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小结胸证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142) 本条主要阐述小结胸证治。“正在心下,按之则痛”,明确指出本病病位在胃脘部,其发病范围比较局限,仅表现胃脘部硬满。按之则痛,不按不痛,说明邪浅热轻。这同大结胸证的发病范围较广,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手不可近,是明显的对照。脉见浮滑,浮指有力的脉象,滑为痰热。脉证合参,小结胸证主要为痰热互结,治用清热涤痰开结之法,方用小陷胸汤。病因;素有痰饮,内陷之邪热与痰饮相结于  相似文献   

2.
<正>大承气汤,小陷胸汤均源自于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的经典之作《伤寒论》。其中大承汤主治阳明腑实证,症见:腹胀满硬痛或绕脐痛,拒按,心烦不解,潮热,甚者喘冒不得卧,神昏谵语,脉沉实等。病机是邪热与有形糟粕相搏结导致气机阻滞,腑气不通。小陷胸汤主治太阳病变证的结胸证,症见:正在心下,按之痛,脉浮滑者。病机为表邪不解,入里化热,邪热内  相似文献   

3.
小陷胸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本方原治伤寒表证误下,邪热内陷,与痰浊结于心下的小结胸证。吾师用该经方加减治疗辨证属痰热互结的多种疾病,收效满意,现举验案2则如下。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学习仲景学说过程中,感到仲师治腹痛,辨证详尽,处方严谨,用药精当,为后世治腹痛之典范,对当今临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现不揣冒昧,将仲师治腹痛诸法归纳如下: 1 泻热逐水 太阳病表证未解,邪热内陷,热与水结而致腹部硬痛。《伤寒论》137条:“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哺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方中大黄、芒硝泻热开结,甘遂逐水,邪热水饮得去,腹痛止。  相似文献   

5.
林少东 《新中医》1995,27(2):50-51
小陷胸汤新用林少东小陷胸汤方出自《伤寒论》,由黄连、半夏、栝蒌三药组成,有辛开苦降,清热涤痰散结之功。原治表邪入里,或表证误下,邪热内陷,与心下之痰相结,致心下满,按之则痛等症,笔者用此方辨证治疗他病,每获良效,兹举例如下。1反胃(幽门梗阻)吕×,男...  相似文献   

6.
大柴胡汤在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柴胡汤出自<伤寒杂病论>,主治少阳邪热未解,阳明里热炽盛,少阳阳明并病,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能食,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秘结,舌苔黄脉弦.笔者临床应用大柴胡汤治疗急性胆囊炎、阻塞性黄疸、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不全性肠梗阻等消化系统疾病,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小陷胸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士章 《新中医》2005,37(5):82-82
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由黄连、法半夏、瓜蒌仁组成。具有清热涤痰,宽胸开结之功效。原用治伤寒表证误下,邪热内陷,痰热结于心下之小结胸病,主症为胸脘痞满,按之则痛。笔者临证,每遇痰热互结者,则用小陷胸汤治之,亦多收良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六经辨证2.大柴胡汤证:大柴胡汤证之心下痞满而痛,胸胁苦满等与大陷胸汤证相类。但前者之寒热往来,心下痞满而痛,按之并不石硬,与本证之小有潮热或身无大热,心下疼痛,按之石硬不同,易于鉴别。  相似文献   

9.
《新中医》1983,(12)
伤寒部分第五节太阳变证(续)(2)小结胸证:即小陷胸汤证。其病机为邪热与痰相搏结,又称痰热结胸。其性质属热属实。主要表现为心下硬满,按之疼痛,脉浮滑。由于邪浅热轻,故其证仅心下硬满,按之疼痛,不按则不痛,其脉浮滑为痰热之候。本证与大结胸证虽然性质相同,但有轻重之别,大结胸病位范围可较大;小结胸病局限于心下。大结胸硬满疼痛拒按;小结胸硬满按之则疼。  相似文献   

10.
小结胸证乃由邪气入里或表证误下,邪热内陷,与心下痰饮相结而成。其病位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清热开结化痰为其治法,小陷胸汤为主方。  相似文献   

