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反复冻融及超深低温处理的异体肌腱移植实验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为比较有创与无创冷冻方法处理的肌腱异体移植的效果,探索不同冷冻处理技术对肌腱免疫源性的影响及获得成功的异体移植的条件,采用有创反复冻融及无创超深低温(-196℃)冻存技术分别处理肌腱,液氮下保存3个月后异体移植,以自体肌腱移植作对照。腱细胞活力测定显示,反复冻融处理的肌腱细胞全部失活,而超深低温处理的肌腱细胞活力为(92.5±3.4)%。组织学观察显示,反复冻融及超深低温处理的异体移植肌腱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炎性细胞浸润,且腱周粘连均较自体移植肌腱重。主动屈曲功能测定、羟脯氨酸含量测定及生物力学性能测定显示,反复冻融与超深低温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后两项指标显著较自体移植肌腱差。认为:①反复冻融及超深低温处理的肌腱异体移植获得一定成功,两者无显著性意义。②既要保留肌腱细胞的活性,又要去除肌腱中的抗原呈递细胞,可能是冷冻处理的肌腱异体移植获得成功的关键。③损伤了肌腱细胞成分,降低了肌腱抗原性,不等于能获得成功的异体移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腺内注射异基因抗原对异体鼠坐骨神经移植存活的影响。 方法  7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 5组 :自体神经移植组 (A组 )、异体神经移植组 (B组 )、冷冻后异体神经移植组 (C组 )、应用免疫抑制剂异体神经移植组 (D组 )和胸腺内注射供体组织相容性 (MHC)抗原后移植组 (E组 )。 3周后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组织学检查、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及迟发性超敏反应的检测。 结果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E组为 3 8 2 3 (m /s) ,与D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且E组优于C组、B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E组为 2 668 3 7(cpm ) ,迟发性超敏反应E组为 0 5 10 (cpm ) ,组织学及电镜检查均证实A组优于E组、E组分别优于C组、D组、B组。 结论 胸腺内注射异基因抗原可诱导对异体坐骨神经移植的特异性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区域的肌腱组成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增殖能力及行为差异,方法:将鸡Ⅱ区趾深屈肌腱立体分割成四区:腱外膜组织、外膜下腱组织、亚中心腱组织、中心腱组织。两相同区域肌腱组织按间隔0.5、1、2mm三种排列方式培养于24孔培养板中,每种排列方式培养5孔。完整肌腱段组织也以相同方式培养作为对照。每天计数每种排列方式细胞游出数目、方向及来源,培养第9d作组织学检查,结果:细胞游出最早、数目最多的组织为腱外膜组织,其它依次为亚中心腱组织,中心腱组织,外膜下膜组织,两腱外膜组织距越小细胞游出越早,而其它区域的肌腱组织则相反。组织学检查显示培养第9d的中心腱组织,两腱外膜组织间距越小细胞游出越早,而其它区域的肌腱组织则相反,组织学检查显示培养第9d的中心腱组织,其腱内膜细胞比培养前增多;而培养第9d的完整肌腱段组织的中心腱组织区域,其腱内膜细胞比培养前减少。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不同区域的肌腱组成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增殖能力及行为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hCTLA41g)局部基因转染供肝诱导大鼠同种肝移植免疫耐受。方法 供体为DA大鼠,受体为LEW大鼠,分为以下4组:(A)同基因对照组(LEW-LEW);(B)生理盐水对照组;(C)rAAV-EGFP(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对照组;(D)rAAV-hCTLA41g灌注组。大鼠原位肝移植前6周,经门静脉灌注采用血管夹闭法对供肝进行基因转染。结果 D组大鼠平均生存期显著高于C组(10.8±1.0)d及B组(11.6±1.1)d,B组与D组间,C组与D组间,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血浆及移植肝中可以持续检测到hCTLA41g的表达。术后1周移植肝病理检查显示B组、C组均有严重免疫排斥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大量CD4^+、CD8^+T淋巴细胞浸润;而D组仅有轻、中度炎症反应,少量CD4^+、CD8^+T淋巴细胞浸润。结论 移植术前6周对供肝体内经门静脉灌注采用血管夹闭技术基因转染rAAV-hCTLA41g可以诱导大鼠同种肝移植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可诱导性共刺激分子(ICOS)单抗、细胞毒T淋巴细胞4ig(CTLA41g)阻断共刺激通路对于异基因大鼠胰腺移植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胰腺移植模型,分A组(对照组),B组(CTLA4Ig组),C组(抗ICOS单抗组),D组(联合CTLA4Ig和抗ICOS单抗组)。