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及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发展,老年人养生调护问题不容忽视。"治未病"作为中医养生思想的核心理念,提倡防治疾病于未形之先,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作用,在指导养生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治未病"理念,从起居、情志、饮食等方面浅谈衰老及老年养生,旨在为老年人群增强养生调护意识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医治未病理论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三个方面为冠心病的全程防治提供了具体的思路和方法,对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介入术后再狭窄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未病先防是指改善冠心病易患人群的危险因素以预防冠心病的发生,主要包括饮食、运动和情绪调摄以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调理易患体质,冠心病的易患体质主要包括痰湿体质、瘀血体质和湿热体质,通过调理易患体质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而减少冠心病的发生;既病防变主要为稳定斑块,痰瘀互结是斑块形成的基本病机,热毒内蕴影响斑块的稳定性,中药化痰活血抑制斑块进展,清热解毒防止斑块破裂,联合应用以稳定斑块;愈后防复主要为预防介入术后再狭窄,冠心病介入术后正气未复,瘀血内停是冠心病复发的基本病机,中药补益正气、活血化瘀合用以固本培元、调通脉道以预防术后再狭窄。  相似文献   

3.
疗养院在“治未病”中的优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祖国医学特别重视"治未病"的健康理念.在中医学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中,关于这方面的论述有许多.<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相似文献   

4.
<正>祖国医学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而且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它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在疗养院利用中医保健知识和养生之道,结合疗养院工作,把疗与养紧密的结合,才能真正体现疗养的价值和目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对中医药及疗养康复医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中医药及疗养康复医学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中医"治未病"理论与疗养医学的指导原则及目标高度统一,本文初步探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应用中医疗法于疗养医学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6.
《难经·七十七难》提出:“所谓治未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目治未病焉。”《金匮要略》列之卷首作为基本治疗思想之一。这是继《内经》之后对“治未病”的涵义作了突破性的发展,扩大了治未病的应用范围。尤其是对于内伤杂病的早期治疗、防传防变指示了途径。因为内……  相似文献   

7.
现代意义的健康概念不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三方面的完满状态。亚健康是指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苏联学者于上世纪80年代因此提出第三状态的概念,我国现称之为亚健康状态。但是,由于目前临床上尚缺乏针对亚健康状态的  相似文献   

8.
疗养院因其性质和工作目的 的特殊性,应用治未病理论有其特殊的优势.目前疗养院医疗工作人员应用治未病理论指导工作已取得一定进展,以矿泉浴为主的疗养因子对增进健康、改善亚健康状态、延缓病情进展、改善预后以及开展健康教育都有良好的效果.此外,以中医体质学说为主建立的治未病服务保障体系也已在部分疗养院实践,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1 治未病含义 “治未病”首见于《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刺热篇》云:“肝热病者左颊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其含义主要是指未病先防的预防保健思想。《内经》在总结前人养生防病经验的同时,注意吸收古代哲学中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先进思想,初步莫定了“治未病”学说的理论基础。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提出了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如张仲景《金匮要略》:“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又如叶天士“先安未受邪之地,恐其陷入易耳。”将“治未病”思想提……  相似文献   

10.
针灸“治未病”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健康医学时代的来临,传统中医“治未病”理论将日益凸显其睿智的光芒.而认真系统地总结分析“未病”“治未病”“逆针灸”等学术理论与实践意义深远,文章从针灸“治未病”的起源、发展、应用特点、与现代医学应激理论的关系、研究设想、发展方向等角度探讨了应用针灸方法治未病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预测:伴随着现代科学新技术的发展,针灸“治未病”的研究将更具实质性的进展。“逆针灸”将以其独特防治疾病的特色在预防保健医学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治未病理论的内涵和优势及治未病理论可用于指导临床护理、社区护理以及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的实施.指出护理人员较多关注治未病理论的描述性应用,而缺乏对治未病理论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实际上“治未病”的思想来自《黄帝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说明了我们中国古代人已认识到“治未病”的重要性了。  相似文献   

13.
马洪玲  王世贵 《全科护理》2013,11(13):1238-1239
中医"治未病"始见于《黄帝内经》提出的"上工治未病",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中医  相似文献   

14.
疗养院实施中医“治未病”的实践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莹 《中国疗养医学》2010,19(8):694-695
"治未病"代表着人类新健康观的主流意识和方向,是当今医学研究的主题和方向。该文就疗养院实施"治未病"的实践进行了研究,从疗养院的功能、特色、资源、环境等方面探讨了疗养院实施"治未病"的优势,并结合单位的实际,交流了开展"治未病"的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15.
标志着中国传统医学的光辉起点,堪称不朽名著的《内经》,其治未病之光芒宛如晴空丽日一样照耀着中国医坛。这一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愈防发的三防学术思想,在现代医学模式由单纯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复合模式转变、现代医学理念由治愈疾病向提高健康水平方面做出调  相似文献   

16.
以中医"治未病"理论的研究为基石,结合糖尿病发生发展的病因病机特点,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治未病"思想对糖尿病三级预防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经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工治未病"."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学术思想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作为多年的临床工作者,深感其重要性.近几年我们运用养阴血的法则,对产后病的治疗、康复、预防、保健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18.
陈永灿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12):1098-1099
近年来,学术界对中医治未病话题的讨论颇多,主要有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变.该文认为,治未病本是预防疾病,而治疗中的防变之法,是中医治未病的引伸义.  相似文献   

19.
正中风多属"脑卒中"范畴,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均较高,中西医防治都未达理想效果。中医"治未病"思想始见于《黄帝内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1],治未病思想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20.
王莹 《中国疗养医学》2011,20(3):204-206
"治未病"代表着人类新健康观的主流意识,是当今医学研究的主题和方向。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就疗养院实施"治未病"的实践进行了研究,剖析了疗养院开展"治未病"的优势与劣势,探讨了疗养院实施"治未病"工程所面临的机遇以及挑战,以期更好地推动疗养事业的发展,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