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在腺样囊性癌(ACC)中的表达和相关性,并探讨它们在腺样囊性癌侵袭和转移生物学行为的机理。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腺样囊性癌、13例多形性腺瘤和10例正常唾液腺组织中HIF-1α、VEGF的表达和MVD计数。结果HIF-1α、VEGF、MVD计数在正常唾液腺组织、多形性腺瘤、ACC中依次增加,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CC中MVD计数随着HIF-1α、VEGF表达的增强而升高(P〈0.05) ACC中HIF-1α、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69,(P〈0.001)。结论HIF-1α、VEGF、MVD在ACC中的表达有相关性,HIF-1α通过影响肿瘤血管的生成,使ACC具有相应的侵袭和转移的生物学行为,HIF-1α、VEGF、MVD可以作为判断ACC侵袭、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夏荣辉  王丽珍  顾挺  张莺  钱佳骏  薛俊青  田臻  李江 《江苏医药》2021,47(3):230-233,封3
目的 探讨β连环素(β-catenin)和Ki-67表达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ACC)和基底细胞腺癌(BCAC)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唾液腺ACC患者(A组)和32例BCAC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组织病理学特征.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并比较两组β-catenin和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 A组...  相似文献   

3.
iNOS及VEGF在人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人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探讨两者与人涎腺腺样囊性癌血管生成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选取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颌面外科自2000—03~2007—08确诊的15例腺样囊性癌病例,以10例瘤旁正常涎腺组织做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检测每例病例中的iNOS和VEGF的表达,并对上述指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NOS和VEGF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组织,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因子之间的相互表达呈正相关。两种因子在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类密切相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部位以及组织类型均无关。结论:iNOS和VEGF与涎腺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有密切关系,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而表达增强。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组织类型均无关。  相似文献   

4.
李萍  宋琦 《贵州医药》2002,26(10):878-879
目的:研究层粘连蛋白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腺样囊性癌的某些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用超敏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1例涎腺腺样囊性癌层粘连蛋白的表达。结果:腺样囊性癌组织分型与层粘连蛋白的表达。结果:腺样囊性癌组织分型与层粘连蛋白的表达密切相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层粘连蛋白的表达可作为腺样囊性癌组织分化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5.
李萍  杨志刚  文国容  魏丹  宋琦 《贵州医药》2010,34(2):114-116
目的体外观察茶多酚对人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细胞株(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cell clones highly metastatic to thelung,ACC—M)增殖、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1)采用MTT比色实验法观察茶多酚对ACC—M细胞增殖的影响;(2)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不同浓度茶多酚对ACC—M细胞中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1)茶多酚对ACC—M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明显(P〈0.05);(2)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加入不同浓度茶多酚后,PCNA表达降低(P〈0.05),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更为明显。结论荼多酚抑制ACC—M细胞增殖与影响PC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涎腺恶性肿瘤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例涎腺腺样囊性癌及10例正常涎腺组织中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涎腺腺样囊性癌中COX--2表达阳性率为80%,并且随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增加(P〈0.05)。结论:COX--2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及恶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刘浩  俞光岩 《天津医药》2008,36(4):283-285
目的:观察泰素(Taxol)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远处转移的作用及其对肺转移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涎腺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细胞株(ACC-M)裸鼠肺转移模型观察泰素体内抗转移效果,免疫组化法检测转移灶肿瘤细胞VEGF和MMP-9的表达.结果:对照组与Taxol治疗组相比,2组之间瘤结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xol治疗组VEGF及MMP-9表达明显弱于对照组(P<0.05).结论:泰素对涎腺腺样囊性癌肺转移有较好的抑制效果,这可能与其抑制血管生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C-MET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MET与腺样囊性癌的关系及相关性,为临床的转移趋势、预后判断和术后的随诊监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和10例正常涎腺组织中C-MET的表达.结果:C-MET主要表达于细胞浆,在3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C-MET阳性表达率为66.7% (23/31),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组织(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MET蛋白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组织学分型,转移、侵润和复发有关(P<0.05).结论:C-MET在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组织,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杨震  孟昭业 《江苏医药》1998,24(3):218-218
诞腺恶性肿瘤因其病理类型、生长部位、侵犯范围及治疗方法不同,预后差异很大。我科1978年1月~1995年12月收治106例诞腺恶性肿瘤,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06例中男66例,女40例。年龄1.5~75岁,平均49.6岁。发现肿瘤到就诊时间2天~30年,平均2年。全部病例病理确诊,其中粘液表皮癌24例,腺样囊性癌22例,恶性混合瘤16例,恶性淋巴瘤12例,腺泡细胞癌9例,乳头状囊腺癌、转移癌、腺癌、恶性肌上皮瘤各4例,上皮一肌上皮癌3例,鳞癌2例,恶性腺淋巴瘤、恶性嗜酸性腺癌各1例。除转移性癌和外院术后转我院者外,可分期70例…  相似文献   

