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研究亚砷酸(ATO)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正常志愿者髂后上棘穿刺获得MSC,体外培养传代,取第3代细胞鉴定后进行实验。纯化的MSC与1、5、10μmol/L的ATO共孵育,分别在24、48、72h时采用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细胞凋亡情况。结果:ATO可引起MSC形态明显改变;抑制MSC增殖,不同浓度(1、5、10μmol/L)ATO对MSC作用72h时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66.3±2.2)%、(81.1±1.7)%、(90.0±2.2)%;FCM检测表明ATO可诱导MSC凋亡,10μmol/L的ATO处理72h时引起(68.37±2.93)%的凋亡率。这3种作用均随ATO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强。结论:ATO可在体外抑制MSC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红景天苷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增殖及分泌的影响.方法 观察红景天苷对hMSC系统(hMSCs)的形态学特征的影响及对hMSCs增殖的影响;比较不同浓度红景天苷对hMSCs分泌VEGF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红景天苷的OD570 细胞相对活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红景天苷对hMSCs分泌VEGF的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红景天苷在体外对hMSCs增殖分化以及分泌功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增殖及分泌的影响。方法观察红景天苷对hM-SC系统(hMSCs)的形态学特征的影响及对hMSCs增殖的影响;比较不同浓度红景天苷对hMSCs分泌VEGF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红景天苷的OD570细胞相对活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红景天苷对hMSCs分泌VEGF的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红景天苷在体外对hMSCs增殖分化以及分泌功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五羟色胺(serotonin,5-HT)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MSCs)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从捐赠者髂骨穿刺抽取骨髓细胞,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进行培养和纯化hBM-MSCs,取生长良好的P3或P4代hBM-MSCs,通过用含不同浓度5-HT的条件培养基分组对hBM-MSCs进行干预,观察24、48及72h,MTS检测评估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hBM-MSCs凋亡率。结果 (1)MTS检测结果显示随着观察时间延长,5-HT浓度增加,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在无血清情况下,存活率最低可达59.5%(P〈0.05)。(2)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5-HT作用hBM-MSCs 48h后,随着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升高。在5-HT为1000μM时,凋亡率为21.42%。结论 5-HT对体外培养的hBM-MSCs具有凋亡作用,在无血清情况下,凋亡作用愈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体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1.073g/mLPercoll分离液以梯度密度分离法获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进行体外培养。成骨诱导组细胞用地塞米松、抗坏血酸和β-甘油磷酸钠处理,分别进行ALP染色和矿化结节染色。实验组细胞分别以10^-9mol/L、10^-8mol/L、10^-7mol/L和10^-6mol/L地塞米松加以干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率;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hMSCs的凋亡率。结果成骨诱导组细胞ALP染色和矿化结节染色均为阳性,对照组为阴性;低浓度(10^-9mol/L)地塞米松对细胞的体外增殖无明显影响(P〉0.05),10^-8mol/L及以上浓度地塞米松可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P〈0.01);hMSCs凋亡率随地塞米松浓度的增加而升高(P〈0.01)。结论地塞米松、抗坏血酸和β-甘油磷酸钠可促使hMSCs成骨分化,10^-8mol/L及以上浓度的地塞米松可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地塞米松能促进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又称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l cells,BMSCs),是干细胞研究的又一新的发现,是目前干细胞研究的热点和前沿。MSCs具有方便获取、易于分离培养和扩增纯化,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多代扩增后仍保持多向分化潜能的特点,且遗传背景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型CPC-PCL-PRP组织工程骨对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年龄2~4周的SPF级SD大鼠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新型CPC-PCL-PRP组织工程骨与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共培养并进行成骨诱导,于诱导进行1周、2周、3周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并采用细胞计数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体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成骨分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Percoll分离液以梯度密度分离法获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体外培养时分别以10-9、10-8、10-7和10-6mol/L地塞米松加以干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率;测定各组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hMSCs凋亡率。