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菀陈莝”,语出于《问素·汤液醪醴论篇》,是在论述水肿病的治疗时提出来的。然而世人对“去菀陈莝”四字的理解却不尽相同,历代注家皆以为是荡涤久积之冰,并作为水肿病的治疗原则。如王冰所说:“去菀陈茎,谓去积久之水物,犹如草茎之不可久留于身中也。”张景岳注:“菀,积也。陈,久也。茎,斩草也。谓去其水气之陈积,欲如斩草而渐除之也”。马莳也说:“菀,积也。陈莝,陈草也。邪气之在人身,犹草莝之陈积也。”张志聪说:“积者,谓之菀,久者谓之陈,腐者谓之莝”。这些注释对后世  相似文献   

2.
“去菀陈莝”一语出自《素问·汤液醪醴论》,是“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的治水三法之一,后世对水肿的治疗多由此而发展。“去菀陈莝”的“菀”同郁,积也,“陈”,久也。“莝”则有不同的注解,一可归为以下几种:1.即四版教材《内经选读》中所采取的解释。“莝”当斩除讲,那么这就是一个动词,据此原文就应改成去菀莝陈了,不然从句子的意义上讲就前后不通。2.高士宗《素问直解》与张志聪《素问集注》都按“腐”理解,高士宗解道:“莝,腐也,去菀陈莝,谓津液充廓,则去其积久之腐秽。”张志聪解道:“腐者为莝”。3:张景岳《类经》中作“斩草”理解,  相似文献   

3.
《内经》治疗水肿,以“开鬼门,洁净腑”,“去菀陈莝”,宣布五阳为要则,但就词义来说,去菀陈莝,也应包括祛瘀活血,否则就达不到疏涤五脏,宣布五阳之目的。《素问·针解篇》云:“菀陈则除之者,去恶血也。”可见历代医家认为水肿的成因与“血瘀”有关,治疗上也应  相似文献   

4.
总结佘延芬“去菀陈莝”法治疗湿疹的应用经验。“去菀陈莝”与“开鬼门”“洁净府”是治疗水肿的3个基本原则。佘延芬法宗《黄帝内经》,扩大了该法的临床适应症,认为“菀陈”是指瘀阻于经络的邪气,“去菀陈莝”是治疗邪气瘀阻致病的重要治疗原则之一,结合采用的缪刺法,应为“刺络以祛邪,邪去而正安”之意。于针灸疗法而言,以“通”字为要,采用刺络放血的方法,给邪以出路,往往获得良效。  相似文献   

5.
《素问·汤液醪醴论》曰:"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文中"去菀陈莝"、"开鬼门"、"洁净府"合称治水三大法,对水肿病的认识和治疗颇多影响.临床上"开鬼门"指发汗法,"洁净府"指利水法,至于"去菀陈莝",王冰、张介宾等多注释为去其水气之陈积、祛除积聚水液,还有人认为是指水肿病的总治则.笔者每读到"去菀陈莝"一句,总觉得其义未尽,难以令人诚服.  相似文献   

6.
《素问·汤液醪醴论》:“平治於权衡去菀陈莝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以复其形”一文,注家及教科书均断句为:“平治於权衡,去菀陈莝,微动四极,温衣, 缪刺其处,以复其形。”注者不明,学者更罔,于是乎, 臆解歧说,争论不休。此乃不明句读所致也。注家多在“去菀陈莝”句上存疑,而没有注重对此处文字句法和通假的研究,致千古谶言未能明流于世。  相似文献   

7.
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肾炎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汤液醪醴论篇》中治疗水肿的原则是“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开鬼门,洁净府”五脏阳气得以输布,去菀陈莝,包括祛瘀活血,达到疏涤五脏,宣布卫阳之目的。治疗上应重视“祛瘀”环节。笔者运用活血化瘀治则治疗慢性肾炎34例,疗效堪称满意,现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8.
“下法”是“八法”的治则之一,始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说:“盛者夺之、汗之、下之。”汉张仲景把它用于临床,首创三承气汤,并提出下法的主证。宋张子和认为下法能使“陈莝去而肠胃沽,(疒征)瘕尽而营卫昌”。下法是祛邪外出的重要手段之一,所谓“邪”是指外感六淫之邪和包括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病理产物,如瘀血、痰浊、  相似文献   

9.
治水宜理气     
水肿病,在其治法上,历代医家所论甚多。如《素问·汤液醪醴论》说:“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开鬼门,洁净府。”《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提出:“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及健脾利水,  相似文献   

