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合并糖尿病初治涂阳肺结核11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以便早期发现,提高疗效。 方法 对我中心1997 年1 月到2009 年6月间收治的,户籍人口合并糖尿病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1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合并糖尿病初治涂阳肺结核具有中老年比例大,病变相对广泛,排菌量大,痰菌阴转速度慢,病灶吸收较差的特征。 结论 合并糖尿病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 治疗应强调控制血糖及合理的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4—2019年广州市涂阳肺结核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肺结核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广州市2014—2019年登记的24344例涂阳肺结核患者的信息,包括户籍、性别、职业、患者发现方式、治疗分类等,应用季节指数对时间序列进行季节效应分析,应用莫兰指数(Moran I)对地理信息作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结果 2014—2019年广州市涂阳肺结核年均登记率为28.53/10万(24344/8533.38万);各区年均登记率在20.49/10万~43.74/10万,平均登记率呈现“西高东低”的特征;越秀区涂阳肺结核年均登记率最高(43.74/10万,3069/701.68万);广州市涂阳肺结核总登记率由2014年的38.39/10万(5022/1308.05万)下降至2019年的21.39/10万(3274/1530.59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_{趋势}$=1110.440,P<0.01)。涂阳肺结核患者中,男17331例,女7013例,男女比例为2.47∶1;流动人口占比由2014年的30.19%(1516/5022)上升至2019年的47.62%(1559/32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_{趋势}$=12.197,P<0.01);职业以家政待业占比最高,为36.59%(8908/24344);因症就诊是发现涂阳肺结核患者的主要方式,占48.66%(11846/24344);复治患者涂阳率达68.16%(2894/4246)。涂阳肺结核流行期为每年的1月(季节指数为110.40)和3~8月(季节指数为分别为108.00、105.70、112.90、104.50、110.40、106.90);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广州市涂阳肺结核患者整体无空间聚集性(2014—2019年Moran I值分别为-0.180、-0.160、0.180、0.141、-0.097和-0.095,Z值分别为-0.440、-0.391、1.382、1.038、-0.006和0.032,P值分别为0.374、0.393、0.101、0.158、0.472和0.463)。 结论 广州市涂阳肺结核整体流行水平呈下降趋势,涂阳肺结核呈现季节变化规律,不同地区的涂阳肺结核流行情况不同,应将流动人口作为肺结核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厦门市思明区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效果。方法实施第五轮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项目,初诊病人、肺结核病人登记本、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病人的到位、追踪及核实登记本上注明户籍地址、标明流动人口,核对、统计各登记本和项目报表的信息数据,按照国家五率要求或与户籍人口工作质量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流动人口新发涂阳任务完成率112.0%,报告率、转诊率都达到国家大于等于95%的要求;追踪到位率70.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8.3%);总体到位率78.3%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0.8%);2009年涂阳病人系统管理率为91.7%,与户籍人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思明区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效果良好,但流动人口防治效果仍比户籍人口差。流动人口防治效果受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在考核、评价不同县区结核病防治效果时,宜将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分开考核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流动人口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对结核病治疗、管理和社会支持的需求,为更有效地开展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提供方向和重点。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455例流动人口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基本情况、社会经济情况、治疗管理需求和社会支持需求进行调查。结果 社会经济学调查显示:82.6%的流动人口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月收入低于2000元;75.8%的患者主要通过自费支付除结核病免费项目之外的其他医疗费用。治疗管理方面:44.2%的患者选择节假日(双休日)就诊,91.9%的患者认为每次就诊合适时间为4 h内,51.9%的患者认为每次复诊最多能接受的医疗费用为200元;只有28.8%的患者愿意每次到三级督导点服药,27.3%的患者愿意由家人看护或医生电话督促,在家里服药,而44.0%的患者愿意无人督促,自行服药。社会支持需求调查显示:89.5%的患者希望减免辅助药物费;92.7%的患者希望减免辅助检查费;85.9%的患者介意工作单位知道病情;69.9%的患者认为如果工作单位知道病情,将会被开除;63.3%的患者确诊后仍然继续上班;80.9%的患者需要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咨询。