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MRI在颈脊髓鞭击综合征损伤程度鉴定中的作用。方法 用MRI对18例颈脊髓鞭击综合征早期损伤程度进行观察。结果 MRI对早期的缺血、水肿较为敏感,常表现为片状、条索状长T1,长T2信号的混杂信号,为法医鉴定提供客观指标。结论 MRI在颈脊髓鞭击综合征损伤程度鉴定中,是1种能够反映损伤程度及预后的有价值的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2.
颈脊髓鞭索综合征(15例报告)蔡若蔚关键词:鞭索综合征,病例报告颈脊髓鞭索综合征又称颈椎过伸性损伤综合征,是在外力作用下躯于与头部相对运动,颈椎过屈、过伸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颈脊髓损伤。我科自1986~1994年共诊治本综合征15例,现予以报道,并就...  相似文献   

3.
鞭索综合征1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鞭索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在复习文献的基础上对我院1 3例鞭索综合征患者的发病形式、临床表现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鞭索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双上肢剧痛、麻木无力 ,如合并颈脊髓损伤可有脊髓长束损伤的临床表现。应用皮质激素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提示损伤以神经纤维脱髓鞘为主。临床类型不同预后差别较大。结论 :充分认识鞭索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鞭索综合征又称急性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是在外力作用下颈脊髓过伸引起的特殊临床综合征。及时诊断,积极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鞭击综合征20例王少明郭春杰山东省聊城地区人民医院(252000)鞭击综合征,是外力作用于身体其他部位,因头颅的惯性作用,使头颈部过伸或过屈,类似挥鞭动作所造成的颈髓损伤,本综合征一般预后较好。我院1987年1月至1996年6月收治20例,综合分析如...  相似文献   

6.
邹一砖  姚伟根  袁明远  于红 《河北医学》2001,7(12):1074-1076
目的 :探讨创伤后脊髓空洞症MRI表现及其形成机制。方法 :分析 11例创伤后脊髓空洞症MRI的形态与信号表现。用Frankel氏脊髓功能分级法评定脊髓损伤程度。结果 :11例创伤后脊髓空洞症累及颈髓 2例 ,颈胸髓交界处 3例 ,胸髓 2例 ,圆锥 2例 ,同时累及颈、胸髓和全脊髓各 1例。空洞始于脊髓损伤或受压明显处 ,空洞均位脊髓中央 ,长度 2~ 13个脊髓节段。MRIT1加权像空洞表现长管状或串珠状改变 ,其内呈或高于脑脊液样低信号 ;T2 加权像空洞呈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 ,周边脊髓呈片状高信号。空洞段脊髓肿胀或萎缩。MR增强病变无异常强化。结论 :MRI能反映脊髓空洞形态和信号特征及形成的可能机制。创伤后脊髓空洞形成与脊髓持续受压有关。脊髓功能损伤程度与空洞长度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7.
我院1984~1986年共收治3例鞭击损伤综合征患者。现报告如下。病例摘要例1:男性,42岁。以双上肢剧痛一天来诊。患者一天前因乘车刹车,头颈部急剧前伸及后仰,即觉眩晕、颈痛。5小时后自觉双上肢及双手麻木兼有刺痛感并逐渐加重,终呈颈部向双手放射性烧灼样剧痛,以桡侧为甚。轻触可诱发疼痛加重。检查,枕颈区压痛(+),转头加力试验(+),神经根紧张试验(+)。双上肢痛觉过敏,以颈5、6分布区为主。下肢正常。双侧Babinskis征(-)颅骨及颈椎X线片正常。临床诊断:鞭击损伤综合征(根型)。应用激素、维生素及镇痛剂治疗,一周后痊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创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SCIWFD)的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自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100例颈部外伤患者,行颈椎X线或CT检查未发现骨折及脱位,MRI检查发现不同程度脊髓损伤,分析颈髓损伤的MRI表现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本组100例SCIWFD中,脊髓形态改变包括:脊髓肿胀12例;脊髓受压:颈椎后纵韧带钙化28例,颈椎间盘退变或损伤后突出55例,椎体后缘骨赘23例,黄韧带增生、肥厚或骨化37例;脊髓萎缩9例.脊髓信号改变包括:髓内水肿33例,髓内出血41例,脊髓软化或囊性变18例,脊髓信号无改变8例.结论 MRI可显示SCIWFD致伤的机制及其损伤的程度,并为其治疗方案的选择,预后的判断,提供了十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丁薇 《河南医学研究》2013,22(3):392-393
目的:研究分析核磁共振成像(MRI)对急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观察。方法:选取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2009年3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急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经过CT和X线检查,未发现患者存在骨折受损。MRI对其进行检查,发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颈髓受损,分析MRI在颈髓损伤下表现,与预后关系。结果:所选取的50例患者中,经MRI对急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临床诊断,脊髓信号发生改变为:脊髓无变化为7例,髓内水肿患者为25例,髓内出血患者为12例,脊髓囊性或软化为6例。脊髓形态变化:颈髓肿胀为14例,脊髓压迫出现变化为19例,脊髓萎缩为17例。MRI清晰显示出脊髓变化及其信号强度。结论:MRI对急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及时准确检查,对其病症进行准确归类,发现患者出现损伤的原因及具体病症,在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对于临床治疗患者有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颈椎损伤一般伴有毁灭性颈髓损伤(SCI)。传统认为,在评估SCI预后中,只有依据Frankel分类和ASIA评分才有价值。一些预测研究通过伤后早期MRI寻找到颈髓损伤程度和预后的关系。直到现在,血肿范围、颈髓损伤程度、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仍未明晰。研究29名SCI患者术后MRI,以明确脊髓出血和水肿程度在MRI中的表现与患者最终机体功能恢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CT检查在眼眶骨折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CT检查在眼外伤眼眶骨折法医学鉴定中的重要意义。