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谈“冲任不能独行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淑芸 《天津中医》1994,11(1):41-42
  相似文献   

2.
试谈“冲任不能独行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冲任二脉并非正经,乃是奇经八脉中的两条脉络,在月经产生与行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不能独行经。月经的产生,首先始于肾气盛。《素问·上古天真论》日:“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肾在月经产生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其原因如下:一  相似文献   

3.
读了1959年3月号及1961年第一期第三期“江苏中医”,有吴国森曾惠群两同志关于任督脉的争论。吴、曾二同志认真治学精神是值得学习的,但是对任督脉的论点,据个人体会都有偏见。吴同志主张督脉自上而下行,曾同志主张督脉自下而上行,皆引经据典,各执一词,实际在气功锻炼中任脉督脉又及冲脉,都可自下而上,也可自上而下。今将黄汉之师传授给我的练法公开于下,提供同志们参考。此法的操练,必定待松静功有一定基础后进行。姿式最好先采取坐位,感到意引声导气息已通时,亦可结合拳路姿式练习。  相似文献   

4.
文章总结运用调摄冲任法治疗经前皮肤黏膜疾病的经验。女子以冲任为本,二脉起于胞中,相并而行,与足少阴、足厥阴、足太阴三经相交汇,取三经之精血以为养,故冲任为病,与肝、脾、肾、胞宫最为密切。经前期,冲任胞宫气血满盈,欲循冲任而泛溢肌肤,若脏腑失和,累及冲任,或邪气侵扰冲任,均可导致冲任失调,发为经前皮肤黏膜疾病。基于此,笔者认为经前皮肤黏膜疾病的核心病机为冲任失调,当治以调摄冲任,同时应重视肝、脾、肾、胞宫的调治,对在经前痤疮、经前荨麻疹、经前阴痒等经前皮肤黏膜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使用中草药治疗疾病,根据临床上的需要,往往制成各种不同的剂型,我国医家经过长期的实践,创造了汤、丸、散、膏、饮、露、酒、锭等多种剂型。随着历史的进展,又有:针剂、片剂、茶剂、冲剂、糖浆、浸膏以及橡皮膏等等新的剂型出现。将药用植物的茎、叶加工干燥,或将药物粗粉与粘合剂混合起来制成固体制剂,使用时  相似文献   

6.
阐述王成荣研究员妇科疾病"冲任虚瘀"理论及理法方药,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7.
黄艳茜  邓高丕 《新中医》2020,52(21):193-194
正文:经间期出血是指在2 次月经中间,出现周期性的少量阴道流血者,称为“经间期出血”。特点是阴道流血发生在经间期,即氤氲之时,且量甚少,一般1~2 天即自止[1]。临床上常见患者阴道流血7 天方止,更有甚者2 周方止,影响日常生活,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崩漏、月经过多,甚至不孕可能。西医主要以补充雌激素治疗,但因其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及容易复发,患者常畏于治疗。邓高丕教授是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教授、主任中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妇科)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教授、广东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邓教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工作三十余年,擅长治疗妇科疑难杂症,尤擅妇科痛症、月经病、血症、肿瘤等疾病的诊治。临床上治疗经间期出血多有良效,现将邓教授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经前期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在临床中容易被皮肤科医师忽视。笔者自1999年来以养阴清热调冲任为主治疗经前期痤疮,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9.
“灯火燋”疗法未有专书传世,但《幼科鉄镜》、《幼幼集成》及《中国医学大辞典》等书都有记载可治小儿疾病。本法在民间称为“打灯火”,我县则称为“出火”,在治疗疾病上运用相当广。笔者几年来,曾运用本法进行治疗各病,有一定的效果,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绛舌为温热之邪深入营血的重要特征.正确地掌握这一辨证,对于及时地抢救温病中危重病人有着特殊的意义.由于心、肝肾、脾诸脏的经络,均与舌相通,当着温病发展到营血阶段,气血耗伤的程度,都可通过绛舌的瞬间变化反映于外.据观察,它不仅可以客观地,较早的和准确地反映营分阶段的病理变化,及其发展趋势,而且容易辨认,可以说绛舌,就是营分证的缩影.祖国医学认为:绛舌的产生,是温热之邪深入心营,灼伤营阴,耗损津液所造成.《灵枢·邪客篇》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当着营阴被损,必  相似文献   

11.
金元时代著名补土派医家李杲,在临床中,不但创立了温补脾土的药物治疗诸方剂,而且在针灸治疗上也有独到之处,后世称为“东垣针法”,如《针灸聚英》中说:“东垣针法,深得素问之旨”,因而引录“东垣针法”全文,《针灸大成》并予转载。其内容虽不多,但颇有建树,主要应用调治脾胃理论而行针刺方法。一、阐发经旨,重视调治脾胃:《脾胃论》大量引用《内经》有关脾胃生理  相似文献   

