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联合其他器官移植术后近期的免疫抑制策略。方法我中心于2004年至2009年共实施肝联合其他器官移植22例,其中肝肾联合移植17例,肝胰十二指肠联合移植5例。存活时间大于3个月的患者共18例,比较此类患者与单一器官移植患者术后近期排斥反应发生率和免疫抑制策略的差别。结果肝联合其他器官移植的患者术后3个月内,移植肝排斥反应发生率为5.5%;移植肾的排斥反应发生率为5.9%;其他器官没有发生排斥反应,较我中心单一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低。同时,肝联合其他器官移植患者免疫抑制剂初始剂量及术后近期所需浓度均较单一器官移植低。结论肝联合其他器官移植的患者,由于移植肝对其他移植器官的免疫保护作用,排斥反应发生率低,所需免疫抑制剂初始剂量及浓度均低于单一器官移植。但肝脏对其他移植器官的免疫保护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随着免疫抑制剂的发展及诊断手段的提高,器官移植后细胞性排斥反应得到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但器官移植致敏患者数量不断增加,抗体介导排斥反应越米越受到关注.补体在抗体介导排斥反应中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补体在抗体介导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机制,补体在抗体介导排斥反应诊断中的应用,以及针对补体的抗体介导排斥反应治疗方案等方面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细胞因子的合成量受基因控制 ,其基因型在遗传上呈多态性 ,且与器官移植后急慢性排斥反应密切相关。研究细胞因子基因型能预测器官移植预后、指导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本文重点阐述细胞因子基因型与移植物排斥反应、免疫抑制剂及组织配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细胞因子的合成量受基因控制,其基因型在遗传上呈多态性,且与器官移植后急慢性排斥反应密切相关,研究细胞因子基因型能预测器官移植预后,指导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本文重点阐述细胞因子基因型与移植物排斥反应,免疫抑制剂及组织配 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的首选有效治疗方法,然而器官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往往是导致移植失败的重要因素。为了减少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发生,往往需要在移植前或移植中加用强效免疫抑制剂对受体免疫系统进行抑制性诱导治疗。抗体类免疫诱导剂作为器官移植早期实施覆盖性免疫抑制治疗的常用方法,可显著减少器官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  相似文献   

6.
随着免疫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发展,器官移植已成为拯救许多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生命的有效手段。由于供受者MHC分子多态性差异而引起的免疫排斥反应,使得其成功率仍不令人满意。尽管新型免疫抑制剂降低了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但因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所引起的诸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器官移植科学和技术迅猛发展,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移植器官的功能损伤和免疫排斥反应、免疫抑制剂大量使用导致的免疫低下、移植物慢性失功和不良反应等问题依然是横亘在医师面前的主要困难,亟待进一步研究和攻克.本文以免疫细胞亚群在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或免疫耐受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新材料及新药物在器官移植中的...  相似文献   

8.
近20年来,免疫抑制剂的发展极其迅速,新的免疫抑制剂的问世为预防和治疗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提供了多种选择.他克莫司是器官移植领域的里程碑式的药物,目前以他克莫司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广泛应用于移植领域.  相似文献   

9.
半个多世纪以来,免疫抑制治疗一直是器官移植成功的基石,新型免疫抑制剂(immunosuppresive agent,ISA)的研发又极大地推动了临床器官移植的发展.自从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强力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CsA)和他克莫司(Tac)的成功研制和广泛临床应用,移植后排斥反应明显减少,移植物和受者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0.
新型免疫抑制剂FK506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型免疫抑制剂FK506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强、用药剂量少、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可用于防止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治疗急性及早期出现的慢性排斥反应。临床上已开始作为肝、肾、心、肺、小肠等器官移植术后首选的免疫抑制剂,并已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半个多世纪以来,免疫抑制治疗一直是器官移植成功的基石,新型免疫抑制剂(immunosuppresive agent,ISA)的研发又极大地推动了临床器官移植的发展.自从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强力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CsA)和他克莫司(Tac)的成功研制和广泛临床应用,移植后排斥反应明显减少,移植物和受者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2.
半个多世纪以来,免疫抑制治疗一直是器官移植成功的基石,新型免疫抑制剂(immunosuppresive agent,ISA)的研发又极大地推动了临床器官移植的发展.自从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强力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CsA)和他克莫司(Tac)的成功研制和广泛临床应用,移植后排斥反应明显减少,移植物和受者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3.
半个多世纪以来,免疫抑制治疗一直是器官移植成功的基石,新型免疫抑制剂(immunosuppresive agent,ISA)的研发又极大地推动了临床器官移植的发展.自从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强力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CsA)和他克莫司(Tac)的成功研制和广泛临床应用,移植后排斥反应明显减少,移植物和受者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4.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器官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 ,近年来随着移植手术技术的日趋成熟、器官灌注与保存及HLA配型的不断完善、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开发和应用对解决移植物排斥反应、延长生存时间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促进了多种器官移植的蓬勃发展;目前虽然许多新型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使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有了明显下降,但是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及移植器官功能丧失并未减少,而且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乃至终生应用,除了经济负担之外,过度免疫抑制、病毒感染以及恶性肿瘤等也给移植病人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免疫排斥反应是器官移植成功的主要障碍之一,这种排斥反应存在于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之中,会对移植物产生持续性的损伤.以固有免疫反应的活化为基础,组织和器官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会导致严重的组织损伤,从而激发和扩大了适应性免疫反应.本文主要描述这些损害组织的分子途径、信号转导途径,熟悉排斥反应发生的靶点,从而为免疫抑制剂的发展和临床器官移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排斥反应是同种器官移植的难题。自八十年代出现新一代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以来,学者们认为此药将临床器官移植推入到一个新的时期,但使用环孢素A仍有20%左右的病人在一年内因急性排斥反应丧失移植肾。因此,继续探索新的免疫抑制剂和新的联合用药方案,减少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是急待解决的问题。我所根据在恒河猴体内  相似文献   

17.
肝脏虽为“免疫特惠器官”,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其他器官移植,但术后排斥反应仍较为常见,规范的免疫抑制治疗是保证移植效果的关键。为进一步规范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及排斥反应诊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肝移植专家,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最新进展,并结合国际指南和临床实践,针对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应用原则、常用方案及各类型排斥反应的诊断与治疗,制订《中国肝移植免疫抑制治疗与排斥反应诊疗规范(2019版)》。  相似文献   

18.
肝脏虽为"免疫特惠器官",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其他器官移植,但术后排斥反应仍较为常见,规范的免疫抑制治疗是保证移植效果的关键。为进一步规范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及排斥反应诊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肝移植专家,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最新进展,并结合国际指南和临床实践,针对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应用原则、常用方案及各类型排斥反应的诊断与治疗,制订《中国肝移植免疫抑制治疗与排斥反应诊疗规范(2019版)》。  相似文献   

19.
器官移植技术发展迅速,但移植器官的长期存活和功能维持依旧离不开免疫抑制剂的大量使用.当前,器官移植术后发生的排斥反应、感染等仍是移植科医师和受者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为了进一步探究排斥反应和免疫耐受的基本生物学原理,解答诸多临床器官移植过程中的病理生理学相关问题,为器官移植更广泛、有效地推广应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和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20.
排斥反应是引起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新型免疫抑制剂的研究是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排斥反应的重要方法。霉酚酸酯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效低毒免疫抑制剂在器官移植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得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