10.
柯学平  姚瑶  颜廷元  张瑞  袁春平  杨建荣 《江苏医药》2013,39(3):282-284,373
目的 探讨p27及皮层肌动蛋白与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神经侵袭的相关性.方法 SACC患者22例分为神经侵袭组(12例)和无神经侵袭组(10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两组p27和皮层肌动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神经侵袭组p27的阳性表达低于无神经侵袭组(P<0.05).神经侵袭组皮层肌动蛋白的阳性表达高于无神经侵袭组(P<0.05).SACC病理分级与其有无神经侵袭显著相关(P<0.05).结论 p27及皮层肌动蛋白可能成为涎腺腺样囊性癌神经侵犯的标志物和治疗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11.
何巍  赵红宇 《医药论坛杂志》2003,24(19):19-20,68
目的 探讨p5 3基因在涎腺良、恶性肿瘤的表达及其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 2 0例多形怀腺瘤 (pleomorphicadenoma ,PA)、12例腺淋巴瘤 (adenolyphoma ,AL)、19例恶性多形性腺瘤 (malignantpleomorphicadenoma ,MPA)和 2 5例腺样囊性癌 (adenoidcarcinoma ,ACC)中突变p5 3基因的表达产物p5 3蛋白。 结果 p5 3蛋白在两种恶性涎腺肿瘤中的检出率 (5 0 .0 % )显著高于在两种良性涎腺肿瘤中的检出率 (6 .3% ) (P <0 .0 5 ) ;在MPA中的检出率 (5 2 .6 % )显著高于在PA中的检出率 (10 .0 % ) (P <0 .0 5 ) ;晚期恶性涎腺肿瘤 (TNM分型为Ⅲ -Ⅳ期 )的p5 3检出率 (78.9% )显著高于早期恶性涎腺肿瘤 (TNM分期为 :Ⅰ -Ⅱ期 )的检出率 (2 8.0 % ) (P <0 .0 5 )。 结论 p5 3基因在PA恶变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p5 3蛋白检测可作为判断涎腺恶性肿瘤临床分期和估计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张果  项峰  安峰  赵秀芳  刘博  李坤 《天津医药》2012,40(6):563-565,641
摘要 目的:探讨STAT3和VEGF蛋白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SA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涎腺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参数、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SACC和15例正常腮腺组织中STAT3、VEGF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结果:1.在SACC组织中STAT3及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33/50)、72%(36/50),在正常腮腺组织中STAT3及VEGF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7%(1/15)、20%(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STAT3、VEGF蛋白表达与SACC临床病理分型、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无关(P>0.05); 3.STAT3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305.P<0.05)。结论 :STAT3可能通过上调VEGF表达,促进SACC中新生血管的形成,STAT3可能会成为SACC的抗血管生成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3.
李威  曹经一  曹茜 《中国医药》2011,6(3):314-315
目的 探讨小涎腺腺泡细胞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对1例腺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结合国内外已发表有关腺泡细胞癌临床和治疗特点的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1例81岁男性患者主诉上唇肿物3年.患者3年前发现上唇黏膜长一肿物,约黄豆粒大小,无疼痛等自觉症状,未进行治疗,就诊时肿物渐增大1个月,影响上唇运动及美观就诊前1周,肿物曾自行破溃,流出血性分泌物前来就诊.入院后局麻下行上唇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为上唇腺泡细胞癌,局部侵犯表皮形成溃疡,未见明确脉管及神经侵犯,肿瘤未侵犯基底部横纹肌组织.结论 唇腺泡细胞癌临床极少见,术前应注意与基底细胞腺瘤和多形性腺瘤鉴别.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cinic cell carcinoma and to discuss it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Methods Acinic cell carcinoma (ACC) diagnosed in beijing chaoyang Hospital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 literature published was reviewed. Results ACC is a slow growing,low-grade malignancy of the salivary glands. Most cases occur in the parotid, but a few cases affecting the minor salivary glands have also been described, cases reported in the palate glands were more than in the labial glands. Generally think that ACC can occur at any age, but most cases occur in the elderly people and show a female predilection. The clinical feature of ACC were observed as following:indolent tumor, slow growing, long course of disease,like pleomorphic adenoma, lymp node metastasis was rare. Conclusion ACC in the labial glands is extremely rare. It's should be identified with basal cell adenoma and pleomorphic adenoma.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uPA、PAI-1在大肠癌中的蛋白表达及其与大肠癌侵袭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大肠癌、19例大肠腺瘤、11例正常大肠黏膜标本中uPA和PAI-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uPA和PAI-1蛋白在大肠癌组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和腺瘤组,并与大肠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5)。uPA与PAI-1在大肠癌中的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uPA、PAI-1的共同表达是大肠癌的特征之一,二者的高表达可能预示着大肠癌组织学分化较差、存在侵袭、转移和较差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涎腺肿瘤的超声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1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并手术确诊为大涎腺肿瘤的72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超声检查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大涎腺肿瘤经手术病理证实,多形性腺瘤43例,囊腺淋巴瘤(Warthin瘤)21例,嗜酸性腺瘤1例,基底细胞腺瘤1例,黏液表皮样癌3例,多形性腺瘤恶变2例,淋巴上皮癌1例。误诊9例,误诊率为12.5%。大涎腺肿瘤超声声像图表现各异,不容易区别具体病理类型,一般良性表现为形态规则、包膜完整、边界清晰,且容易与周围组织区别,偶尔出现血流信号,而恶性肿瘤一般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呈浸润性生长,内部血流信号清晰或出现多点血流信号。结论超声检查对于大涎腺良恶性肿瘤可以做出初步诊断判定,可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从而对临床治疗方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涎腺腺样囊性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琦  李萍  雷劲 《贵州医药》2004,28(2):112-113
目的 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4例涎腺腺样囊性癌VEGF的表达。结果 VEGF表达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与发病部位、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VEGF的表达可作为判断涎腺腺样囊性癌生物学行为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