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摸清南海亚热带地区部队皮肤花斑发病情况,为降低皮肤浅部真菌病发病率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法,对南海亚热带地区某部队进行皮肤花斑癣发病情况调查,将所获资料进行归类、分析。结果:皮肤花斑癣患病率7.3%,占皮肤浅部真菌病总患病率的22.2%。本地区和外地籍战士皮肤花斑癣患病率分别为15.78%和5.40%,发病与家族易感性、机体免疫功能、高温、多汗及对病原菌易感等因素有关。结论:应针对病因及发病特点,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积极做好基层部队卫生防病工作。  相似文献   

2.
洞庭湖地区抗洪抢险部队皮肤真菌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部队在抗洪具菌病感染情况,进一步总结了抗洪条件下的卫生保障经验。方法;对洞庭地区某抗洪抢险部队指战员的皮肤真菌病进行巡诊和随机制一样调查。结果:巡诊共诊治皮肤病6421人次,皮肤真菌病为3829人次,所占比例为59.63%;随机抽样调查部队指战员2720人,皮肤真菌病的患病率为50.26%,皮肤真菌病造成部队的减员率为1.54%。  相似文献   

3.
某部濒海训练皮肤病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部队在濒海训练期间皮肤病的发病情况,为海训部队做好皮肤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驻某地区某应急作战部队及某舟桥团濒海训练的官兵下海游泳等3-6d到部队训练沙滩现场,利用部队休息时间进行巡诊。结果:医疗队共诊治各种病人654例,其中皮肤病人328例,占50.15%。以日晒伤患病数最多,共219例,占皮肤病的66.76%。休息地设在防护林中的部队日晒伤发病率低,但过敏性皮炎、皮肤划伤发病率高。训练强度大的部队日晒伤发病率高。浅部真菌病57例,占皮肤病数的16.38%;过敏性皮炎共22例,占皮肤病数的6.70%。结论:部队在濒海训练期间皮肤病的发病率较高,日晒伤占第一位,且与休息地、训练强度等有关,部队应加强皮肤病特别是日晒伤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某舟桥部队官兵腰腿痛发病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某舟桥部队官兵腰腿痛发病情况,探索腿痛病的发病原因,为做好舟桥部队官兵腰腿痛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以某舟桥部队全体官兵为样一年期间的诊断书,门诊登记为依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舟桥部队的官兵腰腿痛扫病率较高,在调查的1543人中,发病176人,发病率为11.4%;其中士兵发病率为13.3%,军官与志愿兵发病率为6.0%,具有士兵多于官官与志愿兵的发病特点。此外还与职业工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部队急性病毒性肝炎与乙型肝炎实际发病率及流行病学特征,为部队肝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整群抽样方式抽取观察对象,收集相关资料和血清标本,用ELISA检测肝炎感染指标指标和血清学分型。结果:1993-2000年年某部队发生肝炎130例。发病率为0.81%,各年度发病率在0.34‰-1.01‰,其中乙型肝炎66例,发病率为0.45‰,各年度发病率在0.14‰-0.67‰,并占肝炎发病数的55.93%。1993-2000年总漏报率为9.23%,各年度漏报率在0%-23.81%,干部肝炎发病率(1.62‰)和乙型肝炎和发病率(1.02‰)均高于战士(0.90‰,0.50‰),新兵检疫仍有1.6%,HBsAg阳性。结论:某部队每年肝炎的实际发病率高于报告发病率,部队肝炎防治应以乙型肝炎为重点,积极开展新兵检疫。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广东地区小儿川崎病发病情况、分布及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广东省统一制作的调查表寄发至全省有儿科病床的县、市级以上医院儿科,对1995年1月1日~1999年12月31日5年间住院的川崎病病人进行登记调查。结果 调查表回收率为71.2%,5年间共报道患儿537例,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为5.93/10万;男性发病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23:1;发病年龄在2岁以下者占51.8%,4岁以下占75.6%,以4—6月份为发病高峰,9一12月份发病最少;广州、深圳、珠江三角洲地区为川崎病高发区,其他地区发病率较低。在537例中发生心脏后遗症75例,发生率为14.0%;死亡l例,死亡率为0.2%。结论 广东省川崎病发病率高于我国江苏省和陕西省,但低于日本,发病趋势及分布特点与日本,我国江苏省和陕西省类似。发病率以经济发达地区较高,而经济较差地区则较低,这可能与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上海浦东新区大肠癌发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浦东新区l996—2000年大肠癌发病的流行病学分布情况,为防治大肠癌的对策、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浦东新区1996—2000年发病的大肠癌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男、女性结肠癌标化发病率从l996年的7.8/l0万及7.46/l0万上升到2000年的l7.0l/l0万及l5.19/l0万,5年平均上升分别为21.52%及11.46%;总标化发病率5年平均上升为20.35%。男、女性直肠癌标化发病率从l996年的6.85/l0万及4.60/l0万上升到2000年的l6.09/l0万及11.25/l0万,5年平均上升为23.80%及25.05%;直肠癌总标化发病5年平均上升为24.35%。男、女性结直肠癌发病率呈随年龄的上升而上升的趋势,高发年龄在50岁以上年龄组。l997—2000年,结肠癌乡镇男、女发病率低于沿江地区。直肠癌除l998年乡镇男性发病率略高于沿江地区发病率,其余各年乡镇男、女直肠癌发病率低于沿江地区。结论 浦东新区l996—2000年结直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直肠癌发病率高发年龄在50岁以上年龄段;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江地区结、直肠癌发病率具有高于乡镇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南方部队结构发病情况,探讨其流行规律,为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计统一调查表,调查某战区被指定收治结核病的3家部队综合医院,对1997年5月-2001年6月收治的部队结核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病例261例,全部为肺结核患者,以浸润型为主,占80.4%,平均发病年龄22.6岁;88.1%的病例为有症状后主动就诊,发现较迟,驻乡村部队病患者显著多于驻城镇部队,发病时间以3-5月份较集中,占39.5%,结论:肺结核诊断不及时和管理不当是该区部队肺结核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应加强部队官兵的结核病防治知识教育,防止结核病在部队内部传播。  相似文献   

9.