结果低浓度(10-9mol/L)地塞米松对细胞增殖无明显抑制(P〉0.05),10-8mol/L及以上浓度地塞米松可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P〈0.01);低浓度(10-9mol/L)地塞米松对ALP的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而高浓度(≥10-8mol/L)地塞米松可明显增加ALP的活性(P〈0.01),其ALP可达到对照组的2~3.5倍;hMSCs凋亡率随地塞米松浓度的增加而升高(P〈0.01)。结论10-8mol/L及以上浓度的地塞米松可显著hMSCs成骨分化,同时可抑制细胞的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4,(37):3532-3534
目的:寻求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更加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种子细胞组织工程学细胞增殖等的中、英文词汇为关键词,组合检索2000-2013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 Med等的相关文献,综述有关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方法。结果与结论:共查询到文献106篇,其中有效文献27篇。经分析表明,目前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诱导、电磁场刺激、细胞外基质结合、机械刺激、生长因子调节、基因转染等。其中,中药诱导、电磁场刺激相比其他几种方法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等优点,已形成产品并应用于临床。但每种扩增方法均还或多或少存在着作用机制不够明确、成本较高、技术难度较大等问题,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寻求更加安全、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骨髓分为造血和基质两大系统,前者包括造血干细胞和各阶段血细胞;后者指骨髓腔内为造血系统提供结构和功能支持的结缔组织。因此,正常骨髓至少存在两种干细胞:骨髓造血干细胞(HSCs)和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后者以往被统称为骨髓基质细胞(BMSCs)。骨髓基质干细胞是近年才被确认的成体干细胞。长期以来,BMSCs一直被认为是骨髓中的造血结构性和功能性支持细胞,为造血干细胞的定居、自我更新和分化提供场所。后发现这些细胞易于在塑料瓶/皿表面贴壁生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蒙药蓝刺头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制备蓝刺头冻干粉。传代培养符合实验要求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设置含1,0.1,0.01,0.001,0.000 1 mg·mL-1蓝刺头的兔BMSCs完全培养基,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蓝刺头对兔BMSCs增殖及活力的影响。设置对照组为完全培养基培养、模型组为成骨诱导分化培养基培养、给药组为含0.01 mg·mL-1蓝刺头冻干粉的成骨诱导分化培养基培养。不同处理组连续干预兔BMSCs 7,14 d后,检测其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并观察ALP染色情况;连续干预14,21 d后,采用茜素红染色法观察基质矿化情况并进行定量检测,RT-qPCR法检测成骨分化相关指标RUNX-2、OPN、BGLAP、COL-I及ALP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与其余各组相比,0.01 mg·mL-1蓝刺头组OD值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及给药组均能够提高ALP表达及活性水平(P<0.05),促进细胞外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转染bFGF基因对其增殖特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脂质体将含人pcDNA3.1-bFGF质粒转染到生长良好的P3代人BMSCs,G418筛选获得抗性克隆.采用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检测转染bFGF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FGF基因及其产物的表达,MTY法检测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和细胞增殖周期,并将转染和非转染BMSCs分别成骨诱导分化,对其碱性磷酸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脂质体介导pcDNA3.1-bFGF重组表达质粒转染BMSCs,经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检测.证实转染细胞表达bFGF.转染细胞增殖活力加强,处于增殖周期的细胞比例更高(P〈0.05).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转染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非转染细胞(P〈0.05).结论 用脂质体转染法能将pcDNA3.1-bFGF成功导入体外培养的hBMSCs,bFGF基因改良的BMSCs可以改善其生存状态、促进其增殖,并可促进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培养SD大鼠BMSCs,随机分成7组:正常对照组(A组)、H2O2处理组(B组)和不同浓度辛伐他汀处理组(C1、C2、C3、C4组,分别为辛伐他汀0.001、0.01、0.1、1 μmol/L)及LY294002干预组(D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并用Western blot检测BMSCs中p-Akt、Akt表达.结果 与B组比较,辛伐他汀处理组均抑制H2O2诱导的BMSCs凋亡,以C2组抗凋亡作用最为显著(P<0.05);而LY294002(D组)能明显阻断辛伐他汀的抗凋亡效应(P<0.01).