术后1、4,7d监测血糖,第7天取胰腺做苏木素-伊红染色,脾脏做流式细胞检测CD3^+CD8^+T细胞、CD4^+T细胞、CD4^+CD25^+T细胞。结果 与A组比较:B、C、D组排斥反应较A组明显减弱,显著延长了移植物的存活时间。CD3^+CD8^+T细胞计数B、C、D与A组比较均有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T细胞B、D与A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25^+T细胞各组间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抗ICOS单抗和CTLA4Ig能有效地抑制大鼠胰腺移植排斥反应,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且联合应用比单一应用更有效。其可能机制为诱导了CD4^+CD25^+T细胞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三维培养状态下肌腱细胞骨架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肌腱细胞在三维支架上培养方式下细胞骨架的结构分布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肌腱细胞与梯度降解肌腱支架材料(GDBM)体外复合三维培养,进行细胞骨架形态学观察、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细胞DNA倍体水平及肌腱细胞凋亡检测。结果GDBM组细胞第2天进入对数增长期,倍增时间为3.25d,而单纯培养对照组倍增时间为3.75d。与支架材料复合培养的肌腱细胞DNA指数为0.96,增殖指数比对照组高2.1%,其细凋亡率明显低于二维培养。提示肌腱细胞在三维支架上生长速度快,增殖能力强。结论三维培养状态下肌腱细胞在梯度降解肌腱支架材料上生长良好,梯度降解肌腱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肌腱细胞的有效载体应用于组织工程化肌腱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人嗅鞘细胞的免疫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人嗅鞘细胞的免疫学特征。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人嗅鞘细胞的相应标记抗原的阳性表达率,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测定人嗅鞘细胞的组织相容性和免疫耐受性。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比。结果 人嗅鞘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与移植免疫排斥发生密切相关的标志:HLA-DR、B7-1(CD80)、B7-2(CD86)、CD40和CD40L均为阴性。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显示人嗅鞘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无明显的刺激作用。结论 人嗅鞘细胞可能是一种免疫缺陷细胞,在体外有诱导细胞移植免疫耐受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CD4-CD8-双阴性T细胞在移植免疫耐受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体内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和宿主抗移植物反应主要是由T淋巴细胞介导。在同种异体移植时,因移植物的组织相容性抗原与受者不符,而刺激受者免疫系统发生排斥反应。由于移植物的细胞构成不同,触发的免疫反应会有所差异。去除T细胞或抑制T细胞的功能均能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延长。最近研究发现一种T细胞亚群——αβTCR^+CD3^+CD4^- CD8^-双阴性T细胞(double-nega-tiveTcell,DNT)可通过抑制同系基因型CD4^+ T细胞或CD8^+ T细胞从而抑制移植物排斥反应的发生,因此研究DNT细胞在移植免疫耐受形成中的作用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体组织工程化肌腱预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应用组织工程技术研究组织工程化肌腱体内形成的可行性。方法:取成年家鸡的趾深屈肌腱,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肌腱细胞,将在体外扩增到一定浓度的肌腱细胞接种到聚羟基乙酸(PGA)上,形成细胞-材料复合物,体外培养5d后,将此复合物回植至自体右翼皮下,左侧以单纯PGA作为对照,培养后第3,4,6,8周取材,从大体,组织学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术后8周见组织工程化肌腱呈白色,有光泽,组织学见胶原组织平行排列,但仍可见未降解的PGA及少量炎性细胞,对照组则无任何组织形成,结论:自体肌腱细胞与生物材料复合后在免疫功能正常的自体动物体内能够再生出肌腱样组织,新生的肌腱样组织在大体,组织学等方面均与正常肌腱相似。  相似文献   

10.