1998年夏季新闻媒体曾多次报道在长江抗洪抢险部队指战员中“烂裆”广泛发生,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为了解“烂裆”的发生情况,随我院两支医疗队于1998年8~9月来到洞庭湖抗洪抢险第一线,对该病进行了调查研究。报道如下。1 对象及方法11 调查对象:赴洞庭湖地区抗洪抢险部队某步兵团、某地炮团、某高炮团、某工兵团、某教导队,共计10360名指战员。12 调查方法:①对各部队进行巡诊,了解“烂裆”发生的一般情况;②根据随机抽样原则,对部队“烂裆”进行普查,了解其发病率;同时根据临床皮损形态和真菌检…  相似文献   

10.
高原某光缆工程部队施工期间发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做好施工部队的卫生防病工作,采取逐行方法,对参加高原某光缆工程施工的3640名官兵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施工期间,官兵发病总人数为2919人,总发病率为80.19%。其中急性高原适应不全症为40.28%,处于首位;上呼吸道感染、单纯性腹泻分别为22.58%、8.79%,三者在发病构成中占89.43%。急性高原适应不全症的患者中,高原反应的发病率为39.86%,发病率的高低与海拔高度成正比,施工部队每进入一个新的海拔高度,均有一个发病高峰期。其主要原因与高原环境、官兵的适应能力、居住条件和心理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潍坊市淋病、梅毒流行规律,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性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潍坊市1991~2003年上报的淋病、梅毒疫情进行分析。[结果]淋病累积发病3020例,梅毒累积发病708例,年均发病率淋病为2.85/10万,梅毒为0.62/10万;25~39岁人群淋病、梅毒分别占各自发病总数的82.02%、71.61%,男女之比为2.40:1。农民、工人和流动人口发病占总数的75.62%;经济发达地区的发病率较高。[结论]潍坊市淋病、梅毒发病有明显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2.
3 141例特殊环境驻训期间训练伤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某合成兵种部队在特殊环境下驻训训练伤发病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做好训练伤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微机中调阅训练伤资料,翻阅放射科影像检查记录,并进行分类训练伤发病率高;训练伤中,发生腰部损伤最多(24.38%)。其中腰椎间盘突出占总腰痛人数的12.40%,疲劳性骨折占全部骨折的29.47%。结论:因地制宜地实施训练,坚持预防为主与科学训练相结合,驻军医院定期下部队巡诊指导与提高官兵自我防护意识相结合,是特殊环境下驻训部队训练伤防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蔡正华  陈志军  杨海 《职业与健康》2006,22(13):1003-1004
目的调查西安地区流行性出血热(EHF)疫源地类型,为减少发病、控制流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人间疫情、野外及居民区环境进行EHF的宿主动物种类、密度、带毒率、病毒抗原型别及人群免疫水平等进行调查。结果①常年均可发病,每年10月至来年的1月病例最为集中,11月为高峰期。发病以农民、学生等为主,年龄以青壮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②鼠间监测:鼠平均密度2.16%,野外、室内分别以黑线姬鼠和揭家鼠为优势鼠种。鼠血清EHF抗体阳性率7.10%,未检出EHF抗原。黑线姬鼠密度为0.64%(46/7200),血清阳性率17.39%;褐家鼠密度为0.67%(48/7200),血清阳性率6.25%。提示鼠间有EHF发生,灭鼠是防治出血热的关键措施。结论结合流行特征、鼠密度、鼠带毒指数、EHF发病情况等,西安地区EHF疫区存在姬鼠型、混合型,防治出血热应采取以灭鼠防鼠、疫苗接种等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部队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发病情况和危害程度,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该病发生。方法:在各调查点捕鼠,调查鼠密度,鉴定良种:捕获鼠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检测HFRS抗原,收集调查部队1990-2000年HFRS的发病情况,结果:某部1990-2000年共发生HFRS69例,平均年发病率为69.69/10万,呈单峰型,以春季多发,以18-35岁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从事警卫巡逻,仓库保管,修,以外测量四种工作的人发病较多;部队驻地鼠带毒率为6.28%,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HFRS地鼠肾(Ⅱ型)灭活疫苗的一年保护率为100%,结论:该部队须加强HFRS的防治,应扩大疫苗注射范围,加强防鼠,灭鼠工作力度,并对鼠情和鼠带毒率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5.