辛伐他汀处理组p-Akt活性显著高于A、B组(P<0.01),而LY294002(D组)阻断p-Akt水平(P<0.01).结论 一定浓度范围内的辛伐他汀能抑制H2O2诱导的BMSCs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胰岛素对高糖所致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增殖抑制的改善作用并对其机制做初步探讨。方法首先鉴定MSCs纯度,然后给予25mmol/L葡萄糖干预,并分别给予不同浓度胰岛素予以干预,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改变,以期解释增殖的差异性。结果鉴定MSCs纯度>90%。胰岛素能够纠正高糖所致的MSCs增殖抑制作用(P=0.000),并且对细胞周期S期百分比没有影响(P=0.066),但是能够明显降低高血糖所致的细胞凋亡率(P=0.001)。结论胰岛素治疗对高糖所致的MSCs增殖抑制具有改善作用,凋亡率的变化可以部分解释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在体外分离纯化、培养扩增和向心肌样细胞诱导分化的条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hMSCs,纯化传代至第三、四代,加入不同浓度5-氮杂胞苷(5-Aza)进行不同时间的孵育,用MTT测定细胞的生长活性,确定最佳的浓度和孵育时间。4周后行电镜,免疫组化染色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结果:诱导后细胞呈心肌样细胞改变,电镜下可见肌丝形成,免疫组化显示部分细胞胞浆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arcomeric actin)、肌钙蛋白-T(troponin-T)阳性。RT-PCR检测显示心肌特异转录因子GATA-4、Nkx2.5有表达。结论:hMSCs是骨髓来源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在5-Aza的诱导下可向心肌样细胞分化,可成为心肌损伤移植治疗的理想细胞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褪黑素(MT)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脂分化的影响,以及MT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大鼠骨髓分离培养BMSCs,经传代脂向分化,分组进行干预。对照组为单纯脂向分化(模型)组;实验A组用MT进行干预;实验B组用MT和其受体拮抗剂2-苯基-N-乙酰色胺(LZD)共同干预。检测脂肪细胞的比例来比较各组的脂化程度,并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中成脂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mRNA的表达。结果实验A组脂化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实验B组(P<0.05)。结论MT能抑制BMSCs向成脂方向分化,并通过其受体机制起作用。这可能与骨质疏松的病因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脂多糖(LPS)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SCs,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其表面标志。将BMSCs分为对照组及不同浓度LPS干预组,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其增殖情况。结果采用全骨髓贴壁法获取的BMSCs形态呈长梭形,呈集落样生长,免疫细胞化学鉴定,CD44阳性,CD34、CD45阴性。MT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0.190±0.037)相比,0.01、0.1及1μg/mlLPS干预组吸光度(A)值均增高,其中0.01μg/mlLPS干预组(0.253±0.030)增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0、100μg/mlLPS干预组A值则较对照组下降,其中10μg/mlLPS干预组(0.159±0.04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LPS可以提高BMSCs的增殖能力,但随着LPS浓度的增大,BMSCs增殖能力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胶质瘤C6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从大鼠骨髓中分离MSCs,体外培养和鉴定。取MSCs培养上清液,按照1/5,2/5,3/5的比例加入到C6培养基中,用MTT实验和BrdU标记指数(BrdU LI)评估C6细胞增殖。将MSCs与C6按照1∶1,1∶2,2∶1比例共培养。结果大鼠MSCs贴壁生长,有较强的增殖能力。经硫代甘油和巯基乙醇诱导分化后,分化为神经元或胶质细胞样细胞。C6培养基中加入MSCs培养上清液后,活性受到明显抑制,BrdU LI明显减低(P<0.05)。C6与MSCs共培养后,生长明显受到抑制,BrdU LI明显降低,尤其在MSCs周围,表现更加明显。结论大鼠MSCs在体外有明显的抑制胶质瘤C6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牡荆苷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细胞的增殖检测(MTT)法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存率,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成脂分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 mRNA表达.结果 牡荆苷浓度在1~50 μmol/L范围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存率无显著影响;牡荆苷可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及PPARγ和C/EBPαmRNA表达.结论 牡荆苷可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PARγ和C/EBPα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GB)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不同浓度(10,20,40 mg·L-1)的GB作用hBMSCs细胞后,四甲基噻唑蓝染色法(MTT)检测细胞增殖,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RT-qPCR)检测细胞中配对盒基因6(PAX6)的mRNA表达,蛋白印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