12.
冲任二脉是联系脏腑、运行气血和主司经孕的信息通路。“冲任学说”理论的生殖生理基本内涵是“任通冲盛,氤氲有时”,表现促性腺激素适时、足量和周期的释放,使卵巢排卵周期和子宫的月经周期正常。多囊卵巢综合征为育龄期女性常见疾病,表现为月经稀发、闭经、不孕、多毛和肥胖,是临床疑难复杂性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冲任病理为“冲任停滞、闭经不孕”,其生殖生物学基础在于促性腺激素释放失调,导致生殖一代谢信号传导障碍、卵巢多囊改变。针刺可“调畅冲任、行经助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冲任停滞,作用靶点是通过调控生殖轴促性腺激素优化卵巢内微环境。  相似文献   

13.
<正>编辑同志:读您刊1981年第3期“问题解答”关于如何理解《素问》“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的解释。关键之处,读之漠糊,不揣浅陋,提出个人看法。我认为,这句经文理解之关键是对“间”、“甚”二字作何解释。此文对“间”、“甚”是这样解释的:“间,是指病情较轻,病势较缓;甚,是指病情较重,病势较急。”——这样解释,尤其是对于“间”字讲,似未涉及经文本意。参之前人解说:王冰注:间,谓多也;甚,谓少也。高士宗云:间,相兼也;甚,独盛也。如此看来:间者,兼也,这是最起码的涵义,所以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蔡连香从"冲任"论治妇科疾病的辨证思路与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蔡连香2013年12月-2015年1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门诊从"冲任"论治的妇科疾病医案。采用Excel2007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诊疗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对辨证、治则、治法、药物、药物组合等进行频次及关联分析,并将结果与蔡连香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相印证。结果纳入医案共涉及患者103例、277诊次、277首处方、92味药物。不同证型妇科疾病从"冲任"论治具体治法虽不同,但均与调养肝、脾、肾三脏有关;处方包含高频(50次)药物22味,前3位的药物为菟丝子178次(64.3%)、当归167次(60.3%)、白芍158次(57.0%)。采用关联分析,分别挖掘出调冲任药物组合9组、强冲任药物组合11组、滋冲任药物组合4组、固冲任药物组合4组。结论蔡连香认为妇科疾病与冲任二脉密切相关,从"冲任"论治重在调养肝、脾、肾三脏,本研究用药规律数据挖掘结果与其学术思想一致,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略谈“炭药止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庆鑫  李涛 《河南中医》1999,19(1):59-60
炭药止血用于临床历史悠久。早在《五十二病方》就有“止血出者,燔发,以安其疒有”的记载。但这一时期,炭药的应用并不广泛,炭药止血的理论尚未成型。直至金元时期,著名医家葛可久提出“大抵血热则行,血冷则凝,红见黑则止”,炭药止血的理论才算有了雏形。也正是这...  相似文献   

16.
“内外伤辨”,属于中医理论“辨证论治”的范畴。内伤饮食劳倦,病生于内,故为“阴证”;外伤风寒六淫,病起于外,故为  相似文献   

17.
略谈“灸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灸法"已有悠久的历史.文献研究认为,灸法可能先于针法.灸法是在中医理论体系指导下,利用艾灸的刺激作用,通过人体经络、俞穴的反射,促使经络通畅,气血和调,从而达到祛除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它与针法都是祖国医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很高的疗效.本文就建国以来灸法的作用因素、临床应用以及疗效机制的基础理论研究情况略述如下.灸法作用因素的研究有关"灸"的方法文献记载颇多,种类丰富多彩.依据施灸的材料不同、艾炷和艾卷的形式不同、隔物灸所隔的物质不同、施加温度  相似文献   

18.
1995年第4期《气功》杂志,发表了拙作“金刚采气功治阳萎早泄”。3年多来,我接到全国各地众多读者来信,异口同声地说:“修炼‘金刚采气功’治阳萎早泄确有疗效,希望进一步修交而不泄之‘马阴藏相’,不知如何下手?请能告知一二广我是一位未出山道家内丹术修炼实践者,平时公务繁忙,不可能逐一复信解说,今借《气功》一角,就修“马阴藏相”略谈浅见如下。一、何谓“马阴藏相”“马阴藏相”,《仙佛合宗语录》讲:“斯时即得六通之一,为漏尽通也,男根如童子矣!”《慧命经》说:“马阴藏相者龟如钱焉,缩而不举。”“即老者返为童之…  相似文献   

19.
<正> 叶天士《外感温热篇》“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虽寥寥十字却道出了湿热病的病变症结,治则要领。陈光淞说:“盖此语专属湿温”。湿热病的产生机理,叶氏认为是“里湿素盛,外邪入里,里湿为合,在阳旺之躯,胃湿恒多,在阴盛之体,脾湿亦  相似文献   

20.
顾友生 《新中医》1991,23(2):19-21
一、来源李东垣《内外伤辨·饮食劳倦论》:“苟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喜怒忧恐,劳役过度,而损耗元气。既脾胃虚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故脾胃之证,始得之则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苟误作外感有余之病而反泻之,则虚其虚也。……然则奈何?曰: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