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和IL-6的表达.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9例甲型流感患儿(甲流组)、56例乙型流感患儿(乙流组)和46例健康儿童(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率和计数.采用ELISA法测定甲流组和乙流组血清IL-6水平.结果 甲流组和乙流组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甲流组和乙流组CD3+CD8+淋巴细胞比率降低,CD4+/CD8+比值升高(P<0.05),CD3+、CD3+CD8+淋巴细胞计数减少(P<0.01).甲流组CD3+淋巴细胞比率和CD3-CD16+/CD56+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乙流组CD3-CD19+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甲流组和乙流组血清IL-6水平分别为15.31(6.20,38.81)pg/mL 和 11.04(6.26,30.08)pg/mL,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患儿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有较多患儿出现一定程度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肠道病毒71型感染致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B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40例EV71型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有合并症分为重症组(20例)及普通组(20例),同时选取同时期于某院体检的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儿童外周血B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3^+、CD19^+、CD56^+百分数。结果:重症组外周血B细胞、CD19^+较普通组及对照组显著较高,CD56^+、CD3^+、CD4^+、CD8^+较普通组及对照组显著较低(P<0.05)。结论:EV71型HFMD患儿的外周血B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显著异常,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该变化幅度加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对多发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2例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生脉组,各21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生脉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另外,治疗后42例多发伤患者(多发伤组)与21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IFN-γ和IL-4比较。结果:多发伤组外周血CD4+、CD8+、CD4+/CD8+比值、IFN-γ及IFN-γ/IL-4比值较健康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4较健康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4d,生脉组CD4+、CD4+/CD8+比值、IFN-γ、IFN-γ/IL-4比值较常规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IL-4的表达较常规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脉注射液能够改善多发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婴儿痉挛症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婴儿痉挛症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于孙逸仙纪念医院初次就诊的婴儿痉挛患儿30例作为病例组,予大剂量免疫球蛋白(2g/kg)治疗,另选体检中心健康体检患儿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病例组及健康组所有儿童均抽静脉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19~+、CD20~+、CD4~+、CD8~+、CD4~+/CD8~+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病例组30例患儿外周血CD19~+B、CD20~+B淋巴细胞比例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CD4~+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CD4~+/CD8~+比例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以上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儿治疗后,CD19~+B、CD20~+B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病例组治疗后CD4~+T、CD8~+T、CD4~+/CD8~+比例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儿痉挛症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可调节婴儿痉挛症患儿免疫功能,控制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淋巴细胞CD4/HLA-DR+、CD8+/HLA-DR+的表达,测定HSK患者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研究HSK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活化状态与血清中IFN-γ、IL-2水平的关系,探寻HSK复发的分子免疫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病例22例,设置体检合格的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取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对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CD4+/HLA-DR+、CD8+/ULA-DR+的表达进行检测;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患者血清IFN-γ、IL-2水平。结果(1)复发性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降低,CD8+、CD19+、CD16+56+细胞无明显变化,CD4/CD8降低,CD4+/HLA-DR+降低,CD8+/HLA-DR+升高,血清IFN-γ、IL-2水平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HSK患者CD4+细胞、CD4+/HLA-DR+表达的降低与血清IFN-γ、IL-2水平的改变呈正相关。结论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CD4+细胞、CD4+/HLA-DR+表达降低;IFN-γ、IL-2水平降低;CD4+细胞、CD4+/HLA-DR+、IFN-γ、IL-2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病情的发展、复发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细胞免疫状况,为防治婴幼儿RV肠炎开辟新思路。