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醋酸钠林格液与乳酸钠林格液用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复苏液体采用醋酸钠林格液,对照组复苏液体采用乳酸钠林格液,复苏方法均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2组患者复苏时间、输液总量及平均动脉压。分别于复苏前、液体复苏30 min及复苏1 h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以及动脉血的乳酸值(lactic acid, Lac)、外周血小板计数(platelet, 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水平。结果 观察组复苏时间、输液总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Lac呈逐渐降低趋势,观察组Lac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LT、FIB呈逐渐降低趋势,PT呈逐渐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使用大剂量山莨菪碱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值的影响。方法将4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22例应用大剂量山莨菪碱的实验组和20例没应用山莨菪碱的对照组。分别于诊断即刻、8h、16h、24h、32h、40h、48h等分别记录心率﹙HR﹚、尿量﹙UV﹚、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LAC﹚,平均动脉压﹙MAP﹚。采动脉血用电极法测血乳酸值。结果感染性休克患者在入院初始HR、MAP、UV、CVP、LAC等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统计2天的上述指标,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改善。结论大剂量山莨菪碱有效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动脉血乳酸值,改善休克症状。  相似文献   

3.
血乳酸对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一直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热点,很多结论肯定了血乳酸在分析病情、指示预后的重要意义,血乳酸升高的程度越高、持续时间越久、乳酸清除率越低,患者的预后也就越差.本文对感染性休克与血乳酸的相关性进行概述,并从乳酸的产生、代谢清除过程和升高原因等方面作一综述,深入探讨血乳酸动态监测对感染性休克的评价作用,阐述血乳酸在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预后评价和指导治疗上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小剂量氢化可的松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以及动脉血乳酸浓度的影响。方法将感染性休克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氢化可的松治疗,治疗后4、12、24、48h及7d进行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监测以及动脉血乳酸测定,并在治疗后24、48h及7d行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Ⅱ)评分,记录28d病死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血流动力学指标、APACHEII评分以及动脉血乳酸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4h后各时间点HR、MAP、CI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4~12h血乳酸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4、12、24h及7d各时点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减少(P〈0.05),28d病死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小剂量氢化可的松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组织灌注以及全身氧代谢,从而提高感染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醋酸钠林格注射液与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患者代谢性酸中毒的影响。方法失血性休克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醋酸钠林格注射液组(A组)、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组(L组),每组25例。观察诱导前(T0),诱导后1 h(T1)、2 h(T2)、3 h(T3)、4 h(T4)患者血液pH值、血乳酸值(LAC)、碱剩余(BE),HCO3-值及NaHCO3用量。结果2组患者在ASA分级、手术时间、术中输入试验晶体液量、失血量这5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T3时间点较L组pH值显著改善(P<0.05);A组T2时间点LAC值较T0点显著降低(P<0.05),L组T2、T3、T4时间点LAC值较T0点明显升高(P<0.05),且在T2、T3、T4时间点LAC值L组较A组显著升高(P<0.05);NaHCO3用量A组比L组减少(P<0.05);BE值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过程中,醋酸钠林格注射液可使用更少NaHCO3用量、更快速改善血pH值,降低血乳酸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乳酸水平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5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动态监测血乳酸值及进行APACHEⅡ评分,比较上述指标的差异性。结果:①对照组、感染性休克患者存活组、死亡组治疗前动脉血乳酸水平分别为(0.63±0.33)mmol/L,(2.88±0.35)mmol/L,(7.54±0.66)mmol/L,感染性休克患者存活组血乳酸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死亡组血乳酸水平较存活组明显升高(P<0.05)。②感染性休克患者存活组血乳酸在48 h内达到正常,而死亡组患者的血乳酸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随着血乳酸浓度的下降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严重程度降低,生存率显著提高。③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分值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APACHEⅡ评分与血乳酸浓度显著正相关(r=0.674)。结论:血乳酸测定对于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醋酸钠林格液复苏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对其心肌炎性介质及NF-κB、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失血性休克未复苏组(CR组)、0.9%氯化钠溶液复苏组(NR组)、乳酸钠林格液复苏组(LR组)和醋酸钠林格液复苏组(AR组),各8只。各组大鼠制备休克模型(平均动脉压维持30 mmHg),CR组不予复苏,NR组、LR组及AR组于休克后60 min应用相应液体进行复苏,复苏后观察4 h。取各组大鼠心肌组织,进行心肌组织形态学观察,并检测相关细胞因子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AR组、LR组、NR组大鼠心肌组织TNF-α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CR组(P < 0.01),AR组和LR组IL-10 mRNA均高于CR组(P < 0.01和P < 0.05),AR组IL-4 mRNA均明显高于LR组、NR组和CR组(P < 0.01)。AR组、LR组、NR组大鼠p65(Ser536)磷酸化、p65(Lys310)乙酰化、JNK磷酸化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CR组(P < 0.05~P < 0.01),且AR组均低于NR组和LR组(P < 0.05~P < 0.01);AR组、LR组、NR组MKP-1乙酰化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CR组(P < 0.05~P < 0.01),且AR组和LR组均明显高于CR组(P < 0.01)。结论醋酸钠林格液复苏失血性休克大鼠可能通过调控NF-κB和MAPK信号的表达保护心肌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心肌组织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醋酸钠林格液复苏基础上应用乳酸菌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作用.方法:取30只SD大鼠数字法随机分为创伤失血性休克未复苏组(THS组,n=10),醋酸钠林格液复苏组(AR组,n=10),醋酸钠林格液联合乳酸菌复苏组(AL组,n=10),其中AL组大鼠建立休克模型前在正常喂养的基础上加服用乳酸菌素片1周(...  相似文献   

