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妊娠、胆石胆囊炎、阻塞性黄疸 沉××,女,25岁,患者素有症病(肝大)和结石,现复受孕成胎四个月。全身黄疸与日俱增。肝功能检查:黄疸指数90单位。B超示:(一)肝大;(二)胆囊炎、胆结石。T38℃,西医诊断:妊娠、阻塞性胆囊炎。 刻诊精神疲惫,身热呻吟,身目发黄,暗少光泽,肌肤甲错,脘肋痞硬疼痛拒按,纳谷不香,食入欲呕,口干便坚,舌红苔黄粘,两边各见黄豆大小瘀斑,两脉细滑,证脉合参,此乃热邪瘀结胆腑,气郁血瘀胁下,证情危急必须用峻利药。处方: 柴胡10g、大黄12g(后入)、丹参3Og、三棱10g、莪术10g、桃仁10g、当归10g、虎杖30g、郁金10g、连翘10g、枳壳10g、金钱草30g。  相似文献   

2.
内科杂病的中医药治疗 ,若辨证详当 ,方药灵活 ,则效验颇多 ,现择举验案数例 ,以飨读者 ,以兹共勉。1 龙胆泻肝汤治疗口苦患者 ,男 ,6 5岁。主证口苦。主诉口苦伴头昏 6天 ,口干 ,不思饮水 ,双眼干涩 ,小便黄 ,大便调 ,夜寐欠安 ,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证属肝胆湿热。治当清肝泻热。方以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 10 g、黄芩 15 g、栀子15 g、泽泻 10 g、木通 10 g、车前子 (包煎 ) 10 g、当归 6 g、生地 6 g、柴胡 10 g、甘草 6 g、夜交藤 10 g、合欢皮 10 g。 3剂 ,水煎服 ,每日 1剂。药后诸证减轻 ,继服 3剂。后遇患者 ,得知证消病愈。[按 …  相似文献   

3.
<正> 1 小儿厌食案 张某,男,3岁。1992年5月15日初诊。患儿5个月来,食欲逐渐减少,经多方中西药治疗,其证如故,邀我诊治。查:身体消瘦,头发枯萎,面色不荣,脘腹胀满,按之柔软,常因进食而心烦,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弦,指纹青紫,隐露风关。证属:肝脾不调,法当调和肝脾。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5g,枳壳、香附、白芍各4g,川芎、甘草各3g,党参、白术、夜交藤各6g,每日1剂,水煎分次服,4d后,饮食正常。4个月后虽有复发,证轻,仍以此法收效。  相似文献   

4.
<正> 患者李某,46岁,因停经3个月,要求终止姓娠于1991年9月21日入院。既往健康,孕7产2,人工流产4次,月经周期正常,末次月经1991年6月20日。 体格检查:T37℃,BP18/10kPa,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脊柱四肢正常。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正常,宫颈着色,宫体前位,增大如3个月妊娠,双侧附件正常。诊断:宫内妊娠3个月。  相似文献   

5.
经闭治验2例     
例一:张××,女,27岁,已婚,工人,1980年4月2日初诊。初次月经14岁来潮,周期30天至35天,每次行经7天净。从1979年11月开始经闭,至今已5个月经水未潮,经注射黄体酮未效,近来头晕目眩,面色萎黄,精神疲倦,心悸气短,食少纳呆,形体日渐消瘦,伴低烧,体温37.6℃~37.8℃,舌淡红少苔,脉细无力,证属血虚经闭,治拟养血通经兼以补气。处方:熟地30克,柏子仁12克,川断、党参、白芍各12克,牛膝、当归、泽兰各10克,黄芪18克,卷柏6克,川芎9克。六剂。药后诸证有所减轻,但低烧仍在,经水未行,舌  相似文献   

6.
1 病例报告例 1:男 ,4 2岁 ,1995年 9月 1日来诊。该患者持续发热 1周 ,T 39℃ ,西医诊断为感冒。查体 :T39 .2℃ ,神清 ,心肺正常 ,心率 82次 /分 ,肝脾未触及。血象 :WBC 4 .5× 10 9/ L ,N 0 .6 8,L 0 .32 ,RBC 3.5×10 12 / L。经西医治疗无效 ,故转中医门诊治疗。患者壮热不退 ,T 39.5℃ ,口渴欲饮 ,烦躁谵语 ,大便已 5日未解 ,腹痛拒按 ,按之硬满 ,不能纳食 ,脉沉实 ,苔黄。证属阳明热结腑实之湿温病证 ,投小承气汤攻下泄热。一诊处方 :大黄 10 g、枳实 10 g、厚朴 15 g,1剂水煎服。二诊 :服上方后 ,自感腹内潺潺作响 ,矢气频…  相似文献   

