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类血小板抗原1~5,15(HPA-1~5,15)基因多态性与贵阳市汉族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 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5例(DPN组),不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24例(非DPN组),健康体检者100例(对照组)。采用酚/氯仿方法提取DNA,用多聚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方法进行基因组分型。结果 DPN组、非DPN组的HPA-1aa、2aa、3aa型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DPN组与非DPN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DPN组、非DPN组的HPA-1a、2a、3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DPN组与非DPN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HPA-4、5、15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在对照组、DPN组与非DPN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HPA-1~5,15基因多态性与贵阳市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2.
杨青青  李全民 《中国医药》2013,8(6):876-87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可导致糖尿病足、溃疡、感染和截肢的发生.研究显示,30%~ 5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有DPN[1].随着对DPN的日趋重视,一些新的诊断技术也不断涌现,本研究主要就DPN的筛查与诊断进展及治疗作一综述. 1 DPN的筛查及诊断 1.1 DPN的临床评分系统 1.1.1神经缺陷评分(NDS)系统 NDS系统用来评估神经病变的体征,是为一般神经病变设计,并非专门用于DPN.该方法主要根据双侧踝反射、大拇趾振动觉、温度觉、针刺觉评分,最高分为10分,能较好地预测糖尿病患者足溃疡及周围神经病变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研究表明,评分≥6分者无症状足溃疡的发生风险增加[2],该评分可用于预测糖尿病患者足溃疡及周围神经病变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与下肢血管病变(LEVD)是否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78例和非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DM组)42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及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根据下肢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DPN组的年龄、糖尿病病程、FBG、HbA1c、LEVD评分较DM组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MI、SBP、DBP在2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患者LEVD暴露发生DPN的危险性是无LEVD暴露患者的7.4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PN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病程、HbAlc、LEVD评分;2型糖尿病患者LEVD评分增高发生DPN的危险性增高,当LEVD评分>0时,发生DPN的危险性是无LEVD患者的7.4倍。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现就我院收治108例DPN患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氢化麦角碱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有较好的疗效.为观察氢化麦角碱注射液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将临床确诊的DPN患者60例,其中36例采用氢化麦角碱注射液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相似文献   

6.
硫辛酸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DPN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疼痛、麻木、发凉、感觉异常等,临床发病率较高,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DPN的发病率高达60%~90%,而由DPN所致的糖尿病足的截肢率则高达80%,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我们采用硫辛酸与甲钴胺联用治疗DPN,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的慢性合并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发病最早,其中以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年龄和病程进展更易出现DPN,经神经生理检测,其患病率高达90%以上[1],目前还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对38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了观察,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采用高压氧(HBO)治疗,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背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慢性并发症之一,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发现,超过11%的患者在糖尿病确诊的同时就已经存在明显的DPN。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也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根据其不同的临床表现与症状,可将其分为局部病灶性以及弥漫性的神经受累。有国内报道中指出,糖尿病患者中存在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不低于50%。其致残率较高,在美国,每10 min即有1例截肢患者,而由该病导致的截肢超过80%,疾病的严重后果,不仅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对其家庭及社会关系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早期对其采取相关的护理健康教育干预是很有必要的。目的通过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提供护理教育干预,以提高其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效果,以达到预防和控制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方法采用分组法,对32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组,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的患者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和甲钴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疗效及成本比较。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和甲钴铵注射液。观察两种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费用。结果两种药物均可改善血液循环,改善缺血、缺氧,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列地尔和甲钴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明显,而甲钴铵比前列地尔更经济。  相似文献   

10.
谢文娅  杜飞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3):2051-205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球糖尿病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超过50%的糖尿病患者有糖尿病神经病变。慢性DPN常是隐匿、渐进的过程。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40例DPN患者进行治疗与观察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并发症,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本研究使用丹红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以观察其疗效。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f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约5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有多发性神经病。DPN起病隐袭,1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自主神经障碍和疼痛,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则多表现为远端感觉障碍和元力。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周围神经的脱髓鞘和(或)轴索变性。由于DPN临床表现多样、发病机制复杂,且一旦出现症状治疗效果不佳,其早期诊断对病情的控制及进一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神经电生理检查是检测DPN的重要手段,它客观、敏感,有助于发现亚临床病变,是目前DPN早期诊断的关键。本文就近年对DPN的发病机制及电生理表现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发病机制①血管学说:对糖尿病患者神经活检和动物模型的研究都表明糖尿病时微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增生,以致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管阻力增加,造成神经低灌注和神经内膜缺氧,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资料显示,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半数以上的患者会合并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1].  相似文献   

