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通过检测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Y705)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正常子宫内膜与子宫腺肌症在位内膜中的定位与表达,探讨p-STAT3(Y705)和VEGF在子宫腺肌症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4例正常子宫内膜和14例子宫腺肌症在位内膜中p-STAT3(Y705)和VEGF的定位和表达情况;Real-time PCR检测正常子宫内膜与子宫腺肌症在位内膜组织中STAT3 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正常子宫内膜与子宫腺肌症在位内膜组织中p-STAT3(Y705)、STAT3和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p-STAT3(Y705)主要在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腺肌症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核中表达,子宫腺肌症在位内膜蛋白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腺肌症在位内膜相应的增殖期和分泌期p-STAT3(Y705)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腺肌症在位内膜中,STAT3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VEGF主要表达在腺上皮细胞中,子宫腺肌症在位内膜蛋白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腺肌症在位内膜相应的增殖期和分泌期VEGF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STAT3(Y705)促进血管生成对子宫腺肌症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2(IL-2)致痫与蛋白酪氨酸激酶(Jak)/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tats)信号转导途径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IL-2致痫大鼠脑内蛋白酪氨酸激酶Jak1的表达变化,及预先应用Jak1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干预后,再用IL-2致病后脑内N-甲基-D天门冬氨酸型受体-1(NMDAR-1)和谷氨酸(Glu)的表达变化.结果侧脑室注射IL-2后大鼠出现明显的癫痫发作,其Jak1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1),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索可部分抑制此效应;Jak1抑制剂植物异黄酮和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可明显抑制IL-2致痫大鼠的癫痫行为,其NMDAR-1和Glu的表达较IL-2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IL-2致癌中,Jak1在其信号转导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解剖科学进展》2015,(6)
目的探讨外源性白细胞介素-10(IL-10)对梗阻性黄疸大鼠Th17细胞相关因子表达及STAT3蛋白活化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S组)、梗阻性黄疸模型组(OJ组)和IL-10干预组(IL-10组)。OJ组建立梗阻性黄疸模型,IL-10组于建模后每天腹腔给予IL-104μg/kg;于术后7d分别分离肠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分别用ELISA和Western-blot检测肠黏膜中IL-17A、TGF-β、IL-23和P-STAT3含量及表达变化。结果 S组肠黏膜完整无损,组织连接完整;OJ组大鼠肠黏膜萎缩,顶端上皮脱落破溃,绒毛稀疏凌乱;IL-10组黏膜略排列规则,上皮连续性良好,绒毛变长。OJ组肠黏膜中IL-17A、TGF-β、IL-23和P-STAT3的含量及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S组(P<0.05),经IL-10干预后,各指标的含量及表达变化均低于OJ组(P<0.05)。结论IL-10对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炎症分子表达和STAT3蛋白的活化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期川崎病IL-6介导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急性期川崎病(KD)患儿64例,感染发热患儿18例,正常同年龄对照42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IL-6刺激前后总蛋白,核蛋白STAT3,pSTAT3的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PBMCs IL-6刺激前后及IL-6R抗体阻断后STAT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急性期KD患儿PBMCs用IL-6刺激前、后总蛋白STAT3,pSTAT3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儿童;核蛋白则为IL-6刺激前KD患儿STAT3,pSTAT3表达与正常儿童无明显差异,IL-6刺激后KD患儿STAT3,pSTAT3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儿童。IL-6刺激前、后KD患儿STAT3 mRNA水平(1.15±0.19,1.74±0.59)均高于感染发热患儿(1.07±0.21,1.45±0.32)及正常儿童(0.56±0.37,1.03±0.51);KD冠脉损伤组(1.19±0.21,1.81±0.47)STAT3 mRNA高于冠脉未损伤组(1.13±0.29,1.73±0.48)。经IL-6R抗体阻断后,KD患儿STAT3 mRNA水平低于IL-6刺激前、后KD患儿及感染发热组(0.99±0.15)。结论:急性期KD患儿体内存在刺激STAT3表达和活化的因素,体外IL-6刺激能增强STAT3的表达和活化并进入细胞核;阻断实验提示IL-6在KD患儿STAT3过度表达、活化中起主导作用,本研究为用IL-6R阻断剂治疗川崎病提供了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目的分析不同分期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患者外周血中人白细胞介(interleukin,IL)-17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同期SS患者46例及健康体检者23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析不同临床病程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IL-17的水平;同HE染色法检测唇腺中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分析不同病理级别患者外周血中IL-17差异.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初发组、复发组、稳定组的IL-17水平升高,差异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125、t=4.317,t=2.916,均P<0.05);稳定组分别与初发组和复发组比较,IL-17水平减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732、t=3.011,均P<0.05);初发组与复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5,P>0.05).Ⅱ级病例的IL-17水平分别与Ⅲ级和Ⅳ级病例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028、t=3.104,P<0.05);而Ⅲ级病例与Ⅳ级病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73,P>0.05).外周血IL-17水平与分级呈正相关性(r=0.887,P<0.05).结论 IL-17在S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对S S患者病情的动态评估具有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对脂多糖(LPS)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促进白细胞介素-17(IL-17)
