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豆艳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19):135-136
目的分析调亡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及增殖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在子宫内膜息肉(EP)中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因自然绝经1年后阴道不规则出血行子宫全切切除的绝经后EP或因阴道不规则出血行宫腔镜检查发现为EP,并取内膜活检病理证实为EP患者30例作为EP组,选择30例患者息肉旁0.5cm~1.0cm组织作为EP旁组,选同期因子宫脱垂行子宫全切的自然绝经1年后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3组Bcl-2及Ki-67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及在EP中表达的阳性率。结果免疫组化阳性染色为棕黄色颗粒,Bcl-2及Ki-67均可表达于患者EP、息肉旁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的腺体及间质细胞中,其中Ki-67表达于细胞核,Bcl-2表达于细胞膜和(或)细胞浆。EP组Bcl-2及Ki-67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EP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EP旁组Bcl-2及Ki-67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局部Bcl-2高表达,导致子宫内膜凋亡抑制程序出现障碍,凋亡减少而形成局部宫内膜隆起性病变;在子宫内膜局部Ki-67高表达,刺激细胞DNA增殖,腺体细胞和间质细胞局限性增生,进而形成息肉。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机制及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1998年至2006年手术切取的绝经后子宫内膜标本97例,其中绝经后萎缩的子宫内膜35例,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30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癌32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PR、Ki-67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组ER、PR的表达明显高于萎缩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组(P〈0.05).Ki-67在绝经后萎缩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逐渐增强(P〈0.05).结论 (1)雌、孕激素受体含量升高是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的主要原因.(2)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Ki-67的高表达可预测息肉可能发展为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0例正常宫颈上皮(normal cervical epithelium,NCE)、4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CIN)和宫颈浸润癌(invasive carcinoma of cervix,ICC)中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Ki-67在NCE、CIN和IC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91.66%和100%,从NCE到CIN和ICC,Ki-67阳性表达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Ki-67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Ki-67抗原的表达情况对于进一步了解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有很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α亚型(ER-α)、孕激素受体(PR)、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息肉(EP)形成及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运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测定复发子宫内膜息肉及息肉周围正常内膜、初发息肉及息肉周围正常内膜、正常宫腔内膜组织(对照组)中ER-α、PR、Ki-67和VEGF的基因表达量.结果 ①复发EP组ER-α、Ki-67、VEGF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PR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②初发EP组ER-α、Ki-67、VEGF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PR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③复发EP组与初发EP组ER-α、Ki-67、VEGF、PR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复发息肉周围正常内膜组、初发息肉周围正常内膜组与对照组ER-α、Ki-67、VEGF、PR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生育期妇女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及复发可能与ERα、Ki-67、VEGF高表达,PR低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阴道超声及宫腔镜的广泛应用,子宫内膜息肉(EP)的检出率升高。本文分析67例通过宫腔镜检查及病理结果确诊为EP患者的阴道超声检查结果,探讨超声在绝经后妇女EP中的诊断价值。1一般资料67例为本院2010年1月至201 4年4月收治因绝经后阴道出血接受宫腔镜手术,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EP的患者,术前均行阴道超声检查。患者年龄43~76岁,平均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指南》2015,(34)
目的通过观察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ER、PR、MMP-9的表达情况,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相关发病机制,并寻找预测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恶变可能的相关蛋白,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方法实验选取的病例标本来自我院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的手术患者,其中经手术切取的绝经后子宫内膜标本18例,经宫腔镜下摘除或宫腔镜手术切除的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标本3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中ER、PR、MMP-9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取半定量评分方法,分析两组中腺体及间质细胞中阳性细胞的平均百分数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中ER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3%和78%,ER蛋白在实验组强阳性表达情况高于对照组;PR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7%和67%,PR蛋白在实验组强阳性表达情况高于对照组;MMP-9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3%和11%,MMP-9的阳性表达呈现弱阳性,且实验组阳性表达情况高于对照组。结论 ER、PR含量升高促使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MMP-9的表达参与了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生成;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MMP-9的表达不能作为子宫内膜息肉向子宫内膜癌发展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恶变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12例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对息肉恶变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病年龄≥60岁(OR=7.57)、绝经后出血(OR=5.99)、高血压(OR=5.38)是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存在绝经后阴道出血、发病年龄≥60岁且伴有高血压的子宫内膜息肉妇女,宜行宫腔镜手术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排除恶变。 相似文献
10.