方法选取我鉴定中心1999~2003年法医学鉴定中眼外伤60例,对其中眼眶骨折CT检查56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眼眶骨折的CT检查中直接征象52例,间接征象50例,经手术证实4例。结论CT检查是眼外伤法医鉴定中显示眼眶骨折细微改变的理想检查方法,在眼眶骨折法医学鉴定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5380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件法医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成都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特点,研究区域道路交通事故损伤的特点,为法医学鉴定提供依据.方法 对成都市2003~2012年5 380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尸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其法医学特点.结果 死者年龄多见于21~40岁;案发时间以13:00~17:00多见;损伤部位以头面部和多部位联合损伤最常见;死亡原因以交通事故意外致颅脑损伤多见,其中存在中毒、窒息及2次碾压等他杀方式伪装交通意外现象.结论 在法医学鉴定中应全面系统的尸体解剖,详细分析损伤特点,明确死亡原因、死亡方式,以及疾病、车祸及死亡之间的关系,他杀方式伪装交通意外现象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法医学鉴定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诉讼、仲裁等活动中所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检验、鉴别和判断的活动,具有遵循科学标准和法律规范的双重属性。通过对法医学鉴定管理体系的建立,使法医学鉴定活动全过程(组织、计划、协凋和控制)经常性地处于受控状态,明确法医学鉴定人的资格、资质,规范法医学鉴定的程序、标准,整合现有的法医学鉴定资源,实施法医学鉴定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法医学鉴定整体水平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损伤的一般特点及法医学鉴定特点,以期为涉及口腔颌面部损伤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2003-2006年涉及口腔颌面部损伤鉴定的300例资料,对其性别、年龄、职业、损伤部位、损伤程度、鉴定时间以及后遗症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伤者以男性居多,占78.3%(235/300);年龄段以21-40岁最多,占48.0%(144/300);职业以农民为主,占63%(189/300);损伤程度以轻微伤最多,占72.3%(217/300);鉴定时间多在损伤后6个月内,占81.7%(245/300);损伤部位以眼部、额部多见,占52.3%(157/300)。结论在口腔颌面部损伤中,受伤人员以男性青壮年为主,损伤程度轻微伤最多,损伤部位以眼部、额部多见,对口腔颌面部损伤的鉴定时间,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进行鉴定时应充分考虑后遗症及并发症对鉴定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谈法医对人身伤害案鉴定审查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刑事诉讼证据中,法医鉴定是鉴定结论的一种。法医鉴定所依据的材料是否齐全、正确,法医鉴定与其他证据是否有矛盾,法医鉴定是否符合法定标准,法医鉴定的形式要件是否合法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在刑事诉讼证据中,法医鉴定是鉴定结论的一种。法医鉴定所依据的材料是否齐全、正确,法医鉴定与其他证据是否有矛盾,法医鉴定是否符合法定标准,法医鉴定的形式要件是否合法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游旺桢 《黑龙江医学》2009,33(9):686-688
目的探讨眼电生理检查,在眼挫伤法医学鉴定中的价值。方法应用眼电生理检测系统,诊断为眼挫伤62例(68眼),分别行P-VEP或F-VEP,F-ERG,OPS检查。记录P100峰潜时和波幅,ERG,a,b波峰潜时和波幅,OPS波幅。结果凡伤后视力下降眼,P100波幅,峰潜时与对照眼比较,峰潜时明显延迟,波幅明显降低(P<0.01)。结论视觉电生理对眼挫伤后视网膜振荡、视神经损伤的诊断,具有客观性和敏感性。在估计预后、指导治疗以及法医学鉴定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在外伤性听力下降临床法医学鉴定中的意义。方法通过对57例外伤后导致听力损伤的临床法医学鉴定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对临床法医学鉴定听力损伤程度的重要性,从而对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结果和听力下降程度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听觉诱发电位等客观检查结果与被鉴定人的听力损伤下降程度相符;在听力受损伤后,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结果对比显示被鉴定人的听力损伤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听力损伤程度与造成听力损害的损伤部位有密切关系。结论应用ABR-click和40 Hz AERP-Tone-500 Hz,结合纯音测听、电测听、声导(阻)抗、耳声发射等可以客观公正的对听力障碍进行鉴定,并识别伪聋和明显夸大听力障碍者,在法医学鉴定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听力障碍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听力障碍与耳部损伤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耳损伤后听力障碍的法医学鉴定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山西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自2005-2008年所有造成听力障碍的损伤程度鉴定资料,对其性别、受损部位、损伤特征、听力状况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00例伤残人员中,男性占77%(154/200),女性占23%(46/200);年龄以21-40岁为主,占80%(160/200);损伤程度以轻伤最多,占60%(120/200);损伤部位以内耳损伤多见,占55%(110/200). 结论 在听力障碍的伤残人员中,以青年男性最多,损伤程度以轻伤为主,损伤部位以内耳损伤多见,在进行听力鉴定时应排除癔病性聋或诈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