兔骨髓间质干细胞修复肌腱缺损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兔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修复肌腱缺损的效果。 方法 分离培养家兔MSCs,检测CD44mRNA进行鉴定。6只家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只。在兔跟腱处造成3cm长的缺损,实验组家兔以自体MSCs为种子细胞、以胶原聚羟基乙酸(PGA)为生物支架构建肌腱并移植于跟腱缺损处,对照组家兔仅以PGA生物支架修复跟腱缺损。于术后4、8、12周对移植部位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 结果 MSCs培养11d时CD44mRNA显示阳性。实验组术后8周肉眼可见移植处形成腱样组织, 12周时组织学观察可见形态一致、顺应力学方向排列于胶原中的腱样细胞,类似正常肌腱组织。对照组所形成的新生组织较实验组细小且与周围组织粘连, 12周时组织学观察见细胞排列紊乱,胶原纤维呈松散网丝状。 结论 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以自体MSCs修复肌腱缺损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组织工程方法体外构建血管模型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 探索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血管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酶消化法分离牛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培养、传代,纯化。采用交联胶原包埋处理聚羟基乙酸纤维无纺网(PGA),将第3~7代血管内皮细胞接种于上述材料上,通过特制的旋转装置,缓慢动态旋转培养10天,使内皮细胞在管腔内表面附着生长,扫描电镜观察,采用6-酮-前列腺素-1α放射免疫测试药盒测定管形材料中内皮细胞释放前列环素量。结果 培养血管内皮细胞VIII因子相关抗原抗体染色呈阳性,内皮细胞在管腔内表面贴附良好,细胞之间融合成片,经10天培养,形成较完整内膜层,覆盖率为(91.2±1.5)%,前列环素生成率为(4.6±0.5)μg/cm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去细胞异种神经复合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修复猕猴周围神经缺损后的全身及局部免疫排斥反应,评价该修复材料的安全性。方法健康成年雄性长白猪1只,体重48 kg,取胫神经制备去细胞异种神经;健康成年雄性猕猴1只,体重4.5 kg,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健康成年雌性猕猴10只,体重3~5 kg,制备25 mm长桡神经缺损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复合细胞组和无细胞组(n=5),前者采用去细胞异种神经复合第3代脂肪干细胞移植修复,后者采用去细胞异种神经移植修复。于术前及术后14、60、90 d抽取外周静脉血行淋巴细胞分析;术后5个月取材观察移植物组织免疫反应和神经再生情况,并与自体神经移植组作比较。结果复合细胞组与无细胞组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数量、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其数量、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复合细胞组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低于其余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间点两组间比较,除术后14 d复合细胞组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低于无细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个月,去细胞异种神经与周围组织有轻度粘连,神经外膜较自体神经厚,未见组织坏死、纤维瘢痕形成,移植物内见再生神经纤维,复合细胞组、无细胞组均有稀疏的CD3+、CD4+、CD8+、CD68+、CD163+T淋巴细胞散在分布,细胞浸润情况与自体神经移植组类似。结论去细胞异种神经移植修复猕猴周围神经缺损后未产生全身及局部免疫排斥反应;复合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移植后也未发现免疫排斥反应,且术后早期可能抑制CD4+T淋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通过RNA干扰技术诱导产生的CD8+ CD28-抑制性T淋巴细胞(Ts细胞)的免疫学特性.方法 取SD大鼠骨髓,培养分离树突状细胞(DC),设计、合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Ⅰ类小片段干扰RNA(siRNA),以MHC Ⅰ siRNA转染DC.先以Wistar大鼠肠系膜淋巴组织液刺激转染MHCI siRNA的DC,然后将DC与从SD大鼠脾脏分离得到的CD8+T淋巴细胞共同培养,通过磁珠法分离出Ts细胞.分别在由SD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反应细胞)和Wistar大鼠肠系膜淋巴组织细胞(刺激细胞)组成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数量不等的Ts细胞,检测反应细胞增殖情况;分别以Wistar大鼠肠系膜淋巴组织细胞和卵白蛋白(OVA)刺激SD大鼠脾脏淋巴细胞,然后再按不同比例加入Ts细胞,检测各组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在由SD大鼠脾脏淋巴细胞、Wistar大鼠肠系膜淋巴组织液和Ts细胞组成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可溶性重组白细胞介素2(rrIL-2),观察IL-2对Ts细胞功能的影响;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Ts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γ干扰素(IFN-γ)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和实时PCR检测Ts细胞上CD25分子的表达.结果 Ts细胞对SD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和Wistar大鼠肠系膜淋巴组织细胞之问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具有抑制作用,但对于SD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和OVA之间的MLR则无抑制作用.在SD大鼠脾脏淋巴细胞、Wistar大鼠肠系膜淋巴组织液和Ts细胞组成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rrIL-2后,SD大鼠脾脏细胞的增殖并无明显增加(P>0.05).