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P53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中的表达,探讨其与SACC临床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常规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SACC、腮腺多形性腺瘤(plemorphic adenoma,PA)及正常腮腺组织(normal salivary gland,SG) 各16例中P53蛋白和VEGF的表达以及MVD计数(CD34标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G、PA、SACC三组中的P53蛋白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MVD计数依序增加,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SACC组中随着P53蛋白表达的增高,MVD也随之增加,呈显著正相关(r=0.55);同时P53阳性表达率和MVD计数随着VEGF表达程度的增高亦显著增加.结论 P53蛋白、VEGF和CD34的表达与SACC的血管生成及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涎腺腺样囊性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琦  李萍  雷劲 《贵州医药》2004,28(2):112-113
目的 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4例涎腺腺样囊性癌VEGF的表达。结果 VEGF表达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与发病部位、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VEGF的表达可作为判断涎腺腺样囊性癌生物学行为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3.
iNOS及VEGF在人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人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探讨两者与人涎腺腺样囊性癌血管生成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选取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颌面外科自2000—03~2007—08确诊的15例腺样囊性癌病例,以10例瘤旁正常涎腺组织做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检测每例病例中的iNOS和VEGF的表达,并对上述指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NOS和VEGF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组织,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因子之间的相互表达呈正相关。两种因子在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类密切相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部位以及组织类型均无关。结论:iNOS和VEGF与涎腺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有密切关系,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而表达增强。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组织类型均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C-MET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MET与腺样囊性癌的关系及相关性,为临床的转移趋势、预后判断和术后的随诊监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和10例正常涎腺组织中C-MET的表达.结果:C-MET主要表达于细胞浆,在3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C-MET阳性表达率为66.7% (23/31),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组织(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MET蛋白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组织学分型,转移、侵润和复发有关(P<0.05).结论:C-MET在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组织,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李萍  宋琦 《贵州医药》2002,26(10):878-879
目的:研究层粘连蛋白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腺样囊性癌的某些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用超敏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1例涎腺腺样囊性癌层粘连蛋白的表达。结果:腺样囊性癌组织分型与层粘连蛋白的表达。结果:腺样囊性癌组织分型与层粘连蛋白的表达密切相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层粘连蛋白的表达可作为腺样囊性癌组织分化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6.
李萍  宋琦  董平  刘华庆 《天津医药》2004,32(5):265-267,F003
目的 :研究涎腺腺样囊性癌中层粘连蛋白 (LN)及其受体 (LN -R)表达特征及其与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用超敏S -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4例涎腺腺样囊性癌LN和LN -R的表达。结果 :LN -R的表达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分型、临床分期有关 (P<0.05) ,LN的表达仅与腺样囊性癌的组织分型有关 (P<0.05)。结论 :LN及其受体LN -R的表达可作为涎腺腺样囊性癌恶性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细胞株(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cell clones highly me-tastatic to the lung,ACC-M)为研究对象,探讨ABCG2在ACC-M的表达情况及意义,为今后分离ACC-M的肿瘤干细胞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及理论数据。方法用流式细胞计数检测ABCG2在ACC-M的表达情况。结果流式检测显示ABCG2的表达率为8.64%±0.68。结论ACC-M细胞也象多数实体瘤一样含有SP细胞。在后续的研究中,可考虑利用SP细胞的特异性表型标记"AB-CG2",将SP细胞从肿瘤中分离出来,进一步探讨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 RhoA 和 Snail 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中的表达及其与癌症侵袭转移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RhoA 和 Snail 在 55 例 SACC(SACC 组)与 20 例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中的表达情况, 分析 RhoA 和 Snail 的表达与 SACC 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在 SACC 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 结果 SACC 组的 RhoA (69.1% vs 5.0%)和 Snail(72.7% vs 10.0%)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 均 P < 0.05); 有淋巴结转移者的 RhoA 和 Snail 阳性表达率高于无转移者, Ⅲ+Ⅳ期的 RhoA 和 Snail 阳性表达率高于Ⅰ +Ⅱ 期者;实体型的 RhoA 阳性表达率高于筛孔型, 实体型和管状型的 Snail 阳性表达率高于筛孔型(均 P < 0.05), 而不同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的 RhoA 和 Snail 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RhoA 和 Snail 在 SACC 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414, P < 0.001)。 结论 RhoA 和 Snail 蛋白可能通过 RhoA/ROCK/PKD1/NF-κB/Snail 信号传导通路联合作用促进了 SACC 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9.
柯学平  姚瑶  颜廷元  张瑞  袁春平  杨建荣 《江苏医药》2013,39(3):282-284,373
目的 探讨p27及皮层肌动蛋白与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神经侵袭的相关性.方法 SACC患者22例分为神经侵袭组(12例)和无神经侵袭组(10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两组p27和皮层肌动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神经侵袭组p27的阳性表达低于无神经侵袭组(P<0.05).神经侵袭组皮层肌动蛋白的阳性表达高于无神经侵袭组(P<0.05).SACC病理分级与其有无神经侵袭显著相关(P<0.05).结论 p27及皮层肌动蛋白可能成为涎腺腺样囊性癌神经侵犯的标志物和治疗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10.