方法 RV肠炎患儿3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婴幼儿1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观察组CD3+、CD4+和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观察组重型患儿CD3+、CD4+低于轻型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观察组CD3+、CD4+、CD4+/CD8+比值下降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因此,测定CD3+、CD4+细胞数及CD4+/CD8+比值对肠炎的预后、疗效和转归有辅助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秦艳  黄杰  陈永香  王静  李风景 《江苏医药》2012,38(18):2186-2188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外周血免疫功能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27例IM患儿急性期外周血淋巴细胞、CD3+T细胞、CD3+CD4+T细胞(Th)、CD3+CD8+T细胞(CTL+TS)、CD4+/CD8+、CD3-CD19+B细胞、CD3-CD16+56+(NK细胞),并与30例同龄健康对照组儿童进行比较。结果 IM患儿CD3+T细胞、CD8+T细胞高于对照组,CD4+T细胞、CD4+/CD8+、B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病毒感染引起的IM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明显,追踪其淋巴细胞动态变化对评估患儿的免疫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儿童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脑炎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抗NMDAR脑炎患儿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数值(CD16+56,CD4+,CD8+,CD19+,CD4+/CD8+);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抗NMDAR脑炎患儿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细胞因子数值(IL-6、IL-10、TNF-α)。结果 抗NMDAR脑炎患儿与健康对照组对比,两组CD16+56、CD4+、CD8+、CD4+/CD8+数值无统计学差异;抗NMDAR脑炎患儿CD19+淋巴细胞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显著差异;抗NMDAR脑炎患儿IL-6、IL-10、TNF-α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显著差异。结论抗NMDAR脑炎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表现为CD19+淋巴细胞、IL-6、IL-10、TNF-α水平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EB病毒(EBV)感染疾病类型与患儿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EBV感染儿童80例(EBV感染组)以及同期在我院体检的正常儿童38例(对照组),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化抗原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细胞(CD4+)、细胞毒性T细胞(CD8+)、B淋巴细胞(CD19+)及NK细胞(CD56+)阳性率以及CD4+/CD8+。结果:两组I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BV感染组IgM、IgG、IgE、C3和C4表达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BV感染组CD3+、CD8+、CD19+、CD56+计数高于对照组,CD4+、CD4+/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V感染疾病与患儿的免疫功能相关,与CD4+ T细胞和B细胞计数减少有明显的关系,可以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化抗原测定方法检测EBV感染后的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封闭抗体(BA)及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检测对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100例接受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的URSA患者,治疗前后分别采用ELISE法检测外周血BA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Treg细胞及NK细胞免疫表型,观察妊娠结局.结果 治疗前B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A阴性者与BA阳性者的妊娠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3+T、CD4+T、CD3-CD56+NK明显变化(P<0.05),CD8+T、CD4+T/CD8+T、CD3+THLA-DR+/CD3+、CD8+THLA-DR+/CD8+、CD4+T CD25+ CD127dimTreg、CD19+B、CD5+CD19+B、CD5-CD19+B、CD3+CD56+NK、CD56+CD69+NK无明显变化(P>0.05).妊娠成功者与失败者的CD3+T、CD4+T、CD4+THLA-DR+/CD4+、CD3-CD56+NK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能够提高BA阳性率,改善外周血T细胞、NK细胞的比例,BA和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可作为评估主动免疫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9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肺炎组,其中轻症组50例,重症组40例;10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肺炎组与对照组血清TNF-α、IL-6、IL-8和IL-10指标及轻症组与重症组血清中的各因子浓度。结果对照组与肺炎组治疗前血清中TNF-α、IL-6、IL-8和IL-10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患儿轻症组与重症组血清中IL-10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NF-α、IL-6及IL-8浓度均显著低于重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NF-α、IL-6、IL-8和IL-10指标同肺炎支原体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同MPP病情程度有着密切关系,能够作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4至6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40例,根据病情分为普通病例组(20例)和重症病例组(20例),单纯隐睾或斜疝儿童20例为对照组.20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组出现神经系统受累,但无心肺功能损害.重症病例组入院第1天及第2天分别予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1g/(kg·d),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含量.结果 普通病例组、重症病例组治疗前,重症病例组治疗后及对照组TNF-α含量分别为(71.70±12.35)、(152.20±59.99)、(150.95±61.77)、(36.65±10.46)ng/L,IL-6含量分别为(14.50±3.83)、(59.35±13.27)、(25.30±7.58)、(16.40±6.63) ng/L,IL-10 含量分别为(9.82±2.20)、(38.19±8.54)、(23.30±5.21)、(9.32±2.08)ng/L.重症病例组血清TNF-α、IL-6和IL-10含量均高于普通病例组和对照组(P<0.01),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治疗后重症病例组血清IL-6和IL-10明显降低(P<0.01),但血清TNF-α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病例组血清TNF-α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普通病例组血清IL-6和IL-10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可明显降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IL-6和IL-10水平.  相似文献   

13.
