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目的研究MRI、CT及X线在乳腺癌术前诊断及治疗指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120例拟诊为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一周内先后接受MRI、CT及X线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X线、CT、MRI检查结果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结果 X线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2.9%、62.5%、70.8%。CT扫描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6.5%、70.8%、83.3%。MRI扫描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6.9%、79.2%、93.3%。MRI扫描病灶大小与病理结果符合度最高,其次为CT扫描,最次为X线。结论MRI在乳腺癌诊断与病灶大小测量中准确性最高,其次为CT,再次为X线,合理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助于乳腺癌治疗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MSCT强化扫描与MRI在评估肝癌微波消融疗效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55例肝癌(73个病灶)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微波消融治疗,并在微波消融治疗1个月后行MSCT扫描、MRI检查及血管造影。以血管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计算MSCT强化扫描与MRI评估肝癌微波消融疗效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结果经血管造影证实,73个肝癌病灶,经微波消融治疗,完全消融48个,不完全消融25个。MSCT强化扫描评估肝癌微波消融疗效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Kappa值分别为85.42%、68.0%、83.7%、70.8%、79.5%、0.54。MRI检查评估肝癌微波消融疗效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Kappa值分别为91.7%、92.0%、95.7%、85.2%、91.8%、0.82。MRI检查评估肝癌微波消融疗效的特异度、准确性显著高于MSCT强化扫描(P0.05)。结论 MSCT强化扫描与MRI检查均可清晰呈现肝癌微波消融后病灶变化。MRI检查较MSCT强化扫描可以更准确评估肝癌微波消融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MRI与螺旋CT扫描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准确率。方法:对7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进行MRI与螺旋CT扫描检查。结果:MRI检出肝内病灶、肝外病灶的阳性率、病灶个数均明显优于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手术或肝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CT检查的特异度、灵敏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4.44%、83.02%、76.06%,MRI分别为54.55%、92.18%、90.14%,MRI均高于CT。结论: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中,MRI较螺旋CT扫描的诊断准确率更高,有更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中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9月85例乳腺疾病患者(94个病灶)为研究对象,行MRI平扫与动态增强扫描,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评估MRI平扫与MRI增强对乳腺疾病良恶性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结果 MRI平扫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2.1%、84.2%、83.0%。MRI增强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92.9%、94.7%、93.6%。MRI增强诊断准确率为93.6%显著高于MRI平扫的83.0%(χ2=5.148,P0.05)。结论 MRI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灵敏度、特异度,动态增强成像可以强化乳腺良恶性病变形态学特征,提高MRI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并观察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肝内胆管内乳头状肿瘤(IPNB)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22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65例疑似IPNB患者,对所有患者行CT及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征表现。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采用kappa一致性对比分析CT与MRI对IPN的诊断效能。结果 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IPNB阳性12例,阴性53例。CT诊断IPNB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kappa系数值分别为58.33%、96.23%、89.23%、77.78%、91.07%和0.604;MRI诊断IPNB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kappa系数值分别为75.00%、96.23%、92.31%、81.82%、94.44%和0.736。结论 CT和MRI对IPNB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影像学特征较为明显。但相较于CT检查,MRI对IPNB的诊断价值更高,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CT联合MRI对老年多发性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第二职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5例老年疑似多发性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CT和MRI检查,评估CT联合MRI的诊断价值。结果CT检查准确率68.0%;MRI检查准确率81.3%(61/75);CT联合MRI检查准确率96.0%(72/75),CT联合MRI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纯CT或MRI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联合MRI检查对发病24h内、发病24~48h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纯CT或MRI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灵敏度64.7%、特异度62.9%、阳性预测值45.8%、阴性预测值78.6%,准确率68.0%;MRI灵敏度92.3%、特异度84.6%、阳性预测值75.0%、阴性预测值95.7%,准确率81.3%。结论CT联合MRI对老年多发性急性期脑梗死检出率较高,优于单纯应用CT和MRI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SPECT/CT与MRI检查在原发性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原发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患者均行SPECT/CT和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比较两种检查对原发性骨肿瘤各亚型的诊断准确度。结果:SPECT/CT和MRI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CT/CT对骨肉瘤、骨巨细胞瘤、骨髓瘤、骨纤维结构不良的诊断准确度均为100%,MRI对脊索瘤、尤文肉瘤和骨神经鞘瘤的诊断准确度均为100%。