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组织来源,对2例SHL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结果,SHL由实性片块区、乳头区、血管瘤样区及硬化区组成。被覆乳头表面、实性区裂隙及血管样腔面为立方细胞;实性区及乳头轴心为形态一致的圆形、多边形胞浆浅染细胞。免疫组化:立方细胞表达CEA、EMA、AE1;而浅染细胞弥漫表达Vimentin、EMA、Syn、NSE、S-100、CgA。SHL可能起源于原始肺上皮细胞,可伴有神经内分泌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2.
肺硬化性血管瘤临床病理分析(附5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素  龚选举  万珍玲 《中国热带医学》2007,7(8):1378-1379,1421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Sclerosing hemangioma of lung,SHL)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来源及免疫组化在诊断中的价值,提高对SHL的认识.方法 总结5例SHL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SHL主要表现有乳头区,实性细胞区,硬化区,血管瘤样区.乳头表面,裂隙及血管瘤样腔面被覆有立方上皮,实性区及乳头轴心见淡染的园形及多角形细胞.免疫组化显示乳头表面,裂隙及血管瘤样腔面被覆细胞CK和EMA阳性.实性片区及乳头轴心的圆形及多角形细胞Vimenfin及EMA阳性.结论 SHL病理形态有其特征性表现,免疫组化对诊断本病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娣  魏中华  邵睿 《吉林医学》2009,30(1):24-25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组成成分及组织起源,提高对其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方法:综合分析15例SHL临床特点,免疫组化及病理形态学特征。结果:SHL主要由圆形细胞和表面立方细胞两种细胞类型组成,组织结构多样,主要表现为实性区,乳头区,出血区和硬化区四种结构,大部分实性区圆形瘤细胞对上皮抗原(EMA),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及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也有部分圆形瘤细胞对神经元特异性希醇化酶(NSE)、突触素(SYN)、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呈阳性反应,EMA、TTF-1和表面活性蛋白(SP—B)对乳头表面立方细胞呈阳性反应。结论:实性的圆形细胞和乳头表面立方细胞均为SHL的肿瘤细胞,可能起源于原始的未分化的呼吸道上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组织来源。方法:对4例肺硬化性血管瘤进行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研究。结果:肺硬化性血管瘤由实性片块区、乳头区、血管瘤样区及硬化区组成。被覆乳头表面、实性区裂隙及血管样腔面的立方细胞;实性区及乳头轴心为形态一致的圆形、多边形胞浆浅染细胞。免疫组化示:两种细胞均表达TTF-1,立方细胞表达CK、EMA;而浅染圆形细胞弥漫表达Vi mentin、ER、PR,部分表达NSE和Syn。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可能起源于肺泡Ⅱ型细胞或呼吸道的原始的多潜能干细胞。ER、PR的高表达可能与女性的高发病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鉴别要点。方法通过对19例SHL的病理形态学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表达特点的总结以及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着重从形态学,免疫组化的特点比较SHL与BAC的区别。结果 SHL主要有2种细胞和4种组织形态;表面细胞多表达CK-L,CEA;间质圆形细胞多表达vimentin、ER、PR,部分表达Syn和CgA。BAC,瘤细胞大多cyclinD、14E(eIF4E)阳性表达。结论 SHL的2种细胞和BAC瘤细胞均可能起源于原始呼吸上皮、不完全分化的Ⅱ型肺泡上皮或细支气管上皮细胞,通过各自临床特点、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的表达特征,不难区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临床病理、组织来源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对5例SHL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用TTF-1、CK7、EMA、AEl/AE3、CK5/6、Vimentin、CD31、CD34、S-100、CgA、Syn、NSE、Calretinin、ER、PR、Ki-67共16种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肿瘤组织主要由乳头状区、实性区、血管瘤样区和硬化区4种组织形态以不同比例混合构成,瘤细胞主要由立方细胞和多角形/圆形细胞组成。2种细胞共同表达TTF-1和EMA,立方细胞表达AEl/AE3和CK7,多角形/圆形细胞表达Vimentin。结论 SHL的组织形态多样,SHL可能起源于多潜能的原始呼吸道上皮细胞,结合多种免疫组化的标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魏红权  冯晶晶  魏树梅 《浙江医学》2011,33(11):1617-1619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对28例PSH手术切除标本作组织病理学检查,并用免疫组化SP法对标本进行vimentin、ER、PR、TTF-1、CK、EMA、CD34、Syn、CgA、Calretinin、Ki-67标记,观察其表达情况。结果PSH由实性、乳头状、硬化性和血管瘤样区组成,主要的两种细胞为立方状或柱状表面上皮细胞和圆形间质细胞。乳头、实性区裂隙及血管瘤样区表面衬覆有立方或柱状上皮细胞,乳头间隙及实性细胞区为圆形或多角形胞质浅染的细胞。立方或柱状表面上皮细胞表达广谱CK、TTF-1、EMA,圆形间质细胞表达EMA、TTF-1、PR、vimentin;两种细胞均无间皮及血管内皮标记的表达,个别病例两种细胞不同程度散在表达Syn、CgA。