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控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和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5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16例正常膀胱组织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情况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Survivin在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细胞中不表达,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百分率为70%,Survivin在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和BTCC中的表达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Survivin是膀胱癌的分子标志物之一,可望用于膀胱癌的辅助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
3.
hTERT和p16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中hTERT、p16的表达进行检测,探讨两在TCCB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维甲酸受体β(RARβ)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标本中RARβ表达进行检测:男56例,女24例。病理分级Ⅰ级26例,Ⅱ级22例,Ⅲ级32例,临床分期T1 20例、T2 20例、T3 22例、T4 18例。复发性膀胱癌46例。10例正常膀胱组织作对照。结果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RARβ均为强阳性。8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RARβ阳性表达28例,阳性率为35.0%。RARβ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以及复发密切相关(P〈0.05)。结论RARβ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存在表达缺失,其表达缺失程度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复发相关,可作为观察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5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检测6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53的表达情况.结果 P53表达阳性率均随着膀胱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上升而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阳性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本研究显示,P53表达水平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复发密切相关,随着膀胱移行细胞癌分级的增高而显著增高,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T2-T4期)表达水平高于表浅性膀胱移行细胞癌(Tis-T1期);复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初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结论 P53检测能为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和复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环氧化酶-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氧化酶-2(COX-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2例正常膀胱黏膜中COX-2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研究之其间的关系。结果COX-2在正常膀胱黏膜中无表达,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阳性表达为66.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OX-2的表达程度与肿瘤病理分级相关(P〈0.05),COX-2在不同病理分期之间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组显著高于无复发组(P〈0.01)。结论COX-2阳性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浸润及复发关系密切,可能成为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指南》2017,(8)
目的探讨ILP-2和EpCAM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本文选取就诊于我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的6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并选取同期的22例非肿瘤患者,检查病理组织标本,观察ILP-2和EpCAM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与在正常的膀胱组织中表达情况以及ILP-2和EpCAM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和病理特征关系。结果 LP-2基因的蛋白产物主要在细胞的细胞质中进行表达,且呈棕黄色细颗粒。LP-2基因在正常的膀胱组织中没有阳性表达;在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总表达率(78.79%)显著高于正常的膀胱组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CAM基因的蛋白产物主要在细胞膜及部分的细胞质中进行表达,且呈均匀的棕黄色细颗粒。EpCAM基因在正常的膀胱组织中没有阳性表达;在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总表达率(69.70%)显著高于正常的膀胱组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P-2和EpCAM基因表达在性别和肿瘤大小等方面的表达率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在临床分期、肿瘤数量、病理分级、复发情况等方面的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显著,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ILP-2和EpCAM基因在膀胱组织中表达和肿瘤细胞间的转移、侵袭有着密切的关系,ILP-2和EpCAM基因检测对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与预后中具有重要的判断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ki-67的表达水平及与淋巴结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方法检测4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ki-67蛋白的表达。另选11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ki-67阳性表达率为61.7%(29/47),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为18.2%(2/11),经比较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O.05);ki-67N性表达率在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术后生存期中比较均异性有显著差(P〈O.05)。结论:ki-67是膀胱移行细胞癌的重要调控基因,并可作为预测淋巴结转移及判定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细胞STAT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2000~2006年有完整临床和病理资料的膀胱移行细胞癌存档蜡块50例和5例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5例癌旁组织中STAT3的表达水平。采用HPIAS-1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报告管理系统,对STAT3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并用SPSS11.5软件对各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颗粒的平均光密度、阳性面积率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结果:STAT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呈高表达,癌旁组织中呈低表达。膀胱移行细胞癌与癌旁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STAT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过表达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及Fas/FasL系统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15例膀胱良性病变和12例正常膀胱黏膜中Survivin、Fas、FasL的表达。结果:在93.8%膀胱移行细胞癌和66.7%膀胱良性病变Survivin表达阳性,正常膀胱黏膜组织Survivin无表达.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Survivin的表达与膀胱癌的分级密切相关。Fas在3组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0%、80%和100%,FasL在3组中的表达率分别为90.6%、60%和16.7%。Surv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上调,并与Fas/FasL的表达密切相关。