与CD8+CD28+T淋巴细胞和CD8+ T淋巴细胞比较,Ts细胞的TGF-β和IFN-γ mRNA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P<0.05),而CD25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采用经MHC I siRNA干扰的DC能够诱导CD8+T淋巴细胞产生CD8+ CD28-Ts细胞;Ts细胞在体外具有免疫抑制特性,其免疫抑制作用不被外源性IL-2所逆转,且其免疫调节作用具有抗原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肝切除术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到2015年11月在我科进行开腹左肝手术的患者60例,ASA分级为Ⅰ~Ⅱ级,使用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全凭静脉麻醉组,每组各30例,使用流式细胞仪对两组的B淋巴细胞、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CD8+)进行检测,使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NF-γ、INF-2、INF-2R的含量,分别在麻醉前0.5h(TO)、手术结束时(T1)、术后24 h(T2)时刻进行各项指标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两组T1、T2时刻的B淋巴细胞数目和T0时刻没有明显变化;②T0时刻,两组的NK细胞、CD3+、CD4+、CD4+/CD8+、CD8+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和T0时刻比较,两组的NK细胞、CD3+、CD4+、CD4+/CD8+、CD8+在T1时刻均明显降低(P0.05),全凭静脉组的CD3+、CD4+、CD4+/CD8+在T2时刻仍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T2时刻静-吸复合组的CD3+、CD4+、CD4+/CD8+则明显高于全凭静脉组(P0.05);③T0时刻,静-吸复合组、全凭静脉组的INF-γ、IL-2、sIL-2R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T1时刻,两组的INF-γ水平均明显小于TO时刻(PO.05),T2时刻基本恢复(P0.05)。T1时刻两组的sIL-2R水平均明显小于T0时刻(P0.05),T2时刻稍有恢复(P0.05)。T1、T2时刻,两组的IL-2水平均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在肝切除术术后患者的细胞免疫恢复上较全凭静脉麻醉快,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经辐照的同种异体血管在肝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经辐照的同种异体大隐静脉在肝移植中替代门静脉移植后其形态学和免疫学的改变。方法研究分为经辐照的同种异体大隐静脉移植组(n=11)(A组)、新鲜同种异体大隐静脉移植组(n=9)(B组)和新鲜自体大隐静脉移植组(n=14)(C组)进行大隐静脉移植。于移植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5个时间点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移植大隐静脉的通畅情况及形态学变化,同时观察移植早期CD4^+、CD8^+T细胞浸润情况。结果A组大隐静脉无组织学改变,肉眼观察外形无明显变化。移植后3个月3组移植大隐静脉的通畅例数分别为9例、3例和12例。A组和C组移植后2周,移植的大隐静脉内膜出现内皮细胞,移植后2个月,血管内膜的内皮细胞覆盖完整;B组移植早期有淋巴细胞和炎性细胞浸润及明显的大隐静脉结构破坏,移植大隐静脉内膜未见内皮细胞覆盖;A组早期CD4^+、CD8^+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B组,略高于C组。结论经辐照的同种异体大隐静脉符合理想的血管移植物的条件,同时具有较弱的抗原性,术后检测CD4^+、CD8^+T细胞的变化可作为同种异体血管移植后急性免疫排斥反应的免疫学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Prostate cancer is the most common cancer of men in the Western world. Despite the over-expression of tumor-associated antigens, like PSA or PSMA, immune activation is inefficient. The goal of this investigation was to assess in situ characteristics of prostate cance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and to determine their activation status and effector function. METHODS: We compared 17 carcinoma containing tissues, four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tissues and eight healthy prostate tissues regarding lymphocyte subset composition, locoregional distribution, and functional status using immunohistological staining of cryopreserved tissues. For determination of lymphocyte subsets, serial sections were stained with CD3, CD4, and CD8 antibodies. Activation status and effector function were studied using CD69, interferon-gamma (IFN gamma), perforin, and CD3 zeta chain antibodies. T-cell-receptor repertoire (TCR) analysis was made to determine the complexity of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RESULTS: CD3+, CD4+, and CD69+ T lymphocytes were prominent in tissues derived from patients with prostate carcinoma. CD8+ lymphocytes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CD4+ lymphocytes. IFN gamma and perforin were downregulated on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compared to cells of healthy prostate tissue. Very few lymphocytes were detected within cancerous lesions whereas surrounding tissues showed extensive lymphocyte cluster formation. The TCR repertoire of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was broad and similar to that of healthy prostate tissue, giving no evidence for specific lymphocyte recruitment. CONCLUSIONS: In the prostate cancer microenvironment, CD4+ T lymphocytes dominated while CD8+ T cells were sparse. The lymphocytes exhibited signs of disturbed effector function. Consequently, the immune response against autologous tumor cells is likely to be inefficient in controlling tumor growth.  相似文献   

17.