结论PSH是一种肺内少见的肿瘤,组织学形态呈多样性,主要以混合型结构为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胰腺实性与囊性肿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并文献复习。方法 通过光镜及免疫组化对1例胰腺囊性实性上皮肿瘤进行分析,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组织学瘤细胞大小一致,梭圆形或卵圆形,核异形不明显核分裂罕见,肿瘤细胞排列成假乳头状特征。出血、泡沫细胞可见。免疫组化:Vimentin(+)、a-At(+)、NSE(+)、CsA(+)、CK(±)、ER(-)、PR(+)。结论 胰腺囊实性肿瘤多发于年轻女性,肿瘤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预后较好。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靠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2例SH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均为女性,临床表现为肺内孤立性肿块,镜下主要有4种类型:乳头型、实体型、硬化型和血管瘤样型,瘤细胞为多角形细胞和表面立方细胞,免疫表型表达细胞角蛋白、甲状腺转录因子-1、上皮膜抗原等。结论:SHL少见,可能起源于多潜能原始呼吸道上皮细胞,肿瘤具有特征性的组织学和免疫组化表现。  相似文献   

10.
肺硬化性血管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性质,提高对SHL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2例经手术切除的SHL进行临床和病理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了EMA、SMA、KP-1、vimentin、CgA、S-100和CD34在其石蜡切片中的表达。结果:除CD34阴性外,其余6种抗体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提示此瘤是由上皮和间质及少数神经内分泌细胞等多种成分的混合性炎性增生。其无包膜,生物学行为具有一定的自限性。结论:SHL是炎性假瘤的特殊类型,而非真性肿瘤。  相似文献   

11.
朱梅娟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4):114-116,123
目的探讨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LGESS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辅以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子宫肿块和阴道出血,术前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病,确诊主要依据术后病理诊断。12例LGESS中,伴性索分化1例,合并平滑肌混合性肿瘤1例,合并子宫腺肌瘤2例,合并多发性子宫肌瘤4例。组织形态均显示瘤细胞由浸润性、弥漫性增生的单-性圆形或梭形细胞组成。LGESS由类似增生期子宫内膜间质的肿瘤细胞构成,伴有丰富的螺旋小动脉,呈浸润性生长。免疫组化:瘤细胞的CD10和vimentin均(++++),ER(+),PR(+++),CK5/6(--+),EMA(-+),S-100和CD34均为(-),CD34在肿瘤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为(+)。结论临床术前明确诊断LGESS有困难,但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标记,可以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来源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结果。结果:此瘤由两种细胞构成多样结构。免疫组化:肺泡或乳头状结构的表面上皮spA、spB阳性,TTF-1 90%以上阳性;间质中的圆形瘤细胞EMA阳性、TTF-1 90%阳性。结论: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及电镜观察,对此瘤的组织起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至今对其本质仍未完全清楚。现认为它是肺的一种上皮性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期掌握其诊断及相关鉴别诊断要领,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经特染及免疫组化确诊的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瘤,并对其临床专科特征、生存随访情况、病理形态学特征及特染与免疫组化表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临床症状为进行性鼻塞或(和)鼻衄,9例伴轻重不等的头痛。专科检查均见广基性息肉样新生物填塞鼻腔,表面有暗灰褐黑色样坏死物覆附,触之为血痂或坏死物、质脆。8例临床诊断为鼻息肉、鼻窦炎,5例诊断为鼻肿瘤、鼻出血坏死性息肉伴鼻窦炎。治疗为手术加放、化疗综合手段,生存时间为2个月~53个月。病理形态学12例均见胞质深红染的大多边形上皮样细胞及横纹肌样细胞为主,色素少。结论: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少见肿瘤,其生存期短、恶性度高。临床专科检查以息肉样外观伴表面灰褐色坏死为特点。病理学以胞质深红染仅有少量黑色素颗粒的大多边形上皮杆细胞及横纹肌样细胞为主要成分,黑色素特染及免疫组化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梭形和上皮样细胞痣病理学特征,侧重于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梭形和上皮样细胞痣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痣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构成,细胞无异型性,也无不典型核分裂象,免疫组化S-100和HMB45(+),CK(-)。结论 梭形和上皮样细胞痣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黑色素细胞良性肿瘤,应注意与恶性黑色素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5.
