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对颅内脑膜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96例脑膜瘤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并对脑膜瘤患者的病变大小、位置、形态等MRI影像特征、检出率及其病理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96例脑膜瘤患者均为单发肿瘤,其中肿瘤位于顶部大脑凸面、前颅底、中颅凹底、后颅底、大脑镰旁的患者分别有39例、23例、18例、10例、6例;以手术病理确诊结果为标准,MRI对本组脑膜瘤肿瘤的检出率为91.7%;肿瘤的形态主要为圆形或椭圆形、半月形,直径在3-5cm之间,大小在1.2cm×1.0cm×1.3cm-6.2cm×4.6cm×6.1cm之间;在T1WI呈等信号58例,呈稍低信号29例,呈混杂不均匀信号9例;在T2WI呈稍高信号46例,呈等信号21例,呈低信号21例,呈混杂不均匀信号8例;增强扫面后,明显强化的有88例,强化不均匀有8例;67例可见明显的脑膜尾,38例肿瘤周围显示有水肿带,63例肿瘤在T1WI上可见环状低信号,27例局部颅盖骨增厚。结论 MRI在脑膜瘤的诊断过程中,不仅能够定位诊断出肿瘤的发育部位、大小、形态,还能通过综合分析脑膜瘤的MRI影像表现与病理特点进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在大脑镰旁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诊治的81例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影像学资料,综合分析大脑镰旁脑膜瘤的MRI影像特征及病理特点。结果 81例患者共发育肿瘤92个,其中单发患者74例,多发患者7例,前、中、后1/3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分别有23例、28例、30例;瘤体直径在1-8cm之间,形态呈半球状有86个(约占93.5%),结节状有6个(约占6.5%);MRI对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肿瘤的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1.3%(84/92),定位诊断符合率为86.42%,且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81例患者中有56例患者的肿瘤在T_1WI为等信号、19例T_1WI为稍低信号,45例在T_2WI为等信号,30在T_2WI为稍高信号,6例在T_1WI及T_2WI均为混杂不均匀信号。结论MRI在对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能够清楚地显示出肿瘤的发育部位、数目、大小、形态及其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并且对肿瘤的电信号及肿瘤内部血供量变化等能够表现出明显强化的作用,其大脑镰旁对脑膜肿瘤的定位诊断及定性诊断都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在临床中可以作为一种首先的检查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级别脑膜瘤平扫信号、瘤周水肿与其病理亚型之间的关系,以提高MRI对脑膜瘤术前病理亚型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低级别脑膜瘤74例,对其T1WI信号、T2WI信号、瘤周水肿等MRI表现进行分析,并与病理亚型进行比较。结果在T1WI序列上,23例(71.9%)上皮细胞型脑膜瘤以等信号为主,而8例(44.4%)过渡型、6例(54.5%)纤维型、3例(50%)血管瘤型以稍低信号为主,低级别脑膜瘤各病理亚型T1WI信号强度无统计学意义(χ^(2)=11.083,P=0.050)。在T2WI序列上,血管瘤型、微囊型以稍高或高信号为主,而上皮细胞型、过渡型、纤维型、砂粒体型以等或稍高信号为主,各病理亚型与T2WI信号强度有统计学差异(χ^(2)=29.864,P=0.002)。各病理亚型的PTBE发生率从高到低分别约血管瘤型(100%)、上皮细胞型(56.3%)、纤维型(54.5%)、微囊型(50%)、过渡型(44.4%)、砂粒体型(40%),各病理亚型与瘤周水肿无统计学差异(χ^(2)=5.532,P=0.354)。结论低级别脑膜瘤各病理亚型可通过T2WI信号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4.
彭传勇  李锐  胡建武  吴宗山 《安徽医学》2011,32(11):1887-1889
目的探讨脑膜瘤MRI特征,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2例脑膜瘤患者的MRI检查结果。结果脑膜瘤在T1WI图像往往表现为较为均一的低信号20例(占62.5%)或等信号12例(占37.5%);在T2WI上呈稍高信号21例(占65.6%)或等信号6例(占18.8%);增强后浓密均一强化者20例(占62.5%)。结论 MRI对脑膜瘤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住恶性脑膜瘤诊断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恶性脑膜瘤患者的MRI检查和其他临床资料,重点观察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MRI信号特点、瘤周水肿情况及周围组织浸润情况。结果肿瘤多发于大脑凸面及矢状窦旁,直径为1.6~11.8cm,肿瘤呈分叶状7例,不规则形8例,类圆形4例;6例边缘清楚,13例边缘不清楚,对周围组织不同程度侵犯;15例肿瘤周围见不同程度水肿;平扫T1WI呈低信号8例.低、等混杂信号10例,高信号1例,T2WI呈低信号2例,等信号4例,高、等信号13例。6例信号均匀,13例信号不均匀,内见不规则坏死或囊变区;增强扫描4例呈均匀强化,15例不均匀强化。13例肿瘤周围见短粗不规则的“脑膜尾征”。结论恶性脑膜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检查在恶性脑膜瘤的定性、定位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道22例侧脑室内脑膜瘤并总结其磁共振表现.方法回顾2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①好发部位为侧脑室三角区,占侧脑室脑膜瘤的95.5%.②肿瘤为类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体积较大,边界清晰.③MRI多表现为T1WI呈现等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增强大部分呈均匀强化.结论侧脑室脑膜瘤磁共振表现典型,其发病年龄、性别及发病部位等具有特殊性,应用磁共振检查可以提高侧脑室内脑膜瘤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7.
