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 60岁,因畏寒,发热近 1个月来院就诊, B超及同位素显示肝囊性占位。 CT扫描示肝右叶后段有一 4.5cm× 3.8cm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清楚, CT值为 19.2HU,囊壁呈环形钙化,厚薄不均,囊内有小条状稍高密度影,增强后病灶无强化 (图 1)。 CT拟诊为①肝囊肿继发感染;②肝包虫囊肿;③肝脓肿。穿刺后病理诊断为肝包虫病。 2讨论   肝包虫病即棘球蚴病,有两种类型。一是细粒棘球绦虫虫卵感染引起的囊型包虫病;二是由多房棘球绦虫虫卵感染所致的泡型包虫病,后者仅占 1%~ 2%。细粒棘球蚴在肝内以包囊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房囊性和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的动态增强CT表现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囊性肾透明细胞癌术前均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皮髓交界期、实质期、排泄期扫描;分析每一肿瘤的囊壁、囊内间隔、壁及隔结节的平扫,尤为动态增强CT表现。结果:8例囊性肾透明细胞癌中,多房囊性者6例,单房囊性者2例。CT平扫所有肿瘤均表现为肾实质内圆形或分叶状低密度囊性病变。部分病灶突向肾轮廓外:囊内密度不均7例;5例可见囊壁和/或内隔,其中囊壁不规则增厚和,或有结节者3例,3例伴有囊壁和,或内隔钙化。多期动态增强检查,与平扫相比囊壁、内隔、结节显示更为清楚;7例显示囊壁、内隔、壁结节发生不同形式的强化,其中,4例呈快进快退型强化,3例呈轻至高度进行性延迟强化;1例因囊壁钙化,有无强化分辨不清。结论:囊性肾细胞癌的CT动态增强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正确诊断,但表现不典型者,还需与其他肾脏良性囊性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3.
肝泡状棘球蚴病脑转移的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泡状棘球蚴病脑转移的CT表现特征及其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9例肝泡状棘球蚴病脑转移的CT表现。结果9例病例中,8例多发,1例单发;8例位于幕上,1例幕上、幕下均受累;主要位于脑皮层区及皮层下区,呈圆形或类圆形,周围脑白质不同程度水肿。其中7例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均质肿块结节,增强呈环状不均匀强化;2例不均匀肿块结节内及周围多发小囊泡影;增强扫描肿块结节呈环状不均匀强化,囊泡壁有强化,显示更为清楚。根据CT表现的不同特点,本组病例分为肿块结节型和肿块结节囊泡型。结论肝泡状棘球蚴病脑转移的CT特征表现对该病的正确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肝泡型棘球蚴病结节与肝癌结节声像图鉴别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肝泡型棘球蚴病结节和肝癌结节的鉴别诊断。方法 :对比分析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证实、CT、MRI检查印证及血清 AFP、Em2免疫试验阳性的声像图资料。结果 :肝泡型棘球蚴病结节具有表面粗糙、边缘模糊、无包膜感、回声高强、质地不均、砂样钙化、内无血流和动态观察变化不大等声像图特点。结论 :肝泡型棘球蚴病结节的声像图表现具有特征性 ,这些特征易与肝癌结节相鉴别  相似文献   

5.
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脓肿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经临床证实39例肝脓肿病人的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表现,分析其CT特点.结果 CT平扫39例均呈低密度或稍低密度,其中17例病灶中心可见更低密度影.增强扫描39例均呈环形强化,且环光滑完整,其中13例呈单环强化,26例呈多环强化.动脉期脓肿壁明显强化,呈高密度,炎性反应带未强化,呈低密度.静脉期脓肿壁强化程度减弱,呈略高密度,炎性反应带强化,呈等密度.延迟期脓肿壁仍有强化,保持稍高密度,而炎性反应带呈低密度.三期扫描中脓肿腔内的液化坏死区均未强化.结论 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脓肿的诊断具有特征性,且较准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T在甲状腺常见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最终病理确定的35例患者,1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0例甲状腺腺瘤,5例甲状腺癌,5例桥本氏甲状腺炎,采用飞利浦MX8000螺旋CT平扫与增强.结果 结节性甲状腺肿CT平扫为甲状腺体积增大,内部多发低密度结节,增强扫描结节实性部分强化,囊变部分不强化.甲状腺腺瘤CT平扫为一侧甲状腺囊实性占位,不均匀强化,包膜环形强化.甲状腺癌为一侧密度不均匀肿块,可见囊变钙化,边界不清,周围组织受侵,淋巴结可见转移.CT明显不均匀强化,包膜中断.桥本氏甲状腺炎女性多发,CT平扫与增强为弥漫增大的甲状腺,CT值明显均匀降低.结论 甲状腺病变CT表现多样化,要熟悉掌握并进行鉴别,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影像学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囊性肾癌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活检证实的囊性肾癌平扫及三期(皮质期、实质期、肾孟期)增强扫描征象,并与超声结果 对比.结果 肾上极3例,肾中极4例,肾下极5例,双肾同时累及1例,增强扫描皮质期有9例病灶结节及分隔明显强化,3例呈中度强化;实质期、肾孟期强化迅速减退,呈速升速降改变,CT检出敏感性100%,诊断准确率92%(11/12),超声对囊性肾癌的检出率为100%,但准确性仅为33%,大部分不能确诊.结论 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可明显提高囊性肾癌的诊断准确率,定性诊断较超声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囊性肾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活检证实的囊性肾癌平扫及三期(皮质期、实质期、肾盂期)增强扫描征象,并与超声结果对比。