结论:SPECT/CT与MRI检查在原发性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相当,SPECT/CT检查对骨化性较强的病变类型的诊断准确度较高,而MRI检查对神经来源性和软组织肿块形成的原发性骨肿瘤的诊断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增强CT对肺癌淋巴结及其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560枚病灶)肺癌患者,均行PET/CT和CT增强扫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PET/CT与增强CT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特异度、灵敏度及分期诊断准确率。结果:PET/CT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特异度及灵敏度均明显高于增强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CT与增强CT对N0期淋巴结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T/CT对N1和N2期淋巴结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增强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增强CT扫描比较,PET/CT检查技术在诊断肺癌及淋巴结分期方面效果更好,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与MRI扫描对周围型肺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周围型肺肿块患者66例,分别进行CT增强扫描、MRI检查及增强CT联合MRI检查,对比分析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鉴别特异度及灵敏度。结果 CT增强扫描对周围型肺肿块诊断特异度为56.52%,灵敏度为81.39%;MRI特异度为52.38%,灵敏度为73.33%;增强CT联合MRI的特异度为78.26%,灵敏度为93.02%,MRI与CT增强扫描的特异度以及灵敏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T增强联合MRI检查的特异度与灵敏度均显著高于CT增强扫描及MRI扫描(P<0.05)。结论 CT增强扫描与MRI扫描对周围型肺肿块的鉴别诊断均各具优势,将两者联合应用能够提高临床鉴别诊断特异度与灵敏度,提高肿块良恶性判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超声联合3.0MRI(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妊娠中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200例临床怀疑为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进行超声检查,对超声检查存疑的患者再行MRI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超声联合3.0MR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结果超声联合MRI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Kappa值分别为98.7%、94.2%、97.5%、0.93。联合检查的特异度和准确率显著高于超声检查的71.2%、89.5%(P0.05)。结论超声联合3.0MRI可以提高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妊娠诊断的准确率,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普美显核磁共振(MRI)在肝癌早期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2例和单纯性肝硬化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不同Child-Pugh分级的患者肝脏摄取分数(HEF)值的差异,并比较普美显MRI和MRI平扫诊断肝癌效能的差异,分析普美显MRI定量评估HEF值诊断肝癌的ROC曲线下面积。结果原发性肝癌组患者的HEF值为(84.12±7.16)%,明显高于单纯肝硬化组的(76.49±7.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美显MRI诊断肝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81.82%、88.00%、85.71%、84.62%、85.11%,均高于MRI平扫的45.45%、60.00%、50.00%、55.56%、53.19%,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美显MRI定量评估HEF值诊断肝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91.45%,诊断阈值为81.0%,灵敏度为81.81%,特异度为92.00%,约登指数为0.738。结论普美显MRI诊断肝癌的效能高于MRI平扫,且普美显MRI定量评估HEF值可作为诊断肝癌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7):94-98+169
目的评估和比较超声、增强CT、增强MRI以及三种方法联合诊断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我院经病理确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105例,术前均行乳腺超声、腋窝增强CT以及乳腺增强MRI检查,以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影像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 105例乳腺癌患者中,经术后病理证实共有59例患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超声、增强CT、增强MRI和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71.2%、84.7%、57.6%、88.1%;特异度分别为65.2%、76.1%、78.3%、56.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2.4%、82.0%、77.3%、72.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3.8%、79.5%、59.0%、78.8%;准确性分别为68.6%、81.0%、66.7%、74.3%。其中增强CT的灵敏度和准确性高于超声及增强MRI(P=0.005,P=0.043);联合诊断的灵敏度(88.1%)分别高于超声(71.2%)和增强MRI(57.6%)(P=0.022,P=0.000);联合诊断特异度(56.5%)分别低于增强CT和增强MRI(P=0.047,P=0.026)。结论虽然增强CT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均高于超声和增强MRI,但术前评估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时,应综合运用超声、增强CT及增强MRI等影像学检查,才能决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欧阳红 《当代医学》2022,28(6):64-66
目的 探讨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肺部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肺部占位病变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比较肺内病灶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CT值及诊断效能.结果 炎性假瘤、肺结核瘤、肺癌患者肺内病灶螺旋CT平扫CT值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CT增强扫描对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患者疗效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4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TACE治疗,术后4-6周行DWI检查及CT增强扫描,以术后再次数字血管减影造影(DSA)肿瘤染色结果为标准,分析DWI、CT增强扫描及两者联合对患者术后肿瘤残留或复发评估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TACE术后MRI或CT复查发现病灶95个,DSA证实病灶阳性77个,阴性18个。