阮彩霞  黄刚强 《中外医疗》2014,(36):187-188
目的探讨MRI在垂体大腺瘤患者中的诊断及其鉴别。方法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该院诊治的56例患者的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如:肝肾功、血压等,所有患者均行MRI诊断和鉴别,分析患者MRI平扫及其增强表现。结果 37例肿瘤位置处于鞍区,对于肿瘤较小患者可以区分部分,8例肿瘤位置处于垂体前叶,11例其他。36例肿瘤直径为0.4~11cm,其中26例直径在2 cm以上,占72.2%。56例患者均为大腺瘤,患者MRI诊断发现T1WI呈等、稍低信号,8例患者T1WI呈高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强化后4例垂体微腺瘤增强后病灶表现出低信号,和正常垂体信号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6例垂体大腺瘤周围均出现不同程度侵犯,16例向下破坏鞍底突入蝶窦,占28.6%,39例视交叉压迫,占69.6%,30例海绵窦受损,占53.7%,7例其余,占12.5%。结论垂体大腺瘤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MRI诊断、鉴别效果理想,有助于了解肿瘤的生长特性,从而确定患者治疗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头颅MRI强化扫描对脑膜瘤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头颅MRI平扫及强化扫描,观察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信号、强化方式等影像学表现,并结合临床资料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80例患者经手术及病理确诊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肿瘤位于顶部大脑凸面、矢状窦旁、蝶骨嵴、大脑镰旁、侧脑室、桥小脑角的分别有33例、17例、9例、14例、2例、5例,尺寸在1.3×1.0×1.2cm-6.3×4.8×6.2cm之间,形态主要呈圆形或类圆形、半月形;MRI对所有病灶的检出符合率为91.25%,与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瘤的MRI信号特点是在T1WI上多呈等信号,在T2WI上多呈稍高信号,少数在T1WI和T2WI上均呈混杂不均匀信号,强化扫面后,大多数病灶显示明显强化,少数强化不均匀。结论经头颅MRI扫描,尤其是MRI强化扫描,脑膜瘤在的信号特点及表现都具有特征性,且头颅MRI强化扫描对病灶的检出符合率较高,具有定位及定性诊断的作用,在临床中可以作为诊断脑膜瘤的重要影像学手段,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MRI的应用对桥小脑角区肿块性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文中分析桥小脑角区肿块性病变的MRI表现,以提高桥小脑角区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信息。方法选取42例桥小脑角区肿块性病变,行MRI检查和手术病理证实,对该组病变的MRI表现和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42例桥小脑角区肿瘤中,听神经瘤22例,其中16例表现为实性肿块,6例为囊实性病变,瘤体在T1WI等或稍低信号,在T2WI呈等高混杂信号,囊性部分不强化,实性部分强化;脑膜瘤7例,其中6例表现典型,瘤体在T1WI和T2WI均呈等信号,肿瘤明显均匀强化,5例可见脑膜尾征;蛛网膜囊肿2例,表现为水样信号,病变不强化;表皮样囊肿5例也表现为水样信号,但在DWI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其他病变如髓母细胞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内淋巴囊乳头状肿瘤各1例,MRI表现各有特点。MRI的定位准确率95.2%,正确诊断率为88%。结论MRI对桥小脑角区肿块性病变定位、诊断准确率高,但对该部位不典型病变存在误诊现象,应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伴有瘤周水肿脑膜瘤的MRI特征,探讨脑膜瘤伴瘤周水肿的机制。方法4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回顾分析其术前的MRI特征,用Fisher’s检验比较肿瘤大小、部位、边缘、假包膜征和肿瘤T2WI信号与瘤周水肿发生的关系。结果肿瘤边缘、假包膜征和肿瘤T2WI信号与脑膜瘤瘤周水肿发生明显相关,P值分别是0.016,0.004和0.041。结论脑膜瘤-脑界面侵袭性模式和T2WI高信号是提示脑膜瘤发生瘤周水肿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I对椎管脊膜瘤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集2015年2月-2016年1月接收诊治的23例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的椎管内脊膜瘤,并对23例椎管脊膜瘤患者的肿瘤位置、边缘形态、肿瘤的大小、与周围组织关系以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影像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3例患者中,女性患者为主有15例,男性患者为主有8例,年龄分布在33-67岁,研究中23例脊膜瘤均为单发性,病变以扁丘圆形为主15个,圆形为8个。病变分布范围在胸部16例、颈部5例和腰部2例,肿瘤在T1WI和T2WI中分别表现为较低信号、中等信号和等信号、高信号,增强扫描时大部分表现为规律强化,脊膜尾征(meningeal tail sign)均出现。