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3月~1997年6月,我们采用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12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20例均符合诊断标准[1]。男88例,女32例;10个月~5岁66例,6~10岁49例,11~15岁5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8个月;因产前因素(...  相似文献   

2.
小儿脑性瘫痪是指小儿出生前到出生后 1个月内由于种种原因造成脑组织缺氧导致发育不全出现的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因脑损伤不一定局限于脑的某一部分 ,故多数患儿常伴有语言、视力、听力、智力等方面的神经和精神障碍。笔者自 1996年以来 ,运用头皮针和穴位注射为主治疗 6 1例 ,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6 1例均来自门诊 ,其中男 4 2例 ,女 19例 ;年龄最小 8个月 ,最大 9岁。发病原因以出生时窒息缺氧为主 ,有 36例 ,此外早产 11例 ,核黄疸 6例 ,病因不明 8例。诊断依据是符合以下 4项中的至少 3项 :…  相似文献   

3.
针刺为主治疗小儿脑性瘫痪2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蕾 《河北中医》2003,25(5):370-371
脑性瘫痪 (CerebralPalsy ,CP)简称脑瘫 ,是指脑发育时期发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CP发生率为 1 .8‰~ 6‰[1 ] ,目前国内外无明确特效的治疗手段。 1 9981 2~2 0 0 1 0 7,我科采用针刺为主治疗CP 2 2例 ,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2例均为住院患儿 ,男 1 4例 ,女 8例 ;病因 :产程中窒息 1 4例 ,高热引起 6例 ,产后昏迷 >6h 2例。按脑瘫临床表现分型 :痉挛型 1 3例 ,强直型 2例 ,手足徐动型 2例 ,弛缓型 3例 ,混合型 2例。1 …  相似文献   

4.
脑性瘫痪是儿科难治之症。笔者用针刺、穴位注射为主配合功能锻炼综合疗法,对120例患儿进行了治疗观察。按运动功能与姿式和社会适应行为(SAB)进行疗效评判。结果表明该疗法不仅改善了患儿的运动功能与不良姿式,而且还提高了患儿的SAB。  相似文献   

5.
王洁荣 《山西中医》1991,7(2):36-37
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是小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有的还伴有智力低下及语言障碍。其分型有痉挛型、强直型、手足徐动型、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瘫痪部位见四肢瘫、双侧瘫、偏瘫、截瘫等。本文对自1989年8月至1990年2月采用头针为主配合体针治疗的31例小儿脑瘫病例作一总结。一、病例资料病例来自经神经科门诊确诊的脑瘫患儿。本组31例中,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5  相似文献   

6.
“靳三针”为主针药结合治疗儿童脑性瘫痪20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活血化瘀为主加针刺治疗30例脑性瘫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观点,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活血化瘀为主加针刺,部分患者配合按摩治疗30例脑性瘫痪,结果治愈14例;显效15例;有效1例。治疗时间最短12天,最长14个月。  相似文献   

