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对比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CT扫描检查对膀胱癌的T分期,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膀胱癌临床T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5例膀胱癌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平扫、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及CT扫描检查,根据其图像做术前临床T分期的诊断,手术后同病理结果进行比较,来初步估评DWI在膀胱癌临床T分期的应用价值.结果 DWI对膀胱癌临床T分期符合率为83.5%,CT的临床T分期符合率为72%,数据统计学分析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够准确的在术前诊断膀胱癌的临床T分期,准确率高于CT扫描,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90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手术病理确诊前均行磁共振成像(MRI)及DWI扫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术前MRI、DWI诊断直肠癌T分期价值。结果MRI诊断直肠癌T分期与病理诊断符合75例,符合率为83%(75/90),DWI诊断直肠癌T分期与病理诊断符合86例,符合率为96%(86/90),两种方式诊断符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分期为"金标准",MRI诊断直肠癌T分期与病理分期具有较为理想的一致性(Kappa=0.544),DWI诊断直肠癌T分期与病理分期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934)。结论DWI诊断直肠癌T分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MRI与CT成像差异对鼻咽癌T分期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照研究鼻咽癌MRI和CT成像差异,并探讨其对鼻咽癌T分期(福州92分期)的影响。方法对101例经病理诊断为鼻咽低分化鳞癌的初诊患者,应用1.5TMRI和CT分别进行成像并进行对照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MRI和CT成像差异对鼻咽癌T分期的影响。结果MRI对病灶发现率在咽后淋巴结(ΔP=-36.6337%)、头长肌(ΔP=-24.7525%)、蝶骨(ΔP=-17.8218%)、枕骨斜坡(ΔP=-25.7426%)、海绵窦(ΔP=-8.9109%),鼻窦(ΔP=-14.8515%)与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MRI成像T分期为:Ⅰ期1例,Ⅱ期37例,Ⅲ期43例,Ⅳ期20例;按CT成像分期T分期为:Ⅰ期4例,Ⅱ期63例,Ⅲ期25例,Ⅳ期9例。两者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MRI与CT比较,MRI在鼻咽癌诊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发现咽后淋巴结、头长肌、蝶骨、枕骨斜坡、海绵窦和鼻窦的病灶;鼻咽癌MRI分期与CT分期比较,早期(Ⅰ期、Ⅱ期)构成比下降,晚期(Ⅲ期、Ⅳ期)构成比上升。  相似文献   

4.
孙臣义 《中外医疗》2016,(23):193-195
目的:探究肿瘤影像诊断中MRI弥散加权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8月—2016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在回顾性分析研究患者临床资料的基础上,对患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0.5~18 cm为病灶直径区间,病灶边界较清,以类圆形或小规则分叶状肿块影为主要表现形式。 T1W1以低信号为主,T2W1呈现出不均匀高信号状态,肿块表现出较高信号现象,而间隔以相对低信号为表现形式。结论在肿瘤影像诊断过程中,MRI弥散加权成像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减压后脑肿大早期弥散加权和T2加权MRI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减压后脑肿大早期弥散加权和T2 加权MRI的变化过程 ,探讨减压后脑肿大早期是否发生脑水肿。方法 :应用弥散加权和T2 加权MRI对 6只猫作实验前和减压后 2h、4h、6h动态观察。结果 :MRI均显示减压后肿大的脑组织明显向对侧移位 ,且随时间推移 ,移位程度加重 ;减压后 2h ,肿大的脑组织在弥散加权MRI上就呈现为低强度信号区 ;减压后 4h ,肿大的脑组织在T2 加权MRI上才呈现为高信号区。结论 :减压后脑肿大早期 (<2h)肿大的脑组织就发生了血管源性水肿  相似文献   

6.
