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梭形细胞变异型非特指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2例梭形细胞变异型非特指性DLBCL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基因重排检测并文献复习.结果 2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15岁和22岁.例1发生于腹腔肠系膜及大网膜,例2发生于前上纵隔.镜下肿瘤细胞肉瘤样生长,交错呈束状排列,间质有明显胶原纤维;肿瘤细胞胞质较少,核呈梭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粗颗粒状.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vimentin、CD45、CD20、CD79a、Pax5和MUM-1弥漫(+),例1 CD5(+),例2CD5(-),而其他抗体2例均(-).IgH基因重排可见较强克隆性重排条带.结论 梭形细胞变异型非特指性DLBCL非常罕见,需要与多种梭形细胞肿瘤鉴别.准确的诊断需要病理形态学观察与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检测相结合,治疗以放、化疗为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病理诊断。方法复习3例NLPH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表型、EBV原位杂交及抗原受体基因重排PCR检测结果。结果 3例NLPHL中,淋巴结结构破坏,淋巴组织呈结节性或结节-弥漫性增生,可见进行转化的生发中心(PTGC),小淋巴细胞背景中散在大型单个核或多分叶核异型肿瘤细胞。免疫组化:3例肿瘤细胞CD20、PAX5、Oct-2和BOB.1均(+);仅1例CD30弱(+);2例bcl-6(+);CD3、CD15和LMP1(-);CD21(+)显示扩大的不规则滤泡树突细胞网。3例EBV原位杂交均(-)。运用激光显微切割收集肿瘤细胞并对其进行抗原受体基因重排PCR检测,2例IgH单克隆性重排(+)(1例为Fr2a,1例为Fr3a),3例TCRγ多克隆性重排。结论 NLPHL是一种罕见的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征的霍奇金淋巴瘤亚型,细致的形态学观察及完善的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淋巴浆细胞淋巴瘤累及骨髓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骨髓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学、免疫固定电泳及Ig基因重排检查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男31例,女20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累及骨髓的异常细胞比例在0.5%~95%不等,肿瘤性淋巴细胞增生模式以结节型为主,其周围及淋巴细胞间常见浆细胞少量增生,肥大细胞较常见,含铁血黄素颗粒多见。62.7%(32/51)为结节性骨髓浸润,29.4%(15/51)为弥漫性骨髓浸润,7.8%(4/51)为间质性骨髓浸润。51例行免疫组织化学,100%(51/51)均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CD20、CD19、PAX-5),21%(11/51)表达CD23,浆细胞比例较低,0.5%~10%不等,限制性表达Ig轻链,70.6%(36/51)表达胞浆型单克隆Ig轻链Kappa; 29.4%(15/51)表达胞浆型单克隆Ig轻链Lambda,Ki-67增殖指数在5%~10%。51例行流式细胞学免疫分型,均可见单克隆小B淋巴细胞及少量单克隆浆细胞。其中23例做了免疫固定电泳,17例是IgM-KAP型...  相似文献   

4.
宫颈淋巴瘤样病变7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子宫颈淋巴瘤样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采用光镜、免疫组化、EBER原位杂交和TCR及IgH基因重排等多项技术对7例宫颈淋巴瘤样病变进行病理分析,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探讨。结果7例患者中5例为育龄期女性,临床表现为接触性出血或不规则阴道出血6例,伴白带增多2例;1例为体检发现。妇检见宫颈1枚或数枚息肉样新生物,常伴宫颈糜烂。光镜示新生物内弥漫性淋巴组织浸润,见多量免疫母细胞或滤泡中心母细胞样细胞,易见核分裂象。致密的大淋巴细胞间常混杂不等量的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免疫组化:CD20常弥漫( ),小淋巴细胞CD3( ),CD30散在或灶性( ),κ与λ阳性无显著差异。6例基因重排未见单克隆条带。6例EBER原位杂交未见阳性表达。随访6例患者均健在。结论子宫颈淋巴瘤样病变是一类伴多量大淋巴细胞且显示活跃核分裂象的淋巴组织高度增生性病变,临床常表现为息肉样新生物,免疫组化及基因重排显示多克隆性表达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骨髓(BM)和外周血(PB)细胞克隆性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分期、疗效及预后判断方面的价值,采用半巢式PCR,对治疗前B-NHL患者BM 46例和PB 38例及治疗缓解后的BM和PB 10例进行了该标志的检测.对照组为非肿瘤或非B细胞来源肿瘤患者的BM或PB共33例.结果显示在B-NHL组,治疗前形态学有瘤细胞侵犯的3例BM及2例PB,克隆性IgHCDR3重排阳性;在形态学未见异常的BM和PB中克隆性IgH重排阳性率分别为65.1%及44.4%,与B-NHL分期及有无全身症状无关.10例病理组织克隆性IgH重排阳性的病人,7例缓解后BM和PB重排转为阴性,处于持续完全缓解状态;2例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BM或PB重排持续阳性者复发;1例移植后10个月BM克隆性IgH重排阳性,仍处于完全缓解.对照组33例中仅1例克隆性IgH重排阳性,本方法的特异性为97%.