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吴有华  李楠 《安徽医药》2020,24(12):2449-2452
目的探讨环肺静脉隔离(CPVI)联合左心房顶部线性消融(LARA)手术治疗阵发性房颤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 2016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收治的 130例阵发性房颤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 CPVI组和联合组(CPVI联合 LARA术治疗)各 65例,对比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 X线下曝光时间、射频消融成功率、手术前后两组病人的左房内径、心尖四腔切面勾画的左,房最大面积(LAA)、二尖瓣开放时心房收缩时左房最大容积(LAV)、二尖瓣血流频谱 A峰峰值流速(VA)、舒张晚期心肌组织运动峰速(Va)、左房射血力(LAF)。结果联合组病人的手术时间、 X线下曝光时间和 CPV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射频消融成功率(89.23%)高于 CPVI组(75.38%)(P<0.05);术前, CPVI组和联合组的左房内径、 LAA、LAV、VA、Va、LAF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个月,两组病人的左房内径、 LAA、LAV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病人的 VA、Va、LAF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5);术后 3个月,联合组病人的左房内径(32.18±1.89)mm、LAA(14.20±1.15)cm2、LAV(30.75±2.01)mL低于 CPVI组(33.71±1.90)mm、(15.41±1.32)cm2、(31.84±2.21)mL(P<0.05),联合组的 VA(61.81±2.98)cm/s、Va(9.31±0.32)cm/s、LAF(11.41±1.88)kdaynes高于 CPVI组(59.73±3.02)cm/s、Va(8.95±0.38)cm/s、LAF(10.53±1.92)kdaynes(P<0.05);联合组的手术并发症率 3.08%与 CPVI组的 6.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病人射频消融治疗采用 CPVI联合 LARA术较单纯 CPVI治疗具有更高的成功率,术后病人心功能的改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越加关注,近年来,由于心房颤动到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不断增加,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心房颤动的治疗中,通常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虽然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是会出现不良反应,对患者的病情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对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房颤动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并探讨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越加关注,近年来,由于心房颤动到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不断增加,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心房颤动的治疗中,通常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虽然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是会出现不良反应,对患者的病情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对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房颤动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并探讨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EnSite NavX标测系统和Lasso指导环肺静脉左房线性消融电隔离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方法 阵发性房颤14例和持续性房颤3例,采用EnSite NavX标测系统和Lasso进行环肺静脉左房线性消融,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隔离.结果 17例均达消融终点,手术时间(226.1±36.2)min、X线曝光时间(41.3±12.8)min、放电时间(61.9±15.4)m.in.术后60 d有2例复发,1例再次消融成功.随访4~30个月,14例(82.3%)无房颤发作,3例(17.7%)复发.但发作次数及时间均较术前明显减少,用胺碘酮(术前治疗无效)可控制.术中及随访期无任何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EnSite NavX标测系统和Lasso指导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房颤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起搏器和普通DDD起搏器治疗阵发房颤的疗效。方法 阵发房颇患者19例植入Vitatron型或ST.JudeAFX抗房颤起搏器,21例植入普通DDD起搏器。结果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提高分别达63.11%(P〈0.05)。显效率分别为47.4%和14.3%(P〈0.05),有效率分别为73.7%和23.8%(P〈0.05)。900E患者房颤负荷降低程度达58.57%(P〈0.05)。结论 抗房颤起搏器治疗阵发房颤优于普通DDD起搏器,可作为传统治疗方法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6.
通过查阅近几年文献,综述了伊布利特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8.
抗心律失常新药多非利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非利特是一种新批准的抗心律失常药,用于房颤(AF)和房扑(AFL)患者的转复及维持窦性心律。它属于选择性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可延长有效不应期和心室不应期,伴随剂量依赖性QT和QTc间期延长。80%从尿中排泄,计算肝酐清除率以调整剂量。多数患者转复至窦性心律为24-36h,维持窦性心律可达1年。不良反应为尖端扭转型室速(Tdp),发生率为0.3%-10.5%。  相似文献   

9.
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多非利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多非利特是一个新型的第 3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它通过延长动作电位时间和有效不应期来终止折返激动。主要用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转律和转律后维持窦性节律。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相对较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最常见的持久性心律失常是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它增加卒中、死亡危险,预计今后40年,此种病人的人数将增加1倍。目前上市的抗心律失常药疗效有限,而且副作用严重,主要是致死性室性心律不齐。调节缝隙连接的抗心律失常肽,代表新一类抗心律失常药,其作用是增加心肌细胞间缝隙连接的通讯。rotigaptide是合成的抗心律失常肽的类似物,可以预防代谢应激引起的心房传导速度(CV)减慢和迅速逆转CV。在狗缺血性房颤模型和慢性心房扩大引起的房颤模型上,该药有明显抗心律失常效应,且安全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11.