结果肾上极3例,肾中极4例,肾下极5例,双肾同时累及1例,增强扫描皮质期有9例病灶结节及分隔明显强化,3例呈中度强化;实质期、肾盂期强化迅速减退,呈速升速降改变,CT检出敏感性100%,诊断准确率92%(11/12),超声对囊性肾癌的检出率为100%,但准确性仅为33%,大部分不能确诊。结论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可明显提高囊性肾癌的诊断准确率,定性诊断较超声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对肾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11月收治的肾占位性病变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多排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整理80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以手术或病理活检结果做参照,计算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肾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CT平扫对不同类型肾占位性病变的总检出率、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5.00%(68/80)、71.25%(57/80),低于多期增强扫描100%(80/80)、97.50%(78/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2.973、20.907,P<0.001);肾囊肿CT平扫表现为典型边界清晰的囊性病灶,平均CT值为15HU,形态多为类圆形,囊壁薄,多期增强扫描中未见明显强化;结核性脓肾CT平扫主要为多发囊状低密度区,直径0.5cm,多期增强扫描中呈现轻度强化;肾血管平滑肌瘤瘤体形态多为类圆形,最小径2.4cm,最大径10.96cm,6例患者平扫为稍低密度影,3例瘤体呈现稍高密度影,2例瘤体呈现混杂密度,多期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肾盂癌病灶外形不规则,肾盂期增强扫描可见肾盂内充盈缺损,6例患者累及肾实质;肾癌平均最大径(6.12±1.03)cm,多位于上级,6例患者表现为明显强化,18例患者呈现轻-中度强化,出血、囊性改变区域未见明显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可有效显示对不同肾占位性病变的图像特征,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高,可为临床提供相关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肾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5年5月我院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癌的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的影像资料,并与临床病理对照。结果 CT诊断肾癌分期总准确率为89.58%(43/48);动脉期扫描CT值明显高于平扫及实质期,平扫、实质期扫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显示43例病灶突出肾轮廓外,5例局限于肾轮廓内。平扫密度较为复杂,2例出血表现为高密度影,5例伴随囊变、出血,4例钙化。动脉期均有不同程度中度强化和明显强化,40例动脉期增强后可见清晰边界,28例可见假包膜,17例可见"短刺"征;肾实质期扫描,强化程度明显减弱,静脉期强化程度进步一减弱。结论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诊断肾癌及分期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三期强化扫描和MRI增强扫描诊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8年8月我院诊治的85例疑似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其中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为研究对象,均接受MSCT平扫、MSCT三期强化扫描、MRI平扫、MRI增强扫描,分析其影像特点,并评估MSCT与MRI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MSCT平扫上肿瘤与眼外肌密度相似,呈圆形或类圆形,轮廓光滑,见分叶,点状、小圆形高密度钙化,强化后65例呈不均质渐进样强化,14例呈持续性强化,6例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MRI平扫发现T1WI结节状低信号,轮廓清晰,点状高信号,T2WI高信号影,DWI呈等或偏低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呈显著填充式强化;MSCT三期强化扫描诊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灵敏度高于MRI增强扫描,特异度、准确度低于MRI增强扫描,而两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进一步提高,分别为95.00%、88.89%、91.76%。结论 MSCT三期强化扫描及MRI增强扫描诊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均有一定价值,前者诊断准确率高,而联合诊断的效能更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肾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4月-2015年8月经病理证实115例肾癌患者的CT影像资料,观察CT图像表现,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对照,评价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肾癌分期、分型的诊断价值。结果 CT诊断肾癌Ⅰ期50例,Ⅱ期35例,Ⅲ期20例,10~(-3)期10例,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诊断总符合率80.0%。不同亚型肾癌患者CT平扫期、动脉期、实质期、排泄期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细胞癌动脉期、实质期、排泄期CT值分别显著高于嫌色细胞癌、乳头状癌(P0.05)。