廖文德 《当代医学》2009,15(22):44-45
目的报道2例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AMM),探讨其病理形态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AMM进行光镜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例1鼻腔的AMM光镜下检查肿瘤细胞以上皮样细胞为生,巢状或片状分布,核深染,多型性,核仁明显,核分裂相易见。例2左腹股沟肿块AMM光镜下检查瘤细胞大小一致,中等偏小,胞浆少,核仁不清楚,有灶性坏死,瘤细胞弥漫排列。免疫组化标志:2例均HMB-45(+++)、S1D0(+)、LCA(-)、CD30(-)、广谱CK(-)、COA(-)、SYN(-)。结论AMM是少见的恶性肿瘤,形态学上应与圆形细胞癌、NHL、肉瘤和神经内分泌癌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根据2例EH患者的症状、体征、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结果及随访结果,并通过复习相关文献,总结EH的鉴别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结果 EH的症状为颌面部无痛性暗红色膨隆,查体可见局部轻度压痛,活动可不受限。病理学特征为瘤细胞上皮样或短梭形,无明显异型性,核圆形,核分裂像少见,排列呈葱皮样或巢状结构。免疫组化显示CD34(+)、vimentin(+)。治疗予以局部广泛切除。术后定期复查,至今未发现复发。结论颌面部的EH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的血管源性肿瘤,肿瘤广泛切除术后应严密随诊,如有复发需再次手术扩大切除,术后如病理证实有恶性表现需结合行放化疗。  相似文献   

17.
高金莉  董志广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5):92-93,F0003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selerosinghemangioma,PSH)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对48例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结果PSH由乳头状结构、实性结构、海绵状血管瘤样结构和硬化区4种结构组成。瘤细胞有2种,一种是被覆乳头表面、实性区裂隙和血管瘤样腔面的立方状细胞,一种是实性区及乳头轴心大小形态一致的网形或多角形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立方状细胞表达广谱CK、CK7、EMA和TTF1,圆形或多角形细胞表达EMA、TFF1、ER、PR、vimentin、Ki-67,部分病例两种细胞不同程度散在表达CgA、Syn。结论PSH是一种肺内少见的肿瘤,多见于中青年女性,易误诊为肺癌。典型的组织形态学特征结合免疫组化染色,特别是Ki-67特征性的在胞膜表达,是诊断和鉴别诊断PSH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肺上皮样血管肉瘤的病理形态、免疫组化特点及常见的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常规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肺上皮样血管肉瘤进行形态及免疫标记研究。结果 肺上皮样血管肉瘤表现为有不规则的不成熟血管形成区或原始血管腔,在无明显血管形成区,可见有裂隙的实性区或网状区,常伴有出血坏死。免疫组化CD31(+)、CD34(+)、CK(+)。结论 肺上皮样血管肉瘤具有软组织上皮样肉瘤的特点,是血管肉瘤的一种特殊类型。CD31、CD34是敏感性较高的标记物。熟悉其形态特征对避免误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 PEH)临床病理特点,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方法结合本科诊断的1例PEH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文献复习,分析该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结果 PEH影像学表现为双肺多发性结节。组织学表现为上皮样细胞构成的结节中心硬化或呈淀粉样变,结节周边富细胞,瘤细胞轻到中度异型,胞质内见原始血管腔。瘤细胞呈巢状伸入周围的肺泡腔生长。免疫组化提示瘤细胞主要表达CD31、CD34、、Ⅷ因子、Vimentin、CK等标记物。鉴别诊断主要包括硬化性血管瘤、上皮样血管瘤、上皮样血管肉瘤、上皮样肉瘤等。结论正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PEH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治疗和转归的认识。方法:对我院诊治的1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的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无典型临床表现,光镜可见:瘤细胞呈梭形、短梭形,空泡变形;深部瘤组织细胞丰富,圆形、卵圆形,可见核分裂。免疫组化(V im+,CD34+,S-100-,SMA-,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CK-)。结论:原发于鼻部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EH)是为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主要依据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进行诊断。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