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口底鳞状细胞癌术后缺损的修复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1年1月至2010年12月治疗的69例口底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修复方法和效果。结果 69例患者中,采用修复局部或区域皮瓣30例,游离皮瓣20例,游离植皮9例,未修复10例。局部或区域皮瓣部分坏死2例,完全坏死3例,游离皮瓣无坏死。手术后发生口底瘘10例(14.5%),与口底瘘明显相关的因素有皮瓣坏死,用局部或区域皮瓣有较高的口底瘘发生率。结论口底鳞癌手术后缺损时应选用可靠的修复方法,修复失败后口底瘘发生率明显升高,建议多选用游离皮瓣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我科自1989年8月至1996年7月共收治外鼻恶性肿瘤27例 ,均采用手术治疗 ,并根据整形外科原则 ,选择不同的修复方式。所有患者切口均获Ⅰ期愈合 ,疗效满意。现报导如下。1临床资料外鼻恶性肿瘤患者27例 ,男17例 ,女10例 ,年龄40岁~77岁。病程1月~7年。肿瘤侵犯直径0.25cm~4cm。其中基底细胞癌14例 ,鳞状细胞癌9例 ,恶性黑色素瘤2例 ,恶性淋巴瘤1例 ,横纹肌肉瘤1例。溃疡型19例 ,结节隆起型8例。肿瘤发生在鼻翼部11例 ,鼻背部9例 ,鼻梁部3例 ,鼻尖部2例 ,鼻根部2例。均无局部淋巴结及远处…  相似文献   

3.
吴润叶  高黎 《癌症进展》2010,8(1):43-48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SCCHN)每年全球新发病例约500万,2/3为Ⅲ~Ⅳ期病变,传统治疗手段主要为手术加术后放疔,总的5年生存率(OS)约50%,其中Ⅰ-Ⅱ期为75%,Ⅲ~Ⅳ期为35%。近十余年来随着手术技巧的提高,精确放疗和新型化疗药物、靶向治疗的出现,使我们能更加接近理想的治疗目标,即不仅治愈肿瘤而且尽量保持患者正常的外形与功能。  相似文献   

4.
5.
颜面部皮肤肿瘤的切除与整形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面部肿瘤的手术治疗和相关整形修复问题。方法综合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217例面部皮肤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面部良性肿物在年轻人以皮脂腺囊肿多见,老年人则以色素痣和脂溢性角化为主。恶性肿瘤多见于老年人,以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为主。治疗以直接切除缝合、转移皮瓣和植皮修复,术区外形和功能良好。结论将整形治疗原则应用于面部肿物的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Ma SY  Wang XM  Li H  Han YF  Zhang MJ  Wang WZ 《中华肿瘤杂志》2011,33(3):222-225
目的 探讨晚期下咽癌的外科治疗以及术后下咽及颈段食管缺损修复重建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下咽癌患者的手术方式及修复方法.其中梨状窝癌17例,下咽后壁区癌3例,环后癌5例.其中T4N0M0 9例,T4N1M0 11例,T4N2M0 5例.喉下咽食管全切除后胃代食管的咽胃吻合术7例,喉下咽颈段食管全切除游离空肠代下咽颈段食管术4例,残喉气管瓣修复下咽、颈段食管部分切除后咽部缺损8例,胸大肌肌皮瓣修复下咽、颈段食管部分切除后咽部缺损6例.所有患者颈部均行改良性和(或)择区性颈清扫.其中术前放疗8例,术后放疗17例.结果 25例患者无术中死亡,术后所有患者均恢复了正常吞咽功能,5例喉功能保留的患者不同程度的恢复了呼吸和发音功能.术后随访3~5年,无失访患者.1年内死亡3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0%、48.0%和28.0%.结论 下咽及颈段食管缺损一期修复方法的应用扩大了下咽癌的手术适应证,提高了晚期下咽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在修复方法的选择方面,肿瘤部位和手术后组织缺损的大小是选择修复方法的主要因素,同时还应结合患者的年龄和全身状况等因素,以期最大可能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hypopharyngeal and cervical esophageal cancers and the ways of reconstruction after hypopharyngo-oesphagectomy, and to evaluate their efficacy.Methods Twenty five patients with cancer of the laryngopharynx and cervical esophagus treated in our department between 1995 and 2007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restrspectively analyzed. Among them, 17 cases had the tumor originated from the pyriform sinus, 3 of the posterior pharyngeal wall and 5 of the postcricoid region. Acording to the 2002 UICC criteria, all the tumors were stage T4, including 9 patients with cN0, 11 with cN1, and 5 with cN2 disease. The pharyngoesophageal defect reconstruction methods were as following: pharyngogastric anastomosis in 7 patients, free jejunal transplantion in 4, laryngotracheal flap in 8, and pectoralis major musculocutaneous flap in 6 patients.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modified and/or selective neck dissection. Among them, 8 cases received preoperation radiotherapy, 17 received post-operative auxiliary radiotherapy. Results There was no operation death case in this group.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3 to 5 years. Three patients died in the first year.According to Kaplan-Meier analysis, the 1 -year survival rate was 88.0%, 3-year survival rate was 48.0%,and S-year survival rate was 28.0%. Conclusions The use of primary repair of the defects of laryngopharynx and cervical esophagus expands the operative indication for cancers of the laryngopharynx and cervical esophagus, improves the survival rate and life quality of the patients. Regarding the repair method of choice, site of the tumor and size of the defect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regarding choice of reconstruction method, while the patients' age and general condiction should also be considered to minimize the complications as more as possible.  相似文献   