9.
乳酸林格液输注对患者手术中酸碱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手术中输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RS)和乳酸林格注射液(LR)对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全麻手术患者30例,分为RS和LR组,两组均入室后至切皮前静脉输入RS和LR,补充手术前缺失量,手术开始后两组均以10ml/(kg·h)输入维持量(晶体∶胶体=1∶1),当晶体输入1500ml时候,采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输入液体后两组电解质和pH无明显差异(P〉0.05),RS组碱剩余(BE)负值较LR组大(P〈0.01)。结论外科手术中输注乳酸林格液对于防治手术中酸中毒优于复方氯化钠。  相似文献   

10.
血乳酸水平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临床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乳酸目标指导性治疗对于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感染性休克患者40例,治疗组20例采用早期目标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的乳酸、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28天死亡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血乳酸目标指导性治疗可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生理指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以失血性休克犬为研究对象,比较乳酸林格氏液(LR)、高渗盐水(HS)和全血(WB)对其血液动力学的影响。经右颈外静脉插入Swan-Ganz飘浮导管,分别在全身氧供(DO2)恢复至休克前水平时,以及液体复苏后5、10、15、30、60和120min时测量动物的各项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显示,HS仅需要11.83ml/kg的液体量,在4.97min时即可使休克犬的DO2恢复至休克前的水平,而LR组和WB组则分别需要52.08ml/kg和23.33ml/kg的液体量,在20.83min和9.33min时才能使休克犬的DO2恢复至休克前的水平。3组动物在DO2恢复至休克前水平时其血液动力学指标均能恢复至休克前的水平。提示高渗盐水比乳酸林格氏液和全血更适合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早期紧急液体复苏治疗。  相似文献   

