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头痛一证临床多见.历代医家论述颇多,总归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两类.外感者以祛邪为法,内伤者以调和脏腑功能为治.在临证中,笔者多以益气养血,祛痰化瘀,搜风通络为法.内伤头痛因其经久不愈多由虚、风、痰所致,证见本虚而标实.  相似文献   

2.
阐述梳理明代医家秦景明《症因脉治》头痛论治思想及辨治经验,将其头痛论治思想探析为:头痛当分表里,分治有序;头痛当明病因,对因施策;头痛当辨虚实,扶正祛邪。将其头痛辨治经验探析为:外感六经头痛,分经论治祛邪;气血亏虚头痛,益气养血通络;痰湿食积头痛,祛痰化湿消积;肝火上冲头痛,清肝泻火疏风。通过探析归纳,以期与同行交流分享,传承发扬名家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从而发挥中医药辨治头痛的理论与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3.
川芎治疗内伤头痛的配伍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川芎历来是中医治疗头痛的常用要药。但长期以来大多将川芎用于外感头痛的治疗,对川芎治疗内伤头痛研究较少。其实,历代医家在川芎治疗内伤头痛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下试述之。1 实证头痛1 1 痰厥头痛痰浊头痛治当化痰为先,川芎本非主药,但配伍于方中,常收佳效。川芎用于治疗痰浊头痛的配伍方法有以下几方面。1 1 1 以化痰为主,酌加风药 痰浊内阻,气机不利,清气不升是痰厥头痛之主要病机,故治当以化痰为主,  相似文献   

4.
头痛一症虽不外乎内伤与外感两类,然病因多端,病机复杂,是常见病证,却无通治之方,古方今法,数如汗牛,精芜并存,临证较难把握.今据古今医家经验结合笔者临证体会,列举临床辨治头痛的常用方法,重在体现理法方药的运用,冀对头痛的辨证治疗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医学心悟》是清代医家程国龄所著的一部临床著作,为后世医家所推崇,书中所论治咳首辨外感、内伤;以祛邪为要;用药需顾护正气的治疗原则,为治咳所必尊。据此所创止嗽散已成为治咳名方。  相似文献   

6.
《医学心悟》是清代医家程国龄所著的一部临床著作,为后世医家所推崇,书中所论治咳首辨外感、内伤;以祛邪为要;用药需顾护正气的治疗原则,为治咳所必尊。据此所创止嗽散已成为治咳名方。  相似文献   

7.
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中医药治疗头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历代医家总结了丰富的宝贵经验。清代时期诸多医家结合历代医家辨治头痛的规律,在辨治头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都已经相当成熟,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挖掘空间。现就清代医家对头痛的基础理论、病因病机、辨证、脉象、治法和方剂加以分析、整理、归纳、总结,探讨清代医家辨治头痛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正>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引起头痛的原因颇多,主要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临床上使用中药对子治疗,其药物组成原则是,选取既针对病因病机,又具有止痛作用的药物相配伍。此外,对某些剧烈头痛,须采取“急则治标”的原则,宜先暂用止痛药,以迅速减轻患者痛苦。实践证明,运用中药对子治头痛,确有一定疗效。本文介绍一些治头痛的常用对子药,仅供参考。一、外感头痛外感头痛是因感受六淫之邪,而以风邪为主所致。故治疗以祛风止痛为主。对子药  相似文献   

9.
杨芳  朱亨炤 《光明中医》2011,26(12):2400-2401
朱亨炤主任医师提出中医辨治头痛需区分外感与内伤之别,外感头痛要注意湿邪兼夹,内伤头痛则多责之于肝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0.
川芎治头痛的剂量探讨黎治汉,邱建平,吴炳章(福建省龙岩地区第一医院,364000)主题词川芎/投药和剂量,头痛/中医药疗法1外感头痛川芎茶调散为治外感头痛之效方,只要随证加减得当,外感风寒、风热,风湿头痛皆可应用。所谓“高巅之疾,非风药不能到达”。故...  相似文献   

11.
天麻治疗头痛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麻随证配伍可用于多种头痛证治,与温散表邪药同用则治风寒头痛,与辛凉疏风药同用则治外感风热头痛,与清热降火药同用则治火热上扰头痛,与补益药同用则治气血不足头痛,与辛热药同用则治阳虚寒凝头痛,与化痰药同用则治痰厥头痛。  相似文献   