谭皓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9):151-151
围绝经期是女性的一个重要生理变化时期,其最早出现的症状为月经的改变,异常子宫出血也是绝经后女性常见的临床疾病。临床研究表明,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是导致子宫异常出血的重要原因。子宫内膜息肉虽然是一种良性的增生性疾病,但是如果不能给予及时有效地治疗,就会有恶变的可能。临床相关数据显示,年轻女性子宫息肉恶变的概率为0.5%-4.8%,但是绝经后的子宫息肉女性患者的恶变概率可达到10%-1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Fax、Ki-67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宫颈癌(cervical cancer, CC)4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 CIN)10例及正常宫颈组织(normal cervical epithelium, NCE)9例中COX-2、Fax、Ki-67的抗体表达的情况。结果 COX-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率为70%-90%,而在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x在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和CIN组织(P〈0.05);Ki-67在宫颈癌、CIN与正常宫颈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X-2、Fax、Ki-67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中有着重要作用,可以作为判断宫颈癌恶性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P16、Ki-67免疫组化染色对CIN分级诊断的影响及其与宫颈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江西省乐平市中医医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妇科门诊采用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诊断结果异常患者60例进行研究.按照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诊断结果将其分为慢性宫颈炎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PTEN和P63在绝经前后子宫内膜息肉(EP)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EP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存档石蜡标本180例,其中绝经前EP 54例,绝经后EP 40例,绝经前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46例,绝经后正常萎缩型子宫内膜40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PTEN和P63在94例EP组织及86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细胞胞浆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绝经前、后EP组织中PTEN表达率均低于正常EP组织(P<0.05);绝经后EP组织中PTEN表达水平低于绝经前EP(P<0.05);绝经前、后EP组织中P63表达率均高于正常EP组织(P<0.05);绝经前、后EP组织中P63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N表达缺失或降低及P63高表达可能是EP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PTEN可能与绝经后EP恶变率增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p16、Rb、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探讨其与HP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121例CIN病变上皮和36例正常上皮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16、Rb及Ki-67表达情况,其中47例CIN病例用原位杂交法检测高危型HPV感染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16、Ki-67在各级别CIN中均有较高表达(P<0.01),且CIN2和CIN3中的表达较CIN1高(P<0.05);同时二者阳性表达均见分层现象。Rb蛋白的阳性率及表达强度从CIN1到CIN3逐渐下调(分别为54.2%、24.4%、21.9%),在对照组与各级别CIN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但CIN2与CIN3之间无差别。CIN1、CIN2及CIN3患者高危型HPV阳性率分别为(71.9%)、(85.3%)和(90.6%),随CIN级别的增加而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不同级别CIN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危型HPV感染及p16、Ki-67及Rb与宫颈癌前病变发生机制及病变进展相关,联合检测p16蛋白和Ki-67、Rb抗原表达可作为CIN分级诊断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在围绝经期、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息肉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组中ER、PR的表达;利用逆转录聚合酶连反应(RT—PCR)检测3组组织中ER、PR的转录水平。结果无论免疫组化还是RT—PCR结果均显示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ER高于对照组(P〈0.05),RT—PCR结果显示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PR表达高于围绝经期息肉及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围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发生可能与局部激素受体水平变化有关,其中雌激素受体起关键作用,提示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发病与局部雌孕激素受体水平升高均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与Ki-67在宫颈癌及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COX-2与Ki-67在62例宫颈癌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织COX-2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和淋巴转移相关(P<0.05或P<0.01),与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P>0.05);而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的分化程度及淋巴转移有关(P<0.05或P<0.01),而与组织细胞学类型及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COX-2与Ki-67的表达与宫颈癌的生长及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研究Bcl-2、Ki-67和C-myc在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 ML)组织中的表达与常规化疗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5例行常规化疗的患者组织切片中Bcl-2、Ki-67和C-myc的表达.Bcl-2、Ki-67和C-myc不同表达患者的生存率统计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结果:Bcl-2表达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细胞来源有关,B细胞来源的NHL阳性率高于T细胞来源的NHL(P < 0.05),Ki-67、C-myc表达与NHL细胞来源、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和B症状等无关.C-myc的表达与常规化疗患者预后无关,Bcl-2阳性表达组和阴性表达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22.22%和55.56%,Ki-67阳性表达组和阴性表达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37.50%和61.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Bcl-2、Ki-67蛋白阳性表达的ML患者,常规化疗后易复发,应实施更加积极的治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16/Ki-67细胞学双染(下文简称p16/Ki-67双染)和HR-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在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以上病变中的诊断效能的比较。为HSIL及以上病变提供更加客观的诊断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南海区人民医院宫颈液基细胞学筛查(TCT)及阴道镜活检的病例,留取141例不同宫颈病变的液基标本作为研究对象。行p16/Ki-67双染、HR-HPV检测、并以阴道镜活检作为细胞筛查的金标准,比较p16/Ki-67双染、HPV E6/E7 mRNA检测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探讨其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HSIL及以上组织病变中p16/Ki-67阳性率(91.4%)明显高于炎症(1.5%)及子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2.7%);(2)p16/Ki-67双染在诊断HSIL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4%、97.2%、94.1%、98.1%,相比于TCT及HR-HPV检测而言,在诊断HSIL及以上病变时,可在保证灵敏度的同时,提高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