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经吡喹酮治疗的不同时期,给予芍药苷对肝组织虫卵肉芽肿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以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BALB/c小鼠构建肝纤维化模型,随机分为(Ⅰ)杀虫前给药组、(Ⅱ)杀虫同时给药组及(Ⅲ)杀虫后给药组。除正常组外,杀虫治疗、芍药苷治疗组和对照组小鼠分别于感染后12d、42d和72d给予芍药苷和对照,并于102d、132d和162d处死。检测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羟脯氨酸(Hyp)、虫卵肉芽肿大小、肝纤维化分级以及胶原Ⅰ的表达。结果在组Ⅰ和组Ⅲ,芍药苷明显降低血清中HA、PⅢP和肝组织中Hyp的含量,减小虫卵结节并降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分级,降低胶原Ⅰ的表达(P<0.05或P<0.01);在组Ⅱ,大部分指标没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芍药苷无论是早期或延后给药,都具有抑制虫卵肉芽肿,减少胶原的生成从而对抗小鼠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芍药苷对小鼠巨噬细胞产生TGF-β1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芍药苷(paeoniflorin,PAE)对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Ms)产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 方法 研磨法制备SEA,分别加入含有小鼠PMs的培养板、培养瓶及培养皿中,培养24 h,ELISA法测定TGF-β1含量,RT-PCR检测PMs内TGF-β1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PMs内TGF-β1蛋白的表达;在含PMs的培养瓶和培养皿中分别加入10 mg/L SEA 5 ml,培养12 h,再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PAE(0、7.5、15、30、60及120 mg/L),继续培养12 h和24 h。RT-PCR与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PAE对SEA刺激的PMs内TGF-β1基因与蛋白的表达。 结果 10 mg/L的SEA可明显刺激PMs产生TGF-β1(235.86±3.43 ng/L),PAE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TGF-β1 mRNA的表达(r=-0.827,P<0.01)和TGF-β1蛋白的表达(r=-0.952,P<0.01)。结论 PAE能抑制SEA刺激的PMs产生TGF-β1。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芍药苷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蛋白表达水平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探讨芍药苷预防血吸虫病肝虫卵肉芽肿及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为A~E5组,A组不感染血吸虫尾蚴,为正常对照组;B、C、D、E4组小鼠感染尾蚴后6周以吡喹酮灌胃杀虫,剂量为400mg/(kg·d),连续2d。B、C、D3组杀虫后给予芍药苷,剂量分别为30、60、120mg/(kg·d)),E组不给芍药苷,为感染对照组。5组小鼠均在芍药苷给药8周后处死,取血及肝脏。HE及Masson胶原纤维染色观察肝虫卵肉芽肿面积及纤维化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TGF和PDGF蛋白表达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TNF-α水平。结果芍药苷高剂量的D组与感染对照E组相比,肝组织中CTGF和PDGF蛋白表达明显减少,血清中TNF-α水平也明显下降(P均〈0.05);而中、低剂量B组和C组的CTGF、PDGF和TNF-α水平亦较E组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芍药苷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在吡喹酮杀虫处理基础上联合应用高剂量芍药苷,可通过减少肝组织CTGF和PDGF蛋白表达,降低血清中TNF-α水平,减轻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目的 观察山奈酚 (Kaempferol, KA) 对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 探讨其预防血吸 虫病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方法 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8只)、 吡喹酮组 (8只)、 吡喹酮+山奈酚4个剂 量组 (5、 10、 15、 20 mg/kg)(每组6只)。除正常对照组外, 其余5组小鼠同时感染日本血吸虫, 感染6周后吡喹酮组及吡喹 酮+山奈酚4个剂量组给予吡喹酮连续灌胃2 d, 其后吡喹酮+山奈酚4个剂量组分别以5、 10、 15、 20 mg/kg山奈酚连续灌 胃6周, 吡喹酮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6周。干预结束后处死小鼠并取肝脏, 以苏木精?