李广平  徐延敏  许纲  陈欣 《天津医药》2007,35(6):419-420
目的:评价EnSite三维立体电标测系统对心房纤颤(AF)消融的临床效果。方法:阵发性或持续性AF患者8例,男5例,女3例,年龄55~72岁。所有患者连接EnSite三维立体电标测系统,在X线和EnSite指引下构建左心房立体电标测结构图。在EnSite Navix指引下,行右肺上、下静脉和(或)左肺上、下静脉的环形隔离后,进行前庭部线性隔离。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成功,平均随访时间为(203.29±86.52)d,无AF发作。无任何临床并发症。结论:EnSite三维立体电标测指导下的肺静脉口外环形消融是安全有效的非药物治疗AF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吡西卡尼是一个新型有效的使心房颤动复律的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延长心房有效不应期、减慢心房内传导速度以及隔离肺静脉等重要作用。联合应用吡西卡尼和射频消融肺静脉隔离可提高心房颤动病人复律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伊布利特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电生理学基础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伊布利特是一种新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对终止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的发作具有较高的疗效,本文主要对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电生理学基础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及华法林治疗阵发性房颤(PAF)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和预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襄阳市中心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PAF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予盐酸胺碘酮片及华法林钠片口服,观察组患者加服瑞舒伐他汀钙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7%(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显著缩小,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显著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及华法林治疗PAF,可明显改善心功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房颤合并肝硬化患者临床治疗中口服抗凝药物的选择及安全性。方法 在1例房颤合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房间隔修补术后抗栓方案的制定中,通过查阅指南和文献,总结、分析房颤合并肝硬化患者口服抗凝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现状。结果 通过综合评估患者情况,停用华法林,予达比加群酯110 mg,bid,联合氯吡格雷75 mg,qd抗栓6个月,之后达比加群酯110 mg,bid长期抗凝治疗。结论 房颤合并肝硬化患者抗栓治疗,应充分评估血栓及出血风险,制定个体化的抗栓策略。房颤合并Child-Pugh A级肝硬化,新型口服抗凝药均可使用;合并Child-Pugh C级肝硬化,口服抗凝剂均不建议使用;合并Child-Pugh B级肝硬化,出血风险高的患者长期抗凝治疗中可选用小剂量达比加群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临床药师通过参与房颤合并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抗凝治疗的药学实践,优化选择有利于患者药物治疗的方案。方法: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病情变化,从疾病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提供咨询意见,与临床医师协商,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随时调整。结果:经过反复调整华法林剂量以及其他治疗药物,并进行详细的患者教育,最终达到满意的抗凝治疗效果。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实践,有利于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有利于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更好地保障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并比较华法林与阿司匹林对于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3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罹患阵发性房颤的老年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司匹林组和华法林组,每组各90例;其中阿司匹林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口服疗法,华法林组患者采用华法林口服疗法,两组患者均在治疗过程中依据INR检测值行剂量调整;比较两组患者血栓栓塞,出血,消化道反应及过敏发生率等。结果华法林组组患者血栓栓塞,消化道及过敏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阿司匹林组与华法林组患者出血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严密监测患者INR指标条件下,相较于阿司匹林,华法林用于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华法林不同抗凝强度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安全性,以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3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根据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强度分为中强度组:华法林中等强度抗凝治疗,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控制在2.0<INR≤3.0;低强度组:华法林低等强度抗凝,INR控制在1.6≤INR≤2.0,记录2组患者治疗和随访期间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栓塞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ROC曲线法分析INR诊断抗凝出血风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 中强度组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外周动脉栓塞发生率分别为6.70%,3.45%和1.72%,与低强度组的8.33%,4.17%和4.17%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强度组华法林用量(3.13±0.45)mg·d-1,INR值2.61±0.32,出血发生率为24.14%;低强度组华法林用量(2.63±0.32)mg·d-1,INR值 1.84±0.30,出血发生率为9.72%。采用INR诊断患者出血风险,ROC曲线下面积为0.858(95%CI:0.791~0.924),INR的cut-off值2.85,该值下判断出血敏感性为81.1%,特异性为6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脑卒中病史、INR、治疗窗内时间、卒中危险评分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中、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均有较好的抗凝效果,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伴有血栓栓塞危险因素应尽早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严密监测INR,INR值控制在1.6≤INR≤2.0,降低和避免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冠心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6例冠心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采用电话回访及动态心电图检测,对房颤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发作时ST段压低程度进行分析,同时检测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随访6个月以上。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PCI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均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次,1次/d。结果:治疗6个月时,两组房颤发作次数、房颤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时ST段压低程度明显降低,治疗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hs-CRP、TNF-α、TC、TG及LDL-C水平和对照组hs-CRP、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hs-CRP和TNF-α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hs-CRP、TNF-α、TC、TG及LDL-C水平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冠心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血脂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心肌缺血,并减少房颤的发作次数,联合PCI治疗强化了上述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