结论 流动人口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社会经济学状况较差,结核病防治机构和各部门需要关注患者治疗管理的需求,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超过40%的患者愿意自行服药,对全程督导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苏州市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苏州市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效果。 方法实施第五轮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Ⅰ期)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项目,初诊病人、肺结核病人登记本、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病人的到位、追踪及核实登记本上注明户籍地址、标明流动人口,核对、统计各登记本和项目报表的信息数据,按照国家“五率”要求或与户籍人口工作质量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流动人口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任务完成率为110.0%,报告率、转诊率、治愈率、涂阳病人密切接触者检查率都达到国家“五率”的要求;转诊到位率、追踪到位率水平都较高,前者达到54.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7%),后者达到66.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8.3%), 总体到位率84.8%,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0.8%)。但上述大部分指标仍低于户籍人口。结论苏州市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效果良好,但流动人口防治效果仍比户籍人口差。流动人口防治效果受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在考核、评价不同地区结核病防治工作效果时,宜将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分开考核评价。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温州市流动人口涂阳肺结核项目管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评价温州市流动人口涂阳肺结核病项目管理效果;为结核病控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门诊登记确诊的流动人口涂阳肺结核病人提供免费查治和实施DOTS管理.结果流动人口初治涂阳治愈率86.0%,复治涂阳治愈率76.0%;与全省常住人口初治治愈率85.6%一致,但是明显高于全省流动人口治愈率平均值61.5%.结论温州市加强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项目管理效果显著,DOTS策略得到扩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温州市流动人口涂阳肺结核病项目管理效果;为结核病控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门诊登记确诊的流动人口涂阳肺结核病人提供免费查治和实施DOTS管理。结果 流动人口初治涂阳治愈率86.0%,复治涂阳治愈率76.0%;与全省常住人口初治治愈率85.6%一致,但是明显高于全省流动人口治愈率平均值61.5%。结论 温州市加强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项目管理效果显著,DOTS策略得到扩展。  相似文献   

8.
2010年全国登记流动人口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2010年全国流动人口和常驻人口登记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特征,为制定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0年全国结核病专报系统资料,对2010年全国流动人口和常驻人口中登记的新涂阳肺结核患者429 812例的年龄、性别、职业特征,以及地域和时间分布进行分类,利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和对照分析。结果 2010年全国登记新涂阳肺结核患者429 812例,其中流动人口新涂阳肺结核患者29 924例,占全国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总数的7.0%(29 924/429 812);流动人口不同年龄组患者中,15~55岁年龄组占流动人口患者总数的88.9%(26 617/29 924),高于常驻人口同年龄组所占比例60.7%(242 771/399 888)。流动人口中男性患者占67.1%(20 076/29 924),女性患者占32.9%(9848/29 924),高于常驻人口女性患者比例28.3%(113 103/399 888);在不同职业分布中,流动人口患者中工人所占比例最高,占47.8%(14 312/29 924),其次为农牧民占15.8%(4729/29 924)。常驻人口中,农牧民最高,占73.3%(293 229/399 888),其次为工人,占7.4%(29 449/399 888)。东部地区流动人口新涂阳患者占全国流动人口新涂阳患者总数的68.0%(20 341/29 924),京津沪地区流动人口新涂阳患者是该地区患者总数的39.1%(1851/4728);全年登记的流动人口新涂阳患者中,4-6月最高,每月达到全年总数的10%以上。结论 流动人口新涂阳肺结核患者与常驻人口新涂阳患者相比,在年龄、性别、职业、地域和时间分布上均表现不同的特征。为此,充分认识和分析流动人口登记特征,对制定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艳  黄征宇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9):1619-1620
目的分析某医院收治新发初治肺结核的涂阳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某医院2011年收治新发初治的肺结核患者液基夹层集菌法痰涂片阳性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011年共收治新发初治肺结核患者1111例,其中男性728例,涂阳率41.1%;女性383例,涂阳率21.9%。左肺结核217例,涂阳率19.4%;右肺结核339例,涂阳率26.5%;双肺结核555例,涂阳率29.5%。上肺结核240例,涂阳率16.7;中肺结核178例,涂阳率21,3%;下肺结核65例,涂阳率30.8%;上中下肺结核628例,涂阳率31.5%。结论年龄、职业、发病季节与涂阳率无关;性别、病灶部位与涂阳率有关,其中男性涂阳率大于女性;双肺涂阳率高,右肺大于左肺;下肺及上中下肺涂阳率大于上、中肺。  相似文献   

10.