伊红 (HE) 和Masson胶原纤维 染色法观察小鼠肝虫卵肉芽肿面积和肝纤维化程度; 以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TGF?β1、 Smad2/3、 Smad7蛋白的表 达情况;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Smad2/3、 Smad7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结果 与吡喹酮组小鼠相比, 吡喹酮+ 山奈酚4个剂量组肝脏虫卵肉芽肿面积较小, 纤维化程度较轻, 肝组织Smad2/3 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较低,Smad7 蛋白及其mRNA表达增加,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结论 结论 山奈酚通过减少肝组织内TGF?β1、 Smad2/3的表达 及增加Smad7的表达, 能明显减轻吡喹酮杀虫治疗后虫卵肉芽肿所致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鼠日本血吸虫病纤维化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Smad2/3、Smad4和Smad7的表达和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方法:清洁级6-8 wk龄ICR小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用血吸虫尾蚴腹部贴附法制成动物模型,正常组未予处理.感染后wk 4、6、8和12末分批处死2组小鼠且称肝脾质量,取部分肝做病理学观察,HE染色和猩红染色,制作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检测TGF-β1、Smad2/3、Smad4和Smad7在各细的表达状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脾质量和肝指数均高(肝,12 wk:2.99±0.28 g vs 1.83±0.13 g;脾,12 wk:0.87±0.15 g vs 0.14±0.02g;肝指数,12 wk:0.09±0.01 vs 0.04±0.00;均P<0.01),TGF-β1和Smad2/3表达也均高于正常对照组(TGF-β1.12 wk:0.105±0.008 vs 0.024±0.002;Smad2/3.12 wk:0.094±0.009 vs 0.003±0.001,均P<0.01),以上指数分别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0.635,0.482,0.646,0.347,0.662;均P<0.01);Smad4表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纤维化的发展表达量在逐渐下降(4wk:0.075±0.011 vs 0.023±0.006.6 wk:0.043±0.008 vs 0.010±0.002.8 wk:0.038±0.009 vs 0.003±0.002.12 wk:0.028±0.004 vs 0.013±0.006;均P<0.01).Smad7仅8 wk表达增强.结论:TGF-β1和Smad2/3表达增强在肝纤维化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Smad4可能主要在纤维化的早中期发挥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鼠日本血吸虫病纤维化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 TGF-β1)、Smad2/3、Smad4和Smad7的表达和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方法: 清洁级6-8 wk龄ICR小鼠80只, 雌雄各半, 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 用血吸虫尾蚴腹部贴附法制成动物模型, 正常组未予处理. 感染后wk 4、6、8和12末分批处死2组小鼠且称肝脾质量, 取部分肝做病理学观察, HE染色和猩红染色, 制作组织芯片, 免疫组化检测TGF-beta1、Smad2/3、Smad4和Smad7在各组的表达状况. 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 模型组小鼠肝脾质量和肝指数均高(肝, 12 wk: 2.99±0.28 g vs 1.83±0.13 g; 脾, 12 wk: 0.87±0.15 g vs 0.14±0.02 g; 肝指数, 12 wk: 0.09±0.01 vs 0.04±0.00; 均P<0.01), TGF-beta1和Smad2/3表达也均高于正常对照组(TGF-beta1, 12 wk: 0.105±0.008 vs 0.024±0.002; Smad2/3, 12 wk: 0.094±0.009 vs 0.003±0.001, 均P<0.01), 以上指数分别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 = 0.635, 0.482, 0.646, 0.347, 0.662; 均P<0.01); Smad4表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纤维化的发展表达量在逐渐下降(4 wk: 0.075±0.011 vs 0.023±0.006, 6 wk: 0.043±0.008 vs 0.010±0.002, 8 wk: 0.038±0.009 vs 0.003±0.002, 12 wk: 0.028±0.004 vs 0.013±0.006; 均P<0.01), Smad7仅8 wk表达增强. 