目的 MRI弥散加权成像评估肝癌伽玛刀治疗的疗效.方法 100例肝癌患者在伽玛刀治疗前1~2 d,伽玛刀治疗后7d,治疗后1个月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比较MRI在不同的b值下伽玛刀治疗肝癌前后的弥散系数(ADC)值的差别.结果 选择不一样的b值,伽玛刀治疗前后病灶平均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增大,平均ADC值也随着升高;伽玛刀治疗后各组病灶ADC的平均值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后30 d病灶ADC的平均值较治疗后7d的平均值高.结论 伽玛刀治疗后肝癌ADC值的变化是和肿瘤坏死密切相关的,ADC值可以用来评价伽玛刀治疗肝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复习完整39例直肠癌病历,进行MRI影像、手术、病理资料对比研究分析,应用常规MRI及横轴位DWI(不同b值,b=600, b=1000)扫描盆腔.结果 发现在DWI序列上,恶性病变在高b值(b=1000)时信号较其它方法更能够明确病变真实大小及敏感确定淋巴结转移.结论 应用常规MRI扫描加上横轴位DWI对直肠癌分期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ADC图在脑梗死分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的62例患者的DWI及ADC图资料,其中,超急性期12例,急性期38例,亚急性期12例。结果62例患者中,发生在脑干的2例超急性期腔隙性脑梗死3 h~4 h内未能明确诊断,约占3.2%,其余不同时期梗死病灶在DWI高信号,ADC图低信号,随时间延长,DWI信号逐渐降低,ADC信号升高,2周时接近等信号。结论 MRI检查是诊断缺血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根据DWI和ADC图像信号特点,可以鉴别新、旧梗死并确定责任病灶,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15例脊柱结核的MRI图像表现.应用常规MRI及矢状位DWI(b值分别为150、300、450、650 s/mm2)扫描脊柱.结果 发现在DWI序列上,b=300 s/mm2时对脊柱结核病变真实大小及病理特征显示更佳,同时对弥散像上良、恶性病变进行了鉴别.结论 应用常规MRI扫描加上DWI矢状扫描对脊柱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鼻咽良恶性病变及鼻咽癌T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鼻咽部病变患者采用DWI进行检查,鉴别病变性质并与20例正常对照进行对比,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并分析诊断鼻咽癌(NPC)T分期效能及表观扩散系数(ADC)与T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NPC、NPH和正常对照鼻咽壁、斜坡、椎前肌的ADC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NPC、NPH与正常对照鼻咽壁ADC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NPC与NPH鼻咽壁ADC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NPC与NPH及正常对照斜坡、椎前肌的ADC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DWI诊断病变良恶性Kappa值为0.84,灵敏度为97.30%、特异度为94.74%、阳性似然比为18.50、阴性似然比为0.05,与病理结果一致性好。ADC诊断阈值为0.943×10-3mm^2/s,ROC曲线下面积为0.873。DWI鼻咽癌T分期的诊断价值较高。ADC值与T分期呈正相关性(r=0.436,P〈0.05)。结论 DWI的ADC值对鼻咽部病变良恶性有鉴别价值,ADC值与T分期相关,DWI对NPC的T分期评估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联合磁共振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癌(PCa)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PCa患者42例(观察组)和前列腺增生患者58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分析DKI及DWI各参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MK、Ka、Kr、FA值均明显升高,而MD、Da、Dr及ADC值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Ca患者中MK、Ka、Kr特异度最高,MD、Da、Dr及ADC的敏感度最高。结论3.0T磁共振在PCa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且DKI联合DWI可为PCa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脑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脑脓肿、52例胶质瘤、58例转移瘤、28例表皮样囊肿、52例蛛网膜囊肿进行常规MR、DWI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DC)测量和增强MR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脑脓肿、胶质瘤和转移瘤全部强化,表现为环状或花环状强化;表皮样囊肿、蛛网膜囊肿病例不强化。DWI上32例脑脓肿和28例表皮样囊肿呈高信号;52例蛛网膜囊肿均为低信号;110例脑肿瘤患者中,10例胶质瘤呈高信号,26例呈混杂信号,其中20例为胶质瘤,6例转移瘤,其余均为低信号。结论 MR扩散加权成像及增强磁共振在颅内囊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鼻咽癌的MRI分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对鼻咽癌分期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比分析135例鼻咽癌病人的MRI分期与常规临床分期的结果。结果:49例病人(36%)的MRI分期与临床常规分期结果相同;86例病人(64%)的MRI分期结果上升,其中由临床分期的T2升为T3或T4占54%,由T3升为T4占31%。