7.
经方治疗妊娠恶阻验案6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大正 《河南中医》2007,27(12):11-12
笔者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运用不同的经方治疗妊娠恶阻症,均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现举验案6则,以资佐证。1小柴胡汤周某,25岁,2005年4月27日就诊。妊娠45 d,恶心呕吐4 d,吐出食物,口淡多唾,不欲饮食,脐腹或胀,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治法:疏肝清热,和胃降逆。方剂:小柴胡汤。药物:柴胡10 g,半夏12 g,党参10 g,炙甘草6 g,炒黄芩5 g,生姜5片,大枣6个,3剂。2005年4月30日复诊:呕吐消失,脐腹胀除,B超见宫内活胎,舌脉如上。中药守上方半夏加至15 g,5剂。按语: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证的主方,少阳证有“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诸症,经…  相似文献   

8.
逍遥散为明代医家薛己创制的名方,治“肝脾血虚,或潮热晡热,或自汗、盗汗,或头痛目涩,或心悸不宁,或小腹重坠,水道涩痛,或肿痛出脓内热作渴等证”。笔者运用本方治疗各科疑难杂证,疗效显著,现举例如下。前列腺肥大患者,男,65岁,2008年6月初诊。自诉尿频尿少6个月,严重时需导尿治疗。B超示前列腺肥大。患者心烦少食,四肢乏力,少腹胀痛,小便点滴难出,口苦不干,舌红苔白,脉沉细。虑其患病日久,肝郁气滞,肝脾两虚。处方:白芍30g,当归10g,茯苓15g,白术15g,柴胡10g,牡丹皮15g,栀子10g,地龙10g,牛膝20g,路路通20g。5剂后显效,续服5剂,诸证悉除。经前乳房胀痛患者,女,32岁  相似文献   

9.
患者王××,28岁,农民,住院号40605。因停经8个月、阴道流血10天,于1986年8月13日住院。既往月经每30天一次,每次持续5~6天,末次月经于1985年12月26日来潮,停经40天时出现恶心、呕吐,停经6个月时自感有胎动,于1986年7月6日出现不明原因的阴道流血,量少,伴有腹坠痛,在当地用中药及黄体酮保胎,阴道流血约10天停止,近一个月来自感胎动消失,口臭,胃纳减少,但无阴道流血及腹痛腹坠,结婚7年,孕1,产1。体检: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温37.2℃,脉搏86次/分。血压120/70毫米汞柱。全身皮肤粘膜无出血点及淤斑,心肺(-)。腹软,肝脾未触及,下腹正中可触及如妊娠4个月大小的包块,活动。妇科检  相似文献   

10.
化瘀保胎2则     
1 活血化瘀疗胎漏高某某,女,29岁,1992年1月6日初诊。患者妊娠2个多月,出血不止20余天,血色深红夹有血块,量时多时少,形体壮实,面红气粗,语声宏亮,食欲旺盛,尿黄便干,舌红苔黄微腻,脉滑数有力。患者先后曾在多家医院就诊及住院治疗,观其以前所用之药,皆人参、黄芪、炒白术、阿胶、寄生、炒杜仲、地榆之类。患者虽系妊娠出血,但其形、舌、脉、证属瘀阻胞宫,毫无虚象,故补而无效。治以活血化瘀、消症止血。方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桂枝9g,茯苓9g,赤芍9g,丹皮9g,桃仁9g,  相似文献   

11.
病例1.杨×女2岁1985年3月2日初诊。家长代诉:患儿没有食欲,每日进食很少,近二月小儿体重没有增加,反而减少1公斤,同时伴见自汗盗汗,倦怠乏力、烦急、夜寐不安。追问其原因,得知患儿三个月前,曾发热一次,当时高热不退,体温持续在39~40℃之间,经治烧退,但食欲下降未愈。查体:患儿体重12公斤,身高85厘米,皮肤弹性可,腹软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舌质淡,舌苔白可见剥苔,脉沉细弱,面色苍黄、气池青暗、证属:脾胃虚弱,治宜健脾养胃,方用宋氏自拟悦脾汤。藿香10g 苏梗10g 竹茹10g 沸手10g 焦三仙10g 天花粉10g 乌梅6g 砂仁3g 荷叶6g 内金6g 仙灵脾10g 钩藤6g 二诊:服上药5剂后,患儿纳食有所增加,烦急  相似文献   

