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116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hs-CRP的浓度(入院后24 h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5例,急性心肌梗死(AM)32例,并以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析治疗前后hs-CRP水平。结果AMI组、UA组、SA组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MI组和U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S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AMI组、UA组、SA组相互间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在冠心病急性发作期有增高,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检测hs-CRP对冠心病的诊断、筛查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特点及其与粥样斑块特征的关系。方法:对拟诊冠心病的103例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均行左室造影(LVA)。CAG结果阴性者纳为对照组(30例),其余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组(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37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1例)。对其中的7例SA患者、27例UA患者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观察冠心病患者LVEF水平的变化特点。结果:AMI组LVEF水平低于其他3组(P〈0.01);UA组与S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于对照组(P〈0.01);SA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中重度狭窄组LVEF水平低于轻度狭窄组(P〈0.01)。结论:LVEF水平可反映冠脉病变狭窄程度。但在SA、UA患者中,LVEF水平不能反映斑块稳定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变化与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及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90例,按照其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35例)、双支病变组(35例)和三支病变组(20例),观察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系,并分析稳定型心绞痛(S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及心肌梗死(AMI)组hs-CRP水平的关系。结果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中hs-CRP浓度比单支病变组显著升高(P<0.01)。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组及AMI组的hs-CRP水平比SA组明显升高,AMI组比UA组显著升高。结论 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程度及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密切的联系,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变化与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及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90例,按照其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35例)、双支病变组(35例)和三支病变组(20例),观察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系,并分析稳定型心绞痛(S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及心肌梗死(AMI)组hs-CRP水平的关系.结果 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中hs-CRP浓度比单支病变组显著升高(P<0.01).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组及AMI组的hs-CRP水平比SA组明显升高,AMI组比UA组显著升高.结论 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程度及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密切的联系,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高敏C-反应蛋白和胰岛素抵抗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梁伟东  张曦元 《河北医药》2010,32(8):921-922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胰岛素抵抗(IR)及与冠状动脉粥样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CHD患者共75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9例,另选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CHD患者血浆hs-CRP水平和IR高于对照组(P〈0.05);CHD患者中,AMI组和UAP组hs-CRP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高于SAP组(P〈0.05);CHD患者Gensini积分与IRI、hs-CRP,IRI与hs-CRP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hs-CRP和IR可能与斑块的不稳定状态有关,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与心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134例冠脉综合征患者,其中急性心梗(AMI)37例,不稳定性型心绞痛(UA)56例,稳定型心绞痛(SA)41例和64例正常对照组分别用散射比浊法及免疫发光分析法定量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变化。结果 AMI组的cTnT值较UA组、SA组及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UA组、SA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值在AMI组、UA组、SA组、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nT对急性心肌梗死有诊断价值,同时结合hs-CRP的检测,对心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预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血浆脑钠肽水平,研究血浆脑钠肽水平与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入住本院的81例冠心病患者入选本研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28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31例。81例患者入院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选取非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造影提示无任何1支病变超过50%)20例作对照组。根据造影结果将冠状动脉狭窄组分为一支病变组21例,2支病变31例,3支病变组29例。冠状动脉造影时经造影导管于主动脉根部采集血标本,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浆脑钠肽水平,比较冠心病各组与对照组的BNP水平,并对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BNP水平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AMI组平均血浆脑利钠肽明显高于UA组、SA组和对照组(P<0.05),UA组平均BNP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5),SA组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主动脉根部的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在1支病变、2支病变、3支病变分别为(78±32)pg/ml,(155±83)pg/ml,(381±119)pg/ml。提示血浆BNP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而加重。结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BNP水平越高。血浆BNP水平可用于冠心病患者危险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血浆载脂蛋白B(apo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15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比较三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血浆apoB和hs-CRP水平。结果 三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患者的Gensini评分、apoB、hs-CRP水平分别与UAP组和A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P组和AMI组患者的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apoB、hs-CRP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以及脑钠肽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12年5月以来,我院共收治冠心病患者120例,测定其血清中高密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以及脑钠肽的含量,将4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清内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SA)的LDAL-C、hs-CRP以及BNP等均明显低于心肌梗死组(AMI)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组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组间比较以及对照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组间进行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冠心病组患者(CHD)的高敏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AMI组、UA组明显高于SA组,BNP比较,AMI组以及UA组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LDL-C、hs-CRP和BNP水平的联合检测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及其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在不同类型冠心痛中的变化和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6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67例,AMI患者59例,入院12h内采血,测定hs-CRP浓度,并记录其住院及随访期间的心脏性猝死、发生心肌梗死及再发梗死、心绞痛等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AMI组hs-CRP水平高于UA组、SA组和对照组(P<0.01);UA组hs-CRP水平高于SA组(P<0.05)和对照组(P<0.01);且hs-CRP升高者心脏事件发生的危险性明显升高.结论 hs-CRP浓度在AMI及UA患者急性发作期明显升高,且与心脏事件发生危险性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BNP、hs-CRP和Hcy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30例,根据不同的临床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table angina pectoris, SAP)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76例(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急性心肌梗死组(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9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分为单支病变组121例,双支病变组72例和多支病变组37例。另外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不同分型和不同病变支数患者血浆BNP、hs-CRP和Hcy,分析BNP、hs-CRP和Hcy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UAP组和SAP组患者血浆BNP、hs-CRP和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AP组、UAP组、AMI组患者血浆BNP、hs-CRP和Hcy水平依次升高,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变支数不同患者血浆BNP、hs-CRP和Hcy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组患者血浆BNP、hs-CRP和Hcy水平均高于双支组,双支组血浆BNP、hs-CRP和Hcy水平均高于单支组(P<0.05)。血浆BNP、hs-CRP和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29(P<0.05)、0.739(P<0.05)和0.700(P<0.05)。结论 血浆BNP、hs-CRP和Hcy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协同的作用,三者在血浆中的浓度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显著正相关,对冠心病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并研究纤溶系统与一氧化氮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发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冠心病组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和29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体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以及纤维蛋白原和一氧化氮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20例健康人的上述指标进行对照。结果冠心病组UA患者体内PAI-1、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冠心病组SA患者和对照组,有心绞痛事件发生组上述指标也明显高于无心绞痛事件发生组(P〈0.05或P〈0.01);冠心病组UA患者体内t—PA及一氧化氮水平明显低于冠心病组SA患者和对照组,有心绞痛事件发生组也明显低于无心绞痛事件发生组(P〈0.05或P〈0.01);纤溶酶原值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心绞痛事件发生可能与纤溶系统功能异常和一氧化氮水平降低相关,并且UA患者纤溶系统功能异常和一氧化氮水平降低程度较SA患者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同型半胱氨酸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变化及预测意义。方法入选对象208例测定HCY值,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53例、无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5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4例。结果UA组HCY明显高于SA组,P〈0.05;NSTEMI组和AMI组明显高于UA组和SA组,P〈0.01;NSTEMI组与AMI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HCY)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是独立预测因子,可用于ACS的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4.
