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经间期出血即西医所说的排卵期出血。中医学文献中没有专论,散见于月经先期、月经量少、经漏、赤白带下等有关记载中。由于本病发生的特殊时间,正处于氤氲之期,可致已婚妇女难以受孕,故有论治的必要。仅在此就其中医病因病机、西医病理及导师经验方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
知柏地黄丸治疗经间出血47例漳州市中医院(363000)朱丽清笔者在临床应用知柏地黄丸治疗经间出血,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临床资料47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最小21岁,最大47岁,平均年龄32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4个月,经妇科检查及B超或彩超检查,子...  相似文献   

3.
经间饮     
生地黄15g地骨皮15g玄参12g白芍12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麦门冬10g山茱萸12g川续断15g阿胶10g性质功效滋阴清热止血。主治病证两次月经中间,周期性阴道出血,持续2~7天,血量少于正常经量。此病证属西医所说的排卵期出血。服用方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7天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间停方治疗经间期出血肾阴虚型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经间停方,对照组予致康胶囊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间停方治疗经间期出血肾阴虚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经间期出血系指两次月经之间阴道出血,亦称排卵期出血。为女科临床之常见病。经间期即经后十四天左右,体内正处于阳消阴长,血气的显著活动为排卵之所需,也即前人所说的氤氲乐育之气,如《女科要旨》引袁了凡语“凡妇人一月经行一度,必有一日氤氲之候……此的候也,此时逆而取之则成丹,顺而施之则成胎。”同时此期冲任二脉之气逐渐旺盛,激动血海而至出血,故属正常生理现象,无需治疗,若出血量多或如月经淋漓日久,且伴全身症状者则属病理现象。  相似文献   

6.
7.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篇中言:“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对于文中的“服食”,成都中医学院主编的四版教材《金匮要略选读》和李克光主编的五版教材《金匮要略讲义》均注释为:“服食:即衣服、饮食。《灵枢·师传篇》:‘食饮衣服,亦欲适寒温’”。笔者通过  相似文献   

8.
营气与卫气究竟是什么?营气指机体内部的生理机能——营养,包括代谢、消化、吸收等;卫气指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机能——排泄,包括汗的分泌、体温调节、皮肤反射及血管运动神经等。  相似文献   

9.
<正> “大方”考其意义有五:药味多;药力雄猛;药量多;药量多而一次服完;能治下焦重病等,此议“大方”乃指药味众多的方剂。《素问·至真大论》有“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二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二佐九,制之大也”之说,以此推之,超过“中方”(九味药)的方剂即属“大方”。“大方”并不是自古就有的,追溯历史,最初的方剂都是比较简单的,《内经》载方13首,最大的处方由四味药组成。医圣张仲景所  相似文献   

10.
“肝藏血”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明 《国医论坛》1995,(6):44-44
《素问·调经论》指出:“肝藏血。”所谓“藏”,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贮藏”,综观《内经》所论,“肝藏血”实指肝对血液有贮藏、调节及统摄作用。1肝贮藏血液这是“肝藏血”的基本意义、《内经》提出这种观点后,因其理论经得起临床检验,遂被后世所承认。如徐彦纯《玉机微义》说血“藏受于肝”、《保婴撮要精血“藏纳在肝’等·俱是对此的忠实继承。不仅如此,后世还将肝喻为“血库”、“血府”、“血室”、“血海”等,来形象地阐明肝贮藏血液的生理功能,如严用和《严氏济生方/肝为血之府库”、柯琴。伤寒来苏集。“血室者,肝也"、…  相似文献   

11.
“关格”一词,最早见于《内经》,古今理解不一。秦越人在《难经》有“上鱼为溢,为外关内格,入尺为覆,为内关外格”的解释,是指脉长有余之势。张仲景说“寸口脉浮而大,浮为虚,大为实,在尺为关,在寸为格”,“下微本大者,则为关格不通”,乃指脉大之极。又说“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则言病证。巢元方于《储病源候论》中解释为“大便不通为内关,小  相似文献   

12.
小议“焮”     
“焮”,在祖国医学、尤为中医外科医著中所常见。“焮”的寓意何如?笔者参昔医著之述,集今名老中医之说,浅谈如下: “中国医学大辞典”中指出“焮者炙也,一日热也,见集韵左傅昭五十八年行火所焮,”《外科证治全书》亦云:“夫色赤焮痛者热也。”著名皮外科专家赵炳南教授认为:“焮”的古字为“脊”(即“肉”上一兴字),后  相似文献   