12.
<正> 患者王某,男,20岁,溴厂工人。氯气中毒抢救脱险后半月,遗留咳嗽胸闷、头晕头痛、身重乏力、纳呆。诊见患者精神不振,苔腻略黄,脉濡。证属湿困肺卫,清阳被遏。治宜宣肺除湿、理气开窍。拟方:麻黄6g,杏仁9g,苍术10g,柴胡12g,枳壳9g,薄荷6g,菊花6g,石菖蒲9g,远志9g,木通6g,黄芩12g,甘草6g。水煎服,日1剂。3剂后复诊,头痛、头晕等症大减,唯咳嗽胸闷如故。舌脉同前,上方加麦冬30g以润肺,共进10剂,诸证悉除。  相似文献   

13.
<正> 例一李某,29岁。1984年3月10初诊。妊娠6个月(第2胎)时,出现肿胀腹满。最近10天来,腹部膨大异常,胸中满闷,心悸气短,喘逆不安,腹胀痛,两腿浮肿,小便量少。面黄唇青,舌质淡,苔薄白而润,脉滑。经西医妇科检查诊为急性羊水过多症。证属脾阳素虚,健运失职,以致水湿不行。治以健脾行水,方用茯苓导水汤:茯苓15g,白术12g,木瓜10g,槟榔、猪苓、泽泻、苏梗、桑白皮、大腹皮、陈皮各9g,砂仁、木香各6g。水煎服。3月13日二诊:服上药3剂后,自觉尿量多,腹软,腹痛亦减。微有胸闷喘逆,舌脉同前。上方加苦葶苈子10g。继服6剂,病愈,至期顺产。按脾主运化,脾阳虚则不能运化水湿,妊娠期间,阴血聚以养胎,更有碍脾阳  相似文献   

14.
小柴胡汤治疗妇科病偶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经前感冒 刘某,女,42岁。1990年5月6日诊。自诉每逢月事来临前两三天罹病感冒,经净后诸证自行缓解,屡历年余,经治无效。遂求治于中医。刻诊:头痛眩晕,身热汗出,饮食减少,恶心欲吐,舌淡苔薄白,脉浮大。综观脉证,证属太少合邪。治以疏通营卫,和解少阳。方用柴胡桂枝汤:柴胡、党参各15g,半夏、桂枝、白芍各9g,黄芩、菊花各10g,大枣15g,生姜、甘草各6g,水煎服,日1剂。经前连服3剂,次月复诊,头痛汗出明显减轻。宗上方去菊花续服3剂,调治3个月经周期后,诸证悉除。经前感冒未再复发。  相似文献   

15.
患者,62岁,2008年6月初诊。患带状疱疹2月余,住院及中药治疗效果不佳,右半身麻木疼痛,失眠盗汗烦躁,舌红少苔,脉沉细涩。诊断:带状疱疹,病毒侵犯神经。证属肝肾阴虚型。治宜:滋阴清热、解毒通络。处方:青蒿鳖甲汤加减:青蒿10g,鳖甲10g(先煎),地骨皮10g,牡丹皮10g,赤芍15g,麦门冬15g,紫草10g,全蝎10g,  相似文献   