8.
针刺与按摩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症2000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9.
针刺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脑瘫8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少芳  马雄 《新中医》2001,33(8):41-42
运用针刺(头针、体针、跳针)、穴位注射及口服补脑益髓、强筋壮骨、健脾益气中药综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87例,结果痊愈26例,显效39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1.95%,并观察到5岁以内的患儿在总有效率优于5岁以上的患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针刺综合疗法为小儿脑瘫的有效方法之一,且治疗越早疗效越好,配全适当的心理诱导教育及家庭护理,则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治疗组)治疗小儿脑性瘫痪30例,同时设传统针刺组(对照组)15例以比较疗效。结果表明,治疗组在改善患小儿运动功能、提高智商、改善脑动脉血流速度等方面均有明显效果,其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顶颞前斜线齐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睢明河  马惠芳  白杰 《针刺研究》2003,28(2):144-146
目的 :观察顶颞前斜线齐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 2例中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治疗组 ( 3 2例 )和对照组 ( 3 0例 ) ,治疗组采用顶颞前斜线齐刺法加常规体穴治疗 ,对照组采用顶颞前斜线常规刺法加常规体穴治疗。各治疗 3 0次。结果 :治疗组总体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在提高患者肌力方面也优于对照组 (P <0 .0 5)。结论 :顶颞前斜线齐刺法加体穴治疗中风偏瘫有确切疗效 ,且优于顶颞前斜线常规刺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位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80例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8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针灸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基本治愈50例,显著进步7例,进步4例,无变化19例,有效率为76.3%;治疗组基本治愈60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3例,无变化5例,有效率为93.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各项指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显著,从脑卒中发病到完全康复各个阶段进行针灸治疗,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推拿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以头针、体针为主的针刺方法配合推拿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50例。取穴:头部运动区、足运感区、语言二、三区、智力区。百会、大椎、夹脊、肾俞、曲池、合谷、神门、环跳、髀关、伏兔、足三里、丰隆、阳陵泉、后溪、昆仑、申脉、照海。隔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50例患者中,基本治愈4例,显效25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结论]针刺配合推拿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具有安全、方便、见效快等优点,适合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眼针与中药辨证结合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将80例中风偏瘫患者分为眼针疗法结合中药辨证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单纯中药治疗组(简称对照组)。治疗组:每日行眼针疗法日1次,早晚服中药2次。对照组:单纯服中药早晚各1次。经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两组疗效经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P<0.05。[结论]眼针结合中药疗法对于中风偏瘫的恢复更佳。  相似文献   

15.
井穴刺络对针刺治疗急性缺血中风偏瘫增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井穴刺络法能否加强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中风后偏瘫病人的康复效果。方法:将急性缺血中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井穴刺络加醒脑开窍针刺组(治疗组)和醒脑开窍针刺组(对照组),各3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评分的变化。结果:①Fugl-M 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手臂、腕部、手、脚4部分FMA总分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手臂、腕部、脚3部位积分组间比较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手指运动功能评分中,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神经功能缺损积分(NIHSS)积分评价: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意义(P(0.05);而缺损积分减少值(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③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及SS-QOL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评分比较中组间无明显差别。结论:井穴刺络对针刺治疗急性缺血中风偏瘫有一定的增效作用,主要在改善手指运动功能方面及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方面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梗塞偏瘫患者不同时期肢体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符合脑梗塞诊断标准,发病在2周~3个月内的偏瘫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靳三针结合康复组和康复组各40例。治疗方法:(1)弛缓瘫:靳三针加康复组:取颞三针、手三针、足三针为主穴,配合康复训练方案;康复组:只用康复训练方案。(2)痉挛瘫:靳三针加康复组:取颞三针、上肢挛三针、下肢挛三针为主穴,配合康复训练方案;康复组:只用康复训练方案。疗程均为28天。结果两组上、下肢体功能活动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改善。在治疗后14天两组之间的上、下肢肢体功能尚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后28天,靳三针加康复治疗组的上、下肢活动评分明显优于单纯康复组(P0.05)。结论在脑梗塞早期,针刺和康复的介入同等重要,靳三针具有更好的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17.
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9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佐涛  林晓山 《新中医》2006,38(3):63-64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鱼腥草穴注组和止血敏血穴注组各49例,分别采用鱼腥草注射和止血敏穴注双侧孔最穴治疗,7天后根据咯血症状的改善程度评定疗效。结果:鱼腥草穴注组临床治愈38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88%,临床治愈率77.55%;止血敏穴注组临床治愈36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92%,临床治愈率73.47%。2组总有效率、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孔最穴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简便、安全、疗效确切,其治疗机理中起关键作用的是经穴,而药物则处于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针刺背腧穴配合泻肝补肾药物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在常规方案基础上,配伍背腧穴和泻肝补肾类药物,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FMA评分和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方案基础上,配伍背腧穴和泻肝补肾类中药比单纯采用常规方案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偏瘫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9.
推拿配合点穴治疗小儿厌食症7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晓燕 《新中医》2004,36(6):42-43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点穴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方法:将140例患儿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各70例。治疗组以捏脊、点穴治疗;对照组以锌钙特口服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实验室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84%,对照组为49.85%,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实验室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推拿配合点穴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好,且无创伤、无副作用,操作方便,是小儿厌食症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