多发生于幼儿,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继发性AIN常表现为重度反复感染。作者分析了28例小儿科AIN患者的临床和血清学资料,以评估中性粒细胞特异性抗体与临床病因的关系。循环中的粒细胞特异性抗体采用粒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GIFT)检测,标准表现型细胞来自献血者。样本进一步用单克隆抗体固定粒细胞抗原方法(MAIGA)确定NA1、NA2、  相似文献   

5.
典型的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血液中性粒细胞长期低于2000/μl,其它血细胞计数正常;脾脏不肿大,且无接触骨髓毒性制剂的历史和可能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骨髓浸润或系统性疾病。虽无遗传疾病的体症和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所见的粒细胞计数的时相变异,但在成年期发生的个别病例与某些遗传性骨髓疾病很难区别;“良性家族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可累及家庭数个成员的一个综合征,有时也可在范可尼贫血的家族中遇到。在某些种族人群中如非洲和美洲的黑人和也门的犹太人,普遍存在“无症状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这可能是由于骨髓释放粒细胞有缺陷,某些作者将其包括在上述综合征中。“伪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有中性粒细胞异常的血管着边现象,而骨髓功能是正常的。Dale 等人观察随访了29个慢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病人,其中4例有家族史。22例中性粒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粒细胞减少症患儿临床资料.结果:20例1周治愈,8例2周治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并粒细胞减少症临床常见,免疫因素起主要作用;血清支原体抗体阳性对诊断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IRH)症误诊原因以及相混淆的疾病种类以及临床特点。方法:对IRH2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血常规、网织红细胞(R et)计数、库姆试验(Coom bs)、抗血小板抗体、中性粒细胞抗体、骨髓细胞形态、骨髓病理、骨髓单个核细胞抗体等检测结果和相混淆疾病进行比较、分析、疾病划分和鉴别。结果:误诊为Coom bs阴性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 IHA)2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2例,粒细胞减少症4例,Evans综合征8例,早期再生障碍性贫血(AA)12例。结论:IRH/IRP与A IHA、ITP、粒细胞减少症、Evans综合征以及早期AA相比,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虽有相似之处,但对未成熟血细胞抗体的检验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可用于临床检测中性粒细胞抗体的方法,为诊断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提供依据,并减少临床标本用血量。方法:使用流式细胞术,对正常人群和不同类型患者群的全血标本检测中性粒细胞表面特异性抗CD16抗体和非特异性IgG型抗体。结果:正常人群中CD16表达>90.78%,相对荧光强度>3255.66。IgG非特异性结合<4.07%,相对荧光强度<11.74。20例临床非自体免疫性患者中性粒细胞抗体检测19例阴性,5例自体免疫性疾病患者检测到3例阳性,6例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2例阳性。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抗体方法简单,初步结果较为可靠,有临床应用和扩大检测项目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背景 新生儿同种免疫中性粒细胞减少症(ANN)是由于母亲同种抗体与胎儿粒细胞上所遗传父亲的抗原发生作用而产生了人类嗜中性粒细胞抗体(HNA),该抗体在一半的ANN病例中发现,在其余的病例中特异性抗体没有确定。设计与方法 这里报告了一例由于中性粒细胞减少而导致的新生儿脐炎,使用流动血细胞计数和PCR分析ANN的病因,用淋巴细胞毒试验(LCT),抗人球-LCT和混合被动凝集试验对患儿及母亲血清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进行检测。结果 母亲血清与  相似文献   

10.
慢性特发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ITP)和红斑狼疮(SLE)均为自身抗体介导血小板减少,故提示前者是后者的早期表现和(或)潜在形式.有人认为抗核抗体(ANA)测定可预报一般认为良性的CITP恶化为潜在致命的SLE.作者为此对82例血小板减少症随访2-30年.本组男19例,女63例.均龄44(18-87)岁.  相似文献   

