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胚胎骨骼染色透明标本是在保持胚胎外形完整的情况下,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处理,使其折光指数与透明剂的相近,以显示胚胎骨骼的特征。本文就胚胎骨骼染色透明标本制作方法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背景:附子为毛莨科乌头子根的加工品,具有温肾回阳,回阳救逆和温里散寒之功效。研究发现其具有明显的强心、降压、扩张血管、镇痛、抗炎及毒性等作用。目的:观察附子水煎剂对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家兔离体主动脉平滑肌标本,以去甲肾上腺素(10-6 mol/L)预收缩主动脉后给予0.5,1.0,2.0,4.0,8.0 g/L附子水煎剂观察其张力变化。然后将不同浓度的附子水煎剂干预的家兔离体主动脉平滑肌加入去除血管内皮、给予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      (1×10-4 mol/L)、甲烯蓝(1×10-5 mol/L)、环氧酶抑制剂吲哚美辛(1×10-5 mol/L)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1×10-5 mol/L),探讨它们对血管张力变化的影响。结果与结论:附子水煎剂对血管环静息张力无明显影响,但不同剂量的附子水煎剂可使10-6 mol/L 去甲肾上腺素预收缩血管产生明显舒张。去除血管内皮、给予左旋硝基精氨酸或给予甲烯蓝可减弱附子水煎剂对血管的舒张作用,但吲哚美辛和普萘洛尔对此无影响。另外,4 g/L附子水煎剂对无内皮细胞血管环去甲肾上腺素和KCl的量效收缩反应无明显影响。提示附子对主动脉的舒张作用是内皮依赖性,与内皮细胞释放的一氧化氮有关,而与平滑肌细胞膜上的受体依赖性Ca2+通道和电压依赖性Ca2+无关。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保持标本外形完整的基础上显示出胎儿的动脉血液供应.方法 先用铸型技术向胎儿动脉血管内灌注填充剂,再用化学和物理方法,使标本软组织的折光率与透明剂的折光率接近,从而达到软组织透光,胎儿动脉血管可见的目的.结果 制成的标本软组织呈玻璃样透明,从而使内部的动脉血管清晰可见.结论 在胎儿外形完整的情况下,可有效观察其内部动脉血管的形态、走行以及胎儿骨骼、肌肉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4.
人体血管三维可视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用羧甲基纤维素-氧化铅作填充剂的灌注技术在血管造影及血管的三维可视化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羧甲基纤维素作为氧化铅造影剂的载体,配制成羧甲基纤维素-氧化铅填充剂,选择人体新鲜标本,进行全身动脉灌注,然后进行普通X线摄片和CT扫描。结果:标本经X线扫描可得到清晰的动脉成像。以0·625mm层距行CT连续扫描显示:动脉及大分支显影均匀,血管影像无"毛刺"、"空泡"等现象。利用Mimics 10·01获得非常清晰的血管三维重建图像,边缘光滑、层次分明。结论:以羧甲基纤维素-氧化铅作填充剂的灌注技术可使X线摄影和CT扫描在标本上获得高质量的血管影像。此法简便易行,可为标本血管三维重建提供理想技术支持基础。  相似文献   

5.
介绍一种改进的骨内血管透明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内血管的透明标本往往显示不佳。我们在进行手舟骨血供研究时,为了较好地显示舟骨内血管构筑,经过摸索,改进了透明法,获得了显示比较完美的骨内血管透明标本。现介绍如下:透明主要是利用一些化学药品或物理方法处理机体组织,使其折光率与透明剂近似。以便与所需要显示并已进行染色的结构区别。  相似文献   

6.
孙帅  赖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28):5196-5199
背景:寻找替代二甲苯的透明剂,是避免二甲苯中毒的惟一方法。既往使用松节油、TO透明剂、 Hisboelear和Solvent CNP30等用做透明剂,终因发挥性不好,溶蜡能力差,刺激性气味强烈,资源有限,价格昂贵,酸价太高或抗氧化能力等指标不理想,未能在制片上完全取代二甲苯。 目的:探讨Y透明剂用作病理组织石蜡切片透明剂的可行性。 方法:取大鼠肠、睾丸、肺、肾脏不同类型组织及临床肝、网膜、脾、肺、肾、皮肤、子宫刮宫物、胎盘、脾或血栓物多种组织做标本,经过组织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脱蜡、贴片及烤片等步骤,分别用Y透明剂和二甲苯制作组织切片。 结果与结论:用Y透明剂制作的组织切片,透明效果优于二甲苯。使用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及特殊染色法的染色效果与常规制片无明显差异。结果可见无毒新型Y透明剂可以完全替代二甲苯用于病理制片。  相似文献   

7.