结论:Survivin与膀胱癌的恶性度有关,其可能通过与Fas/FasL系统协同作用共同参与了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Livin蛋白和Smac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2例BTCC组织和18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Livin蛋白和Smac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与BT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Livin蛋白和Smac蛋白在BT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73.8%(31/42)和28.6%(12/42),而在18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分别为0和77.8%(14/18),两者在癌和癌旁间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有无复发的患者中Livin蛋白和Smac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肿瘤数目Livin蛋白和Smac蛋白在BTCC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ivin蛋白和Smac蛋白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62,P<0.05).结论:Livin蛋白高表达和Smac蛋白低表达或缺失表达可能是导致BTCC的发生及复发的原因,两者可能是BTCC细胞凋亡信号传导网络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雄激素受体(AR)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7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15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PSMA、AR的表达情况.结果:15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均未见PSMA和AR的表达,而在7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0%和21.3%,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患者PSMA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在复发性膀胱癌患者的表达高于初发性膀胱癌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临床分期患者AR的阳性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SMA与AR的表达相关联(r=0.328,P<0.01).结论:PSMA和AR能客观反映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分别对判断恶性程度、预后具有指导意义,且两者可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FHIT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P53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14饲正常子宫内膜,38饲子宫内膜癌蜡块组织标本中FHIT蛋白及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FHIT蛋白缺失仅见于子官内膜癌组织中,缺失率为31.6%,且其失表达与高FIG0分期、高组织学分级及组织学类型有关;与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否及P53蛋白表达之阃无相关性。结论 FHIT基因的改变发生在子宫内膜癌变过程的晚期,测定FHIT争P53的表达可用于高危人群的筛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E-cadherin、β-catenin和c-myc表达的相关性及其在膀胱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1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E-cadherin、β-catenin和c-myc的表达,分析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及3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E-cadherin、β-catenin蛋白正常表达率分别为29.6%和25.9%,c-myc异常表达率为70.4%。c-myc,E-cadherin、β-catenin异常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有关(P〈0.05)。E-cadherin、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c-myc异常表达有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 E-cadherin、β-catenin蛋白异常表达可能通过激活c-myc异常过度表达导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膀胱移行细胞癌P-糖蛋白与Survivin、Fas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糖蛋白(P-GP)与Survivin、Fas表达的相互关系及其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2例正常膀胱黏膜中P-GP、Survivin、Fas的表达。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GP、Survivin的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黏膜,与膀胱癌的分级有关(P〈0.01);而Fas在膀胱正常黏膜中表达高于移行细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性膀胱癌P—GP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初发膀胱癌(P〈0.01)。膀胱移行细胞癌P—GP、Survivin的表达与Fas呈负相关,而P—GP与Survivin表达无关。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多药耐药P-GP与Fas的表达密切相关,与Survivin的表达无关。本研究为采用MDR逆转剂或Fas干扰剂以增加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化疗敏感性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膀胱移行细胞癌(TCC)组织中PTEN基因第5外显子(Exon5)和第8外显子(Exon8)的突变情况及其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选择突变率较高的PTEN基因Exon5和Exon8,应用银染PCR—SSCP并结合基因测序方法分析46例TCC患者的PTEN突变情况。结果:PTEN的Exon5扩增产物为379bp,所有肿瘤组织均表现为3条迁移带(2条单链和1条双链),没有发现额外迁移带。Exon8扩增产物为550bp,经酶切为两个片段。所有肿瘤组织均表现为6条迁移带(4条单链和2条双链),没有发现额外迁移带。结论:TCC患者的肿瘤组织中PTEN基因Exon5和Exon8的突变不是一个常见事件,PTEN是否还存在其他灭活方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法在指导表浅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TP-TCA测定35例表浅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对临床常用5种灌注药物的体外敏感性,并根据药敏结果进行个体化治疗,通过随访评价其预后与ATP-TCA的相关性。结果:不同个体的表浅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对5种灌注药物在不同浓度下均显示出明显的个体差异。5种灌注药物的敏感率依次为THP(82.76%)>EPI(50.00%)>ADM(46.67%)>HCPT(37.14%)>MMC(17.14%),经卡方检验THP的敏感率显著高于其他4种灌注药物(P<0.01)。30例初发患者和5例复发患者除对THP的敏感率有显著性差异(91.67% vs 40.00%,P=0.033)外,对其他灌注药物的敏感率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间,30例初发患者中有1例复发,5例复发患者中有4例复发,初发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复发患者(3.33% vs 80.0%,P=0.000)。结论:ATP-TCA可作为表浅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个体化治疗的实验室依据,特别是对初发患者更有指导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球形肌动蛋白交联蛋白Fasein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的表达及与BTCC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分别检测56例BTCC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Fascin、VEGF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Fascin蛋白及VEGF在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均不表达,而在56例BT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21%和60.71%,2种组织间Fascin、VEGF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着膀胱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增高,Fascin及VEGF表达均增高.Fascin及VEGF阳性表达率在复发患者均高于初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BTCC组织中Fasein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476 9,P<0.01).结论:Fascin可作为判断BTCC生物学行为的新参考指标,Fascin及VEGF协同促进BTCC的浸润及转移,两者为临床开展肿瘤防治新途径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