7.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作为全球发病率极高的癌症之一,由于晚期HNSCC手术治疗后易发生术后复发及对部分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患者预后情况并不乐观.因此,提高化学药物治疗HNSCC的效率,改善HNSCC患者预后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最新研究发现铁死亡对部分类型的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具有调节作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肿瘤治...  相似文献   

8.
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的证据显示,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发生发展有关,但两者间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HPV表达E6和E7导致被感染细胞发生恶性转化是其主要的致癌机制.HPV阳性HNSCC对放化疗更为敏感,预后更好.HPV疫苗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HNSCC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10.
手术是可切除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单纯手术疗效较差.CROSS研究的发表使新辅助放化疗成为食管癌研究的热点,并成为以腺癌为主的西方国家的标准治疗手段.而我国,90%以上的患者为鳞状细胞癌.近年来,术后辅助治疗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文章主要就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Wang JH  Qi YF  Tang PZ  Wen SX  Zhang ZM  Qin DX 《癌症》2005,24(9):1106-1110
背景与目的:下咽后壁鳞状细胞癌临床少见。本研究旨在探讨下咽后壁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方式及下咽部的一期修复与功能恢复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与放射治疗科1967年6月~2000年1月收治的36例下咽后壁鳞状细胞癌(1997年UICC分期:I期4例;II期4例;Ⅲ期9例;Ⅳ期1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4例,女性12例。采用综合治疗(手术加放射)20例,根治性放疗10例,单纯手术3例,根治性放疗后挽救手术3例(2例颈部、1例颈部与下咽)。一期修复所用组织有胃、空肠、结肠、胸大肌、前臂皮瓣、残喉、胃网膜、颈阔肌皮瓣、斜方肌皮瓣等器官与皮瓣。结果:综合治疗、根治性放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0%(8/20)、30%(3/10)。单纯手术3例3年内2例死亡,1例失随。挽救手术3例均3年内死亡。对原发灶24例手术治疗患者中留喉下咽后壁局部切除4例(16.7%);一期修复20例(83.3%),其中利用胃、空肠器官修复11例(55%),其它修复9例(45%)。一期修复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15%(3/20),修复有效率为85%(17/20),平均进食时间为2~3周。修复患者中局部复发3例。结论:综合治疗在下咽后壁鳞状细胞癌中疗效肯定,治疗的重点为下咽吞咽功能的恢复。手术一期重建下咽部,恢复患者吞咽功能,不增加患者预后的风险。胃、空肠代下咽是重要的修复手段。部分患者可选择局部切除,保留喉功能。  相似文献   