12.
<正>"巅顶之上,惟风药可到也",出自清代医家汪昂的《医方集解·发表之剂》:"此足三阳药也。羌活治太阳头痛,白芷治阳明头痛,川芎治少阳头痛,细辛治少阴头痛,防风为风药卒徒,皆能解表散寒,以风热在上,宜于升散也。头痛必用风药者,以巅顶之上,惟风药可到也。"因风为百病之长,属于阳邪,易袭阳位,且善行而数变,故临床上风药的应用较为常见,然则大多医家过分拘泥于风药可达巅顶之效,多用以治疗头痛、面痛等,大大缩小了风药的应用范围。湖北中医药大学成肇仁教授精晓医理,  相似文献   

13.
头痛一、外感头痛方1.九味羌活汤、羌活胜湿汤、败毒散,均治外感风寒湿之头痛。九味羌活汤兼清里热,适用于外感风寒湿头痛项强,兼见口苦而渴者;羌活胜湿汤祛风止痛力强,适用于风寒湿在表之头痛如裹者;败毒散又能扶助正气,适用于虚人外感风寒湿之头痛项强者。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中所述头痛对后世医家辨治头痛有很高的指导意义,但在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并不完善。清代医家充分肯定了张仲景《伤寒论》在辨治头痛方面的重要贡献,对头痛病因病机的认识更加详细,辨证更加复杂,治法和方药更加丰富和多样,弥补了《伤寒论》辨治头痛的不足,不但继承了《伤寒论》辨治头痛规律,更有很大的发展。具体体现在将四经头痛(太阳、阳明、少阳、厥阴头痛)发展为六经头痛,补充了太阴头痛和少阴头痛的空白,并且给出了具体治疗方药。  相似文献   

15.
头痛为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多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所致。我们临床从肝论治头痛取得较好疗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以《永乐大典》所辑北宋医家韩祗和《伤寒微旨论》资料为依据,就其书中有关外感热病病机、病名、汗下温三法、阴黄证治、蓄血证治等内容进行研究。认为本书是第一本阐发仲景学术思想的专著,勇于创新,发仲景未尽之意,丰富了外感热病学的理论与临床。开宋代研究《伤寒论》之风气,是一本阐发仲景学说的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17.
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症,由内外多种病理因素致清窍不利引起。国医大师凃晋文教授认为头痛当辨虚实、内外:外感六淫或内生之风、痰、瘀、火等邪气上扰,壅滞脑络,此为实;内伤脏腑虚损、气血阴阳不足,此为虚。临床头痛患者常表现为虚实夹杂。治头痛当实者通之,虚者补之。外感六淫头痛者,治当疏风散邪通络;内伤邪实为主头痛者,治以祛邪通络,辨证采用息风、化痰、活血、清热诸法;内伤久病,虚实夹杂头痛者,在祛邪的基础上重用扶正补虚之品以标本兼顾。同时凃教授治疗头痛还常选用虫类药与风药,搜风透络、引药上行。如此精准施治,以祛除病邪、恢复脏腑功能、补益气血阴阳,使清窍得利而头痛自止,临床疗效较好。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8.
刘朝芳 《光明中医》2010,25(8):1436-1436
<正>鼻部引起头痛临床常见,特别是副鼻窦的病变引起头痛最多。引起本病多以外感或外感失治,有部分病人是不良习惯经抠鼻等造成此病,在乡村常见。临床以前额面疼痛,闷胀,鼻流脓浊涕,嗅觉迟钝;或晨起咯痰,咽干痛为表现。笔者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此病,疗效不错,故加以小结。  相似文献   

19.
党英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8):127-127
咳嗽乃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多因外感或内伤所致,历代医家均有论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咳嗽与脏腑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近代医家对本病的报道颇多,根据前人治咳的经验及笔者跟随名老中医赖祥林主任医师学习治咳的体会,将治咳归纳为十种,现逐一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20.
补中益气汤首见于《脾胃论》一书,为金元时代著名医家李东垣所创。其药物有黄芪、当归、人参、白术、陈皮、柴胡、升麻、甘草,为补益之剂。本文仅就运用此方治疗阳虚外感谈一谈粗浅的体会。阳虚外感亦为外感表虚证,其主证为:乏力、倦怠、气短、头晕头痛、形寒肢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