12.
刘成芳  邹依然 《重庆医学》2013,42(19):2269-2270
目的比较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A)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血乳酸、血乳酸清除率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ICU 6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病历,DA组36例,NA组32例,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病死率。结果 DA组治疗6h后心率增快(121±13)次/分钟,平均动脉压(MAP)升高(36.6±12.3)mm Hg。NA组治疗6h心率增快(117±8)次/分钟,MAP升高(38.6±10.3)mm Hg,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组治疗6h后与治疗前乳酸差值大于DA组(-1.09±0.86)mmol/L,NA组乳酸清除率高于DA组,DA组病死率高于NA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与DA均能有效维持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NA较DA更能有效清除血乳酸,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乳酸、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评分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1年7月—2013年10月该院收治的5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的动态变化,将患者按预后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评分,并通过比较不同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来评价患者的预后。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相比较,在年龄(t=2.645,P〈0.05)、初始乳酸(t=3.306,P〈0.05)、24 h乳酸清除率(t=-6.755,P〈0.05)、APACHEⅡ评分(t=5.538,P〈0.05)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两组在APACHEⅡ评分及初始乳酸值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死亡人数(χ2=4.852,P〈0.05)及年龄(t=2.093,P〈0.05)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监测血乳酸是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评分与患者的预后关系密切,对于高乳酸患者应尽早治疗,改善器官灌注及组织缺氧状态。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研究感染性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浓度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转入辽宁省肿瘤医院ICU时进行APACHEⅡ评分及动脉血血乳酸测定,6h后再次进行血乳酸测定.并计算血乳酸清除率;比较不同APACHEⅡ评分分值组的动脉血乳酸浓度及APACHEⅡ与血乳酸浓度间的相关性: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观察两组患者血乳酸浓度的变化、APACHEⅡ评分及乳酸清除率情况。结果随着APACHEⅡ评分分值的升高(〈15、15~〈25、25-〈35、≥35分),动脉血乳酸浓度也逐渐升高[(3.45±0.12)、(4.71±1.04)、(9.80±3.29)、(14.29±0.88)mmol/L],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动脉血乳酸浓度与APACHEII评分呈正相关(r=0.962,P〈0.001);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分值、血乳酸浓度高于存活组,而乳酸清除率均低于存活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血乳酸值〉10mmol/L且6h血乳酸清除率〈10%的1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均死亡。结论随着APACHEⅡ评分的增高。动脉血乳酸浓度逐渐增高,而乳酸清除率逐渐下降,这与病情严重度呈正相关。【关键词】感染性休克;动脉血乳酸;乳酸清除率;APACHEII评分【中图分类号】R441.9【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3)11(a)一166—03  相似文献   

15.
本文借助静脉滴葡萄糖耐量试验,随机分四组观察硬膜外麻醉中输入含糖乳酸林格氏液后30,60,90min的血糖、尿糖,尿量及钾,钠钙,氯变化,结果是A,C的血糖、尿糖的尿量值明显增加。加用胰岛素后B,D血糖,尿糖,尿量都有明显下降,下降幅度可使血糖P值由〈0.01降至〈0.05或〉0.05。四组钾,钠,钙,氯改变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醋酸钠林格液复苏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对肝炎性损伤及其信号通路JNK(c-Jun N-terminal kinase)的影响.方法 选取32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休克未复苏组(n=8)、生理盐水组(n=8)、乳酸钠林格液组(n=8)和醋酸钠林格液组(n=8).四组大鼠分别制备成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平均动脉压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监测血乳酸水平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入选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均进行感染性休克常规治疗和中心静脉压监测补液,观察组另外添加血乳酸测定,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理指标变化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从第2天开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混合静脉血氧饱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28 d死亡率(16.67%)显著低于对照组(43.33%),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乳酸监测指导性治疗儿童感染性休克,可有效的改善患儿的生理指标,降低死亡率,对感染性休克患儿病情和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袁俊  杭佑宝 《吉林医学》2013,(28):5765-5767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和早期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感染性休克患者69例分别于入院时、入院6 h、入院24 h测定动脉血乳酸,计算早期乳酸清除率,记录患者入院后第一个24小时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IEⅡ)评分;以住院28 d是否存活为预后判断的标准,将符合条件的患者分为死亡组(28例)和存活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动脉血乳酸浓度、APACHIEⅡ评分。以6 h乳酸清除率高低分A、B、C三组:A组(乳酸清除率≤10%)、B组(乳酸清除率10%30%)和C组(乳酸清除率≥30%),比较三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存活组入院时、6 h、24 h动脉血乳酸浓度均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乳酸清除率≥30%)和B组(乳酸清除率10%30%)和C组(乳酸清除率≥30%),比较三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存活组入院时、6 h、24 h动脉血乳酸浓度均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乳酸清除率≥30%)和B组(乳酸清除率10%30%)病死率均低于A组(乳酸清除率≤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感染性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具有重要意义,高动脉血乳酸浓度和早期低乳酸清除率者病死率高、预后差,6 h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乳酸清除率的影响,探讨其对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机理。方法:将4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按照2008感染性休克诊疗指南,两组均给予规律抗休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早期加用参附注射液,检测各组患者0h(以诊断休克为研究起点)、6h动脉血乳酸水平,计算6h乳酸清除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础血乳酸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6h血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h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可以通过提高乳酸清除率来显著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血清乳酸水平,从而发挥有效的抗休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乳酸钠林格液、碳酸氢钠林格液限制性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外周血细胞因子、动脉血乳酸值、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为筛选相对理想的复苏液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48例创伤失血性休克住院病人,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其中,观察组应用碳酸氢钠林格液进行复苏,对照组应用乳酸钠林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