12.
13.
RNA干扰hTERT基因治疗喉鳞状细胞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探讨RNA干扰hTERT(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对人喉鳞状细胞癌的治疗作用.方法:根据hTERT cDNA序列构建表达hTERT mRNA特异的、含荧光素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质粒pshRNA1、pshRNA2.将shRNA质粒分别转染人喉癌Hep-2细胞株及荷瘤裸鼠瘤体内.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质粒在Hep-2细胞及瘤体内的表达;以MTT法观察质粒对Hep-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Hep-2细胞中hTERT蛋白的表达;以免疫组化SP法检测裸鼠瘤体内hTERT蛋白的表达.结果:pshRNA1、pshRNA2转染Hep-2细胞及pshRNA1转染瘤体后,共聚焦显微镜下见大量的癌细胞表达绿色荧光,hTERT蛋白表达明显下降.细胞受pshRNA1、pshRNA2转染后,其生长活性受到明显抑制.体内抑瘤实验表明,与空质粒载体组(pshRNA4)和生理盐水组相比,pshRNA1组移植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结论:表达shRNA的、hTERT基因特异的真核表达质粒能有效转染体内、外喉鳞癌细胞,并可有效抑制人喉鳞癌细胞的生长,为今后应用RNA干扰基因治疗喉癌提供重要的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头颈鳞状细胞癌(HNSCC)的临床治疗中,替吉奥(S-1)可联合其他化疗药物或者联合放疗组成多种方案对其进行治疗,产生的不良反应能很好耐受.S-1联合放疗的方案也正逐渐应用于控制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有关的治疗研究也显示出了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是最常见的一类异质性恶性肿瘤。超过60%的HNSCC患者在确诊时已处在肿瘤晚期或转移阶段,针对复发性或转移性HNSCC(R/MHNSCC)患者可选择的治疗方式及其疗效有限。肿瘤免疫治疗是治疗HNSCC的重要手段之一,尽管免疫治疗持久的反应率较高,但目前只有很低比例的HNSCC患者作出反应,临床上仍存在免疫治疗耐药等挑战。HNSCC肿瘤微环境(TME)的生物学特征、动态抑制性变化和异质性等特点,在HNSCC的发生与发展、免疫逃逸和治疗耐药中起重要的作用。在综述中,论述了抗肿瘤免疫细胞以及细胞外成分在HNSCC的TME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总结了HNSCC相关免疫治疗策略,并展望了免疫治疗与放射或化学治疗等传统肿瘤治疗方式组合提高HNSCC个体精准化免疫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前对于复发或转移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以姑息性化疗及 EGFR 靶向治疗为主,肿瘤血管的形成是肿瘤生长和远处转移的关键因素,因此,促进血管生成的因子及其受体成为靶向治疗的靶点,目前抗血管生成药物主要通过阻断 VEGF-VEGF 受体(VEGFR)通路,其在治疗 HNSCC 的临床试验中取得一定效果,为治疗 HNSCC 提供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17.
陈歆维  董频 《肿瘤》2006,26(8):785-787
B7-H1(又称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ligand 1,PD-L1)是一种细胞表面糖蛋白,属于共刺激分子B7家族。研究证明B7-H1大量表达于肺癌、卵巢癌、结肠癌、黑素瘤、头颈肿瘤和乳腺肿瘤等少数肿瘤细胞系,存在于肿瘤内皮细胞及上皮细胞中,且与肿瘤免疫逃避有关。近年来发现大多数头颈部鳞状细胞癌(SCCHN)新鲜标本可见B7-H1在细胞膜或细胞质内表达,并且阻断其共刺激通路可增强肿瘤免疫疗法的疗效。本文通过综述B7-H1在各种肿瘤治疗方法,如细胞因子疗法、抗体及其偶联物疗法、免疫活性细胞过继疗法、肿瘤疫苗疗法等方法中的应用前景,来探讨B7-H1研究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免疫治疗研究中的突破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四肢的躯干浅表软组织肉瘤的手术切除和修复重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与头颈部鳞癌患者肿瘤体积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97例头颈部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等资料,观察患者肿瘤体积与血清SCC-Ag的相关性。结果 97例患者肿瘤体积2~90.82 mL,平均体积(20.18±14.36)mL;SCC-Ag水平1.12~42.37 ng/mL,平均水平(7.92±2.85)ng/mL。SCC-Ag水平与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病理分级、吸烟、饮酒等无相关性(P>0.05);与临床分期存在相关性(P<0.05)。斯皮尔曼相关分析显示,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抽烟、饮酒、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SCC-Ag与肿瘤体积存在相关性(P<0.05),饮酒、病理分级与肿瘤体积无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SCC-Ag是影响肿瘤体积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头颈部鳞癌患者血清SCC-Ag水平与肿瘤体积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随着对肿瘤微环境与免疫治疗间复杂相互作用的认识,免疫检查点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以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为靶点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特瑞普利单抗、伊匹木单抗、LY3321367等,可作为单一疗法和联合疗法应用于复发或转移性HNSCC的治疗。进一步研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有望为复发或转移性HNSCC患者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