乳头状癌平扫期CT值为(42.9±8.6)HU,显著高于透明细胞癌、嫌色细胞癌的(36.6±6.0)HU、(35.7±5.3)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显示类圆形病灶84个;强化模式:透明细胞癌以不均匀强化为主,嫌色细胞癌以均匀强化为主。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因其密度、强化等特点对肾癌分期诊断准确率较高,有助于肾癌临床分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MSCT增强扫描对胃间质瘤术前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40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特点,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胃间质瘤的MSCT表现,记录肿瘤平扫和增强后的相关数据。结果 MSCT诊断胃间质瘤良、恶性的诊断正确率为90.00%,其中对恶性胃间质瘤的诊断正确率为92.86%;对良性胃间质瘤的诊断正确率为85.71%;肿瘤直径在1.7~21.55cm之间。其中肿瘤直径大于5cm的患者有19例,直径5~15cm的患者有15例,肿瘤直径小于5 cm的患者有6例。肿瘤较小时CT平扫可见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增强扫描时动脉期显著均匀强化,实质期呈持续强化。肿瘤较大时CT扫描可见分叶状及不规则形肿块,膨胀性或浸润性生长,胃腔轮廓不规则,密度不均,见低密度坏死、囊变及散在斑块状钙化;增强实性部分呈明显、持续强化,坏死灶强化不明显。结论 MS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结合患者临床特征有助于对胃间质瘤进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尹燕  郑燕  陈超  鹿彩銮  徐凯  胡春峰 《当代医学》2011,17(30):31-33
目的回顾性分析原发前纵隔肿瘤的CT特征,以提高对原发前纵隔肿瘤的诊断。方法收集57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前纵隔肿瘤,全部患者行CT平扫,55例行增强检查,重点观察肿块的部位、形态、密度、边缘、肿块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胸部继发改变。结果胸腺瘤34例,21例可见囊变、坏死区,呈轻一中度强化,畸胎瘤11例,均可见坏死、囊变区,10例可见脂肪成份,囊壁及实性成份强化较明显;淋巴瘤5例,4例可见坏死囊变区,均无钙化,呈轻度不均匀强化;胸骨后甲状腺肿3例,均可见坏死囊变区,平扫密度较高,增强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心包囊肿2例,均位于右侧心膈角区,边界清晰,呈水样密度,无强化;滑膜肉瘤2例,1例可见坏死囊变区及同侧胸腔积液,1例可见钙化及胸膜转移。结论仔细观察前纵隔肿瘤本身部位、密度以及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结合患者年龄等特征,可提高对前纵隔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对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眶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行CT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常规增强扫描(计为常规组)、动态增强扫描(计为增强组)各30例,观察各自征象,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比较不同扫描方式诊断准确率。结果 CT平扫显示肌锥内肿瘤55例(91.7%);类圆状形态30例(50.0%);肿瘤边界清楚;大多密度均匀、中等偏高。常规组显示明显强化13例,无明显强化17例;增强组显示明显强化26例,呈现不均匀渐进性强化特点,无明显强化4例。增强组对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确诊率8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3%(P0.001)。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对眶内海绵状血管瘤定性、定位诊断准确率相比CT常规增强扫描有明显优势。临床建议行CT动态增强扫描以提高眶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期增强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3.0cm)术前MSCT多期扫描的影像特征,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21例患者中平扫病灶高密度2例,等密度15例,低密度或略低密度4例,所有病例均未见钙化;增强扫描皮质期14例明显强化,高于正常肾皮质,6例中度强化,1例轻度强化,均匀强化5例,不均匀强化16例,21例患者中检出率为100%;手术及病理示,左肾12例,右肾9例,最大直径2.8cm,最小直径1.0cm;肾透明细胞癌10例,颗粒细胞癌5例,乳头状细胞癌2例,透明细胞与颗粒细胞混合癌2例,嫌色细胞癌1例,肉瘤样细胞癌1例;19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单侧2个病灶,1例为双侧各1个病灶;实性肿块17例,囊实性4例;有假包膜13例,无假包膜8例;病理分期:Ⅰ期10例,Ⅱ期9例,Ⅲ期2例。结论 MSCT多期增强扫描是小肾癌诊断及其亚型鉴别诊断的可靠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螺旋CT多期扫描图像,比较其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各期的强化特点及有无钙化、坏死、囊变等情况。结果20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平扫上均表现为边界清晰囊实性包块,大小约2.5~16.5m,平均5.57cm,增强扫描囊性部分不强化,实性部分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明显强化,对周围血管无侵犯。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有较特别的增强CT表现,可以在手术前做到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