结论: TGF-beta1和Smad2/3表达增强在肝纤维化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Smad4可能主要在纤维化的早中期发挥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ICOS转基因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原代肝星状细胞(HSCs)的活化效应,探讨ICOSL/ICOS信号介导HSCs活化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ICOS-Tg小鼠及野生型小鼠日本血吸虫模型,通过肝脏酶灌注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感染前(0周)和感染后(4~9周)的小鼠原代HSCs,运用台盼蓝拒染法鉴定分离的原代HSCs成活率;应用其在328 nm波长紫外激发光下自发荧光特性以及在肝细胞中其特异性表达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鉴定分离的原代HSCs纯度;培养7d后,采用SYBR染料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原代HSCs中TGF-β1,Ⅰ、Ⅲ型胶原及α-SMA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分离的原代HSCs纯度达到90%,其成活率为95%.ICOS-Tg小鼠肝HSCs中α-SMAmRNA表达水平即HSCs的活化程度在感染后6、9周显著高于同时期野生型小鼠(P<0.01).ICOS-Tg小鼠肝HSCs中TGF-β1,Ⅰ、Ⅲ型胶原mRNA水平亦高于同时期野生型小鼠的水平,特别是在感染后6、9周呈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 与野生型小鼠相比,感染日本血吸虫的ICOS-Tg小鼠肝HSCs活化增强,显著上调TGF-β1 mRNA、Ⅰ、Ⅲ型胶原mRNA及α-SMA mRNA的表达,提示在ICOS-Tg小鼠,ICOSL/ICOS信号的增强可明显上调HSCs活化促进肝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熊果酸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GF-β1和α-SMA表达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织TGF-β1基因与蛋白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 并探讨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模型组(M组)、UA低剂量组(U1组)、UA中剂量组(U2组)、UA高剂量组(U3组)及秋水仙碱组(C组), 每组16只. 除N组外, 均用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 DMN)诱导肝纤维化4 wk, 分别给予安慰剂、不同剂量的UA、秋水仙碱腹腔注射, 治疗4 wk处死大鼠,取肝组织行病理HE染色及VG染色判断炎症和肝纤维化程度; 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TGF-β1蛋白和α-SMA蛋白的表达; 采用RT-PCR检测TGF-β1 mRNA的表达.结果: U2和U3组肝细胞坏死和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减轻; M组TGF-β1蛋白、TGF-β1 mRNA及α-SMA蛋白较N组的表达明显增加(8.76±1.47 vs 1.48±0.24; 0.60±0.11 vs 0.05±0.02;0.51±0.10 vs 0.09±0.02, 均P<0.01). U1组和C组TGF-β1蛋白的表达较M组降低( P<0.05),U2和U3组TGF-β1蛋白的表达较M组明显降低(5.32±1.63, 3.98±0.67 vs 8.76±1.47,均P<0.01), 且低于C组的表达(7.14±1.29,P<0.05或0.01). U2和U3组的TGF-β1 mRNA的表达也明显低于M组(0.36±0.07, 0.25±0.06 vs 0.60±0.11, 均P<0.01)和C组(0.47±0.10, P<0.05或0.01). U1-U3组较M组α-SMA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0.36±0.08, 0.23±0.02,0.15±0.03 vs 0.51±0.10, 均P<0.01); U2和U3组α-SMA蛋白的表达也显著低于C组(0.43±0.05, 均P<0.01).结论: UA能明显改善肝纤维化大鼠的肝脏组织结构, 减轻肝纤维化; 其抗肝纤维化的机制可能与降低TGF-β1表达, 抑制HSC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芍药甙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组织纤维化的影响,探讨芍药甙预防血吸虫病肝虫卵肉芽肿及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制备肝虫卵肉芽肿和纤维化小鼠模型。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A组),给予芍药甙组(B组、C组、D组),3组分别为予芍药甙30mg/(kg·d)、60mg/(kg·d)、120 mg/(kg·d),及感染对照组(E组)。B、C、D和E 4组小鼠均在感染后6周灌胃吡喹酮(400mg/(kg·d)×2 d)。感染后14周处死小鼠取血及肝脏、用HE及Masson胶原纤维染色观察肝虫卵肉芽肿而积及纤维化程度,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Ⅰ、Ⅲ型胶原表达情况。结果 B、C、D组与阳性对照组E组相比.TGF-β1、Ⅰ和Ⅲ型胶原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而且随芍药甙给药浓度增加,B组、C组、D组TGF-β1、Ⅰ和Ⅲ型胶原表达水平逐渐减少。