初治涂阳肺结核是社区肺结核控制的重点,我区涵盖4.8万人口,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发病率及数量逐年下降。现将我区147例初治涂阳肺结核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全球基金项目在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工作中作用,为探索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比较分析项目实施前后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工作情况。 结果 实施全球基金项目后,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系统管理率由63.6%提高到84.7%,初阳患者治愈率由64.0%提高到89.4%,复阳患者治愈率由56.3%提高到78.9%,涂阴患者完成治疗率由64.6%提高到82.9%,除复阳治愈率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全球基金项目对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发挥积极作用,为制定科学的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策略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2009年全国少数民族肺结核登记患者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2009年全国少数民族肺结核和新涂阳肺结核登记患者特征,为制定中国少数民族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2009年全国结核病网络专报系统肺结核患者登记资料,全国登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有974 489例,全国登记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有449 113例。将患者年龄分为<15岁、15~岁、25~岁、35~岁、45~岁、55~岁、≥65岁7个组,并根据不同职业、不同地区等情况对登记和治疗管理的少数民族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和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特征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09年全国登记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少数民族患者有102 844例,占全国总数的10.6%;全国登记的新涂阳肺结核患者中,少数民族患者有42 013例,占全国总数的9.4%。少数民族不同年龄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65岁组患者构成比最高,占17.7%(18 178/102 844);少数民族新涂阳肺结核患者中,25~岁组患者构成比最高,占18.6%(7 827/42 013)。在少数民族人口肺结核患者不同职业分布中,农民为首位,占72.7%(74 765/102 844);在牧民患者中,少数民族占78.8%(3 858/4 894)。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患者占全国少数民族患者总数的58.3%(59 921/102 844)。结论 少数民族肺结核患者在年龄、职业、地域分布上有其特征,少数民族结核病控制的重点是西部地区,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涂阳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中活动性肺结核的检出率及有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4省(市)8个县(区)2008年登记的涂阳肺结核患者及其家庭密切接触者进行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涂阳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中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检出率为2.7%,涂阳肺结核患者检出率为0.6%。家庭密切接触者的年龄、文化程度、与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关系以及是否与患者居住同一房间等因素为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涂阳肺结核家庭密切接触者调查是早期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有效手段,对涂阳肺结核密切接触者应及时进行结核病筛查和和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示范区监狱结核病疫情和防治工作现状。方法 对示范区2所监狱3516名在押人员进行肺结核普查和结核病知晓率问卷调查,对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和X线胸片异常者进行痰涂片、培养、菌型鉴定和药敏试验检查。利用结核分枝杆菌散在分布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分析方法(MIRU-VNTR)对痰菌阳性患者进行传染源同源性分析。计算监区肺结核患病率,并与普通人群患病率进行比较。结果 共确诊肺结核患者40例,其中涂片阳性1例,涂片阳性培养阳性1例(涂片阳性1例与涂片阳性培养阳性1例为同一例患者),涂片阴性培养阳性5例,涂片阴性培养阴性34例。6例培养阳性菌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共有3例患者耐药,其中1例耐链霉素,1例同时耐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1例同时耐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氧氟沙星。肺结核患病率、涂阳患病率、菌阳患病率分别为1156.4/10万(40/3459)、28.9/10万(1/3459)、173.5/10万(6/3459)。其中肺结核患病率高于当地普通人群患病率338.4/10万(χ2=17.858,P<0.01)。在押人员对3条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61.6%(6384/10 359),其中乙监狱67.4%(4737/7026),甲监狱49.4%(1647/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9.1,P<0.01)。同一监狱5例痰菌阳性患者其传染源来源不同。结论 监狱结核病疫情严重,应探索有效的监狱结核病防控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入户调查、集中推荐发现病人方式对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的作用。 方法 采取政府组织、部门参与、开展健康教育,发动群众自报互报;镇村干部配合、乡村医生入户调查、登记常住人口,以当面询问与观察的方式发现线索患者,并集中推荐到指定医院初筛,疑似患者由结防机构定诊。 结果 成都市于2009年先后在9个区县入户登记应调查人数3 910 504人,实际调查3 817 928人,调查率97.6%,新发现活动性肺结核411例,其中新发涂阳172例,占41.8%;新发现活动性病例数与涂阳新病例数分别占同期CDC登记总病例数的23.8%和21.9%。 结论 适时开展入户调查集中推荐可疑者就诊是提高病人发现率的有效方法 。通过入户调查、集中推荐工作的实施,有利于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落实到基层;有利于提高群众推荐可疑者、可疑者主动就诊的积极性,提高肺结核患者的发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影响广州市居民肺结核发病的危险因素,为肺结核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对广州市250例涂阳肺结核患者及相同数量的对照(从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家庭密切接触者人群中选取),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变量共25个指标,包括受教育程度、职业、个人月收入、承担家庭经济责任、家庭经济状况、吸烟、过量饮酒、运动、婚姻、吸毒、糖尿病史、住房面积、居室的通风、阴暗、潮湿和周围环境质量16个指标和心理应激状况9个指标;心理应激状况选用杨德森生活事件量表(LES)、姜乾金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调查表经预调查测其Cronbach’s系数为0.83。