背景: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增殖在肝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临床广泛应用的生长抑素衍生物奥曲肽有多种生物学效应,但它对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增殖及凋亡有何影响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奥曲肽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实验选用肝星状细胞株HSC-T6的传代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浓度(1×10-2,1×10-3,1×10-4,1×10-5,1×10-6,0 mmol/L)奥曲肽干预24,48,72 h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TUNEL凋亡检测试剂盒荧光显微镜方法检测不同浓度(0,1×10-5,1×10-2 mmol/L)奥曲肽干预24 h对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奥曲肽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对培养的肝星状细胞增殖抑制越明显,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奥曲肽对培养的肝星状细胞凋亡随奥曲肽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果可见奥曲肽对培养的肝星状细胞增殖抑制呈浓度 (0~10-2 mmol/L)和时间(24,48,72 h)依赖性,并能诱发其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放射造影术,建立皮瓣血管的三维可视化数字解剖模型。方法应用乳胶-羧甲基纤维素混合填充剂作为氧化铅造影剂的载体;配制成乳胶、羧甲基纤维素-氧化铅填充剂,选择人体新鲜标本,进行全身动脉灌注,然后进行普通X线摄片和CT扫描。结果标本造影扫描可得到清晰的动脉成像。以0.5 mm层距行CT连续扫描显示:动脉及细小分支显影均匀,利用Mimics 10.01获得非常清晰的皮瓣血管三维重建图像,边缘光滑、层次分明。该模型能进行任意方位的旋转,并以多彩色的形式表现,能清晰地显示出各个方位的解剖结构。结论以乳胶、羧甲基纤维素-氧化铅作填充剂的灌注技术可使X线摄影和CT扫描在标本上获得高质量的皮瓣血管影像。此法简便易行,可为标本血管三维重建提供理想技术支持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白杨素(chrysin)对离体大鼠主动脉肌源性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分离SD大鼠主动脉,采用离体血管环灌流装置观察chrysin对血管环的基础张力及对60 mmol/L KCl预收缩血管的舒张作用,并结合不同抑制剂处理,探讨其作用于血管环的可能机制。结果: Chrysin(10-6 mol/L、3×10-6 mol/L、10-5 mol/L、3×10-5 mol/L和10-4 mol/L)对基础状态血管无明显影响,但对60 mmol/L KCl预收缩的血管环具有浓度依赖性舒张作用,并且去内皮组舒张作用弱于内皮完整组(P<0.05)。NOS抑制剂L-NAME(10-4 mol/L)处理血管后,chrysin的舒张血管作用部分被抑制(P<0.05),COX抑制剂吲哚美辛(10-5 mol/L)处理血管后无明显抑制作用。钾通道阻滞剂4-氨基吡啶(10-3 mol/L)、氯化钡(10-4 mol/L)、格列苯脲(10-5 mol/L)和四乙胺(10-3 mol/L)预孵后,chrysin舒张血管作用均被部分抑制(P<0.05)。Chrysin(10-6 mol/L、10-5 mol/L和10-4 mol/L)可浓度依赖性抑制2.5 mmol/L CaCl2引起的主动脉收缩。结论: Chrysin能够浓度依赖性舒张大鼠主动脉,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一氧化氮释放、激活4种K+通道及减少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姚友生  任国良  姜华东 《解剖学杂志》2006,29(3):376-376,F0002
随着移植外科、骨科及手外科的迅速发展,了解腕骨血供的一般规律,变得日益重要(如手舟骨骨折不愈合以及手舟骨、月骨发生缺血性坏死)。我们在肘部肱动脉分别灌注硫酸钡墨汁悬液与墨汁明胶溶液,经固定、解剖、脱钙、漂白、脱水和透明后制成腕骨骨内动脉的透明标本[1],可清晰地观察骨内动脉的走行和分布的情况。为基础和临床医学提供形态学资料。1材料和方法1·1血管填充剂配方根据制作标本的用途,可配制两种填充剂:(1)硫酸钡墨汁悬液:硫酸钡300 g、枸橼酸钠3·75 g、羧甲基纤维素钠3·75 g、硝酸苯汞10 mg、蒸馏水380 ml、碳素墨汁70 ml(先将…  相似文献   

11.