结论 MRI平扫结合增强扫描在对椎管脊膜瘤的诊断过程中提高了对脊膜瘤的准确率,是临床诊断辅助检查中的一项重要的检查,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CT与MRI对小脑膜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小脑膜瘤的CT与MRI表现。13例均行CT、MRI平扫及MRI增强扫描,平扫包括T1WI、T2WI、FLAIR序列,增强扫描为T1WI序列。结果本组病灶位于额部5例,顶部7例,小脑幕1例,为脑凸面、大脑镰、小脑幕旁结节状或扁平状病灶,长径范围1.2-2.8cm。CT平扫表现为稍高密度结节。T1WI肿瘤呈等信号7例,稍低信号5例;T2WI、FLAIR为稍高信号8例,等信号4例;肿瘤边缘包膜4例,瘤周水肿5例,邻近颅板增厚4例;肿瘤病灶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8例见脑膜尾征。CT平扫检出8例(61.5%),漏检5例(38.5%)。MRI平扫检出12例(92.3%),漏检1例(7.7%):MRI增强扫描检出13侈4(100%)。结论小脑膜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对小脑膜瘤检出率高,临床应用价值较CT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6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MRI平扫和增强的影像学表现,探讨MRI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病例,均经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确定病灶境界、大小、信号均匀度和强化程度等,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6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中,肿瘤直径7~17 cm,小于10 cm 2例,大于10 cm 4例,平均12.5 cm。T1WI呈等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其内见低信号,T2WI脂肪抑制为高信号,且不均匀强化。结论 SFT具有一定特征性MRI影像表现,T2WI多表现为略高信号中夹杂片状低信号区,良性肿瘤T1WI信号相对均匀,境界清楚,均匀强化;恶性肿瘤境界不清,信号常不均匀,且不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14.
宫颈癌的MRI表现与分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MRI在宫颈癌诊断与术前分期中的价值,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及MRI资料的宫颈癌患者,重点观察原发肿瘤的大小、位置、信号特点及盆腔侵犯,对50例手术患者比较MR分期、临床分期及手术病理分期.检查方法平扫为SET1WI和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T2WI/SPIR及增强扫描T1WI成像.结果 除1例IA期宫颈癌外,71例宫颈癌全部被MRI显示,T1WI为稍低或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与宫颈基质、子宫内膜及宫旁脂肪有良好的对比,GD-DTPA增强后T1WI轻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MR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对宫颈癌分期诊断准确率为86%,临床分期诊断准确率为64%(χ2=6.453,P<0.05).50例宫颈癌MRI测量的大小为1.94±1.15,手术病理标本测量为1.94±1.11,两者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能准确显示宫颈癌瘤灶大小及侵犯范围,对于发现宫旁侵犯方面明显优于临床,可作为中晚期宫颈癌常规的检查方法,但MRI对IA期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有限,必须结合临床资料与宫颈刮片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和脊膜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MRI表现,其中神经鞘瘤10例,神经纤维瘤3例,脊膜瘤7例,采用GE3.0T磁共振仪进行扫描。结果肿瘤的发生部位、与硬膜面的夹角、囊变坏死、强化方式及硬膜尾征在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和脊膜瘤间存在明显差异,两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源性肿瘤与脊膜瘤T1WI信号无明显差异;神经鞘瘤T2WI信号多不均匀;脊膜瘤T2WI多呈等或稍高信号,若发生钙化,则T1WI、T2WI呈低信号改变。结论神经源性肿瘤和脊膜瘤都有特征性MRI表现,MRI是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神经源性肿瘤和脊膜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场脊膜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脊膜瘤11例的MRI表现,观察肿瘤的形态、部位、边缘、信号特征、邻近的结构关系及其强化特征。结果脊膜瘤好发于胸段髓外硬膜下,边缘清晰,平扫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增强扫描瘤体均有一定的增强特征,“硬膜尾征”有助于诊断。结论低场MRI对诊断脊膜瘤仍具有重要价值,最后诊断需要依靠病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