涎腺腺样囊性癌13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是较为常见的涎腺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局部侵袭性强和沿神经血管束扩展的特性,临床上常见多次复发及远处转移.本研究根据我院1971-2001年收治的130例涎腺ACC病例,对单纯手术和术后放疗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C-MET、HER-2和IGF1R在涎腺腺样囊性癌血清中的表达。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C-MET、HER-2和IGF1R在涎腺腺样囊性癌血清中的含量。结果:腺样囊性癌患者血清中C-MET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C-MET浓度与腺样囊性癌的转移和侵润关系密切。腺样囊性癌血清中HER-2的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且HER-2的浓度肿瘤的转移和侵润密切相关。腺样囊性癌患者血清中IGF1R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人,但其血清浓度含量与转移和侵润无相关。结论:C-MET、HER-2和IGF1R的联合检测为涎腺腺样囊性癌的预后以前病程进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颌面部小涎腺腺样囊性癌(ACC)的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颌面部小涎腺ACG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25例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随访1~20年,致死因素为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为52.0%,10年生存率为28.0%.结论 小涎腺ACC易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临床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减少复发和转移,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CD133 在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表达水平与腺样囊性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  相似文献   

14.
1病例报告患者男,51岁。主因声嘶1年,加重3个月,于2010年3月8日就诊于我院耳鼻咽喉科。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声嘶,初期声嘶较轻,间可缓解,近3个月声嘶明显加重,持续不能缓解,药物治疗声嘶效果不佳。伴有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粘着斑激酶(FAK)、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在腺样囊性癌(ACC)中的表达和相关性, 及两者与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唾液腺腺样囊性癌、30例多形性腺瘤和30例正常唾液腺组织中FAK、uPA的表达。结果:FAK、uPA的阳性表达率计数在正常唾液腺组织、多形性腺瘤、ACC中依次增加,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高于非转移组.神经侵犯组高于非侵犯组(P〈0.05)。结论: FAK、uPA在ACC中的表达有相关性,并与ACC的临床类型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ACC侵袭、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宋琦  陈芳  李萍  文国容 《贵州医药》2009,33(9):782-783
目的探讨CD44、CD24、MMP9在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细胞株(ACC-M)中的表达,进一步揭示涎腺腺样囊性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44、CD24、MMP9在ACC-M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D44阳性表达率为93%±3.03,CD24阳性表达率为27%±3.14,MMP9阳性表达率为89%±3.67。结论CD44、CD24和MMP9的表达与ACC-M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增殖体激活物受体γ( PPARγ)在涎腺腺样囊性癌( SACC )肺转移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肺高转移性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LM)及肺低转移性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83)细胞系中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SACC-LM细胞系中PPARγmRNA表达水平是SACC-83细胞中表达水平的4.346939倍( P <0.01)。结论PPARγ在SACC肺高低转移细胞系中的差异表达,初步证实PPARγ在SACC远处转移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马玲 《哈尔滨医药》2009,29(4):36-36
腺样囊性癌好发于涎腺,以小涎腺多见,易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本院对1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进行了治疗,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临床资料:自2000年~2005年我院共收治1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男性10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7岁(18~69岁)。原发于小涎腺12例,大涎腺4例。T1、T2、T3及T4期分别为1、4、8及3例。病理类型均为腺样囊性癌。1.2治疗方式:单纯手术5例,手术加放射治疗11例;对于手术切缘不满意及病理切缘阳性者放射剂量达60~70Gy。2结果2.1局部复发:共有5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总的局部复发率为31.2%(5/16);其中单纯手术者2例,手术加放射治疗者3例。  相似文献   

19.
刘由军  王红茹  李静 《江西医药》2010,45(8):831-832,836
目的分析头颈部小涎腺腺样囊性癌的病理和影像征象,为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结合文献并回顾性分析头颈部小涎腺腺样囊性癌20例病理特点和影像改变,其中男12例,女8例。结果筛孔型10例,管状型6例,实体型4例;CT表现不规则形的肿块12例,伴有或部分伴有小囊性低密度区15例,均匀软组织块影4例。结论小涎腺腺样囊性癌虽然缺乏特异性的影像改变,但筛孔样的影像表现和沿神经侵袭性的生长方式,对诊断腺样囊腺癌和预后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44岁,因发现左外鼻部胀痛1年,加重1个月,于2011年3月19日入院。患者10余年前出现左外鼻部胀痛,曾在当地医院行左鼻肿物切除术,术后症状缓解,于1年前左外鼻部再次出现胀痛,且近1个月进行性加重。门诊以左鼻肿物收住院治疗。既往体健,否认传染病及家族遗传病史。查体:一般状态良好,生命指征平稳,内科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专科查体:左侧鼻骨处膨隆、触之较硬、有轻触痛,左侧鼻腔外侧壁内移,右鼻腔畅、双下鼻甲轻度肥大,中隔无明显偏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