背景:近年来脂肪源性基质细胞成为研究与应用的热点之一,但前列腺素E1对脂肪源性基质细胞增殖的作用影响尚未见报道。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对人类脂肪源性基质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方法:从人正常脂肪组织分离培养脂肪源性基质细胞,用5种不同浓度的前列腺素E1处理培养的细胞,其中3×10-6,6×10-6,9×10-6,12×10-6 mol/L作为实验组,0×10-6 mol/L作为对照组,观察经不同浓度前列腺素E1处理后细胞的增殖情况。 结果与结论:不同浓度实验组的细胞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各实验组内相比,细胞数量增殖无显著性差异(P  > 0.05)。提示前列腺素E1具有促进脂肪源性基质细胞的增殖作用,且前列腺素E1的影响效果无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背景: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作为一种新型抗菌植骨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植入物需与人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目的:观察数字化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的抗菌性及生物相容性。 方法:将珊瑚羟基磷灰石粉末浸泡于不同浓度的硝酸银溶液,制备出不同含银量的载银羟基磷灰石,再将其与聚乳酸混合,并通过选择性激光烧结快速成形制备出具有特殊形状的数字化载银抗菌人工骨材料。 结果与结论: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珊瑚羟基磷灰石浸泡于10-2,10-3,10-4,10-5 mol/L AgNO3中制备的载银人工骨中Ag+的含量分别为2.31×10-1%,3.18×10-2%,6.75×10-3%,6.05×10-4%。体外抑菌圈实验表明浸泡10-2 mol/L AgNO3中制备的载银人工骨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3.00±1.52)mm 及(12.30±1.65)mm;浸泡10-3 mol/L AgNO3中制备的载银人工骨材料分别为(11.50±0.73) mm及(11.00±0.46) mm。浸泡10-4,10-5 mol/L AgNO3载银人工骨材料对两种细菌均无抑菌圈产生。细胞毒性试验结果表明100%浸泡10-2,10-3,10-4,10-5 mol/L AgNO3的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的细胞毒性分别为3级、1级、0级、0级。急性全身毒性试验表明浸泡10-3 mol/L AgNO3中的人工骨浸提液对小鼠无明显的急性毒性反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浸泡10-3 mol/L AgNO3中的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有明显抗菌作用,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在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及糖皮质激素诱导亮氨酸拉链(GILZ)蛋白表达调节方面的作用。方法:形态观察3T3-L1细胞分化过程,不同浓度吡格列酮(1×10~(-4)mmol/L~1×10~(-2)mmol/L)处理细胞48 h,然后于分化的第2、4、6天用油红O染色测定细胞甘油三酯相对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过氧化物增殖活化受体(PPAR)γ2和脂蛋白酶(LPL)的mRNA表达。不同浓度药物处理细胞48 h后,Western blot检测GILZ蛋白表达。结果:油红O法显示甘油三酯相对含量随药物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与对照组比,1×10~(-3)mmol/L和1×10~(-2)mmol/L组甘油三酯含量显著性增加(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PPARγ2、LPL的mRNA表达也是随着药物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与对照组比,吡格列酮高于1×10~(-3)mmol/L浓度时,PPARγ2、LPL的mRNA表达显著性增加(P0.01)。Western blot显示GILZ蛋白表达随着药物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结论:吡格列酮可下调GILZ表达,上调PPARγ2及下游LPL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常规MRI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中表观扩散系数(ADC)在低、高级别脑膜瘤的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2019年8月68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9例、女39例,年龄24~78(48.62±10.28)岁。其中WHOⅠ级脑膜瘤52例(低级别组),WHO Ⅱ级12例、WHO Ⅲ级4例(高级别组)。