结论在吡喹酮杀虫处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芍药甙,可通过减少肝组织TGF-β1和Ⅰ、Ⅲ型胶原的表达,明显减少肝虫卵肉芽肿形成,减轻肝纤维化程度,对血吸虫病小鼠早期肝纤维化形成有阻抑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的配体罗格列酮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30只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均分3组对照组,吡喹酮治疗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对照组不作任何治疗.吡喹酮治疗组用吡喹酮500 mg/(kg·d)灌胃治疗2 d,罗格列酮治疗组在吡喹酮治疗2 d后再用罗格列酮4 mg/(Kg·d)灌胃治疗6周.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法及多媒体病理图文定量分析,观察罗格列酮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的病理改变及TGF-β1和α-SMA表达的变化.结果 罗格列酮能显著抑制血吸虫病小鼠肝脏纤维组织的增生,降低肝脏TGF-β1及α-SMA的表达.结论 PPARγ配体罗格列酮有明显的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其抗纤维化机制与其抑制肝星状细胞(HSC)活化、抑制其表达α-SMA及分泌TGF-β1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不同时期肝脏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水平及注射该因子后对肝纤维化的干预。方法小鼠感染血吸虫尾蚴后分3组,每组16只,其中2组于感染6wk后分别隔日注射(ip)IL-2和TNF-α连续4wk,另设未感染正常鼠为对照组,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利用多媒体病理图文定量分析,动态观察相关因子活性。结果感染未处理组小鼠肝脏中IL-2和TNF-α含量随感染时间(8、11、14、18wk)延长而缓慢下降,而感染6wk后经腹腔注射IL-2或TNF-α组小鼠则随着相应因子的补充而显著上升,末次注射后1~8wk,肝内IL-2或TNF-α水平明显高于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肝组织肉芽肿炎症反应及纤维化程度较对照组减轻。结论小鼠6wk后(成虫排卵后)给予外源性IL-2或TNF-α注射,能诱导相应细胞因子表达增强,并有减轻肝脏炎症和肝纤维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云南株未成熟卵可溶性抗原(SIEA)免疫小鼠产生的抗雌虫生殖效果及作用机制。 方法 3 00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经腹部皮肤感染家兔,第34天收集兔肝中的未成熟卵制备SIEA。2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免疫组(11只)每鼠背部皮下多点注射SIEA(100 μg/只),对照组(9只)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2周免疫1次,共5次。末次免疫后1周,用(30±2)条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每只鼠。第45天收集小鼠粪便,第46天剖杀小鼠,心脏灌注法收集成虫,比较成虫数及粪便、肝组织、雌虫子宫内虫卵数和肝表面虫卵结节密度;透射电镜观察雌虫卵黄腺及雄虫睾丸组织。 结果 免疫组与对照组检获成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小鼠每克粪便每条雌虫虫卵数、每克肝组织每条雌虫虫卵数、每条雌虫子宫内虫卵数及肝表面虫卵结节密度分别为(56.68±24.78)个、 (5 826±437)个、 (49.94±12.53)个和(10.04±1.13)个/0.25 cm2; 对照组分别为(89.93±32.18)个、 (10 016±3 541)个、(76.54±19.77)个和(19.22±2.45) 个/0.25 cm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观察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免疫组小鼠体内雌虫卵黄腺内成熟卵黄细胞和脂滴减少,雄虫睾丸组织内支持细胞多见而精细胞较少,且卵黄细胞和支持细胞胞质内出现空泡。 结论 SIEA可能通过抑制日本血吸虫生殖细胞的成熟而产生抗雌虫生殖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克隆表达日本血吸虫体表蛋白Sj29基因,分析其表达特性和免疫保护效果。 方法 根据日本血吸虫体表蛋白Sj29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AY814537)设计引物,PCR扩增目的基因,生物信息技术分析序列特性。将目的基因部分片段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c中,构建重组质粒pET28c-Sj29,将其转至大肠埃希菌后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组氨酸(His)柱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其免疫原性。