表达的初步作用机制。方法:小鼠腹腔注射3%巯基乙酸肉汤,3 d 后提取C57BL/6 野生和IRF3 基因敲除小鼠的
腹腔巨噬细胞,培养过夜后添加LPS。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因子IL-17 和白细胞介素-6
(IL-6)的表达;提取细胞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细胞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κB)α、IRF3、磷酸化信号转导子和
转录激活子3(STAT3)的蛋白水平。结果:LPS 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后,IRF3 可显著地促进IL-17 的产生,同
时伴随着IL-6 的产生、IκBα 蛋白的降解及STAT3 的磷酸化。结论:IRF3 可能通过促进IL-6 的产生,间接地激活
STAT3 的磷酸化,进而促进IL-17 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白细胞介素(IL)-17是一类重要的细胞因子,通常认为IL-17主要由Th17细胞分泌,参与机体的适应性免疫应答.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在肺、胃肠黏膜及皮肤等屏障组织中存在多种固有免疫细胞可以分泌IL-17,作为的机体免疫系统第一道防线的重要成员,一方面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迅速感知外来抗原的刺激,趋化募集到损伤部位,不经克隆扩增即可发挥清除病原,参与炎症、应激或者超敏反应的作用.另一方面,分泌IL-17的固有免疫细胞能够与慢性炎症的记忆细胞相互作用,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发挥调节机体免疫稳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12.
为了观察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CORE)对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蛋白3(STAT3)表达的影响,寻找CORE与STAT3相互作用的功能区域。对Huh-7、转染表达CORE的Huh-7和含有全长HCV基因的复制子(Replicon)Huh-7的STAT3及磷酸化STAT3(p-STAT3)表达水平作比较;并对CORE与STAT3进行免疫共沉淀试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结合试验。结果显示,CORE能直接结合并诱导STAT3和p-STAT3表达,不同病毒株CORE及CORE不同功能区域结合STAT3和p-STAT3能力不同,CORE结合于STAT3主要依耐于CORE的N端的1~126氨基酸。因此,CORE与STAT3的相互作用可能是HCV感染又一新的分子致病机制,在引起HCV持续感染和肝细胞癌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6(IL-6)与人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侵袭和迁移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合成IL-6小干扰RNA(si RNA),并转染至MCF-7细胞中。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IL-6 si RNA组。通过MTT实验观察沉默IL-6基因表达对细胞活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采用q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后IL-6表达水平的变化,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法观察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IL-6 si RNA的MCF-7细胞中IL-6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 0. 05)。沉默IL-6表达显著抑制MCF-7细胞的活力(P 0. 05),并降低其侵袭和迁移能力(P 0. 05),显著抑制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P 0. 05),细胞中STAT3无明显变化,p-STAT3、MMP-2和MMP-9的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 0. 05)。结论:沉默IL-6表达可能通过抑制EMT,并降低STAT3的磷酸化水平进而抑制MMP-2和MMP-9的分泌,从而减弱乳腺癌MCF-7细胞的活力,并降低其侵袭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5.
16.
哮喘大鼠模型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6在气道上皮细胞表达增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哮喘大鼠肺组织中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6(STAT6)的活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哮喘组,后者根据末次激发后处死时相不同分成0、3、8、24、72、120和144 h组。采用透射电镜、细胞计数、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等,分别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EOS)数量及STAT6蛋白表达。结果①哮喘组肺组织EOS炎性浸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②哮喘组STAT6蛋白主要在气道上皮细胞表达;③3 h时STAT6即开始明显升高,24 h达到峰值,其后有所下降;④STAT6蛋白表达的变化与BALF中EOS绝对值及EOS%的动态变化均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哮喘大鼠气道上皮细胞存在STAT6的持续活化及过度表达,并与EOS的生成密切相关,提示STAT6的活化在哮喘气道炎症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6(STAT6)及其mRNA在哮喘大鼠气道炎症中的作用。 方法: 20只二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和哮喘组。以卵清白蛋白(OVA) 致敏激发法复制大鼠哮喘模型,每只大鼠左肺留取肺组织,右肺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并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对BALF进行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和分类计数;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andwich ELISA)法测定BALF和血清中IL-4浓度;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测定STAT6蛋白和STAT6 mRNA的表达情况。 结果: (1) BALF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的浓度哮喘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2)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显示,哮喘组支气管STAT6蛋白和STAT6 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其主要表达细胞是上皮细胞;(3)支气管上皮细胞STAT6蛋白及其mRNA含量分别与BALF中的IL-4浓度、EOS绝对值呈非常显著正相关。 结论: 哮喘大鼠STAT6蛋白和mRNA高表达,上皮细胞是其主要表达细胞,并与IL-4浓度、EOS募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