研究提示,PCR法能早期诊断BM及PB的瘤细胞浸润.临床缓解期BM或PB克隆性IgH重排阳性预示可能近期复发,阴性者可能持续缓解,个别IgH阳性者仍长期生存,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肝假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鉴别诊断与预后特征.方法 对4例肝假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免疫球蛋白重链克隆重排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探讨该肿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 4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38~66岁,中位年龄52岁.2例有慢性肝炎病史(慢性活动性B型和C型肝炎各1例).肿瘤直径1 ~2.5 cm,平均1.75 cm.组织学上,肿瘤由成熟的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可见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上皮样组织细胞和无特征性的淋巴上皮病变,淋巴细胞无明显异型性,可沿肿瘤周、肝门管区浸润.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分析显示,淋巴细胞为多克隆性.术后随访所有病例未见恶性转化.结论 肝假性淋巴瘤为罕见的、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染色和基因重排在肝假性淋巴瘤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CD45RO阳性的B细胞性淋巴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免疫表型异常淋巴瘤的起源。方法 从48例B细胞淋巴瘤中筛选出3例CD45RO、CD20和CD79a( ),CD3(-)的淋巴瘤。采用免疫组化、PCR和基因扫描技术对其免疫表型,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IgH)和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TCR)进行深入研究。结果 3例淋巴瘤均为结外淋巴瘤。1例为滤泡性淋巴瘤,2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PCR和基因扫描显示3例均有IgH克隆性扩增;PCR未显示TCR扩增;高敏感性基因扫描显示低峰值TCR克隆性扩增,提示可能为背景T细胞扩增。结论 CD45RO不是T细胞特异性抗原,CD45RO阳性细胞不能完全等同于T细胞,因此,在研究和临床病理诊断中应选用多种抗体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例宫颈单克隆浆细胞增生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特征、分子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对2例宫颈单克隆浆细胞增生进行临床及影像分析、形态学分析、免疫组化染色和分子检测。结果 病例1,23岁女性,宫颈黏膜上皮下弥漫浸润不同成熟度的浆细胞,可见多核细胞。病例2,37岁女性,宫颈间质内弥漫浸润具有非典型性的浆样分化的细胞。2例患者影像学均未发现宫颈占位,均显示轻链限制性表达和免疫球蛋白克隆性基因重排,均未进行其他特殊治疗,随访无明显不适。结论 宫颈单克隆浆细胞增生是临床罕见的淋巴瘤样病变,常伴轻链限制性表达及免疫球蛋白克隆性基因重排,易被误诊为髓外浆细胞瘤而造成过度治疗。该病预后良好,切除局部病变后随访观察即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细胞病理学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通过胸腔积液诊断浆母细胞淋巴瘤的特点。方法对1例浆母细胞淋巴瘤胸腔积液进行常规细胞学涂片、沉渣包埋、免疫组化染色、基因重排及EBV检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胸腔积液涂片中细胞丰富,由单个散在或松散聚集的细胞组成,细胞大,有一定量的胞质,核浆比明显增高;部分胞质空泡状;核大,单核、双核或多核,圆或卵圆形,部分细胞核形不整,染色质细颗粒状,可见单个或多个核仁。大细胞间可见核偏位的浆细胞样细胞,核分裂易见,可见凋亡小体和易染体巨噬细胞。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38和CD138(+),棕黄色颗粒沉积在细胞膜或部分胞质;MUM-1(+);B细胞标记物CD20、CD79α和PAX-5(-),T细胞标记物CD3、CD4和UCHL(-),CD15、CD30、ALK、calretinin、TTF-1、AE1/AE3和EMA(-)。Ki-67指数为90%。颈部淋巴结活检证实为浆母细胞淋巴瘤。免疫球蛋白Ig重链(IgH)单克隆性基因重排,EBV(-)。结论经胸腔积液诊断浆母细胞淋巴瘤少见,难度高。诊断及鉴别诊断对免疫组化的依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B-NHL临床诊断中IgH基因克隆性重排检测基本方法.方法应用PCR方法,采用IgH FR3A引物,检测了7例B-NHL及4例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石蜡样本中IgH基因重排情况.结果黏膜相关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3例中有2例(2/3),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例中2例(2/2),滤泡淋巴瘤1例中0例(0/1),套细胞淋巴瘤1例中1例(1/1)检测到IgH基因的克隆性重排.总检测率为5/7(71%),4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例病例均为IgH基因的多克隆性重排.结论PCR-FR3A在鉴别淋巴组织肿瘤性或反应性增生和最终确诊B-NHL上是一项有效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