目的雷公藤甲素具有抗排斥作用,探讨其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鸡肌腱缺损中的作用。方法 4月龄健康清洁级雄性来亨鸡64只,体重1.9~2.3 kg,取右足第3足趾肌腱制备肌腱缺损模型并行同种异体肌腱修复。根据是否给予雷公藤甲素,随机分为两组(n=32)。实验组术后给予雷公藤甲素100μg/(kg.d),共3周;对照组正常喂养。术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于1、2、3、4周各组取4只动物大体观察移植肌腱情况,其中1、3周取材行组织学观察、2、4周行透射电镜观察。术后3、6周各组另取8只动物采血行流式细胞学检测,取肌腱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术后实验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标本大体观察显示,随时间延长,两组肌腱周围充血、水肿缓解,实验组见疏松粘连带,对照组为广泛致密纤维组织粘连带。组织学观察示,术后1、3周实验组炎性反应均较对照组轻。透射电镜观察示,术后2、4周,实验组成纤维细胞核大,常染色质丰富,异染色质较少;对照组成纤维细胞细胞质内有少量粗面内质网,腔小,内容物少。术后3、6周,实验组CD4+、CD8+T淋巴细胞均较对照组少,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低于对照组;实验组肌腱最大拉伸断裂强度大于对照组,拉断粘连带功耗小于对照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甲素可以降低鸡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中的免疫排斥反应,增强肌腱愈合强度,减轻肌腱粘连程度。  相似文献   

18.
PVG-rnu/rnu nude rats reject a fully allogeneic DA renal allograft after the adoptive transfer of naive CD4+ T cells alone, but rejection is accompanied by the accumulation of many CD8+ leukocytes within the graft. In order to clearly establish the provenance of these CD8+ cells infiltrating rejecting kidney allografts, nude recipients (PVG-RT7a) were injected with CD4+ T cells from the PVG-RT7b congenic strain bearing an allotypic variant of the leukocyte-common antigen. Dual fluorescence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demonstrated that approximately 75% of the total infiltrate was host-derived; the donor-derived RT7b population was almost entirely (92-99%) CD4+, CD5+, CD3+, and alpha beta TCR+. At least 97% of the CD8+ cells were of nude origin. 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donor-derived CD8+ cells or of a CD4+8+ double-staining population. Unexpectedly, nearly half of the alpha beta TCR+ cells from the grafts were of nude origin.  相似文献   

19.
成肌细胞在基因治疗和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目的探讨骨骼肌成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基因治疗、组织工程方面的应用前景。方法回顾成肌细胞的有关研究成果,广泛查阅近期有关成肌细胞在细胞移植及其与材料复合方面的文献,综述有关内容。结果目前成肌细胞体外培养已是一个成熟的方法,其体内与体外的生物学特性已研究得较清楚。由于它能融合到宿主的肌纤维内,将目的基因介导到宿主体内,能稳定表达对应的基因产物,因此在基因治疗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现已在遗传性肌营养不良症及一些遗传性血液病方面有广泛研究。它与胶原等生物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体外能在胶原的诱导下良好地分化,也有将其用于血管、心肌及骨骼肌组织工程方面的研究。结论成肌细胞以其特有的生物学特性将会广泛用于基因治疗及组织工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