以DSA结果为金标准,DWI联合CT增强扫描敏感度100.0%,特异度94.4%,准确度98.9%,CT增强扫描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4.4%、88.9%、85.3%。结论 DWI联合CT增强扫描对TACE术后病灶残留或复发检出率比DWI或CT增强扫描高,可作为肝癌患者TACE治疗效果评估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脑膜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将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和佛山市中医院于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疑似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I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患者的MRI、CT表现及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扫描共诊断出脑膜瘤58例,其中55例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MRI检查共诊断出脑膜瘤65例,其中62例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CT联合MRI检查共诊断出脑膜瘤69例,68例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对脑膜瘤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0%、90.67%、80.00%、98.55%、36.36%。CT联合MRI检查对脑膜瘤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均明显高于CT扫描和MRI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与CT都是诊断脑膜瘤的有效手段,二者联用能够有效提高脑膜瘤诊断的准确性及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参照病理FIGO分期结果,评价MRI对I、II期子宫内膜癌肌层和宫颈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并FIGO分期,术前MRI平扫、增强扫描,并根据M图像FIGO分期,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MRI诊断子宫内膜癌局限内膜2例,浸润浅肌层15例、深肌层9例、宫颈7例。根据病理结果,MRI评价〈1/2肌层浸润的敏感性为94%(15/16)、特异性80%(8/10)、准确性89%(23/26)、阳性预测值88%(15/17),阴性预测值89%(8/9);≥1/2肌层浸润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0%、94%、89%,阳性预测值89%(8/9),阴性预测值88%(15/17);评价浸润宫颈的敏感性为86%(6/7),特异性为95%(18/19)诊断准确性为92%(24/26),阳性预测值86%(6/7),阴性预测值95%(18/19)。结论对I、II期子宫内膜癌肌层和宫颈侵犯的诊断,MRI有较高的价值,对可疑内膜癌的患者应列为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CT、MRI在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例拟诊断为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T或(和)MRI检查,并行手术治疗。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CT、MRI诊断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灵敏度、特异度、阳(阴)性预测值和Kappa值,并比较两种成像学方法的影像表现。结果 CT诊断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的灵敏度为0.667,特异度为0.500,准确度为0.636,阳性预测值为0.857,阴性预测值为0.250,Kappa值为0.120,CT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较差;MRI诊断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的灵敏度为0.909,特异度为0.500,准确度为0.846,阳性预测值为0.909,阴性预测值为0.500,Kappa值为0.409,CT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一般;CT诊断异常率为63.64%,MRI诊断异常率为84.62%;CT平扫示轻度水肿与占位效应,难以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相鉴别,MRI病变周围水肿较CT显示更为清晰。结论 CT、MRI可对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进行有效诊断,且MRI诊断效果优于CT,但对于非典型病例,其影像学表现不具有特征性,应结合临床、病程、病理、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增强CT、18F-FDG PET/CT及其联合应用在肺癌诊断及区域淋巴结分期中价值.方法 分析2010年8月~2011年6月因肺部实性病灶行增强CT及18F-FDG PET/CT检查的患者122例,其中恶性82例,良性40例.病理及临床影像随访结果作为“金标准”,将增强CT及PET/CT结果与其对照,并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增强CT、18F-FDGPET/CT在肺癌及淋巴结的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病灶SUVmax、CT强化值及综合分析法诊断肺癌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0%、75.0%、84.4%、88.0%和76.9% (SUVmax);67.1%、82.5%、68.3%、88.7%和55.0%(强化值);96.3%、90.0%、94.3% 、95.2%和92.3%(综合分析).其中SUVmax、综合分析法诊断肺癌方面比CT强化值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准确性及阴性预测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综合分析法比PET/CT的SUVmax在诊断肺癌方面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癌的区域淋巴结分析的准确性方面PET/CT较增强CT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T/CT的SUVmax诊断肺癌相比增强CT的强化值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准确性及阴性预测值,同时PET/CT在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分期的准确性显著高于增强CT.PET的标准化摄取值、增强CT的强化值及CT的形态学的综合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肺癌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在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ellular carcinoma,CCA)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8年3月在我院拟拟诊CCA的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有明确手术病理结果,MSCT检测结果完整,以病理结果对照,比较MSCT增强扫描、MPR对CCA的诊断价值。结果经手术病理确诊,CCA94例,其中周围型24例,肝门型42例,肝外28例,其余22例非CCA;MSCT增强扫描诊断CCA灵敏度为78.72%、特异度为50.00%、准确率为73.27%,阳性预测值87.05%、阴性预测值35.48%,kappa值0.245;MPR诊断CCA灵敏度为85.10%、特异度为59.09%、准确率为80.17%,阳性预测值89.88%、阴性预测值48.14%,kappa值0.406,与MSCT增强扫描比较,MPR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较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RPkappa值(0.406vs0.245)高于MSCT增强扫描。结论结合MPR诊断,或可进一步提升MSCT对CCA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