16.
1 病历介绍   患者,27岁,2001年9月20日初诊.患者于1 a前坠地,造成闭合性脑损伤,在某医院救治2个月余,病愈出院.1周后患者自觉头痛头晕,难以忍受,回院复查,诊断为“脑震荡后遗症“.后经中西医多方治疗1 a余无显效,遂转入我门诊部治疗.患者诉1 a来头痛头晕,头痛如刺、如跳,持续难忍,多位于前额及眉棱处.查体:体温37.1 ℃,面色憔悴,唇暗目黑,心肺(-),肝脾未及,头部未触及包块,舌质紫暗,舌边有瘀斑,苔白滑,脉弦而细涩.辨证为久病入络、脑络不通、瘀阻脉络,治宜养血活血、化瘀通络、理气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桃仁12 g、红花15 g、当归12 g、川芎15 g、生地10 g、赤芍12 g、牛膝10 g、柴胡10 g、白芷10 g、生甘草12 g.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5剂.9月26日二诊:眩晕止,头痛时发时止,时轻时重,痛时无明显固定部位,舌质略暗,脉沉细.前方去桃仁、红花,加黄芪30 g、延胡索12 g以补气生血、理气止痛,继服6剂.10月3日三诊:头痛大减,面色红润,舌质略红,脉沉有力.前方(二诊)去牛膝、柴胡,继服20余剂痊愈.又服血府逐瘀口服液,6个月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诊治妇科病中,结合妇女的生理、病理特点,运用仲景治肝之法,收到一定效果,兹举例于下:一、补肝养胎宋×,女,26岁.怀孕7个月,时感腹中拘急,绵绵作痛,食欲不振,双下肢浮肿已月余,按之凹陷不起,舌淡苔白润,脉弦滑.系妊娠肝脾不和的腹痛证,用当归芍药散改散为汤:当归9克 芍药24克 川芎6克茯苓15克 泽泻15克 白术12克.5剂后,腹痛消失,双下肢浮肿渐退,继服3剂,诸症悉除,足月顺产一子.按:世人谓“肝无补法,”其实不然.仲景视补肝养肝为常法,更开补肝以治妊娠病之先河.盖妇人以肝为先天,血为肝所藏,而胎为血所养.故妇人妊娠,最重肝脾两经.《金匮·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篇曰:“妇人怀娠,腹中疠痛,当归芍药散  相似文献   

18.
1 缩阳梁某,男,45岁,营业员,1988年4月3日早晨6时,由其妻偕来我院门诊部就诊.其妻诉:5时房事后,其夫有便意,入厕回来后,突感心慌,恶心呕吐,下腹剧痛,头汗如珠,面色苍白,阴茎弯缩,急来求治.刻诊:除上述见症外.还见恶寒不热,四肢厥冷,舌淡苔薄白,口唇青紫,脉微欲绝.证属素体阳虚,寒邪直中厥阴,久寒与客寒凝滞肝脉.治宜温阳散寒,疏筋通脉.方宗当归四逆合吴茱萸生姜汤加味;当归10g,白芍10g,炙甘草6g,木通6g,桂枝10g,细辛10g,吴茱萸6g,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 ,笔者以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结肠炎 4 0例 ,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4 0例均为门诊病人 ,并经纤维结肠镜确诊。其中男性 2 8例 ,女性 12例 ;年龄 32~ 6 8岁 ;病程 6个月~ 30a,平均 6 .2 a;脾胃虚弱证 16例 ,肝脾不和证 10例 ,脾肾阳虚证 8例 ,脾虚湿热证 6例。2 治疗方法2 .1 基本方 以半夏泻心汤加味 :人参易党参 18g,制半夏 10 g,黄芩 10 g,干姜 6 g,黄连 5g,炙甘草 6 g,木香 10 g,大黄 6 g,丹参 10 g,大枣 6枚。腹痛甚 ,加元胡、白芍理气活血 ,缓急止痛 ;大便夹有粘液 ,里急后重 ,加苦参、当归清热通便 ;晨泻…  相似文献   

20.
1998 年 3 月~2004 年 3 月,采用自拟“消胀止痛汤”治疗慢性胃窦炎 96 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96 例中,男 66 例,女 30 例;年龄最小 25 岁,最大 68 岁,平均年龄 37 岁;病程最短 6个月,最长 15 年。1.2 96 例均经胃镜检查确诊;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 年)分型:肝胃气滞型 63 例,脾胃虚寒型 15 例,脾胃湿热型 9 例,瘀阻胃络型 5 例,胃阴亏虚型 4 例。2、治疗方法 药物组成:大钻 15g、鸡矢藤 15g、陈皮 10g、鸡内金 10g,1 天 1 剂,水煎服。30 天为 1 个疗程。可随证加减,肝胃气滞加柴胡 10g、香附 10g、脾胃虚寒加党参 12g、干姜 6g;胃热加九牛胆 10g、黄连 6g;瘀阻加丹参 10g;胃阴亏虚加石斛 10g,麦冬 10g。3、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3.1 疗效标准:治愈: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正常;好转:症状缓解,发作次数减少,胃镜检查好转;无效:症状无改善,胃镜检查无变化。3.2 治疗结果:治愈 66 例,占 68.75%;好转 21 例,占 21.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