11.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系一种常见血液病。一般认为,成人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800/mm~3、儿童低于1500/mm~3、婴儿低于1000/mm~3时,即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近几年,随着中性粒细胞特异性抗原系统的发现,和抗体检测方法的改进,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诊断和发病机理得以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就此作一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新医学》1996,(2)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用于严重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长期治疗本文报道了一组54例(含先天性44例,周期性10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给药作4至6年的长期治疗及安全性研究。结果: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在44例严重先天性中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根据生后第一周内有无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分为早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无早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病例; 同时根据第一周后有无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分为晚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无晚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病例。分别对其临床情况进行比较, 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共108例患儿纳入本研究, 平均胎龄(30.1±2.2)周, 平均出生体重(1188±216)g。其中32例发生早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53例发生晚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早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孕母妊娠期患高血压疾病发生率高于未发生早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59.4%比31.6%, P=0.007)。晚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胎龄小于未发生晚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29.5±2.3)周比(30.6±2.0)周, P=0.009];出生体重低于未发生晚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1123±212)g比(1251±201)g, P=0.002];早发感染、晚发感染的发生率均高于未发生晚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50.9%比30.9%, P=0.034;100%比43.6%, P < 0.001)。早发感染患儿中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高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45.5%比25.0%, P=0.045)。  结论  早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与晚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险因素不同。孕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能是早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险因素; 小胎龄、低出生体重、早发感染和晚发感染可能是晚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背景 人类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抗原(HPAs,HNAs)是血小板和粒细胞抗体的作用靶,分别引起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和中性粒减少症。当前,基因分型正取代表型分型成为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诊断的首选方法。然而,为确立一种可靠的基因分析方法,用来自己知基因型人群的基因组DNA作为参照DNA是  相似文献   

15.
背景当母体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进入胎儿循环并破坏新生儿嗜中性粒细胞时,发生新生儿同种免疫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AN)。抗体是否是特异性针对嗜中性粒细胞抗原HNA-1c(SH)导致NAN尚不清楚,因为在已报道的4例中有3例出现其他特异性中性粒细胞抗原。本文报道5例NAN,在母亲血清中仅检测到抗HNA-1c。研究设计与方法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FCI)和单克隆抗体(MoAb)同相抗原(MAIGA)试验检测HNA-1c抗体。用DNA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做HNA-1c基因分型。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143例原发或继发性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AIN)病人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研究,这些病例系从1500例临床上可疑为AIN 病人中经血清学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筛选出来的。除采用粒细胞免疫荧光试验(GIFT)及粒细胞凝集试验(GAT)检测病人血清标本中性粒细胞特异抗体外,还进行了血清特异性抗体类型及亚型测定、免疫复合物、普通血液学及骨髓等检查。结果,143例AIN 中,101例为原发性。42例为继发性。前者主要见于3岁以下儿童,诊断时平均年龄12个月,而后者多见于40~60岁成人。原发性AIN中,54%为女性,其余为男性。67例原发性AIN 在诊断时有不同程度的感染,以皮肤感染、中耳炎、上呼  相似文献   

17.
粒细胞减少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主要有自身免疫性粒细胞减少、同种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等 ,这类病人通常血清中存在粒细胞抗体 ,导致患者粒细胞减少。但多年来缺乏理想的手段诊断病人血清中粒细胞的抗体 ,尤其难以确定抗体类型 ,常导致输血疗效不佳。我们选择了三例临床表现为粒细胞减少的病例 ,采用白细胞凝集实验、淋巴细胞毒实验、PCR-SSP技术确定患者的粒细胞 NA抗原型及其血清中粒细胞抗体的类型。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被检对象 患者 :姜× ,三系细胞减少二年余 ,粒细胞持续 2 .0× 1 0 9/L~ 3 .0× 1 0 9/L;高…  相似文献   

18.
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Ab)见于许多伴有中性粒细胞减少(NP)的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SLE、慢活肝、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HIV疾病、以及药物反应性疾病等,也见于无明显潜在病因的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在一些病例中,中性粒细胞的减少程度与ANAb滴度呈正相关.另外,与幼稚粒  相似文献   

19.
背景 来自供血者和/或受血者的粒细胞抗体被认为是引起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嗜中性白细胞减少症、发热性输血反应的主要原因。有几种方法可检测捐献者血液和/或受血者血清中的粒细胞抗体。由于粒细胞不能耐受冰冻-融化步骤,粒细胞不能在液氮(LN2)中保存。每次检测时需要制备新鲜粒  相似文献   

20.
1 粒细胞特异性抗原 NA概述  1 960年 Lalezari等在研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新生儿患者时 ,报告了第一例中性粒细胞抗体 ,这种抗体能够凝集 5 0 %的白种人粒细胞 ,并将其相应的抗原命名为 NA1 ( neutrophil antigen)。 1 974年Lalezari和 Radel发现了其等位基因 NA2 ,两者构成双等位基因系统。在二十世纪 70年代陆续发现了其它中性粒细胞所具有的粒细胞特异性抗原 :NB1、NB2、ND1和 NE1等 ,过去报告的 NC1 ,最近被证实和 NA2是同一抗原 [1 ]。在这些抗原中与临床关系最密切的是 NA抗原 ,分子基础较为清楚的也是 NA抗原 ,因此近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