30只雌性BALB/c小鼠均分3组,实验组每鼠皮下多点注射重组蛋白rSj29共100 μl(0.1 mg/ml,用206佐剂配制)、佐剂对照组和空白(PBS)对照组,分别免疫3次,每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后2周用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小鼠,每鼠40±2条,感染后第53天剖杀,收集虫体计算减虫率;取肝脏和粪便计算减卵率。ELISA法检测实验鼠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Sj29蛋白在各期虫体的定位,荧光定量PCR法分析各期虫体及攻击感染后42 d虫体Sj29基因表达水平。 结果 获得576 bp的Sj29基因。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Mr)为22 900,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 blotting表明,重组蛋白可被免疫小鼠血清和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小鼠血清识别。攻击感染后42 d,小鼠体内Sj29基因转录水平分别为佐剂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虫体的9.1倍和51.8倍。实验组小鼠成虫数(15.4±5.9)、肝组织虫卵数(40 143.3±2 995.9)和粪便虫卵数(3 803.9±110.9)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结果显示,免疫小鼠可产生高滴度(1 ∶ 32 000)特异性IgG抗体。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重组蛋白rSj29可在7、14 d童虫,28、32 d成虫和42 d雄、雌虫的体表表达。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虫龄为32 d的日本血吸虫成虫Sj29基因转录水平最高。 结论 重组蛋白rSj29有一定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不同生活史阶段抗原对过敏性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 雌性BALB/c小鼠48只,随机均分8组,A组为健康对照组;B组为哮喘模型组,以鸡卵白蛋白(OVA)抗原腹腔注射致敏,OVA滴鼻诱发哮喘;C、D和E组小鼠分别用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可溶性成虫抗原(SWA)和童虫抗原(SSA)经腹部皮下免疫,共4次,每次间隔1周,末次免疫后1周再按B组方法诱发哮喘;F、G和H组分别用SEA、SWA和SSA免疫接种小鼠(免疫方法及剂量分别同C、D、E组),末次免疫后1周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OVA处理小鼠,不诱发哮喘。诱发哮喘后48 h剖杀各组小鼠,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相关细胞成分及细胞因子的变化。 结果 A组小鼠气道肺组织无明显炎症变化;B组小鼠气道肺组织可见明显的炎性细胞,尤其是嗜酸粒细胞的浸润;C、D和E组小鼠气道肺组织炎症明显轻于B组小鼠。B组小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98.4±16.1)×104/ml]、嗜酸粒细胞百分数[(17.6±4.3)×104/ml]和白细胞介素-5(IL-5)水平[(197.9±36.5)pg/ml]均明显高于A组[分别为(8.2±1.1)×104/ml、(0.02±0.01)×104/ml和(12.3±7.4)pg/ml],而IL-10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明显低于A组。C、D和E组小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百分数和IL-5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而IL-10,IFN-γ水平则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日本血吸虫不同抗原免疫后能有效调节过敏性哮喘小鼠的细胞因子平衡,同时对哮喘小鼠嗜酸粒细胞在肺组织中的浸润及肺组织炎症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日本血吸虫重组蛋白(reSj16)调节宿主炎症反应的效果。方法 在大肠埃希菌中对重组pGEX-4T-1-Sj16基因进行原核表达并纯化重组蛋白。56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8只),其中5个实验组,所用reSj16蛋白剂量分别为0.1、0.5、1.0、5.0和10.0 μg/kg;并设地塞米松(5.0 μg/kg)和生理盐水(0.1 ml/只)对照组。进行小鼠耳廓肿胀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观察reSj16蛋白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作用和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的影响。56只SD大鼠进行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实验,56只昆明小鼠进行实验性腹膜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实验,观察reSj16调节宿主炎症反应效果。 