13.
正为探索《黄帝内经》中"燔针"的有关涵义,笔者认真研究《内经》里的相关条文及历代医家的注解,认为"燔针"的本义是用火烧针,非指针具,具体意义为何,应当联系相应的篇章条文。笔者大胆揣测,"燔针劫刺",指用火烧针使其暖也而后刺,疾入疾出的一种刺法。"焠刺",指用火将针烧红后再刺,刺后需待烧红的针冷却,然后再出针的一种刺法。"燔针劫刺"与"焠刺"的区别在于烧针的程度以及刺后  相似文献   

14.
正附子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子根加工品,性味辛、甘、热,有毒。毒,《说文解字》解释其为:厚也,害人之草,往往而生。《类经》对其解释为:药以治病,因毒为能。因此,附子之毒性可以理解为偏亢、厚积,其临床应用也就是用其偏性纠正机体之偏颇。附子的功效为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现代研究证实其对心血管系统有正性肌力作用[1]、抗心律失常[2]、扩张外周血管与增加血流[3]、抗癌[4]、抗衰老、  相似文献   

15.
小议“意念”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于钦《悟真篇》诗云:“华岳山头雄虎啸,扶桑海底龙吟,黄婆自解相媒合,遣作夫妻共一心。”此诗如痴人说梦,不伦不类,实是对气功锻炼的描述。何谓黄婆,意也;只有用意得当,方得阴阳交感。意念运用得当,才能使功力循序渐进;太过与不...  相似文献   

16.
医案又称“脉案”,是中医论文的一种形式,是中医在临床上对病人诊疗作出诊断和治疗的方案。中医宝库的内容博大精深,而医案著作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历代医家所遗留下来的医案均以证因精审,辨治恰当,理法方药契合而流传千古,并有较可靠的效验记录,不少医案展现出活泼多变的证治经验,给人以举一反三的启示,故近贤赵守真氏说:“医案,乃临床经验之记实,非借以逞才华尚浮夸也。盖病情变化,隐微曲折,错综复杂,全资医者慎思、明辨、审问之精详,曲体其情,洞悉病服何药而剧,更何药而轻,终以何方而获安全,叙之方案,揆合法度。俾读之者俨然身临其证,可以启灵机、资参证,融化以为己用。”可见医案并非一份  相似文献   

17.
“熏黄”一词首见于《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并治》篇。关于“熏黄”,历代医家多以“如烟之熏黄而带黑也”(《金匮要略浅注》)为是。此类释义延用至今。笔者认为,这类解释不是经文原意。“熏黄”是一种药用矿物类物质。如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雄黄》条下:“出石门者名石黄,亦是雄黄,而通名黄金石。石门者为劣尔,恶者为熏黄,止用熏疮疥,故名之。陈藏器  相似文献   

18.
小议“胆”     
胆的生理特性 1.主少阳春升之气:胆为阳木,其象应春。春天,阳气渐升,气候由寒转暖,万物萌发生机,除旧更新。《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日“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即指此而言。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曰:“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生则万化安”。张隐庵在《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中曰:“胆主甲子,为五运六气之首,胆  相似文献   

19.
《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寒,欲如运枢”。按枢,乃指天枢,即北斗之第一星。这个星,围绕天体北极,一年一周地旋转,其运行是不停的,但却极其缓慢,人们看不出是在动的,故用此以象征人体“阳因而上”以卫外的生理活动。下文又从生理转到病理,是“起居如惊,神气乃浮”。这又是说,因于寒之后,如果不能像天枢那样缓缓而运,却急促如惊,不能卫外,  相似文献   

20.
<正> 带下病乃妇女常见病之一,昔有“十女九带”之说,足见本病发病率之高。对本病的辨证论治,中医古籍早有详述,现就有关的几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同道商讨。一、生理带下产生机理探讨《沈氏女科辑要》引王孟英语曰:“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指出妇女阴道内经常流出少量白色或无色、无臭透明粘液,属生理带下,有充养濡润前阴窍壁之功。此种生理带下,在氤氲期、经前期、妊娠期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