某部野外驻训期间腹泻病的临床与病原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部队野外驻训期间发生急性腹泻病的临床情况及病原特点,,为部队制订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637名参加野外驻训的指战员,调查他们发生腹泻病的诊疗情况,并按WHO推荐的方法进行粪标中的细菌分离和鉴定以及致泻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腹泻病的就诊率、及时就诊率、接受治疗率和隔离率分别为54.0%、30.3%、43.5%和0%。经治疗的患者多采用抗生素疗法(91.2%),无一例应用口服补液盐(ORS)治疗。共检出6属72株致泻病原菌,检出率为63.1%(65/103),检出率最高的是产毒性大肠杆菌(35.0%),其次为粪志贺邻单胞菌(16.5%)。各种致泻病原对氟哌酸和头孢他啶的平均敏感率分别为95.8%和100%,对新诺明、复主新诺明、土霉素、强力霉素、痢特灵、氨苄青霉素和氯霉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应提高部队野外驻训期间腹泻病患者的就诊率和及时就诊率,并应采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并配以ORS疗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部队官兵在海上游泳训练中常见疾病的发病情况 ,以便采取相应的防病措施 ,2 0 0 2年 7~ 8月对某部官兵进行了调查。1 对象与方法  调查 2 0 0 2年 7月 2 5日至 8月 10日参加海上游泳训练的某部队官兵 4 339人 ,均为男性 ,年龄 18~ 4 5岁。采取随行部队现场调查的方法 ,对门诊登记和巡诊登记的初诊人员中有明确诊断结果者进行统计。2 结果2 1 发病率 在 7月 2 5日至 8月 10日期间 ,4 339人中发病 15 44人次 ,发病率为 35 5 8%。其中军官5 6 3人 ,发病 172人次 ,发病率为 30 5 5 % ;士兵 3776人 ,发病 1372人次 ,发病率为 36…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监测在严寒条件下部队施工中的发病情况,积累卫生防病经验,探讨卫生防病保障措施。方法:采用遂行部队深入现场调查的方法,对1998年11月参加某地段国防光缆施工的6580名官兵施工期间患病情况作了调查。结果:调查结果表明,夜发病率4.8%,总住院率0.91%,总后送率0.49%,传染病总发病率为34.5%,其中传染性腹泻发病率为3‰,疥疱发病率为1.52‰;患病率较高的四种疾病依次为上呼吸道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市1996—200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主要传染源种类及鼠密度、带毒率变动与发病的关系,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监测和血清学检测,分析我市人间、鼠间疫情、主要传染源的分布特征及防制效果。结果:1958年发生HFRS以来,截止2001年累计发病6539例,死亡272例。97年进入以混合型为特点的流行周期,出现明显的春季小高峰和秋季大高峰,HFRS发病由农村向城市扩展,城市发病构成相对增加,疫源地扩大,健康人群平均隐性感染率为1.63%。平均鼠密度为7.61%,平均鼠带毒率为4.84%。野外以黑线姬鼠,居民区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结论:沈阳市是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流行季节前应在高发地区开展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同时落实以灭鼠防鼠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降低体系部队官兵结核免疫反应性疾病的发病率。方法:采用普查与因症就诊相结合,调查和筛选性PPD试验、X线、痰集菌检查,发现结核免疫反应性疾病患者。结果:防治6年后发病率由105/10万降至42.2/10万,发现病例中因症就诊占55.8%。体检占44.2%,发病的常见类型为结节性红斑、多关节炎、白塞氏征。结论:结核免疫反应性疾病影响部队官兵身心健康,造成非战斗减员,做好部队结核病防治同时应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青岛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趋势与疫区演变,指导防治工作。方法对历年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青岛市1977—2006年HFRS发病率波动在0~33.34/10万之间,年平均为7.07/10万;病死率在0-27.27%之间,年平均为5.06%。流行过程分为早期、第1次高峰期、平稳期、第2次高峰期和缓慢下降期5个阶段。每期发病均有明显的秋冬季高峰,从平稳期开始出现了春夏季增高。秋冬季发病与夏秋季之比为2.26:1,前者病死率较高。发病年龄为0-85岁,20-59岁年龄组占80.93%,男女之比为2.37:1,农民占83.83%。主要发病地区为郊区5个市和黄岛区。发病率远郊高于近郊,近郊高于城区。宿主动物密度为1.56%,阳性率为2.45%。野外和居民区小兽带病毒率分别为2.42%和2.46%。黑线姬鼠、褐家鼠分别是野外和居民区的优势种。荧光抗体法检测发现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大仓鼠、黑线仓鼠和臭鼠句鼯带病毒抗原。结论青岛市HFRS疫区由姬鼠型疫区演变为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近年来,虽然发病率较低,但宿主动物带病毒率增高,应采取措施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