哮喘患儿诱导痰样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诱导痰样T淋巴细胞哑群的变化.方法 以12例健康儿童为对照,39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分为急性发作组(n=18)及缓解期组(n=21).采用流式细胞仪,评价诱导痰样中CD4+及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的变化.结果 与缓解期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发作组支气管诱导痰样中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CD4+/CD8+比值增高(P<0.05);缓解期组和正常对照组上述三项指标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诱导痰样中CD4+T淋巴细胞占优势,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失衡.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与益生菌活性的相关性。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恶性肿瘤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平板计数法检测恶性肿瘤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粪便中细菌总数和乳酸菌数量;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F检验)、q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等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相关系数进行检验。结果细胞检测:总体比较,病例组外周血中CD3+、CD4+、NK细胞比例显著减少,CD8+比例显著增加,CD4+/CD8+比值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分层比较,低天数组与对照组外周血中CD3+、CD4+、CD8+、NK细胞比例、CD4+/CD8+比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等天数组、高天数组与对照组外周血中CD3+、CD4+、CD8+、NK细胞比例、CD4+/CD8+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0.01)。细菌检测:总体比较,病例组细菌总数增加,而乳酸菌数量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分层比较,低天数组与对照组在细菌总数和乳酸菌数量差异上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中等天数组、高天数组与对照组在细菌总数和乳酸菌数量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相关性分析:恶性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与益生菌活性存在低度相关性(r=0.385、0.406、0.371、0.383、0.401,均为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与益生菌活性存在低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EV71病毒引起手足口病患儿免疫状态变化。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20例,按照病情程度分为轻症组、重症组各60例,收集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健康体检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三组IL-10水平、体液免疫功能及细胞免疫。结果轻症组、重症组Ig M、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重症组Ig G、Ig A、Ig M、IL-10水平高于轻症组(P0.05)。轻症组、重症组CD16+56+、CD23+、CD19+高于对照组,CD25+低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CD19+高于轻症组,CD16+56+、CD25+低于轻症组(P0.05);重症组CD4+、CD8+低于轻症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 EV71病毒引起的HFMD患儿存在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紊乱,疾病程度越严重,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紊乱程度越严重,应提高重视,及时检测,提高患儿的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黄联合针刺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9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STBI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根据随机抽签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 对照组给予大黄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针刺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T、B淋巴细胞亚群比值和IL-6水平变化及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 观察组总有效率[89.29%(50/56)]显著高于对照组[73.21%(41/56)](χ2=4.75, P=0.029);两组治疗后第7 d的IL-6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 < 0.05);观察组治疗后7 d的IL-6水平[(469.60±196.54)mg/L]显著低于对照组[(695.25±277.67)mg/L](t=4.96, P < 0.05);观察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以及B淋巴细胞亚群(CD19+、CD20+)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更接近正常值(均P...  相似文献   

17.
赵雅风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12):3200-3203
目的探讨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94例腹泻患儿,根据用药差别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儿口服复方嗜酸乳杆菌片,0~1岁患儿0.25 g/次,大于1岁患儿0.5 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醒脾养儿颗粒,0~1岁患儿2 g/次,2次/d,1~2岁患儿4 g/d,2次/d,3~6岁患儿4 g/次,3次/d。两组患儿均治疗3 d后进行效果比较。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炎症因子。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85%、97.8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腹痛缓解时间、排便恢复正常时间及呕吐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CD3~+、CD4~+、CD4~+/CD8~+水平均升高,而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但CD8~+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hs-CRP、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小儿腹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能力,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在该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30例川崎病患儿和30例具有相似体征的非川崎病患儿,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3+CD8+、CD19+CD23+、CD4+/CD8+、CD4+CD25+的水平在外周血中的变化,探讨其临床诊断意义。结果观察组CD3+CD4+、CD19+CD23+、CD4+/CD8+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D3+CD8+、CD4+CD25+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CD3+CD4+、CD3+CD8+、CD19+CD23+、CD4+/CD8+、CD4+CD25+的曲线下面积均在72%以上,均有较高的诊断可靠性,其中CD3+CD4+、CD3+CD8+、CD4+/CD8+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均较高。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3+CD8+、CD4+/CD8+的诊断界值对川崎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符合度,可以作为川崎病早期诊断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细胞免疫状况,为防治婴幼儿RV肠炎开辟新思路.方法 RV肠炎患儿3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婴幼儿1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 观察组CD3+、CD4+和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观察组重型患儿CD3+、CD4+低于轻型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观察组CD3+、CD4+、CD4+/CD8+比值下降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 因此,测定CD3+、CD4+细胞数及CD4+/CD8+比值对肠炎的预后、疗效和转归有辅助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支气管哮喘患儿55例作为观察组,60例体检健康的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对两组儿童T淋巴细胞亚群的CD3+、CD4+、CD8+细胞百分率及CD4+/CD8+细胞比值,以及免疫球蛋白IgG和IgA的含量进行检测比较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儿童比较,观察组患儿CD4+水平与CD4+/CD8+比值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D3+、CD8+水平,免疫球蛋白IgG和IgA的含量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