患者术前均行常规MRI结合DWI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MRI征象以及DWI特点;比较两组患者脑膜瘤实质和瘤周水肿部位ADC值以及肿瘤实质与对侧脑白质的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利用ROC曲线分析最佳rADC值对低、高级别脑膜瘤的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高级别组脑膜瘤边缘不规整、强化不均匀、边缘水肿区、脑膜尾征和囊变、坏死、钙化区等影像学征象发生率明显高于低级别组脑膜瘤,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52例低级别组脑膜瘤中,有38例DWI、ADC均呈等信号,14例DWI呈稍高信号、ADC呈稍低信号;16例高级别组脑膜瘤实质部分DWI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而囊变、出血坏死、钙化区呈高信号。低级别组、高级别组脑膜瘤肿瘤实质部分 ADC值分别为(0.94±0.14)×10-3、(0.73±0.11)×10-3 mm2/s,rADC值分别为(1.16±0.18)×10-3、(0.95±0.14)×10-3 mm2/s,低级别组脑膜瘤实质部分ADC和rADC值均明显高于高级别组脑膜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91、4.277, P值均<0.01);低级别组、高级别组脑膜瘤的瘤周水肿区域ADC分别为(1.82±0.19)×10-3、(1.88±0.21)×10-3 mm2/s,rADC值分别为(2.29±0.24)×10-3、(2.38±0.29)×10-3 mm2/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以rADC值诊断低级别组、高级别组脑膜瘤的最佳临界点为1.035×10-3 mm2/s,其灵敏度为88.5%,特异度为87.5%。结论 常规MRI结合DWI中ADC值的测量对低、高级别脑膜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深部核团MR弥散张量成像(DTI)在帕金森病(PD)不同运动亚型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0月—2019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47例PD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按照统一PD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 Ⅲ)运动功能评分,将47例PD患者分为震颤为主型(TD)组30例和非...  相似文献   

16.
背景:呼出一氧化氮测定可直接反映气道炎症,且具有无创、可重复性好、快速、患者依存性好等优点。 目的:调查健康正常人呼出一氧化氮正常值。 方法:使用瑞典尼尔斯(NIOX)《呼出一氧化氮测定系统》测定101名不同年龄段健康正常人呼出一氧化氮值,并测定肺通气功能及过敏原IgE。 结果与结论:101名健康正常人呼出一氧化氮值(5-58)×10-9,均值为18.119×10-9,正常范围为(7.674-28.564)×10-9;女性呼出一氧化氮值较男性低,51名女性均值为14.901×10-9,50名男性均值为21.400×10-9;呼出一氧化氮值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其中20-29岁及60-80岁两个阶段均值低于18.119×10-9,40-59年龄段均值最高,为21.3×10-9。性别及身高与呼出一氧化氮值存在明显相关性。表明本中心调查的101名健康正常人呼出一氧化氮值稍高于国际参考值,与性别、身高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背景:目前,复方中药、单味中药在体内降糖作用及其降糖机制研究较多,但体外尤其是中药单体成分对胰岛素抵抗细胞有何影响尚不清楚。 目的:体外建立人肝癌细胞(HepG2)胰岛素抵抗模型,并初步筛选可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中药有效成分。 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对HepG2细胞进行不同时间的诱导,通过MTT法对细胞活性评价及葡萄糖氧化酶法对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测定,明确建立稳定的HepG2胰岛素抵抗模型的胰岛素诱导浓度及诱导时间。模型建立后,应用不同浓度的齐墩果酸、药根碱、阿魏酸、大黄酸、马钱苷、葛根素、大豆苷分别作用于胰岛素抵抗细胞24 h,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分别观察不同浓度的上述中药成分对胰岛素抵抗模型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的影响,MTT法对各组细胞活性进行评价。 结果与结论:HepG2细胞在10-6  mol/L浓度的胰岛素中作用24 h,葡萄糖消耗量明显减少(P < 0.01),说明实验成功诱导出稳定人肝癌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10-5 mol/L浓度胰岛素组的胰岛素抵抗更明显(P < 0.01)。各时间点10-5 mol/L浓度胰岛素作用的细胞成活率逐渐降低,死亡细胞增多(P < 0.05)。