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12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取风池、肩髑、肩谬、臂月需、曲池等穴位中药贴敷,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训练,治疗30d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结合康复治疗肩-手综合征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和肩封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48例的疗效。方法:4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以中药熏洗和肩封治疗,对照组用肩周封闭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中药熏洗和肩封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单纯肩周封闭组(P<0.05),而且治疗组在疼痛、水肿、关节活动度等临床症状积分的比较及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肩封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效果显著,对改善症状、促进卒中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离子导入结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采取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和观察组(采取中药离子导入结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各56例,观察并记录2组临床疗效,运动功能恢复(FMA)评分和水肿分级以及治疗前后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水肿分级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中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中药离子导入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好,可有效改善上肢功能,减轻手指、腕部水肿,减轻肩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熨烫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将8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中风常规治疗,对照组按神经内科护理常规实施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熨烫治疗联合早期功能锻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疗程时)的临床症状积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中药熨烫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缓解肩手综合征疼痛,消除水肿,提高关节活动能力,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中医综合康复治疗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康复治疗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5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治疗仪进行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包括中药泡洗、脉冲磁疗、中医按摩、穴位刺激)和运动疗法,对照组只采用运动疗法,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康复治疗肩-手综合征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穴位注射结合药棒按摩疗法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康复治疗,治疗组予药棒按摩及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0%(P<0.05),两组治疗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穴位注射结合药棒穴位按摩疗法治疗肩手综合征,能有效减轻低肩部疼痛,可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疗法在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药熏蒸加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进行患肢Fugl-Meyer(FMA)、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定,观察患侧肩手综合征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与各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各项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相比,治疗组(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3.3%)。结论中药熏蒸疗法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患肢功能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药、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脑出血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87例脑出血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44例,予以中药、针灸联合康复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上肢运动能力和上肢关节活动范围、手腕关节运动能力评分都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脑出血后Ⅰ期肩手综合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后Ⅰ期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出血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67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34例)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B组,33例),B组行常规脑卒中治疗及康复治疗,A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针灸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常规治疗组有效率67.6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效率90.91%,2组差异显著。结论:康复、中药、针灸三者联合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肩手综合征的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应用物理及康复疗法,观察组加用针刺疗法和中药内服、外敷,治疗1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治疗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偏瘫上肢功能评分量表(manual function score,MFS)和偏瘫患者运动评定量表(the motor assessment scale,MAS)研究中药湿热敷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选择中风恢复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祛风化湿中药湿热敷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分别进行MFS和MAS的评定。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湿热敷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患者肩-手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针刺同时进行康复训练和针刺后康复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疼痛和水肿的疗效.方法 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均匀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后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针刺的同时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疼痛、水肿程度的变化.结果 经4周治疗,治疗组疼痛、水肿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钊刺的同时进行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常规钊刺后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泡洗联合针灸治疗脑梗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95例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中药泡洗联合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Fugl-Meyer评分及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泡洗联合针灸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其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4.
中药经皮穴位导入佐治小儿腹泻病25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经皮穴位导入佐治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487例腹泻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256例和对照组231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经皮穴位导入治疗,对照组仅常规治疗。3d后,对2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92%;对照组为89.61%,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经皮穴位导入治疗小儿腹泻起效快,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对脑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干预效果。方法:将80例脑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护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10d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患者疼痛、水肿、运动受限等症状,2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熏洗对脑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效果显著,对改善症状、促进康复,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9):3328-3329
目的分析独活寄生三藤方外敷联合艾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S)的效果。方法纳入93例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根据入院日期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独活寄生三藤方外敷联合艾灸,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62%)高于对照组(78.26%),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FM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相比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针对缺血性中风后SHS在常规康复干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独活寄生三藤方联合艾灸可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上肢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王月英  葛芳   《护理与康复》2018,17(9):74-76
目的观察中药涂擦联合青鹏软膏外涂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中药青鹏组、扶他林组、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基础治疗及功能锻炼,青鹏软膏组在基础治疗及功能锻炼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涂擦联合青鹏软膏外涂,扶他林组在基础治疗及功能锻炼的基础上给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外涂。治疗前后采用手部水肿程度测量、视觉模拟评分法、肩关节活动度量表、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及肩手综合征综合疗效评定进行测评。结果治疗后中药青鹏组、扶他林组及对照组患者疼痛、水肿、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青鹏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高于扶他林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涂擦联合青鹏软膏外涂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手法康复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180例 ,治疗手法为对肩、肘、手诸关节进行分解、被动、定量运动 ;对照组 12 8例 ,对患者进行无规则的被动或随意运动。 3个月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手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简单、有效、实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器(TDP)照射治疗在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6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给予针灸综合治疗及中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药物,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自制的中药外敷联合TDP照射治疗,于第8天评估疗效并发放满意度调查表,比较两组肩痛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药外敷联合TDP照射治疗对于缓解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中药浸洗按摩配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09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肢筋络通汤浸洗按摩。7 d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定两组患者的上肢疼痛程度,采用Fugl-Meyer(FMA)法评定两组患者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并进行综合疗效评定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的上肢疼痛VAS评分和FMA上肢功能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上述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可首选中药浸洗按摩配合综合康复疗法进行相关治疗,该治疗方式可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