结果 0.1、0.5、1.0、5.0和10.0 μg/kg的reSj16蛋白均可明显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明显抑制实验性腹膜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且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1.0、5.0和10.0 μg/kg的reSj16蛋白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Sj16具有明显的调节宿主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在昆虫细胞中表达获得可溶性的日本血吸虫SjPP重组蛋白。 方法 提取日本血吸虫成虫总RNA,通过RT-PCR扩增出SjPP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将其定向克隆到供体质粒pFastBac HT-B中,构建重组杆状病毒供体质粒pFastBac-SjPP,转化入大肠埃希菌DH10Bac进行转座,提取重组杆粒Bacmid-SjPP,用阳离子脂质体法转染粉纹夜蛾(TN5B1-4)细胞。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重组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构建了含日本血吸虫SjPP基因的重组杆粒Bacmid-SjPP,转染TN5B1-4细胞后,获得有感染力的重组杆状病毒,并在TN5B1-4细胞中成功表达SjPP蛋白。该重组蛋白可被抗SjPP蛋白的兔血清识别。 结论 成功构建SjPP基因重组杆状病毒,并在TN5B1-4细胞中表达,该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副肌球蛋白全基因核酸疫苗(Sjc97 DNA)免疫小鼠诱导的抗病免疫效应。 方法 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4组:疫苗组,以Sjc97 DNA疫苗100 μg经后腿胫前肌注射免疫小鼠,共2次,间隔3周;空质粒组,以同法、同剂量的空质粒载体免疫小鼠;上述2组分别于末次免疫后3周攻击感染30±2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对照组,不作免疫,感染相同数量的日本血吸虫尾蚴;空白对照组,未作任何处理。攻击感染后7周剖杀小鼠,测量肝脏单个虫卵肉芽肿大小,测定鼠血清透明质酸及层黏连蛋白含量,PCR?鄄ELISA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 Sjc97 DNA疫苗组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的直径为(183.75±42.36)μm,显著小于空质粒对照组的(303.12±37.36)μm和感染对照组的(304.38±53.23)μm (P<0.01)。血清透明质酸和层黏连蛋白水平,疫苗组显著低于感染对照组(P<0.01)。肝组织TGF-β1 mRNA表达水平,疫苗组亦明显低于两对照组(P<0.05)。 结论 Sjc97 DNA核酸疫苗具有一定的抗虫卵肉芽肿及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鉴定日本血吸虫副肌球蛋白合成肽Sj97-P22。 方法 27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均分为合成肽Sj97-P22免疫组、无关肽免疫组和PBS免疫组,分别于尾基部皮下注射与完全福氏佐剂等体积充分混匀的合成肽Sj97-P22(100 μg)乳化物、无关肽(100 μg)乳化物和PBS乳化物,抗原免疫剂量为100 μg/(只·次),共免疫2次,间隔1周。于免疫后7~10 d分离各组小鼠脾单个核细胞,运用流式细胞技术三色标记法检测其CD4 T细胞胞内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4(IL-4)。将Sj97-P22免疫小鼠或PBS免疫小鼠的脾单个核细胞分别与Sj97-P22、无关肽或PBS共培养,采用3H-TdR掺入法观察细胞增殖效果,并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2、IFN-γ和IL-4的浓度。 结果 Sj97-P22免疫组小鼠脾脏CD4+ T细胞中胞内分泌IFN-γ的细胞百分率为(8.05±0.54)%,显著高于无关肽免疫组[(4.74±1.04)%]和PBS免疫组[(6.51±0.49)%] (P<0.05);而分泌IL-4的细胞百分率[(0.60±0.11)%]显著低于PBS免疫组[(1.31±0.27)%](P<0.05),与无关肽免疫组[(0.84±0.08)%]间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Sj97-P22可明显刺激Sj97-P22免疫小鼠脾单个核细胞增殖,增殖指数达到3.12±1.59,细胞培养上清中IL-2和IFN-γ浓度分别为(9.13±1.54)和(39.75±9.69)pg/ml,与无关肽和PBS刺激相比显著升高(P<0.05),而IL-4浓度在3个刺激物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j97-P22不能刺激PBS免疫鼠脾单个核细胞增殖及培养上清中IL-2、IFN-γ及IL-4浓度变化。 结论 Sj97-P22可能是C57BL/6小鼠特异的Th1型表位。  相似文献   

19.
日本血吸虫线粒体nad4基因部分序列的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技术及DNA序列分析技术对采自湖南省4个不同地区的日本血吸虫的线粒体NADH脱氢酶基因亚基Ⅳ(nad4)部分片段(pnad4)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获得480 bp的pnad4序列。与GenBank上的日本血吸虫相应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发现pnad4序列有一定的种内差异(0.4%~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