11.
九、陷胸诸汤方意及用法病发于阳而反下.下之太早成结胸.热入因结(热入,因成结胸也)按之痛.硬痛难近症尤凶.轻则按之痛,重则不按亦痛,所谓心下硬痛,手不可近者也.大小陷胸轻重判.小陷胸治轻症,大陷胸治重症.陷胸汤丸缓急从.胸中水热相并结.结胸症是水热并结于胸中阳位也.三焦为水气流行之道,水行则为气,气结则停水,二而一,一而二者也.故轻者但热气聚于胸中,重者水热并结,结愈甚,病愈剧也.结甚结微别异同.结甚结微之分,首重辨证.小结胸病脉浮滑.按之则痛在心下.小陷胸汤三物佳,蒌实芩连与半夏.小陷胸汤方:黄连一两,半夏半升,蒌实大者一枚.连、夏苦泄辛开,蒌实化痰热、开结闭.观原方之先煑蒌实,后纳诸药,可知是以括蒌为主,而以连、夏为臣佐也.热入因结,  相似文献   

12.
小陷胸汤出自仲景《伤寒论》,原治伤寒表证误下,邪热内陷,痰热结于心下之证。笔者用小陷胸汤加味治疗多种病症获效满意,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3.
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原文“小结肠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方由黄连、瓜壳、半夏组成。主治伤寒表证误下,邪热内陷,痰热结于心下的“痰热互结”症。瓜壳开胸散结、清热涤痰为君药;黄连助瓜壳清热;半夏助瓜壳祛痰。辛温的半夏与苦寒的黄连同用.一治气郁所化之热,一治津液凝结之痰,一寒一热,能开痰热之互结,实有相反相成之妙。全方药仅三味,配伍严谨,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论结胸     
一、释名辨类:结胸,《中国医学大辞典》谓之:“当胸硬满而作痛也”。《简明中医辞典》指出它是:“邪气结于胸中,而出现心下痛,按之硬满的痛证”。可见;结,指邪气结聚;胸,指病位之所存以胃脘为主,上连胸胁下及少腹硬满且痛。结胸两字乃是本病病机、病位、病证之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关于水饮的治法,理论完备,方药俱全。验之临床,每有效验。今略探如下,望批评指证。一、以祛邪为主的治法1.峻泻逐水法:《伤寒论》157条说:“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执水)(执水)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十枣汤主之。”本证是悬饮无疑。应以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为主证。饮为有形之阴邪,停结于胸胁之间,胸阳被遏,气机受阻,故见心下痞硬而满,牵引胸胁疼痛;水饮在胸,肺气不利,故见呼吸短气;饮逆  相似文献   

16.
便秘 1.大陷胸汤、舟车丸均治水热互结之便秘。大陷胸汤为大结胸证之专方,以泻热逐水见长,适用于水热互结于胸中之便秘,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舟车丸为攻逐水饮之峻刑,以行气逐水见长,适用于水热互结于脘腹经隧之便秘,见水肿水胀、屎闭、口渴、腹坚者。 2.大承气汤、新加黄龙汤、大柴胡汤均治阳明热结之便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伤寒论》论治痰饮病的条文作了归类,分别以“痰病论治”和“饮病论治”逐条进行叙述。对痰病和饮病的概念、关系进行了探析,并对各汤证的病因、病机、治法和汤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比较。结合,临床提出了大陷胸汤既可治痰水凝结胸胁的结胸证,又可治痰水凝结腹部的结腹证。  相似文献   

18.
痛证是<伤寒论>所述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散见于三阴三阳诸篇之中.全书明言"疼痛"的条文达70条之多,约占整个条文的六分之一弱,如以含有疼痛之意的条文计算,可达200余条,占整个条文的二分之一强.<伤寒论>对痛症的论述就其分类有头痛、咽痛、胸痛、心下痛、腹痛、阴痛、四肢痛、腰背痛等,就其性质来说有烦痛、满痛、结痛、急痛、拒痛、硬痛、大实痛、微满痛等.  相似文献   

19.
谈谈《伤寒论》的互文见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伤寒论》是三世纪初的古典医著,它以“汉代散文体为主,个别杂有骈偶文体,文字简炼质朴”,(1)其中尤多见“互文”的修辞方法。但《伤寒论》的互文,由于六经分证和条文式的体例,往往文字互不连属,就更增加了学习的困难。本文拟就其“互文”的形式和特点,作一粗浅讨论,以供参较。一、互文相兼:前后条文中的句子或词组各举一端,但因彼此衬映而兼具两义。如“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伤寒论讲义》成都中医学院主编,1964年出版,第139条。以下仅注条号)和140条”……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虽同论大结胸证,但一言“结胸热实”,一论“水结在胸胁”各执一词,似乎矛盾,实则前后呼应,指出结胸为水热互结之证。否则仅系热留胸膈,则为栀子豉汤证,如仅属水结胸胁,则为悬饮证。可见,水、热缺一,便不得成为结胸,前后两条,互文相兼,不能片面理解。  相似文献   

20.
大陷胸汤首见于《伤寒论》第134条,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结胸证除因误下而形成以外,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