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PR)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变化及预测意义。方法入选对象210例测定CPR值,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组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52例、无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5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6例。结果UA组CPR明显高于SA组,P〈0.05 NSTEMI组和AMI组明显高于UA组和SA组,P〈0.01 NSTEMI组与AMI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反应蛋白(CPR)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是独立预测因子,可用于ACS的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Ⅶ(FⅦ)水平的改变及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对102例冠心病按疾病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2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OMI)组2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6例,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5组血浆FⅦ和血脂水平,并对危险因素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的FⅦ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5组FⅦa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FⅦc与对照组比较,SA组FⅦa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A组、OMI组、AMI组中FⅦag较对照组及SA组均显著升高(P〈0.01).FⅦa与FⅦc呈正相关,FⅦc与FⅦag呈正相关(P〈0.05);FⅦa与FⅦag无明显相关性,冠心病患者FⅦ水平与性别和年龄均无关(P〉0.05).SA、UA、OMI组血脂指标与FⅦa、FⅦc、FⅦag无明显相关性(P〉0.05);AMI组TG分别与FⅦa、FⅦag呈明显正相关(P〈0.05).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三因素多元回归分析显示TG与FⅦa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均可出现程度不等的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激活.FⅦa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OMI组FⅦa水平增高,可能是再梗死发作的危险因素之一,TG可通过引起FⅦa增高对冠心病病程起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尿酸(UA)的含量及它们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SAP)组患者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30例,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研究对象Hcy的浓度,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UA浓度。结果血中Hcy和UA水平ACS组、SAP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CS组显著高于SAP组(P〈0.05),AMI组显著高于USAP组(P〈0.05),且Hcy及UA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中Hcy、UA浓度与冠心病危险程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可以作为判断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冠心病不同病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受试者35例,稳定型心绞痛组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9例;正常对照组35例。hs-CRP含量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结果:冠心病hs-CRP(3.9477mg/L)高于对照组(2.0537mg/L),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hs-CRP(4.0453mg/L)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3.83125mg/L),但P〉0.05。结论:血清hs-CRP与冠心病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脑钠肽(BNP)的相关性.方法 12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老年冠心病,按临床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按照不同病变血管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按照病变血管狭窄程度分为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完全闭塞组.选择26例冠脉造影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检测入院时血清hs-CRP及BNP浓度.结果 AMI、UAP、SAP组血浆hs-CRP及BNP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AMI组hs-CRP及BNP浓度明显高于UAP组(P<0.01),UAP组明显高于SAP组(P<0.01).三支病变组hs-CRP及BNP浓度显著高于双支、单支病变组(P<0.01),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完全闭塞组hs-CRP及BNP浓度显著高于中度、高度狭窄组(P<0.01),高度狭窄组高于中度狭窄组(P<0.01).结论 hs-CRP、BNP对老年冠心病的诊断及病变程度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阳性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与C-反应蛋白水平、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血清cTnI是否阳性分为cTnI阳性组(22例)和cTnI阴性组(38例),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于住院期间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观察其近期内(30d)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对比分析2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预后。结果cTnI阳性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cTnI阴性组,冠状动脉3支病变发生率、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者均明显高于cTnI阴性组;cTnI阳性组近期(30d)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亦明显高于cTnI阴性组;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TnI阳性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浓度高,冠状动脉病变复杂、严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0.
王坚平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8):2735-2736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g)检测的意义.方法 15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各50例,采用ELASA双抗夹心法检测D-D水平,CLAUSE法检测Fg水平.结果 SA组D-D水平与UA组、A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40、18.334,均P<0.01);UA组D-D水平与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40,P<0.01).SA组Fg水平与UA组、A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376、11.730,均P<0.01);UA组Fg水平与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1,P<0.01).D-D水平: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17、15.603,均P<0.01);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662,P<0.01).Fg水平: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87、11.855,均P<0.01);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9,P<0.01).结论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D-D、Fg水平有较大差异,且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D-D和Fg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