14.
王红梅 《河北医药》2012,34(24):3764-376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因糖尿病慢性高血糖状态及其所致各种病理生理改变而导致的周围神经系统损伤,累及超过50%以上的患者[1]。感觉神经、运动神经、植物神经均可累及而出现临床表现,除严格控制血糖外,目前尚无特殊治疗药物。应用神经妥乐平联合高压氧治疗DPN患者34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治疗现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e peripheral neuropatby,DPN)是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慢性并发症之一,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发现超过11%的患者在糖尿病确诊的同时就已经存在明显的DPN。由于DPN累及神经部位不同,DPN的定义、诊断标准、判定方法的不同,且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其真正的发病率难以准确估计,造成文献报道DPN发病率分别为10%~90%不等,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根据欧洲多中心研究报道,糖尿病患者中有28%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在我国,过去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仅为5%,随着对神经系统损害认识的不断提高和新的检查手段的普遍应用,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检出率明显提高,达50%以上,成为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DPN除了目前已知的危险因素以外,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深入,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DPN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可能是导致DPN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而Hhcy可以通过补充维生素B12(VitBl2)、维生素136(VitB6)和叶酸(Folate)等治疗.DPN的药物治疗目前没有统一方案。所以探寻新的致病、致残危险因素,进一步证实DPN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摸索更加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经流行病学研究证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omocysteine,hcy)是脑血管疾病(CVD)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之一;有关Hcy与糖尿病,2型糖尿病及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Hcy和血浆Folate、VitBl2水平及其相关性究竟如何?Hcy是否为DPN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尚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就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omocysteine,hcy)是否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为临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预防、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片(唐林)辅助治疗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石排医院与石排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2011年10月~2012年9月双向转诊中的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糖尿病患者均确诊患有并发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随机将所有DPN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滴注治疗,实验组在此之上给予依帕司他口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DPN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糖尿病并发症患者治疗结果以88%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总有效率为70%的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帕司他片(唐林)辅助治疗糖尿病并发症DPN效果明显,无明显副作用,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完善推广。  相似文献   

18.
赵陆伍  吴健  高阳 《淮海医药》2006,24(4):295-29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糖化血清蛋白(GSP)及相关生化指标与DPN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亲和沉析法和酶法分别测定正常健康者、2型糖尿病患者(未发生周围神经系统病变)、DPN患者血浆或血清中HbAlc、GSP、空腹血糖等相关生化指标水平.结果DPN患者与其它2组比较,HbAlc与GSP显著增高(P<0.05~0.001).结论高水平HbAlc、GSP提示长期糖代谢紊乱在DPN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临床监测HbAlc、GSP、血糖等相关指标对DNP的诊断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体重指数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收集254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分为有DPN组和无DPN组,再将DPN组患者按照2007版《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辨证分型标准辨证分为4种证型:痰瘀内阻证、阴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对相关资料进行分型。结果 DPN组中阴虚血瘀型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其他3个证型。气虚血瘀证和肝肾亏虚证的病程较阴虚血瘀证、痰瘀内阻证长。气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痰瘀内阻证的体重指数和收缩压与阴虚血瘀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内阻证的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空腹C肽较其他3证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的餐后2hC肽值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虚血瘀是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重要中医病机。阴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相较于其他证型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有体形相对消瘦、血压相对较低的特点。阴虚血瘀证和痰瘀内阻证病程较短,气虚血瘀证和肝肾亏虚证病程较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观察尼莫地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临床疗效。方法 对 49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尼莫地平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症及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结果 经尼莫地平治疗后疼痛、麻木及感觉异常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治疗后NCV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尼莫地平治疗DPN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