10.
一、活血化瘀法效验分析活血化瘀是针对瘀血病变提出的治疗法则,《素问·调经论》指出:“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内经》强调:“疏其血气,令其调达,乃至和平。”并提出“血实宜决之,去菀陈莝,菀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等方法。从活血化瘀药物的主要功效分析,确具有疏通脉络,软坚散结,祛  相似文献   

11.
水肿之病,于《内经》中曰“水”,或谓之“水胀”。其治疗散见于《素问》、《灵枢》多篇。 究其内容,虽详于针刺而疏于方药,但对其治则和治法的论述,约而周详,蕴意幽深,开后世治疗水肿病之先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笔者愿结合有关经文,归纳总结,试作如下之探析。 1 治疗原则 《素问·汤液醪醴沦》提出“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的治  相似文献   

12.
“去宛陈莝”一语,出自《素问·汤液醪醴论》,是针对“五藏阳以竭”所致水肿的治法之一。历代注家意见不一。笔者复习《内经》原文及有关文献,并结合临床,陈述管见,以求教于同道。“去宛陈莝”,《内经》中仅一见。一般来说,宛,同菀,通郁、积也;陈,久之意,均无大异义。但因对“莝”字的注解不同,以致对整个语句的理解也异。  相似文献   

13.
从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及治法用药等方面探讨总结谢晶日教授运用去菀陈莝辨治恶性肿瘤的经验。去菀陈莝为中医经典治疗方法,与恶性肿瘤的中医病机相吻合,将其法运用临床疗效良好。该理论认为"解气之郁,化血之瘀,消痰之聚,祛体之腐"是恶性肿瘤治疗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中医下法治疗肝病体会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刘铁军 《吉林中医药》2007,27(1):11-12,24
中医的诸多治法中,下法是颇具特色的一种。下法的最早提出可追溯至《内经》“其下者,引而竭之”、“留者攻之”、“中满者,泻之于内”等论述,这些论述为下法提供了理论基础。下法是攻逐体内病邪的方法,有去菀陈、推陈致新的作用。下法旨在祛邪,邪去正自安,故攻邪亦即扶正。在  相似文献   

15.
"去菀陈莝"是《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出治疗水肿的著名论断,丰富了水肿病的治疗。通过探讨"去菀陈莝"的内涵,结合下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特点,提出活血利水是治疗下肢淋巴水肿的治疗大法,具体应用包括清热利水活血、益气活血利水、温阳活血利水、活血化痰利水等,这对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去菀陈莝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菀陈 艹坐”法 ,载于《黄帝内经》 ,杨上善《太素知汤药》曰 :“菀陈 ,恶血聚也”。《灵枢·小针解》曰 :“菀陈则除之者 ,去血脉也”。可以理解“去菀陈 艹坐”法即指活血化瘀法 ,是古人提出的治疗水肿三法中的一法。笔者用此法治疗慢性肾衰 30例 ,疗效颇佳 ,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7.
吴元洁  王正 《中医杂志》2011,52(15):1341-1342
刘完素论治水肿富有创见,在病机上提出"湿热兼化,阳气拂郁"说,治疗上对《黄帝内经》"去菀陈莝"的治疗观进一步发挥,主张宣上通下,分消二便,并根据肿势的急缓所治不同,病药相宜,所用峻下逐水之剂重药轻投,以防戕正,对于实性水肿的治疗有理论和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平治于权衡,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见《内经》语);“腰以上肿,当发其汗,腰以下肿,当利小便”(《金匮》语)这是治疗水肿病的经典法则。本文通过20例肾炎水肿病例的临床体会,阐发了这些法则在临床的具体应用,对适应法则的临床表现、病机、方药加以论述,并列举病案,讨论说明应用要点。  相似文献   

19.
宾学森 《国医论坛》1993,8(3):23-25
下法是中医古老的治法之一,源于《内经》的“去苑陈莝”成熟于《伤寒杂病论》,因其属于攻法,易伤正气,故世人用之较少.正如金元大医家张从正所说:“夫补者人所喜,攻者人所恶.”然而下法有“去邪以安正”的特殊功能,若用之得当,犹如快刀斩乱麻,往往能使疑难、危重之急症化险为夷.其应用之广泛,可涉及内、外、妇、儿诸科以  相似文献   

20.
探讨《内经》"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治水三法运用于急性心力衰竭辨治的思维和临证运用。心衰的病机演变复杂,其急性发作期以肺失宣降、血瘀水停为临床特点。治疗当宣肺、利水、活血,速去水瘀之邪。《内经》治水三法多用于治疗水肿病,究其理乃利水活血之法,运用此法论治急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故予探析,附验案一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