结论:MRI检出更多的肿瘤早期的超腔侵犯,可使鼻咽癌的分期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采用高场强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97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继发脑梗塞的39例进展型患者为观察A组,另58例初发型患者为观察B组,同期选择4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所有样本均开展高场强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与颈动脉彩超检查,并评估磁共振弥散成像与颈动脉检查结果的相关性,并分析该种诊断方式在短暂性脑缺血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磁共振检查病灶数、直径以及颈动脉彩超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发生率、血栓发生率与中重度狭窄率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A组患者上述指标除血栓发生率外均显著高于观察B组,磁共振弥散成像与颈动脉彩超数据呈正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场强磁共振弥散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的检测结果同颈动脉彩超呈正相关性,在初发型与进展型病灶诊断均具良好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评估宫颈癌放化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2例经病理证实为宫颈癌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外照射20GY后进行常规的盆腔MRI扫描和DWI扫描,并测量肿瘤的最大径和ADC值。治疗结束6个月随访,根据RECIST标准将患者分成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外照射20GY后肿瘤的ADC值和ADC值提高率,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外照射20GY后肿瘤的最大径及退缩率。结果有效组25例,无效组7例,两组治疗前、外照射20GY后的ADC值和最大径、退缩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的ADC值提高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有效组在治疗早期ADC值的提高率明显高于无效组,证实DWI序列能早期预测宫颈癌放化疗的治疗效果,为优化患者后续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动态增强(DCE-MRI)在小肝癌(SHCC)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临床疑似SHCC患者80例,均行常规MRI、DCE-MRI及多b值DWI检查,分别测量b值为20、60、100、400、600、800s/mm2时病灶的ADC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宫颈癌CT灌注成像分期与FIGO分期及病理分期的比较。方法采用GE Lightspeed UItra 16排多层螺旋CT扫描仪对我院148例宫颈癌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图像传输至PACE系统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得到冠状位、矢状位、斜冠状位图像,比较CT分期、FIGO分期及术后病理分期的差异。结果148例宫颈癌患者CT分期诊断Ⅰa期27例、Ⅰb期41例、Ⅱa期28例、Ⅱb期18例、Ⅲa期6例,分期正确120例,占81.08%,其中7例CT、FIGO分期显示无病变,漏诊率4.73%,后经术后脱落细胞学检出,CT诊断过低分期8例,占5.41%,过高分期20例,占13.51%,FIGO分期过低分期31例,过高分期28例,诊断准确率60.14%。结论 CT灌注成像分期准确率高于FIGO分期,并可提供更多的病理信息,可作为FIGO分期后的纠错检查措施,CT对术前分期、手术方案选择及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对鼻咽癌放疗后复查的患者行MRI动态增强检查,旨在了解肿瘤局部纤维化与复发的动态增强特点,探讨动态增强MRI技术在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与纤维化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从2011年3月到2013年6月的67例经放射治疗后的鼻咽癌患者分为2组:放疗后局部纤维化组38例及复发组29例,男45例,女22例;年龄22-72岁,平均42±1.5岁。行MRI动态增强后,行常规增强T1WI扫描。测量他们注射钆喷酸葡胺(Gd-DTPA)后0s至3min期间病变同一区域各时相的T1WI信号强度。应用分析软件测量ROI的信号强度,获取两组病例动态增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并对其达峰时间(PT)、曲线最大斜率(Slopemax)、曲线下面积(AUC)三个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放疗后鼻咽癌局部纤维化组达峰时间(PT)低于复发组的达峰时间,经过样本均数方差分析,纤维化组与复发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鼻咽癌患者纤维化组曲线最大斜率(Slopemax)明显低于复发组的最大斜率值(Slopemax),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鼻咽癌患者纤维化组曲线下面积(AUC)低于复发组的曲线下面积(AUC),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动态增强技术对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与纤维化的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咀嚼肌间隙侵犯对鼻咽癌预后的影响及其在T分期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442例初诊无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将侵犯翼内肌的病例归为T3期,咀嚼肌间隙除外翼内肌病例归为T4期,将颅底骨质、颅内、鼻窦等侵犯病例作为对照研究。比较此种分期方法对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意义。以总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主要预后指标。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差异比较应用Log-rank检验。采用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T3翼内肌组与T4咀嚼肌间隙除外翼内肌组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两者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P=0.09)。T3翼内肌组与T4颅内、鼻窦等组总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P=0.01)。T3翼内肌组与T3颅底骨质组总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3与T4分期总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4),临床TNM分期Ⅲ期、Ⅳa期总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25,P=0.003)。结论咀嚼肌间隙侵犯影响鼻咽癌患者的总生存率,侵犯咀嚼肌间隙部位不同对预后的影响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