调查肺结核患者268例,发出问卷268份,回收有效回卷250份,有效率93.3%,将有效回答的250例患者全部纳入结核病组。调查涂阳家庭密切接触者1206例,发出问卷1206份,回收有效问卷1143份,有效率94.8%;从1143例家庭密切接触者中按照与结核病组患者同性别、年龄相近(≤3岁)原则进行1:1配对,选取250例纳入非结核病组。对所获资料根据资料的类型采用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出的可能影响肺结核发病的危险因素,再纳入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计算各变量的Wald χ2值、P值、OR值及其95% CI值。取P值≤0.10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共15个,多因素分析进入模型的变量有9个,个人月收入(分3个水平,<1000元/月,1000~元/月,≥3000元/月,Wald χ2值分别是13.492、1.379,P=0.000、0.240),承担家庭经济主要责任(Wald χ2=17.820,P=0.000),吸烟(Wald χ2=9.489,P=0.002),过量饮酒(Wald χ2=4.141,P=0.042);生活事件总刺激量(Wald χ2=6.995,P=0.008),消极应对(Wald χ2=14.806,P=0.000)6个因素是结核发病的危险因素,其OR值(95% CI值)分别为[4.178(1.948~8.961)、1.475(0.771~2.821)]、6.457(2.716~15.352)、2.960(1.484~5.905)、5.048(1.062~24.004)、1.030(1.008~1.052)、1.131(1.062~1.204)。 结论 个人低收入、承担家庭经济主要责任、吸烟、过量饮酒、生活事件总刺激量、消极应对是广州市居民肺结核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Smear microscopy is relatively insensitive for the diagnosis of TB. The digestion of sputum with household bleach prior to smear preparation has been reported to improve its sensitivity. This method has not been validated. METHODS: Seven hundred and fifty six patients with symptoms suggestive of pulmonary TB (PTB) were asked to submit 3 sputum specimens for direct microscopy. One specimen was selected at random for culture and another specimen was digested to prepare a further smear. The WHO case definition (>or=2 positive smears or one positive smear and positive culture)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e smears. FINDINGS: Four hundred and fifty five (60%) patients were culture-positive. Of these, 235 (31%) had "definite" PTB and 223 (29%) "very likely" PTB (smear-negative, culture-positive). The WHO case definition identified 51% (235/458) of the patients with "definite" or "very likely" PTB. One digested smear detected 219 (93%) of the 235 patients with "definite" PTB and 10 patients with "very likely" PTB (sensitivity (95%CI) 50% (45-55%); specificity 99% (97-100%)).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for one digested smear were 98% (95-99%) and 56% (52-60%)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not different (p>0.5) to the WHO case definition (100% and 57%, respectively). INTERPRETATION: One bleach-digested smear is as sensitive and specific as the WHO case definition for the diagnosis of PTB.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The quality of life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quality of care in chronic diseases such as diabetes and TB. The present research is conducted with an aim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Diabetic Patients with Smear Positive PTB.

Methods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on 6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smear positive PTB from January to May 2016 in a diabetes clinic in Zahedan city (southeast of Iran). A simple random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in this study. Instrument for data collection was quality of life (SF-36) questioner.

Results

Total quality of life score was 48 that showed an average level of quality of life. Sixty-five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affected by smear posi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TB) with the average age of 51.30 ± 10.84 years participated in this research. Four patients (0.06%) suffered from type 1 diabetes and 58 (94%) from type 2 diabetes, and all of them were smear positive PTB patients. Study of their quality of life revealed that, in general, the average scores for quality of life in the two main subgroups of physical health and mental health were lower than the average and, among the eight studied dimensions, the highest scores were those for physical activity (60 ± 14.23) and the lowest (31.42 ± 12.14) for general health in the subgroup of physical health.

Conclus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atients had a low quality of life although they received the care and treatments that are effective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suffering from smear-positive PT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