齐墩果酸、药根碱、阿魏酸、大黄酸、马钱苷、葛根素、大豆苷均有改善细胞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其中,质量浓度2×10-1 g/L药根碱、大黄酸、葛根素和齐墩果酸,2×10-5 g/L马钱苷和阿魏酸对改善人肝癌细胞胰岛素抵抗效果较好(P < 0.0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T_1R)通路通过激活蛋白磷酸酶2 A(protein phosphatase 2 A,PP2 A)导致大鼠肠系膜动脉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 NOS)磷酸化水平下调的机制。方法:采用体重160~180 g成年雄性SD大鼠90只,在无菌条件下分离大鼠肠系膜动脉。首先明确AngⅡ下调大鼠肠系膜动脉中e NOS(Ser1177)磷酸化的效应,将肠系膜动脉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trol)组和AngⅡ组,AngⅡ组用浓度为1×10~(-7)mol/L、1×10~(-6)mol/L和1×10~(-5)mol/L AngⅡ分别孵育离体大鼠肠系膜动脉血管6 h、12 h和24 h;然后进一步探讨AngⅡ使eNOS(Ser1177)发生磷酸化下调的分子机制,将肠系膜动脉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trol)组、AngⅡ组和坎地沙坦(candesartan,CAN;AT_1R特异性抑制剂)+AngⅡ组(用1×10~(-5)mol/L CAN预处理大鼠肠系膜动脉血管1 h后,再用1×10~(-7)mol/L AngⅡ继续孵育12 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肠系膜动脉中eNOS蛋白表达和eNOS(Ser1177)磷酸化水平,以及PP2Ac的蛋白表达、PP2Ac(Tyr307)磷酸化水平和PP2A内源性抑制蛋白I~2~(PP2A)的表达水平,并用PP2A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大鼠肠系膜动脉PP2A活性变化。结果:(1)与control组比较,AngⅡ孵育离体大鼠肠系膜动脉血管6 h、12 h和24 h后,eNOS(Ser1177)磷酸化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12 h组和24 h组eNOS(Ser1177)磷酸化水平下降均出现明显浓度依赖性,但不同浓度组间eNOS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2)与control组比较,1×10~(-7)mol/L AngⅡ孵育肠系膜动脉血管12 h后,eNOS(Ser1177)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CAN预处理可明显上调eNOS(Ser1177)磷酸化水平(P0.05),且各组间eNOS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3)与control组比较,1×10~(-7)mol/L AngⅡ孵育肠系膜动脉血管12 h后,PP2Ac(Tyr307)磷酸化水平和I_2~(PP2A)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CAN预处理可使PP2Ac(Tyr307)磷酸化水平和IPP2A2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但各组间PP2Ac蛋白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4)与control组比较,1×10~(-7)mol/L AngⅡ孵育肠系膜动脉血管12 h后,PP2A活性增高(P0.05);CAN预处理可明显抑制AngⅡ对PP2A的激活作用(P0.05)。结论:AngⅡ可通过AT1R通路激活PP2A,从而介导大鼠肠系膜动脉eNOS(Ser1177)磷酸化水平下调,其分子机制可能与PP2Ac(Tyr307)磷酸化水平和PP2A内源性抑制蛋白I_2~(PP2A)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9.
背景:地塞米松以增加细胞周期时间的方法提高细胞凋亡来减少成骨细胞和骨细胞的数量。蛋白激酶C是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的一种,与细胞凋亡有关已有相关文献报道。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诱导成骨细胞凋亡在蛋白激酶C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方向的机制。 方法:取胎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分为塞米松模型组、佛波醇组和星型胞菌素组。地塞米松模型组加入1×10-6 mol/L地塞米松,佛波醇组加入1×10-6 mol/L地塞米松和1×10-7 mol/L佛波醇,星型胞菌素组加入1×10-6 mol/L地塞米松和1×10-7 mol/L星型胞菌素,观察不同干预组细胞的增殖或抑制,并对细胞膜及细胞质中蛋白激酶C含量的变化进行检测。 结果与结论:地塞米松可明显的诱导凋亡,加入佛波醇后凋亡明显增加,加入星形孢菌素后凋亡明显减少。加入地塞米松后胞浆的蛋白激酶C明显减少,包膜明显增加。加入地塞米松不同时间,胞浆和胞膜的蛋白激酶C变化在30 min最明显。说明地塞米松诱导成骨细胞凋亡的机制与蛋白激酶C有关,地塞米松为蛋白激酶C激动剂。细胞受到刺激后,胞浆的蛋白激酶C转移至包膜,胞浆中的蛋白激酶C量减少,包膜中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